楊吉德《周易說解》:用「四維解易法」詮釋《周易》的完整體系

2020-12-14 楊吉德

《周易》為周文王姬昌所作。春秋戰國時由孔子及其弟子撰寫了《易傳》,作為解讀心得和解讀指南,成為兩千多年來詮釋《周易》的奠基之作。由於《易傳》的作者們對《周易》的寫作動機和卦象規則並沒有全面理解,體系比較雜亂,致使對卦爻辭的解釋偏差很大,以至於後世的注釋越來越趨向虛無,甚至發展到否定周文王寫《周易》成了現代學界的主流觀點。就《周易》的重要性看,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大悲哀,因為無論從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歷史作用,還沒有哪一部歷史著作可以與《周易》比肩。

楊吉德先生繼2004年發表《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2018年由齊魯書社又出版了《周易說解》,2019年12月再版。書中「話說周易」部分以周文王和侍衛對話的形式,深度解析了六十四卦的創作主旨,以「四維解易法」作為解析框架,是歷史上唯一完整的解《易》體系,開闢了以易解《易》的新時代。下面抄錄此書的「緒言」,便於讀者了解:

研讀《周易》需明確兩個概念:一、《周易》卦爻辭是文王所寫;二、《周易》通行本即為文王所寫之原本,也是本著解析《周易》的立足點。研讀《周易》需做好三項功課:一、熟知文王羑裡寫《易》的時代背景;二、多看《說文解字》,明白字的構造義;三、掌握六十四卦的卦象規則。這也是學《易》者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

從《易傳》始,《周易》成為中國文人和思想家最熱衷註疏的典籍,西漢時被列為五經之首,隋唐建立科舉考試後為歷代學子必讀書目。中國古代思想家幾乎都有釋《易》著作問世。隨著當今國學熱的持續升溫,激發了更多國學人士對《周易》的探索,各種解易之作爭相出版。之所以各種版本的解讀著作泛濫問世,暴露出一個源頭問題,即他們把《周易》作者拋到一邊,不是圍繞著卦爻辭的作者周文王的思想來註解文字,而是把不同版本的文字假來借去,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沒有根據的任意發揮。在筆者翻閱過的許多經典易著中,謬誤之處卻比比皆是。如《周易本義》,「屯,難也。」「蒙,昧也。」「需,待也。」此傳承《易傳》之說,以字解字,看似為卦辭精準定義,其實與屯、蒙、需字之原義相去遠矣!尤其《損》《益》二卦,後人篡改痕跡明顯,十多處違反用字規則,卻從沒有人提出疑問。

文王寫辭,其中心卦辭(即卦名)宛如一幅畫,每一筆皆有其用意,不作全面解析,怎能盡義?如:「乾」,偏旁乞何解?「屯」,下筆為何劃的長而曲?「蒙」,艸在冡上何意?「需」,雨落在地面分流而去何講?「訟」,公言怎講?「履虎尾」,虎尾指誰?「否之」,不要做什麼?「謙」,兼字何指?「蠱(蠱)」,為什麼寫三個蟲?「坎」土欠怎講?「離(離)」,為什麼要帶隹旁?「遁(遯)」為什麼是小豬在跑?「晉(晉)」,日為何寫到下面?「睽」,癸說明什麼?「姤」,女子為王嗎?「漸」,為何用斤旁?……這些都是必須要解答的問題,偏旁解不透或略而不解,就像一幅畫看了一半,怎能知道其全部呢!

中心卦辭(傳統說法為卦名)看似一個字,但把它拆解開,結合卦象,就是一個段落的內容,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思想。像「蒙,昧也。」以昧的字義解蒙字,思路就不對了。也就是說,中心卦辭(卦名)的字是作者精心構造的,與卦爻辭的其他字有區別,不是後世習慣使用的一字一義。

「亨」、「貞」是卦辭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斷辭,也是解辭的關鍵,應該是所有解《易》作品中最宜讀懂的字,其實從來沒有人真正解得通,因為人們不知道,這兩個字中暗含著語法意義。「貞」是指示性代詞,代指前面事物的主體,連接後面的結果。凡是帶「貞」的句子都是重點提示,表示要重視這個問題。「亨」字所形成的詞組如「蒙亨」是謂賓詞組,前面要設定第一人稱主語,形成主-謂-賓完整的詞組結構。凡是帶「亨」的句子都與國家戰略思想有關。以此解卦,卦辭的真實意圖才能完整的顯現出來。

如果用畫的意境觀賞《周易》,有沒有色彩呢?有。陰陽和六位是這幅畫的框架和黑白色彩,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是相互交織的主線條。文王在每一個中心卦辭中都提出了先進思想和政治意圖,興周滅商的強烈意願躍然紙上,是色彩中的鮮豔之處,是畫作的靈魂。在文王被囚禁,而興周滅商已成為基本國策的形勢下,指導周國革命的發展作為《周易》的主題思想是毫不奇怪的。

從發展史看,《易》先有六十四個卦符,後有卦爻辭,也就是說最基本的卦象規則是獨立於卦辭之外的,卦辭是依據卦象規則來撰寫的,不同卦的卦辭之間沒有聯繫,如乾、坤、屯、蒙、需、訟、師,前後之間沒有意義上的連接,但一組卦之間,如師、比,卻有著前人沒有破解的卦象秘密。

2012年筆者在國際易學聯合會大會發言時曾提出四項解易原則,即「四維解易法」:一要符合文王寫《易》的時代背景;二要有貫穿始終的卦象規則;三解卦辭要符合字的構造義;四要體現文王在每個卦辭中的積極創業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可以作為檢驗解易正確與否的標準。

文王借六十四卦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提出不同形勢下的政治路線和戰爭策略,以及國家政治基礎建設的許多構思和理論,這些後來都被周武王和周公旦得以積極貫徹執行,也由此奠定了三千年封建體制的政治思想基礎。我們站在這個高度看每一個卦,才能找到中國曾經以強大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根源所在。

本著由《解析周易》和《話說周易》兩部分組成。《解析周易》按卦象規則排卦,每字必解,就字論義,不作延伸發揮。《話說周易》是筆者2015年在易學群中連續發表的短文,用於表述每卦的主題思想。文中設定周易創作背景,周文王因卦象而產生每一卦的主題思想,由隨從小丁提出疑惑,文王解答,剖析卦辭含義,提出自己的執政理念,並通過時空穿越指出後世解易謬誤。《話說周易》設定文王的某一思路順序出卦,篇幅簡短,不作求證。讀者盡可把此部分作為虛構小說閱讀,但對卦象和卦辭的解析是嚴謹的,對卦辭思想現實意義的描述也非空穴來風,故建議讀者先看《話說周易》,明白文王每一卦的創作意圖後,再看《解析周易》中的詳細論證。

敝人2004年由齊魯書社出版《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是按通行本順序解讀,形成了解《易》的基本框架。本書(《周易說解》)創作體裁別具一格,不作為標準讀本,只為探索《周易》真理,宣揚周文王光輝思想,絕無冒犯先聖文王之意,惟誠惶誠恐,拙心可鑑!

作者

相關焦點

  • 周易研習|學習周易預測的訣竅
    學習周易預測的奧妙不在於使用什麼高招,那麼真正的訣竅是什麼呢?周易預測學門類繁多,奇門遁甲、大六壬、四柱預測、梅花易數、風水學等等。不論哪一種預測體系,都離不開對於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比如用八卦符號來進行交流演繹的梅花易數,通過本卦、變卦和互卦的推理演算,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來做出的預測分析。周易的「三義」:簡易、變易與不易是大智慧,用來延伸理解梅花易數中的本卦、變卦和互卦,有異曲同工的奧妙。
  • 易學常識——「漢易」與「周易」有什麼不同?
    《漢易》是對《周易》的「反編譯」《周易》只是《易經》的一種,《易》有多種,現在已知的《易》至少有四種——連山(夏易)、歸藏(商易)、周易、漢易。什麼是「易」?其實用現代語言講,非常簡單——實際上就是中華哲學!
  • 人類曾經被毀滅 461 儒、道兩家都來自於《周易》的思想體系
    由此可見, 道家 的源流要早於儒家,因為在道家以前還存在一個《周易》。或許我們應該這樣來認為:儒和道兩家實際上都來自於一個思想體系,那就是以《周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因為在我們的推測中,中國文明的初期,只有一種成體系的思想或學說可供借鑑,那就是以《周易》為代表的大洪水以前的文明。但是社會上對這種文明不甚理解,於是區分為儒道兩家。儒家以入世、進取的態度繼承了《周易》的思想;而道家卻以出世、寧靜的態度繼承了《周易》的思想。
  • 周易預測網站排名(周易網址大全)
    周易預測網站排名大家莫要過於迷信周易預測,凡八字,六爻,風水,奇門遁甲,大六壬,金口訣,及各類神數,只不過是些預測模型,真正的現實生活是無比複雜的,況且預測師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齊,所以他們的話,你聽聽就可以了,不必太過認真。周易預測網站排名:元亨利貞網、龍隱易學網、周易世界、周易天地、測客網(註:此網站為懸賞收費網站)。具體網址請大家自行百度,這裡不允許發網址連結。
  • 子思為什麼要寫《周易》?論《周易》的寫作目的
    我們說過,《周易》的真正作者是子思。我說的《周易》,就是那本有著六十四卦,開頭寫著乾元亨利貞的那本書。沒錯,這本書的作者,是子思。他寫《周易》的目的,是為了「教」。一、孔子眼中的「易之失」子思,是孔子的嫡孫子。這就意味著,傳說中孔子讀的易,絕對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
  • 易者象也 周易的卦象是這樣解讀的
    翻開《周易》,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各種符號,按照易的思維,易是一個整體,是太極,而描述它的應該是陰陽,陰是符號,陽是文字。符號與文字均是獨立的體系,兩者存在必然聯繫,文字是對符號的詮釋。兩者比較卦象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質。
  • 《周易》的起源、演變和發展史
    兩漢是華夏文化形成和定型的時代,治易之風大行,出現三種解易傾向∶一是孟、京易學,孟喜、京房創卦氣、納甲、飛伏說,建立象數易體系,為今文易學。二是費直易學,注重義理闡發,為古文易學。三是嚴君平、揚雄易學,將易學同黃老學說相結合,以道家黃老之學解《易》。三種傾向中,以孟、京象數派影響最大,代表了漢易主流。
  • 不知「時」,永不懂《周易》
    《周易》是迄今為止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哲學書籍,是大道之根,百家之源。讀懂了《周易》,也就看透了人生。可以說,世事萬千變化,都逃不出《周易》的範疇!唐代名臣大書法家虞世南曾經說過:「不知易,不足以為將相」,諸葛亮、劉伯溫等智者也都是知《易》用《易》的高手,可見古人對《周易》的推崇。
  • 周易預測背後的世界觀
    也就是周易背後的世界理解體系究竟應該如何向我們展現!它與科學世界觀之間應該如何統一起來!預見性把握現實如何為我們所用?要打破預見力與執行力的二律背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實現用九而不為九所用,超越變化而不為之所拘!從樂天知命聽天由命的不昧因果到天命在我從心所欲的大自在大解脫?超岀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們要知道預測何以可能?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那麼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誰呢?本文咱們儘量用簡短的文字,系統地說一說《周易》的前世今生。簡單來說,就是所謂『易更三聖』。在華夏先民生活的上古時期,長期與自然鬥爭,為炎黃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血脈。而在生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和適應,從而總結出諸多生存經驗。而學習的過程是怎樣的?第一要素就是觀察。
  • 最乾淨的周易原文: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百度百科是一個具有一定權威性的詞條解釋體系,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工具。但它是開放式的,理論上應該是任何人去可以去撰寫、編輯或者修改詞條的內容。因此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有爭議的解釋。如百度百科中對周易乾卦的解釋,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雜燴庫。實際周易原文中的乾卦,就是上面幾行文字,簡簡單單,乾乾淨淨。
  • 新書丨鄭吉雄:《周易階梯》
    丁四新: 《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作者是年輕一輩研究《周易》及出土文獻的前沿學者。這部書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周易》及馬王堆帛書《周易》與今本《周易》異文作校注,一書在手,可方便讀者掌握異文的狀況,由異文而理解到《周易》原本存在的許多校勘、訓詁和解讀的問題。
  • 朱碧新會見華泰證券執行長周易
    朱碧新會見華泰證券執行長周易 2020-09-10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易起名打分測試分析,讓父母們了解什麼是周易八字起名
    周易起名是一部含有命理學、陰陽學、心理學、數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五行學、自然科學等知識內容的書,所以當運用周易起名打分測試時,是結合中國古老的哲學《易經》所發展出來的學問,其中孩子的姓名也是一組符號,周易起名就是解刨組成這一名字的符號暗含的意義與吉兇的學問。為此想要具體了解周易起名打分測試的大家不妨看看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
  • 《周易參同契》——第一本中國古化學著作
    我國科學家錢學森教授也指出:「《周易參同契》是第一本中國古化學著作,這是中華古代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也是對世界化學科學的極大貢獻。」因此說,《周易參同契》不僅是「第一本中國古化學著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本「古化學著作」。 對於內丹學而言,《老子》、《莊子》、《周易》、《黃帝內經》等典籍中多藏有丹道法訣,但是均一鱗半爪,非常不系統,是一種有術無學的狀態。
  • 淺析郭沫若的《周易》研究
    摘要摘要:郭沫若的《周易》 研究 以「新興 科學 的觀點」來審視《周易》,在古史辯派的基礎上,深入到了古代的思想及制度,使傳統的經學研究一變而為 社會 的、文化的和 哲學 的研究,他不僅開闢了《周易》研究的新領域,而且也成為用《周易
  • 中華《周易》為什麼被稱為是「東方聖經」?
    《易經》有三,《連山》、《歸藏》、《周易》。而眾傳周喻者為《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當然只是相傳,無論是否,至少周文王作為一代開朝之王對此書是有毋庸置疑的貢獻。三易唯周獨廣,亦是古代人們對此書的高度重視,在歷經三千多年的坎坷中,代代相傳的智慧是淵博和深奧的。
  • 【海峽兩岸】2017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暨第28屆周易與現代化國際討論會在安陽隆重開幕
    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的連續舉辦吸引了兩岸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充分說明兩岸各界專家學者對周易文化研究的認可和重視,更加體現出兩岸同根、文化同源的血脈親情。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家園是「兩岸一家親」最好的詮釋。  作為中華文化「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必將在新的時代裡重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 《周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悟透這3句話,好運不請自來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於《周易》有著「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但是殊不知,周易的博大精深,豈止是國學範疇,它的包羅萬象,放眼全世界,能與之相媲美的,也是寥寥無幾。孔子晚年獨鑽《周易》,甚至翻斷了編竹簡的繩子;「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晚上讀《周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有人說差點運氣,有人說是自己還不夠努力。
  •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奇人奇書奇事!
    一種新的生命煉養體系革命開始孕育。東漢時期,中國古代科技史、人體科學史和煉丹史上公認的劃時代聖典(周易參同契)在偉大的丹學理論家魏伯陽手中創生了。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和範圍,經過多年的討論之後,大多數學者看法逐漸傾向一致:即《周易參同契》既非卜4&AIL納甲之書,亦非單純的氣功或煉丹術的簡單技術記錄,而是一部以神仙不死信仰為動機,黃老道家學說為指導,借《周易)交象卦辭為語言符號體系來營構闡發內外丹生命煉養理論的古典科學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