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為周文王姬昌所作。春秋戰國時由孔子及其弟子撰寫了《易傳》,作為解讀心得和解讀指南,成為兩千多年來詮釋《周易》的奠基之作。由於《易傳》的作者們對《周易》的寫作動機和卦象規則並沒有全面理解,體系比較雜亂,致使對卦爻辭的解釋偏差很大,以至於後世的注釋越來越趨向虛無,甚至發展到否定周文王寫《周易》成了現代學界的主流觀點。就《周易》的重要性看,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大悲哀,因為無論從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歷史作用,還沒有哪一部歷史著作可以與《周易》比肩。
楊吉德先生繼2004年發表《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2018年由齊魯書社又出版了《周易說解》,2019年12月再版。書中「話說周易」部分以周文王和侍衛對話的形式,深度解析了六十四卦的創作主旨,以「四維解易法」作為解析框架,是歷史上唯一完整的解《易》體系,開闢了以易解《易》的新時代。下面抄錄此書的「緒言」,便於讀者了解:
研讀《周易》需明確兩個概念:一、《周易》卦爻辭是文王所寫;二、《周易》通行本即為文王所寫之原本,也是本著解析《周易》的立足點。研讀《周易》需做好三項功課:一、熟知文王羑裡寫《易》的時代背景;二、多看《說文解字》,明白字的構造義;三、掌握六十四卦的卦象規則。這也是學《易》者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
從《易傳》始,《周易》成為中國文人和思想家最熱衷註疏的典籍,西漢時被列為五經之首,隋唐建立科舉考試後為歷代學子必讀書目。中國古代思想家幾乎都有釋《易》著作問世。隨著當今國學熱的持續升溫,激發了更多國學人士對《周易》的探索,各種解易之作爭相出版。之所以各種版本的解讀著作泛濫問世,暴露出一個源頭問題,即他們把《周易》作者拋到一邊,不是圍繞著卦爻辭的作者周文王的思想來註解文字,而是把不同版本的文字假來借去,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沒有根據的任意發揮。在筆者翻閱過的許多經典易著中,謬誤之處卻比比皆是。如《周易本義》,「屯,難也。」「蒙,昧也。」「需,待也。」此傳承《易傳》之說,以字解字,看似為卦辭精準定義,其實與屯、蒙、需字之原義相去遠矣!尤其《損》《益》二卦,後人篡改痕跡明顯,十多處違反用字規則,卻從沒有人提出疑問。
文王寫辭,其中心卦辭(即卦名)宛如一幅畫,每一筆皆有其用意,不作全面解析,怎能盡義?如:「乾」,偏旁乞何解?「屯」,下筆為何劃的長而曲?「蒙」,艸在冡上何意?「需」,雨落在地面分流而去何講?「訟」,公言怎講?「履虎尾」,虎尾指誰?「否之」,不要做什麼?「謙」,兼字何指?「蠱(蠱)」,為什麼寫三個蟲?「坎」土欠怎講?「離(離)」,為什麼要帶隹旁?「遁(遯)」為什麼是小豬在跑?「晉(晉)」,日為何寫到下面?「睽」,癸說明什麼?「姤」,女子為王嗎?「漸」,為何用斤旁?……這些都是必須要解答的問題,偏旁解不透或略而不解,就像一幅畫看了一半,怎能知道其全部呢!
中心卦辭(傳統說法為卦名)看似一個字,但把它拆解開,結合卦象,就是一個段落的內容,表達一個完整的主題思想。像「蒙,昧也。」以昧的字義解蒙字,思路就不對了。也就是說,中心卦辭(卦名)的字是作者精心構造的,與卦爻辭的其他字有區別,不是後世習慣使用的一字一義。
「亨」、「貞」是卦辭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斷辭,也是解辭的關鍵,應該是所有解《易》作品中最宜讀懂的字,其實從來沒有人真正解得通,因為人們不知道,這兩個字中暗含著語法意義。「貞」是指示性代詞,代指前面事物的主體,連接後面的結果。凡是帶「貞」的句子都是重點提示,表示要重視這個問題。「亨」字所形成的詞組如「蒙亨」是謂賓詞組,前面要設定第一人稱主語,形成主-謂-賓完整的詞組結構。凡是帶「亨」的句子都與國家戰略思想有關。以此解卦,卦辭的真實意圖才能完整的顯現出來。
如果用畫的意境觀賞《周易》,有沒有色彩呢?有。陰陽和六位是這幅畫的框架和黑白色彩,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是相互交織的主線條。文王在每一個中心卦辭中都提出了先進思想和政治意圖,興周滅商的強烈意願躍然紙上,是色彩中的鮮豔之處,是畫作的靈魂。在文王被囚禁,而興周滅商已成為基本國策的形勢下,指導周國革命的發展作為《周易》的主題思想是毫不奇怪的。
從發展史看,《易》先有六十四個卦符,後有卦爻辭,也就是說最基本的卦象規則是獨立於卦辭之外的,卦辭是依據卦象規則來撰寫的,不同卦的卦辭之間沒有聯繫,如乾、坤、屯、蒙、需、訟、師,前後之間沒有意義上的連接,但一組卦之間,如師、比,卻有著前人沒有破解的卦象秘密。
2012年筆者在國際易學聯合會大會發言時曾提出四項解易原則,即「四維解易法」:一要符合文王寫《易》的時代背景;二要有貫穿始終的卦象規則;三解卦辭要符合字的構造義;四要體現文王在每個卦辭中的積極創業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可以作為檢驗解易正確與否的標準。
文王借六十四卦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提出不同形勢下的政治路線和戰爭策略,以及國家政治基礎建設的許多構思和理論,這些後來都被周武王和周公旦得以積極貫徹執行,也由此奠定了三千年封建體制的政治思想基礎。我們站在這個高度看每一個卦,才能找到中國曾經以強大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根源所在。
本著由《解析周易》和《話說周易》兩部分組成。《解析周易》按卦象規則排卦,每字必解,就字論義,不作延伸發揮。《話說周易》是筆者2015年在易學群中連續發表的短文,用於表述每卦的主題思想。文中設定周易創作背景,周文王因卦象而產生每一卦的主題思想,由隨從小丁提出疑惑,文王解答,剖析卦辭含義,提出自己的執政理念,並通過時空穿越指出後世解易謬誤。《話說周易》設定文王的某一思路順序出卦,篇幅簡短,不作求證。讀者盡可把此部分作為虛構小說閱讀,但對卦象和卦辭的解析是嚴謹的,對卦辭思想現實意義的描述也非空穴來風,故建議讀者先看《話說周易》,明白文王每一卦的創作意圖後,再看《解析周易》中的詳細論證。
敝人2004年由齊魯書社出版《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是按通行本順序解讀,形成了解《易》的基本框架。本書(《周易說解》)創作體裁別具一格,不作為標準讀本,只為探索《周易》真理,宣揚周文王光輝思想,絕無冒犯先聖文王之意,惟誠惶誠恐,拙心可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