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烈日當空
沒有什麼比來一塊冰鎮西瓜更爽的啦
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
可以像中國人這樣舒服地吃西瓜了
中國人以一己之力,每年夏天就能消耗掉全球60%的西瓜產量。
在國外,西瓜可是個稀罕水果
畢竟產量不比咱們農業大國
在日本的水果店
西瓜要按牙賣
一整個西瓜切成八牙
每一牙都能賣到三四十塊
國外的吃瓜群眾
也算是步入輕奢生活了
498日元一牙,合人民幣38元。
而在美國
西瓜雖然沒有日本那麼貴
但是如果你在不熟悉的情況下
請黑人吃西瓜
並不亞於請穆斯林吃豬肉
輕則割袍斷義,開除工作
或者被告上法庭說你種族歧視
重則當場被殺,甚至身首異處……
2017年9月30日,對於41歲的羅伯特·帕蒂森(Robert Pattison)而言是個好日子。因為他終於完成訓練,成為了底特律第55消防隊的一名消防員。
按照消防隊的傳統,新人入職都要給同事們帶點小禮物,比如甜甜圈、小餅乾什麼的。羅伯特推陳出新,帶了個大大的西瓜作為入隊禮物,還非常用心地打上了一個粉紅色的蝴蝶結。
沒想到,這個精心準備的禮物卻惹出了大麻煩!
底特律第55消防隊有90%的消防員都是黑人,而這些黑人一看到羅伯特帶來的禮物,全都炸毛了:這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雖然他的白人上司替他做了不少辯解,稱這件事純屬意外,但白人羅伯特還是被毫不留情地開除了。
原來,西瓜在美國竟然還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的色彩。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嚇得寶寶趕緊掏出了小本本,認認真真的記上一筆。
在美國,西瓜帶有種族歧視色彩是有歷史淵源的。
在美國奴隸制時期,黑奴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獎勵,就是一塊西瓜。當時的白人社會普遍認為黑人目光短淺,容易滿足,畢生追求不過是短暫的休息和一塊西瓜。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喜愛吃西瓜的黑人,竟成為了南方奴隸主嘲笑的對象,認為他們是一群只知道在農田裡啃西瓜的懶貨和蠢貨,並因此宣稱他們不配獲得自由。
南北戰爭期間美國南方醜化黑人形象的漫畫。
在二十世紀早期之前,到處都是西瓜加種族主義的圖像:鎮紙上、抹布上、明信片上。黑奴解放後,還有一些小劇團把「黑人愛吃西瓜」當成一個梗,嘲笑黑人的懶惰和愚蠢。
對於「西瓜」隱喻的人身攻擊,美國黑人是相當反感和敏感的。
在一篇2013年美國《赫芬頓郵報》刊登的文章裡,一位黑人作者就講述了他的一個常駐亞洲的朋友有一次與他一起去巴西旅遊時提出請他喝西瓜汁,當時他的內心就閃過了一絲的不悅,並伴隨而來了突然的「冷場」。
無獨有偶,在紐約大學的黑人歷史紀念月期間,一名白人主廚為校園餐廳提供了炸雞和西瓜汁,不料被黑人學生發現並在校園網上迅速擴散,校方知悉事件後為了避免激化校內的種族矛盾,便第一時間開除了涉事的白人主廚。
還有因為一張「西瓜照」被開除的警察。
曾經有一位美國白人警察在Facebook上曬出了這樣的照片,於是很快就被解僱了。
NBA球星韋德的妻子Gabrielle曾經講了一個故事:
她2013年和丈夫韋德來到了中國。那個時候韋德剛剛拿到NBA總冠軍心情美滋滋,晚上的慶功宴自然是保留節目。主辦方請大家去KTV中唱歌。
不得不說黑人朋友在唱、跳、rap方面都十分有天賦。韋德不光球打得好,歌唱的也不錯,現場大家都玩得很嗨!
在中國唱K你懂得,總要點果盤,而果盤裡面,最多的肯定就是西瓜。
於是服務員一端上來,在場所有黑人都懵逼了,還以為是主辦方故意來噁心他們的。
當時正嗨的包廂內,瞬間安靜。正在唱歌的韋德看到果盤立馬停止唱歌,臉色瞬間也變得非常難看,和他隨行的人員都明顯有發怒暴走的跡象。
還好當時的翻譯深諳國外黑人文化的忌諱,當即給韋德解釋了一番,這件事情才得到控制。
幸好最後解釋清楚了。服務員們沒在美國生活過,大家是真的不清楚啊!
在理解了文化差異性之後,韋德也是非常友善,並沒有過多計較。甚至韋德的妻子Gabrielle還主動吃了一瓣西瓜來化解尷尬,不愧是韋德大哥的女人,就是懂事!
除了西瓜不能送人,那麼還有哪些關於黑人種族歧視的雷區需要我們注意呢?
很多人喜歡吃的炸雞,在美國也是有種族歧視意味的!
儘管美食美酒需分享,但千萬不要把炸雞送給美國黑人,不然,你會被視為這是赤裸裸的歧視。
就像西瓜一樣,炸雞在美國人眼裡同樣是低等人才吃的。因為以前黑人生活很貧困,雞肉是他們唯一能夠吃到的肉類,而且熱量高。可謂是他們的soul food。本來只是迫於生計填飽肚子的食物,後來久而久之,黑人喜歡吃雞肉,就變成一種調侃黑人野蠻落後的笑話了。
通過美國的流行文化,炸雞也和黑人掛鈎。
比如在一部叫做《一個國家的誕生》的種族歧視電影中:一個粗魯的黑人在議會大廳裡野蠻地啃食著炸雞,就被與黑人的野蠻和不開化聯繫起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電影《綠皮書》中,黑人鋼琴家謝利博士才會對炸雞矜持再三。這是因為喚醒了他非常敏感的點:作為黑人的身份。
謝利博士從來都不吃炸雞,是因為他想向白人展現:自己並不落後,自己也是精英的一份子。
《綠皮書》中,黑人主角一開始拒絕食用炸雞,並說自己這輩子都沒吃過炸雞。
長期以來,炸雞這個食物在美國一直都與美國黑人,以及黑人的野蠻、無知聯繫在一起。
直到今天,在美國網上還存在著大量使用炸雞揶揄黑人的梗…
還有葡萄汁汽水也被畫上種族歧視的符號,因為黑人愛喝。
2008年的電影《豬頭逛大街》就出現了用葡萄汽水來羞辱黑人的橋段。
大家要記住,在美國,西瓜、炸雞和葡萄汽水都被視為「底層黑人熱愛的窮酸食物」,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色彩。
在這些禁區的背後,其實都是國家文化裡的潛意識。
正如在中國,如果請男人戴一頂綠色的帽,他一定會和你翻臉!因為這隱喻他的妻子不忠出軌。送禮物不能送鍾,送花不能送菊花,因為等於詛咒短命。和漁民和水手吃飯,吃魚不能說翻面,要說划過來,因為翻面的隱喻會不幸翻船遇難。春節年夜飯的魚不能吃,因為要年年有餘,吃了就沒有財富;還有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掃地隱喻掃財等等。
任何國家任何文化,都有這個文化裡的潛規則,我們在國際交流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學會理解、尊重對方的文化習慣,避免踩到種族歧視的雷區,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如今,因「佛洛依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歧視抗議已經蔓延全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公開表示,「中方對非洲的正義呼聲表示聲援和支持,願同非方一道,堅定反對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行為,以及煽動種族歧視和仇恨的言論。」
敏感時期,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國家的文化禁忌,不要去觸碰種族歧視的雷區,以免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請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