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歌訣,朗朗上口!(完整版)

2021-02-07 傳承寶庫

中醫方劑歌訣,朗朗上口!(完整版)

中醫方劑歌訣,朗朗上口!(完整版)

十一、理氣劑

1.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種鬱,氣血痰火溼食因;

芎蒼香附加梔曲,行氣解鬱痛悶平。

2.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厚樸胸痺方;

胸陽不振痰氣結,通陽散結下氣強。

3.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與紫蘇,茯苓生薑共煎服;

痰凝氣鬱成梅核,降逆開鬱氣自舒。

4.暖肝煎

暖肝煎中杞苓歸,沉香烏藥肉桂茴;

下焦虛寒疝氣痛,暖肝溫腎此方推。

5.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咳喘方,前胡夏樸草棗姜;

肉桂納氣歸調血,上實下虛痰喘康。

6.定喘湯

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

蘇子黃芩甘草杏,外寒內熱哮喘嘗。

7.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參甘棗嘗;

降逆化痰益胃氣,氣虛痰阻痞噯康。

十二、理血劑

1.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脹,瀉熱破瘀微利效。

2.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歸地桃,紅花川芎赤芍熬;

柴胡枳桔牛膝草,活血行氣功效好。

3.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桃紅佐地龍;

黃芪四兩為主藥,半身不遂此方宗。

4.復元活血湯

復元活血用柴胡,花粉當歸山甲扶;

桃紅黃草煎加酒,損傷瘀滯總能除。

5.溫經湯

溫經湯用桂萸芎,歸芍丹皮姜夏冬;

參草阿膠調氣血,暖宮祛瘀在溫通。

6.生化湯

生化湯是產後方,歸芎桃草酒炮姜;

消瘀活血功獨擅,止痛溫經效亦彰。

7.失笑散

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衝;

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8.桂枝茯苓丸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和牡丹;

等分為末蜜丸服,緩消癥塊胎可安。

9.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櫚隨;

二薊梔黃皆炒黑,上部出血此方推。

10.咳血方

咳血方中訶子收,海粉山梔共瓜蔞;

青黛瀉肝涼血熱,咳嗽痰血此方投。

11.小薊飲子

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

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12.槐花散

槐花散方治腸風,側柏芥穗枳殼從;

等分為末米飲下,清腸涼血又疏風。

13.黃土湯

黃土溫陽又健脾,阿膠術附甘草地;

黃芩相佐剛柔濟,陽虛便血此方宜。

十三、治風劑

1.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感冒風寒見鼻塞,偏正頭痛悉平康;

2.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

石膏歸芍苓術草,養血祛風通治方。

3.消風散

消風散內用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

歸地知膏蒡通草,風疹溼疹服之康。

4.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茯菊桑,貝草竹茹芍地黃;

陽邪亢盛成痙厥,肝風內動急煎嘗。

5.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芍天冬,玄參龜版赭茵共;

龍牡麥芽甘膝楝,肝陽上亢奏奇功。

6.天麻鉤藤飲

天麻鉤藤石決明,梔杜寄生膝與芩;

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暈與耳鳴。

7.大定風珠

大定風珠雞子黃,再合加減復脈湯;

三甲連同五味子,滋陰息風是妙方.

十四、治燥劑

1.杏蘇散

杏蘇散內二陳全,枳桔前胡姜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桑杏湯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乾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溫燥醫。

3.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

經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潤肺效可嘉。

4.增液湯

增液湯用玄地冬,滋陰潤燥有殊功;

熱病津枯腸燥結,增水行舟便自通。

5.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草棗粳米半夏存;

咳逆嘔吐並虛火,滋養肺胃宜煎烹。

6.益胃湯

《溫病條辨》益胃湯,沙參麥地合成方,

玉竹冰糖同煎服,溫病須慮津液傷。

7.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是妙方,芍草玄參麥地黃;

薄荷貝母丹皮入,時疫白喉急煎嘗。

8.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

麥冬芍藥當歸合,喘咳痰血金水傷。

9.玉液湯

玉液湯中芪葛根,雞金知味藥花粉;

飲一溲一消渴證,益氣生津顯效能。

十五、祛溼劑

1.平胃散

平胃散用樸陳皮,蒼朮甘草四般宜;

燥溼行氣消脹滿,溼困脾胃此方醫。

2.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術樸俱;

夏曲白芷加姜棗,風寒暑溼並能除。

3.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大黃梔,瘀熱陽黃此方施;

便難尿赤腹脹滿,清熱利溼總相宜。

4.八正散

八正木通與車前,萹蓄大黃梔滑研;

草梢瞿麥燈心入,溼熱諸淋宜服煎。

5.三仁湯

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通草滑竹成;

宣上暢中兼滲下,溼重熱輕在氣分。

6.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幹薄,溼熱留連是主方。

7.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陽腑,白朮澤瀉豬苓茯;

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飲逐。

8.豬苓湯

豬苓湯內用茯苓,澤瀉阿膠滑石並;

小便不利兼煩渴,滋陰利水此方靈。

9.防己黃芪湯

《金匱》防己黃芪湯,白朮甘草加棗姜;

益氣祛風行水良,表虛風水風溼康。

10.苓桂術甘湯

苓桂術甘痰飲方,溫藥和之四般嘗。

11.真武湯

真武湯溫腎中陽,附子苓術芍生薑;

脾腎虛寒肢體腫,悸眩瞤惕急煎嘗。

12.實脾散

實脾苓術與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

草果姜附兼厚樸,虛寒陰水效堪誇。

13.萆薢分清散

萆薢分清石菖蒲,烏藥益智共煎煮;

尿頻白濁膏淋病,分清化濁病可除。

14.二妙散

二妙散中蒼柏煎,若雲三妙牛膝添,

四妙再加薏苡仁,溼熱下注痿痺痊。

15.羌活勝溼湯

羌活勝溼草獨芎,蔓荊藁本與防風,

風溼在表頭身痛,祛風勝溼有殊功。

16.獨活寄生湯

獨活寄生艽辛防,芎歸地芍桂苓襄;

杜仲牛膝加參草,扶正祛風久痺良。

十六、祛痰劑

1.二陳湯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姜一併存;

理氣祛痰兼燥溼,溼痰為患代表方。

2.溫膽湯

溫膽湯中苓夏草,枳實竹茹陳姜棗;

虛煩不眠心易驚,痰熱內擾此方療。

3.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杏瓜蔞,茯苓枳芩膽星投;

陳夏薑汁糊丸服,肺熱痰稠此方優。

4.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連半蔞,寬胸開結滌痰優;

痰熱結胸痞滿痛,舌苔黃膩脈滑浮。

5.貝母瓜蔞散

貝母瓜蔞花粉研,陳皮桔梗茯苓添;

嗆咳咽幹痰難咯,清肺潤燥化痰涎。

6.苓甘五味姜辛湯

苓甘五味姜辛湯,痰飲咳嗽常用方;

舌苔白滑胸滿喘,速化寒飲保安康。

7.半夏白朮天麻湯

半夏白朮天麻湯,苓草橘紅棗生薑;

眩暈頭痛風痰盛,化痰息風是效方。

8.止嗽散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荊陳百部研;

鎮咳化痰兼解表,薑湯調服不必煎。

十七、消食劑

1.保和丸

保和神曲與山楂,陳翹萊菔苓半夏;

消食化滯和胃氣,煎服亦可加麥芽。

2.枳實導滯丸

枳實導滯曲連芩,大黃術澤與茯苓;

食溼兩滯生鬱熱,胸痞便秘此方尋。

3.健脾丸

健脾參術苓草陳,肉蔻香連合砂仁;

楂肉山藥曲麥炒,消補兼施不傷正。

十八、驅蟲劑

烏梅丸

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及當歸;

人參椒姜加附子,清上溫下又安蛔。

  版權聲明: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文章為網絡搜集,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相關焦點

  • 中醫方劑歌訣,朗朗上口!
  • 學霸使用的記憶方法,編制歌訣記憶法
    下面介紹,一種學霸們常用的記憶方法——編制歌訣記憶法。A、 編制歌訣的要點;a、 語言順暢、節奏明快,頓挫有致,朗朗上口;b、 語言精練,句式整齊,化繁為簡,易懂好記。編制歌訣的方法多種多樣,細心揣摩,受益無窮。列舉出4種方法,希望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 中醫方劑趣味歌訣
  • 【中醫必備】中醫方劑歌訣
  • 朗朗上口的中醫方劑速記順口溜來啦
  • 《湯頭歌訣》完整版,中醫臨證經典!
    導言: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歲老中醫,整合古方編著了一本《湯頭歌訣》,影響頗為廣泛。本書選錄名方320條,分為20類,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劑的名稱、用藥、適應證、隨證加減等都寫入歌中,內容簡明扼要,音韻工整,一時成為醫界的美談。汪昂(1615-1694),字訒庵,初名恆,安徽休寧縣城西門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貧寒,遂棄舉子業,立志學醫。他苦攻古代醫著,結合臨床實踐,經過30年的探索研究。編著有《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醫方集解》《本草備要》《湯頭歌決》等。
  • 張三丰太極拳釋名和拳經歌訣
    拳經歌訣六首歌訣一: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謂因開勁兩捶爭,五趾抓地上彎弓。歌訣二: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歌訣三: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 364首方劑總結趣記歌訣版(上)
    7.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歌訣: 麻杏甘石湯法良, 辛涼宣洩有擅長;邪熱壅閉氣喘急, 清肺平喘效力強。8.敗毒散(《小兒藥證直訣》)歌訣: 人參敗毒茯苓草, 枳殼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 時行感冒有奇功。
  • 364首方劑總結趣記歌訣版(下)
    187.良附丸(《良方集腋》)歌訣: 良附丸用醋香附, 良姜酒洗加鹽服;米飲薑汁同調下, 胸脘脅痛一併除。188.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歌訣: 金鈴子散止痛方, 玄胡酒調效更強;疏肝洩熱行氣血, 心腹脅肋痛經匡。
  • 程門雪總結的十首「效方歌訣」
    這篇文章是程老總結的十首「效方歌訣」,並附按語。程門雪「效方歌訣」選載一、蘇子煎法(《外臺》方,治上氣咳嗽)歌訣:蘇子杏仁各一升,生薑生地汁交淋,絹絞汁和白蜜煎,上氣咳嗽用意深七、藥棗法(錄《王旭高醫案》)歌訣:六君平胃川貝榧,合為二兩各研末,百枚大棗去核佳,納藥二分用線扎,一兩葶藶兩碗水,棗熟曬乾飢時嚼。棗湯去藶濃煎收,一杯先分三次服。脾虛溼熱蒸成痰,嗘吼有聲宜此法。
  • 少林心意把歌訣
    歌訣一歌訣二氣運百會達湧泉,行輸丹田崑崙轉。通往中腕到羶中,三合以後抵勞宮。氣從兩足向上提,氣達周身用呼氣。起如舉鼎低顎吸,落地分磚氣呼出。左右起步循環跳,亮翅展身騰丈餘。初練每時三十六,月後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連,功到氣隨走遍天。心意把是心意氣力的無上法門。
  • 朗朗上口,耐聽的男孩小名
    朗朗上口,耐聽的男孩小名朗朗上口,耐聽的男孩小名 +++吉米+++這個小名一聽就有點歐美風味朗朗上口,耐聽的男孩小名+++航航+++本義指船或者飛行,後引申為航行,前進,有目標,大氣之義,給男孩取這個小名,
  • 中內歌訣:中風
    中    風辯證歌訣中風陽天痰絡半,陰鎮氣五痰腑星陽閉羚羊宮,陰閉蘇滌痰,脫證參附痰註:1.陽天:風陽上擾-天麻鉤藤飲來了來了,中內辯證歌訣他來了中內歌訣:肺癆,肺萎中內歌訣:心悸,胸痺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山藥學長。每晚八點半,陪你一起前行!
  • 中醫方劑專著《普濟方》原來是這麼來的~
    他在明朝2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或許並不顯眼,但卻在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上作出了較大貢獻,他組織編撰的《普濟方》是我國醫藥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譽為我國古代中醫藥歷史上最大的中醫方劑專著。朱橚幼年時期,朱元璋尚未完成全國統一,中原境內戰火紛紛,百姓被戰亂和病痛折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朱橚,懷著救死扶傷的理想,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一、龍形盤根,虎形撲人。
  • 中內歌訣:癭瘤、水腫
    今日文章復盤:中內歌訣:積聚、鼓脹中內歌訣:脅痛,瘧疾中內歌訣:痢疾+復盤中內歌訣:嘔吐,呃逆癭瘤辯證歌訣 癭氣痰四痰瘀海,肝火消肝陰一天註:癭氣痰四:-癭證-氣鬱痰阻-四海舒鬱丸痰瘀海:痰結血瘀-海藻玉壼湯
  • 中道禪舞歌訣:紅燈停下綠燈行
    歌訣學習:紅燈停下綠燈行,每天都在誦讀這句歌訣,而沒有細細研究這句話的深意,通過一真老師講解分享後才明白其中的意義,而回想自己平時在禪舞時經常會覺察動作與音樂不協調的時候但是就那樣跳了,而沒有慢慢地慢下來,還是一直就那樣跳,實在跳不好了就重頭開始。
  • 中醫方劑歌訣趣味記憶-學中醫必背
  • 中內歌訣:痢疾+復盤
    今日文章復盤:中內歌訣:噎嗝B,便秘中內歌訣:腹痛,洩瀉中內歌訣:胃痛,痞滿中內歌訣:中風痢疾辯證歌訣痢疾溼芍疫白芍,寒溼不換陰黃車,虛寒真桃連理休,錯烏瘀少脾補中,噤實開噤虛六君定義大便次數增多快點進去再看看去中內歌訣:腹痛,洩瀉)15.(2020A50)患者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膿血黏稠,臍下灼痛,虛坐努則,食少,心煩口千,舌紅少津,脈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