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王翦為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

2021-01-19 騰訊網

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的秦帝國,使中國的封建制度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秦始皇的成功不止是他自己的功勞,還有他身邊的大臣他的左膀右臂李斯和王翦,這兩個人 ,一個幫他治理完善國家制度,一個幫他南徵北戰徵服天下,可以說秦始皇能夠最終成功與他們兩個是密不可分的,那麼他們兩個究竟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大秦朝,做了哪些不可磨滅的貢獻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

李斯對秦朝的貢獻

李斯師出荀子,為秦國的崛起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可以從三方面說明李斯對秦朝的貢獻。

第一,政治方面,在秦始皇提出要掃平六國的時候,李斯及時的向秦始皇提出:「先攻打韓國,再攻打其他國家的策略。」這樣起到威懾其他國家的作用,從而使秦國很快地掃平了六國。然後他又提出了郡縣制,其內容就是把當時的秦國分成36個郡,從根本上解決了因為諸侯分封勢力發生內亂的局面,而且還使國家更有效的管理各個地方區域。

第二,文化方面,李斯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從而使隸書躍然於紙上,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多種文字的出現,文化得不到統一的局面,從而使秦國的文化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經濟方面,李斯統一了度量衡,貨幣,使得秦國的經濟更有效更便利的交易使用。

秦始皇在位期間,李斯的絕大部分意見,秦始皇都採納了,在文臣裡面秦始皇最信任的就是李斯,李斯也不失所望的表現自己,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和治理國家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王翦對秦朝的貢獻

說起來王翦,相信有點歷史知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他的英雄事跡,他在打仗上從沒怕過誰,可謂是天下無敵,打仗從無敗績。他的戰爭要訣就是打仗以穩妥小心為基礎,他打仗的原則就是不打仗就不打仗了,只要一打仗就要贏。為了更有把握地贏得戰爭,在他受命出徵之前,就會向秦始皇索要大量的兵力、軍糧、金錢,保證了軍隊有足夠多的後勤裝備,打仗就有很大可能的勝利。

比如說秦國大軍橫掃六國,這其中的五國都是王翦打敗的, 王翦為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以說沒有王翦秦國就不會那麼容易的統一六國。

作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王翦和李斯,對秦國的統一以及國家的治理,都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一份力量,也正因為如此才使秦始皇成為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秦始皇的成功離不開他手下的這些得力幹將。

相關焦點

  •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兩人合作還有可能取大秦帝國代之嗎?
    而胡亥的核心班子李斯是貪且怕之人,所以,李斯輕易被趙高給收服了;而趙高,是弄權貪婪愚蠢,只知道朝堂爭奪,完全不知道帝國各地已經洪水滔天。其他能人,因為不如趙高和李斯朝堂之術,死的死,躲遠的躲遠,能臣強將林立的大秦帝國,到了胡亥這裡,卻如同荒漠了。
  • 華夏大一統帝國的構建
    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特殊的一個年份,因為就在這年奮六世之餘烈的秦始皇終於消滅了山東六國中堅持到最後的齊國,古老的華夏大地迎來了嶄新的大一統帝國時代。然而秦始皇所要建設的究竟是怎樣一個帝國呢?事實上在這一刻他被歷史賦予了全新的使命,一個時代的新命題由此拉開序幕。既然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帝國,那麼就需要進行一整套與新帝國配套的建設工作。
  • 秦帝國之殤|曾經令秦國走向富強的政策,為何卻令秦朝二世而亡?
    而在當時的眾多人物中,秦始皇顯然是話題最多,爭議最大的人物。其在繼承了秦王之位後,發動了兼併山東六國的戰爭,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不過強盛至極的秦王朝卻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在秦二世在位的時候,其就被農民起義軍和各路諸侯的人馬所擊敗,而中國也再次進入了短暫的分裂狀態之中。
  • 【觀點】秦帝國為什麼突然崩潰?
    反過來說,如果胡亥有著強大的諸王為後盾,趙高、李斯哪敢肆無忌憚的擴張權力呢?因為,在這種背景下,胡亥一旦與趙高、李斯翻了臉,當時就有人會打著保衛皇帝的旗號,率軍進來把趙高、李斯全家殺了。    當然了,如果胡亥背後有強大的諸王為後盾,趙高、李斯未必就會比陳平、周勃表現的差勁。
  • 這些書幫你了解秦王朝和秦始皇
    從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直至《大秦賦》,「大秦系列」四部曲展現了戰國時代的秦國從秦孝公起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政權,百餘年間的壯闊歷史。  《大秦賦》勾勒出秦莊襄王、秦始皇、呂不韋、李斯、平原君、毛遂、春申君、項燕、郭開等歷史人物形象,把史書上的故事一一展現,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 秦始皇最大的政治失誤,造成強大秦帝國的崩塌
    秦始皇在秦始皇大一統中國後,以強大的國力著稱。可是秦二世胡亥繼位短短幾年後,強大的大秦帝國就滅亡了。這其中如果秦始皇一直未訂立太子之位,是其最大的政治失誤, 說到秦始皇在位後幾年,在秦朝內部形成兩個強大的政治集團。一個是長子扶蘇為主的蒙恬、蒙毅集團。一個是以幼子為主的胡亥、李斯、趙高集團。
  • 李斯作為秦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要和趙高合作?
    在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秦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和李斯設計出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機構,或許,那一刻,秦始皇做夢都笑醒,我家的天下肯定是萬無一失了。
  • 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名相,為何會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
    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後卻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那麼名相李斯是如何幫助秦朝完成統一的,又為何鬥不過宦官趙高,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行入秦有一天,他看到廁鼠在吃髒東西,長得瘦弱且畏畏縮縮,見人就跑;但倉鼠卻衣食無憂,長得肥肥胖胖,見人也不怕,於是感到人就和老鼠一樣,有沒有出息,全看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久李斯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他見秦國強大,六國弱小,於是前往秦國,準備輔佐秦王一統天下。
  • 強大的秦帝國何以在秦始皇死後三年就滅亡
    前224年秦國發傾國之兵六十萬,由大將王翦率領以優勢兵力造成壓頂之勢,對楚國的心臟西楚地區發動致命一擊。楚國集中了全國的兵力迎戰秦軍,兩軍決戰於淮陽一線,楚軍大敗,楚王也被俘。楚國大將項燕立即在都城壽春迎立昌平君為王,繼續抗秦。秦軍進擊淮南,兵圍壽春,並發動總攻。項燕率楚軍拼死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經數日激戰壽春城破,昌平君身死,項燕在絕望中自殺。秦軍分道渡江進軍江南,楚國滅亡。
  • 大秦帝國之秦統一六國到二世而亡歷史大事,一篇文章給你概括!
    大秦帝國始皇帝嬴政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
  • 從上蔡小吏到帝國丞相,《大秦賦》裡的李斯究竟是政治家還是政客
    果不其然,秦王嬴政也對他十分讚賞,拜他為長史,後來因為李斯成績顯著,又被升為客卿。就在李斯仕途得意的時候,秦國卻發生了一個重大的間諜案。那就是韓國派間諜鄭國到秦國修渠,好實現疲秦弱秦的政治目的。李斯也被牽連其中。為了不讓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夢想化為泡影,李斯很認真地給秦王寫了一封諫議書,這就是後來流傳千年的《諫逐客書》。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在談到秦朝歷史時,李斯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關鍵人物,這位君主幫助秦王嬴政籌劃兼併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六朝滅亡後,李斯又建議嬴政稱帝,並主張廢封、建郡,焚詩禁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奇功。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終並非善終,而是落得一個被腰斬,三族滅亡的悲慘命運。那李斯到底因何遭受如此殘忍的待遇呢?
  • 《王立群讀史記》 之秦始皇16 趙武靈王17 秦趙之爭18 長平之戰
    27集權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終於完成了他統一六國的歷史使命,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但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擺在嬴政的面前,那就是他的稱謂問題。在秦朝以前,周天子都稱王,昔日唯我獨尊的名號,已經被許多人堂而皇之地採用了,秦王嬴政面對著自己大一統的江山,他覺得「王」的稱號已經無法彰顯自己的威嚴了,必須找一個新的稱謂,於是,一個新的稱號誕生了,那就是「皇帝」。
  • 不只「書同文、車同軌」,秦始皇還幹過精神信仰大一統,同樣偉大
    富大龍飾演的秦始皇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致力於實現國家大一統,他理想中的大一統是全方面的,不僅是「六王畢、四海一」的政治大一統,同時要「書同文、車同軌」,在經濟、文化領域也要實現大一統
  • 紀錄片《中國》:從百家爭鳴到大一統所折射的華夏轉折
    於是百家生於春秋戰國開始,也亡於春秋戰國結束,包括塑造秦帝國的法家,也因秦帝國真正的建立而消亡,最終只有一種學說,權學。紙白君也可以很好的推薦給讀者諸君,此紀錄片是值得觀看和了解的。在一統這一集,從開頭講述的就是嬴政在囊括中華大地,建立遠不同於夏商周的秦帝國後,所有的權力欲望都開始集中,再也沒有掣肘和制約的力量。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戰國後期,秦國的武將王翦、文臣李斯為秦王政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王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是秦國開疆拓土的最大功臣,秦滅六國時,除韓國是內史騰所滅之外,趙、燕、魏、楚、齊五國都有王翦家族之人參與,魏國、齊國是王翦之子王賁所滅,其餘三國王翦都是直接參與,也是主要功臣,王翦可以說對秦統一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王翦最終也功績卓著被封官拜爵,拜太師一職,封武成候。
  • 李斯和呂不韋哪個對秦國貢獻更大?
    四、擊退反秦五國聯軍。擊退信陵君為首的五國攻秦。山東五國聯軍前來進犯,被拒於河外。呂不韋執政期間,大大削弱了山東六國的軍事力量,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五、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修建鄭國渠關中是秦國的龍興之地,巴蜀是秦國的大後方。
  • 李斯,小篆與大一統:「愛無心」?還是別有用心?
    故,大秦帝國強力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 「書同文」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音zhòu,籀文,流行於春秋戰國時秦國,亦稱「大篆」)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製了統一的漢字書寫形式。
  • 秦能一統天下,靠七代人的努力.
    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他重用範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翦伯贊說,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鬥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闢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