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必須去重慶才能吃到正宗重慶老火鍋嗎?如今,一家溯源重慶的火鍋品牌,自紮根魔都以來,一直人氣穩居高位。它就是發源於民國初年,入選2020大眾點評必吃榜、蟬聯四年火鍋排隊榜第1名的「珮姐老火鍋」。
重慶火鍋發源於碼頭文化,但傳承百年不衰,依靠的還是重慶的山、重慶的水、以及重慶娃兒火辣的性格。被山脈佔據處處是陡坡的街頭,棒棒軍用「麻辣」維持體力和激情,夏季酷暑時分光著膀子汗如雨下大啖火鍋的暢快,冬季霧氣蒙蒙更是靠一碗「麻辣」暖心暖身,性格火辣的重慶人在火鍋中得以慰藉共生。其實重慶人骨子裡都有麻辣的「火鍋氣質」。現在被冠以網紅城市的山城曾被視為「不適宜居住地」,但不服輸的重慶人遇山鑿洞建樓、開飛天輕軌;遇水架橋開通隧道,開啟8D魔幻城市,重慶人不服輸的火辣性格跟火鍋一樣,沸騰不止。颳風下雨都阻止不了重慶人吃「辣」的熱情,火鍋和川菜的「辣」就是重慶人流淌在骨子的血液。不論是平時家庭聚會、朋友小聚還是升學宴等重要事件,在重慶人的生活語境裡,火鍋代表一種團聚,一種儀式,一種告別與新生。不管是火鍋還是小面、川菜,烹飪之道藏著重慶人「繁進簡出」的處事哲學。與市面上琳琅滿目的自助調味貨架不同,傳統的重慶火鍋,往往鍋底豐富,調味卻大道至簡。鍋底採用純天然配方、多種香料配比,調味卻僅用蒜泥香油碟。這樣做,一方面是給食物快速降溫不傷胃,另一方面,則更能突出底料的麻辣鮮香。想必與山水共生的重慶人骨子裡流淌的「麻辣勁兒」和對食材的極致運用,使得真正的重慶火鍋,永遠只能來自重慶。在上海重慶火鍋數量繁多,但多數重慶火鍋店並非源自重慶,亦或為了迎合上海人改良口味,所以真正能代表重慶火鍋的不多,但來自重慶的珮姐老火鍋卻獨樹一幟,在魔都的年輕人,都願意大排長龍來吃,因珮姐愛上重慶火鍋、愛上重慶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重慶人家喻戶曉的珮姐老火鍋,憑藉獨到堅守和匠心,在重慶26000餘家火鍋中脫穎而出,躍居重慶火鍋界排隊王!單店實時排隊最高達986桌、高峰期等位超4h,部分門店甚至被食客「逼到」24h不打烊~
從碼頭髮源的珮姐,將山水之間的重慶味道搬進魔都繁華地段,重慶夜間小巷長明的燈籠,古老紋路的木桌和竹編藤椅、還有用磚瓦砌成的牆面,無一不是重慶人心底裡對家鄉的記憶符號。
火鍋的靈魂全在鍋底,傳統老重慶鍋底擁有近乎完美的麻辣配比,醇厚的香氣在上桌時就能撥動心弦,紅亮的色澤透著辣椒、花椒的渾厚,僅僅是看著就眼饞。珮姐老火鍋堅持精密配比,配方天然。從辣椒、花椒的篩選、牛油的挑剔、天然香料的配比都有精確考量,麻辣香味、醇厚口感都近乎完美,在每家門店都能吃到同樣的味道。沒吃過九宮格,就算沒吃到正宗重慶火鍋。相傳在江湖袍哥的年代,在重慶的老碼頭,一鍋火鍋分成九塊格子,陌生人在自己格子裡涮,互不侵佔。九宮格不僅是重慶火鍋的傳統配置,還藏著君子和而不同的飲食文化。在珮姐,同樣能吃到最原滋原味的九宮格。珮姐家的屠場鮮毛肚,都是前1晚在重慶屠宰場現殺現取,直接空運至上海的新鮮毛肚,一看就數上乘品質。口感脆嫩的毛肚觸角根根分明,在翻滾的傳統老火鍋中涮個七上八下,待毛肚微微捲曲,就可以大快朵頤了~只有新鮮的鴨腸才能呈現如此粉嫩的色澤,而且鴨腸處理的十分乾淨,一上桌小饞蟲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在心中默念七上八下,毛肚就被翻滾的熱浪燙的微微捲起,入口香而不辣,在齒間磋磨,獨屬鴨腸的鮮味溢出舌尖。一年賣出1110000顆的貢菜丸子,是來珮姐的必點招牌,也是很多回頭客想了心饞的味覺符號,經過手工反覆揉捏搓打,貢菜丸子上桌時就保持絕佳風味。燙制約4分鐘,貢菜丸子便香脆可口,與豬肉丸混搭的大顆粒貢菜,嚼起來嘎嘣脆,香辣肉丸內裡還沁出鮮香的汁水。愛麻辣的重慶人,連牛肉都裹上了3種辣椒!鋪滿辣椒麵的牛裡脊,就算下鍋涮熟後,辣椒也依舊裹得緊緊的,無辣不歡的朋友可以來挑戰。飄著辣椒鮮香的嫩牛肉,每一口都香辣醇厚。辣椒的香、牛肉的鮮在舌尖碰撞,嘗完一片就直冒汗,忍不住再涮第二片~酷似穿雲箭的小郡肝,更添幾分江湖氣息,在九宮格分涮瞬間切換串串火鍋模式,麻辣脆嫩,一口一個簡直停不下來。實打實純肉製作的午餐肉還能清晰看到純肉線條,切成片狀大口吃肉更過癮!燙足30秒之後,就可以享受飽滿肉質充滿口腔的幸福感~
除了各種肉肉,巫山魔芋也是被珮姐粉絲瘋狂安利的招牌菜,涮熟的魔芋條Q彈脆爽,天生與重慶傳統老火鍋百搭,麻辣順爽。
//
在評論區參與互動話題:
#必點珮姐的老火鍋的哪款涮菜?#
#在吃珮姐老火鍋時,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
即可有機會獲得
珮姐老火鍋
魔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