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為奧運設計海報和「出圈」合作的藝術家們

2020-12-17 澎湃新聞

近日,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及帕運會組委會公布了一組今年奧運會委託創作的官方海報,接受委託的設計者中不乏重量級的藝術家,例如1998年特納獎獲獎藝術家克裡斯·奧菲利,而設計過歷屆奧運海報的大藝術家還有大衛·霍克尼、羅伯特·勞森伯格等。

大藝術家的「出圈」往往引起關注,例如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就在新年伊始,與韓國人氣最高的男子組合防彈少年團合作,開展跨領域藝術交流。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日本東京 | 特納獎獲獎藝術家克裡斯·奧菲利

為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及帕運會設計海報的藝術家們

克裡斯·奧菲利

據Artnet報導,近日,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及帕運會組委會公布了今年奧運會委託創作的20張官方海報——在接受委託的19位藝術家中,不乏很多重量級的藝術家。

特納獎獲獎藝術家克裡斯·奧菲利(Chris Ofili),他曾為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創作海報,這次創作的海報中,兩個漂浮在空中的人物正在相互融合。

克裡斯·奧菲利,《人間遊戲》,2020

荷蘭攝影藝術家薇薇安·薩森(Viviane Sassen)則通過鏡頭記錄下了空中雜技運動員的精彩瞬間。更多被委託參與設計的藝術家來自日本,其中野老朝雄(Asao Tokolo)也是奧運會官方徽標的設計者,插畫藝術家菲利普·韋斯貝克(Philippe Weisbecker)則以東京新體育場為靈感創作了手繪質感的簡單圖形海報。

薇薇安·薩森,《訓練》,2020

總體而言,大家的海報創作都在儘量的避免簡單地使用傳統的奧運會隱喻——例如對獎牌、火焰或五環的寓意。取而代之的是,藝術家們紛紛從日本傳統文化中攝取靈感,如漫畫、傳統書法等,或致敬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

荒木飛呂彥,《神奈川大浪之上的天空》,2020

最終,由日本編輯、設計師、建築師等組成的評選委員會選擇了20張海報作為2020冬季奧運會的官方海報——其中12張用於夏季奧運會,另外8張用於帕運會。即日起至2月16日,它們將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進行展出。

藝術家為奧運會設計海報早有先例,譬如雷切爾·懷特裡德(Rachel Whiteread)設計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海報;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設計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海報;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設計了1972年莫斯科奧運會海報。(整理/畹町)

韓國 | 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

與韓國人氣男子組合協作,發起公共藝術項目

安東尼·葛姆雷

據The Artnewspaper等報導,近日,韓國人氣最高的男子組合防彈少年團(BTS)在全球範圍內啟動了五個公共藝術項目,其中包括與世界知名藝術家與策展人的合作。「連接,BTS」(CONNECT, BTS)系列項目將在五個城市進行,每個項目均免費向公眾開放,並在網上呈現全過程。項目由李大衡擔任藝術總監,他曾擔任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策展人。

BTS

上周,首個項目在倫敦蛇形畫廊展開,該項目由丹麥藝術家雅各布·庫德斯克·斯滕森(Jakob Kudsk Steensen)創作,蛇形畫廊的多名策展人進行策展,呈現經由想像而重新演繹的古老森林,觀眾能夠在蛇形畫廊以及相關網站上進行體驗。

其他項目包括阿根廷藝術家的託馬斯·薩拉賽諾(Tomás Saraceno)的《飛行世》(Fly with Aerocene Pacha),作品將坐落於阿根廷最大的鹽湖格蘭德斯鹽沼。

除此之外,著名的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將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公園3號碼頭創作一件大型的在地作品,命名為《紐約清理》(New York Clearing),作品將由「一條18千米長的鋁管組成,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並將於2月4日至3月27日展出。另外兩件作品將分別在首爾和柏林呈現。

安東尼·葛姆雷的作品渲染圖

如今,藝術世界不斷地拓寬新的途徑來吸引更廣泛的觀眾,而此次BTS與藝術家、策展人的合作也將為跨領域的交流打開新的方向。

「BTS的影響力能夠投射到全球幾百萬觀眾身上,」李大衡說道,「他們能夠將有意義的信息傳達給不同背景、階層、種族、性別與身份的人們,而這也是當代藝術長期以來的目標。」

BTS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的男子組合,據報導,其每年對於韓國旅遊業的貢獻相當於韓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3%。在一份聲明中,BTS表示,「當代藝術和音樂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個項目的意義在於,它能夠體現多樣性,並為我們所關注的世界產生集體的、有益的信息。」(文/錢雪兒)

美國舊金山 | 韓裔藝術家簡·辛

「暫停」手機與電子設備,重新與自然與人連接

簡·辛

農曆新年過後,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簡稱「亞博」)將開啟改建後的首個展覽,展出由韓裔藝術家簡·辛(Jean Shin)最新受邀創作的裝置作品:《暫停》(Pause)。

博物館希望觀眾將手機放到一邊,「暫停」一下,重新評估技術在文明發展中於人們自身的意義——它本該是為了更好地建立聯繫而生,包括與自然的連接,與彼此的連接。

簡·辛先用木頭、電線和樹脂搭建了一個垂直電樞——讓人想起中國藝術和園林設計中不規則的、粗糙的文人石——然後用超過3000個捐贈而來的手機將它們完全包裹起來,就像化石一樣。

2019年夏天,亞博就在網上發出了「捐贈舊手機來協助作品創作」的告示。除了居民的個人捐贈,亞博還與舊金山電子回收組織「綠色公民」合作,獲取創作所需的原材料。那些在過去二十年裡被廢棄的手機、數據線、筆記本電腦最後被送到藝術家手上。

「我一直在考慮使用廢棄物」,簡·辛說,「我想用電子垃圾來探討科技領域的倫理問題。工程師們總是爭先恐後地創造新的東西,卻沒想過這些立刻會被淘汰的硬體該怎麼處理。」

當觀眾走進《暫停》這個展廳時,藝術家建議人們試著把自己從電子設備上「脫離」出來,感受作品所帶來的寧靜氛圍:「這是一個可以讓你靜下心來好好想想的地方——想一想我們把有毒的電子垃圾扔到了陸地和海洋;想一想消費文化是如何裹挾我們的;想一想所有的消費經濟都想奪取我們的關注,那我們又該如何從他們手上要回對自己的關注。」展覽「暫停」將於2月6日持續至5月24日。(文/畹町)

中國北京 | 收藏家黃勖夫

創立X美術館,為新興藝術家提供機會

黃勖夫

據artnet等報導,收藏家黃勖夫創立的X美術館將於2020年3月在北京開放。去年9月,他宣布離開自己參與創立的木木美術館。對於X美術館,這位26歲的藏家試圖以機構的首個展覽、第一屆X美術館三年展來定義「千禧一代的時代潮流」。

X美術館渲染圖

「X美術館致力於在中國為年輕藝術家們提供機會,」黃勖夫告訴artnet,「首個展覽將建立美術館的基調。」首展「終端」(How Do We Begin)將聚焦新興藝術家,由吳冬雪擔任策展人將聚焦33位年齡在40歲以下的中國藝術家。「第一屆三年展將審視技術的發展,以及從不同學科視角來看待技術對生產的影響,」吳冬雪說道,「展覽試圖推測在21世紀的20年代,我們和媒體、和技術的關係將會是怎樣。」

黃勖夫與他的團隊為X美術館三年展獎項召集了私人評審團:桑德尼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黛安娜·坎貝爾·貝坦科特(Diana Campbell Betancourt)、MoMA PS1的館長凱特·福爾(Kate Fowle)、倫敦蛇形畫廊的藝術總監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Hans Ulrich Obrist)以及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張子康。評審團的國際背景反映了美術館試圖融合東西方藝術的目標。「當中國當代藝術首次出現在國際舞臺上時,有結論稱其中所包含的『中國特色』無法簡單地轉譯為其他語言,」吳冬雪說道,「千禧一代的藝術家生於數字時代,成長於國際化的語境,所謂的『中國特色』在他們的藝術實踐中無跡可尋。」(文/錢雪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藝術人物|手繪是「與生俱來的渴望」,藝術家麥克林辭世
    本月初,以「迷幻海報」設計著稱的美國藝術家邦妮·麥克林辭世,享年80歲,她一生堅持手繪,認為這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渴望」。以新媒體方式創作、曾獲得2018年特納獎提名的「法證建築」,其創始人近日赴美參展,卻因「安全風險」為由被禁止入境。
  • 宜家海報出圈,如何設計出一張高質量的「出圈」海報?
    來源:時刻頭條最近,英國宜家發布了一組平面海報刷屏了廣告人的社交圈。這組平面海報深挖當下年輕人熬夜的痛點話題,以巧妙的創意構思結合宜家的產品,為用戶傳達了優質睡眠這一核心內容。用一組平面海報輕鬆刷屏全球社交網絡,可以說是無數廣告人的終極夢想。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好設計呢?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到建築、園林,小到手機、鑰匙扣,甚至是平面圖案中的色彩,都需要設計師的精心編排才能呈現出最美的模樣。毫無疑問,設計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美學態度。尤其在商業市場上來說,設計決定著一個品牌和產品的藝術價值及藝術高度。
  • 藝術家為2020東京奧運會、帕運會畫的海報,最後一張真精彩
    藝術家為2020東京奧運會、帕運會畫的海報,最後一張真精彩藝術家們為2020東京奧運會、帕運會繪製的海報,你喜歡哪一張?從上個世紀初至今,奧組委一直都在負責奧運會海報的設計和繪製,用來幫助宣傳這項重要的全球性體育文化活動,每屆奧運會之前,組委會都會面向全球藝術工作者徵集宣傳海報,自2013年9月日本成功取得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們也為2020東京奧運會、帕運會繪製了很多充滿個性的海報,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組相關海報,不知你會喜歡哪一張
  • 2020東京奧運海報:平面設計闡釋體育精神
    2020年1月,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了2020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官方發布的19張最新海報,分別由19位藝術家、設計師、攝影師、書法家、建築師和漫畫家創作。每張海報都是他們用自己的視覺語言講述的一個關於奧運會和體育精神,以及人類不斷追求極限的故事。儘管使用不同的視覺語言,但他們都在適應這個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多樣化的時代,以獨特的個性和創造力回應時代。
  • 盤點 20 幅 2020 東京奧運官方藝術海報創作者及其背後思考
    本次除了我們熟悉的攝影師蜷川實花、《JOJO 的奇妙冒險》的創作者漫畫家荒木飛呂彥、《20 世紀少年》的創作者漫畫家浦沢直樹等,參與創作海報的人物涵蓋了藝術家、書法家、視覺設計師、攝影師、漫畫家等多個領域。每張海報的設計可謂都獨具匠心,意義非凡,其中部分作品日前已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 2 月 16 日。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在上海,藝壇伉儷樂震文、張弛,德國藝術家安德烈·布特茲,畫家郭利偉,工藝美術大師季益順等先後舉辦展覽。《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回國之後,餘秉楠加入了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參與了為《辭海》設計的「宋一」、「黑一」和為《毛選》設計的「宋二」、「黑二」。1963年,餘秉楠為《辭海》專門設計了一款拉丁文字體,名為「辭海細體」,該字體是新中國生產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1987年,為了甩掉以往宋體的「角」,擺脫機械感,餘秉楠通過馬克筆的反覆書寫試驗,最終創作完成了一款名為「圓宋」的印刷字體。
  • 奧運推遲了,看20幅藝術海報為它留住的希望曙光和燈火
    基於世界衛生組織23日提供的信息,國際奧委會和日本首相決定,東京奧運會賽期「必須重新安排在2020年之後、但不晚於2021年夏天,以確保運動員、奧運會所有參與人員和國際社會的健康。」
  • 一周藝術人物|疫情中的藝術家:回歸平凡、記憶與情感
    藝術界的努力也從未停止:蘇格蘭藝術家凱蒂·帕特森以電子書籌款,幫助疫情中遭受家庭暴力的群體;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院士格雷森·佩裡將走上屏幕,鼓勵大眾走進創作藝術的社會和情感語境;上海藝術家肖谷則用白描手法完成了31幅速寫《疫情記事》,寫畫平凡生活。
  • 插畫風電影海報,插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完美詮釋
    海報一直都是電影作品的門面,經典影片的海報總是能夠從設計和內涵雙方面給大眾以無盡的遐想,而電影海報設計中也有著五花八門的風格,其中的「插畫風格海報」尤為吸引人。 今天我們就以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的多版海報為突破點,對「插畫風海報」的解讀。
  • 這些年,亞洲廠牌 88rising 合作的那些藝術家們
    潮流藝術 / 潮流玩具 / 潮物 / 藝術家 / 設計師 吐槽 丨 品牌 丨 周店 丨 人物 丨 周物 丨 潮玩 丨 乾貨
  • 19位大師的東京奧運會海報,讓你見識頂尖設計!
    簡單的文字配上會徽延續了日本一切從簡的設計風格官方海報一出日本19位國寶級藝術家也跟著露了一手荒木飛呂彥、浦澤直樹、蜷川實花、佐藤卓等等這陣容可謂空前那就來看看作品咋樣吧!寓意著奧運健兒全力奔跑共赴繽紛奧運會薇薇安·薩森(Viviane Sassen)(攝影師)海報中不同膚色的人物暗指奧運會是不分膚色和民族的體育盛會其次選用了紅黃綠三個源泉代指奧運五環蜷川實花(攝影師)擅長展示女性美的蜷川實花此次依然以女性為主角帕運會健兒欲與天公試比高
  • 一周藝術人物|記錄疫情的海外藝術家,重開個展的中國藝術家
    上周,洶湧的疫情除了逼停全球各大藝術展館、展會,也帶走了知名建築師、城市學家麥可·索金,71歲的他因感染新冠病毒在美國辭世。勇敢的藝術家,如攝影師布萊登·安瑟倫選擇「全副武裝」走上紐約街頭,捕捉疫情下的城市;而其他部分藝術家則在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館長阿圖羅·加蘭西諾的倡議下,在網上平臺以展示作品和發布視頻等方式持續「相連」。
  • 一周藝術人物|物派藝術家原口典之辭世,葛姆雷雕塑惹爭議
    74歲的日本藝術家原口典之近日辭世,他與關根伸夫、李禹煥等人都是日本戰後知名的「物派」藝術代表。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因公共藝術作品的成本未能公開,在普利茅斯引發爭議,一座城市究竟該在何種程度上為藝術家埋單?
  • 潮眼te丨這些年,亞洲廠牌 88rising 合作的那些藝術家們
    ,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前瞻思想藝術家和創作者匯集的開拓性媒體平臺之一。///以連接東西方文化為主旨的 88rising 以其「大量病毒式傳播的視頻點擊和與各地知名藝術家合作」而聞名。這些年來,88rising 合作藝術家不斷給我們社交圈帶來刷屏,近日又將迎來最新藝術家聯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合作的藝術家們」。
  • 藝術人物·當代著名藝術家——楊紅
    2013年榮獲2013藝術奧運倫敦奧運紀念金獎(奧斯卡藝術家得主:楊紅金獎)。楊紅自述每個人都渴望成功,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每個人的願望。我先後到西歐各國各大美術館觀看大師們的原作,到世界各地向大師們學習,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自己的藝術修養。在這期間我的第一幅具有代表意義的油畫作品《舞的世界》是根據少數民族的習俗為素材,以及多年來在舞臺上表演時的舞臺感光和舞蹈表現的印象創作完成。2003年油畫作品《夢幻》、《綠百合》獲得了中央電視臺「墨彩杯」全國青少年書畫電視大 賽青年組一等獎。
  • 愛馬仕、科顏氏合作藝術家 l CACHETEJACK
    藝峰國際是加拿大精品視覺設計服務商在粵港澳大灣區設有分部專注於藝術家與品牌的跨界合作我們為您的項目搜尋全球最優秀的藝術家資源他們的才華受世界500強企業所信賴藝峰國際是CACHETEJACK 曾受邀於萬事達卡,為其創作了一系列的宣傳海報;該系列被展示於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當地的市場,商店或是建築上。CACHETEJACK 的創作積極明亮,人物角色的設計風趣幽默,鮮豔的色彩為角色與畫面注入了生命。不管是作為萬事達卡的宣傳海報,還是作為展示於城市裡的廣告,都為這個項目,或者是這個城市帶來了輕鬆、有藝術性調的氛圍。
  • 內地唯一,廣東藝術家應煒獲邀為李小龍國際紀錄片設計海報
    而在首映之前,《如水》海報宣傳也已發布,ESPN專門邀請8位亞裔(含亞裔美國人)藝術家設計《如水》李小龍主題海報,來自中國廣東的青年藝術家應煒成為中國內地唯一的獲邀請者。    藝術家應煒,其工作室就設在佛山  目前主要從事數字藝術創作及藝術設計的應煒,其工作室就設在李小龍的故鄉佛山市,這讓應煒感到一種冥冥中的緣分和特別的意義。
  • 一周藝術人物|疫情中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反思、同情與行動
    疫情中,藝術家、策展人持續關注、思考並行動。美國知名策展人塔爾伯特撰文分析疫情後博物館面臨的變革與挑戰。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妮可·艾森曼則與薩姆·洛克一起,製作了幽默的表情包「香蕉人」提醒人們注意衛生,並捐出收入用於疫情援助。從新冠病情中康復的貧窮藝術先鋒皮斯特萊託希望人類藉此機會認真反思。
  • 設計高手在民間!沒有甲方的「豆瓣自製海報大賽」讓設計鬼才們大顯...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藝術家——日站君最近,豆瓣上的一個話題「用現實場景創作一副電影海報」火了!話題一經發出就一下子炸出各路深藏不露的民間大神,紛紛化身藝術海報小天才趕來參賽。當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與藝術裡的電影海報碰撞起來,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 【奧林匹克文化】2020年東京奧運會官方藝術海報揭幕
    「東京2020」將由來自日本的漫畫家、書法家、畫家、平面設計師以及英國特等獎得主克裡斯•奧菲利等國際藝術家共同設計,呈現20幅「東京2020」官方藝術海報。   這是一個充滿靈感的藝術作品的萬花筒,這些海報體現了奧林匹克和帕運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