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城市的演變與教訓 ——《許倬雲說美國》札記之二_吾谷網

2020-12-23 吾谷網

美國城市的演變與教訓 ——《許倬雲說美國》札記之二

2020-12-21 09:00:30

閱讀(234)

  與我們現在討論的人口大量進城不同,美國的城市化進程比我們早了許多,現代城市的形成也比我們早了許多,而且已經歷了城市的興衰與演替。從白人進入新大陸至今的四個世紀中,美國城市發展有...

  與我們現在討論的人口大量進城不同,美國的城市化進程比我們早了許多,現代城市的形成也比我們早了許多,而且已經歷了城市的興衰與演替。從白人進入新大陸至今的四個世紀中,美國城市發展有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和階段性特徵。

  美國城市的梯次形成

  從白人登陸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可以算作美國城市的發展形成期,大體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美國東北沿海出現臨海城市及外圍城市。白人第一個成功的北美登陸據點是波士頓,同期還有紐約,都有可以登陸的海灘、相當廣闊的內陸與河流及其支流,可以向內地拓展。之後形成費城和華盛頓。這四座大城市政治文化經濟地位重要,此後300餘年中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和資源,發展成為巨型的世界級都會區。

  第二階段,美國中西部地區節點城市形成。匹茲堡是東北地區到中西部的連接點,還是通向南方的起點,成為樞紐城市。以芝加哥為中心的龐大內陸,是美國開國以後逐步向西開拓的中轉區域和重工業集中地帶,輻射出東、南、西三方面的重要城市,但周圍都是農區,沒有東部四大城市人口密集。加上美國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各次級區域也須節點城市承擔商品物流中心功能,於是形成層級性城市布局,中心在芝加哥,地區性中心城市是第二級,第三級是10萬人左右的城鎮,再下面是由市集轉化成小城鎮式的人口集中點,再下面是廣大的農村,形成「中心——邊緣」形態。

  第三階段,美國南方中心城市形成。密西西比河下遊及從墨西哥奪取的南方內陸,由於大地主的農莊經濟功能自給自足,集生產生活於一體,所以很難形成芝加哥那樣的巨大城市,一般只有兩個層級的城市分布,即中心城市周圍一串城鎮,再就是散居的村落和小鎮了。

  第四階段,美國西部城市帶形成。由於發展較晚,又受天然條件約束,西部海岸能夠形成都會區的地點很少。每座城市四周只要有一定的平地就可以成為都會區,幾個大都會之間憑單線道路連為一片,是一種連珠串似的形態,和中西部城市的六角形結構完全不一樣。

  從密集到疏離——美國城市的演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新興中產階級成為社會骨幹並且群體越來越大,但城市一時間不會有這麼多的中等房舍提供給中產階級購買居住,當時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正在全面建設公路網,美國的一般人士都有移動的條件,於是在城鄉之間催生出少見的近郊住宅區城市新形態,許多農莊轉化為居住區。城市邊緣既非城市也非農村的居住區逐步擴大後,形成類似紡織品概念的城市「裙邊帶」,日常生活需求依靠沿著公路發展的購物中心或者購物商場,往往規模巨大,宛如巨大的購物街市,配套的停車場蔚為壯觀,大型超市沃爾瑪等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財富也逐漸從市中心流向城郊,這種「反城市化」潮流一直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典型的美國夢就是能在城郊購買一小片土地,建造一座哥德式房屋,門前草坪,樓下車庫,出入私家車。

  富裕階層離開後,其市中心的住宅被改裝為若干戶共居的集體住宅,企業管理上層和中產階層也相繼離去,城市反而成為窮人的集中點,我們常說的「美國窮人住城裡富人住郊區」就是對這一現象的形象概括。城中心區最窮困破爛,市區只有白天公司開門人員上班,晚上除飲食店以外沒有常住居民,過去城裡的若干地帶淪落為荒蕪和貧窮的代名詞,再像芝加哥的市中心白日群毆、夜間槍戰,華盛頓的市中心區也居然到了無人敢夜行的程度。

  後來,美國製造業出現衰退,原來一些中高層收入者失去優勢,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或退休到物價低廉的城市,或將自己的郊區豪宅出售,再搬進城裡翻新的舊宅。這一反方向的人口移動,又逼迫原來的窮人不得不移向郊外,但他們並沒有購買豪宅的能力,只能遷移到近郊邊緣,治安也頻頻出現問題,城市主客關係再次顛倒。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店又移入城內,郊外購物中心和商業大廈拆除或荒廢,比較富足的城內不再是貧困人口的聚集區,城市周邊的小社區成為貧窮住戶的安身之所。城市各區之間犬牙相錯,不再是「中心——邊緣」形態。

  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匹茲堡為例來解讀。向內陸殖民過程,匹茲堡在200年前隨著殖民而逐漸形成,鋼鐵業發展之後,成為全國重要城市。工廠周邊形成工人居住區,再旁邊是工廠主人和管理者居住區,市區成為商業和生產單位總部所在地。隨著發展,城內有限的土地不足以容納逐漸增長的人口,加上工廠空氣汙染,許多新中層階級紛紛到郊區居住。但近年來,匹茲堡鋼鐵業遷移,逐漸轉型為新的科技城市,新興高科技人員集中於城市,新興產業中產階級住在城內新建的高樓大廈,或者是聯排疊拼等不同形式的住宅中,或者是翻新城區其他住宅,排擠貧窮居民移向郊區,將那裡變為分散的新貧民窟。這就是典型的美國城市三大演化歷史階段,其他城市也多多少少有些類似。

  從撕裂到固化——美國城市演化的教訓

  伴隨著城市人口遷移,社會階層出現分化,本已隔離的富人、中產、貧寒階層,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差異越來越大,無形中將城市居民分割為不同的社區,並呈現出代際遺傳和階層固化,彼此之間互不往來,形同陌路。美國今天許多問題的根源在於人群分裂和衝突激化,作者悲觀地認為,這一趨勢已經無法扭轉。而且大城市的這種演化,讓美國的小城市發展機會越來越少,依靠舊產業度日的小城鎮,被排除在經濟繁榮圈之外。

  城市的變化,帶來教育的變化,加劇社會演化。美國的教育場所原是社區凝聚的中心,兒童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左鄰右社都是熟悉的同學。隨著社區學校合併為大型學校,校車接送孩子上學,一個中小學有數千學生,同學不再有放學以後成群步行回家的交情,更不用說鄰居同學一聲吆喝大家一起遊戲的場景。作者感嘆到,中國古詩說天涯若比鄰,今天的美國則是比鄰隔山嶽,同事如天涯。

  城市的演化,也形成了美國今天的政治版圖。第一層級大都會區和第二層級大城市的周邊是美國產業集中地、財富集中地和主要大學所在地,居民接觸到的是現代的尖端、前衛文化,生活方式和行為心態比較偏於自由和開放,政治上總體偏向民主黨,比較重視社會公平正義、全球化,關心族群之間的開放。而美國內陸的大弧形中間,人口稀少,還是以農業為主,安土重遷;還有廣大內陸和上述一二級大城市遠郊留下的舊日勞工和鄉村人口,不太容易找到工作,這些人口是趨向保守的,通常會投向共和黨,堅持美國至上,美國制度不容改變。產業升級把他們拋在一邊,他們不能再得到新財富利潤,但是社會也相對穩定。川普的當選,恰恰就是依靠這些區域的支持,但紅藍兩色的分野,也顯著表明了美國社會的分裂。

  社會階層分化及逐漸固化,帶來嚴重社會問題。接受過大學教育及有職業、中等以上收入的人士,70%的人能有正常的婚姻;而教育程度只在高中、經常失業的貧窮人士能有正常婚姻者,大約在30%以下。《鄉下人的悲歌》對後者的生存狀態有著形象而深刻的描述,他們被灌輸要好好學習,但吸毒酗酒、反覆離異的父母就沒有給一張安靜的書桌;他們被教育要珍惜工作,可從來沒有正式工作的機會;他們被勸導要相信愛情,可拮据的生活狀態讓婚姻顯得無比現實和殘酷。小城市和內陸的孩子很少有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進入理想的大學,培養就業能力,進而提高收入並轉化為中產階層,《鄉下人的悲歌》的作者只是一個例外。

  今天的美國夢也演變為兩種。一種是外國來的新移民,希望能在美國立足,雖然拿著美國的低工資,但折算成他們的故鄉,依然是中等以上的生活標準,這個夢是容易實現的,但也容易演化出移民二代的新窮人階級,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巴黎騷亂即是典型代表。那些高唱法蘭西萬歲的非洲移民一代感恩戴德而他們的後代卻對身處法國社會低層充滿憤恨。另一個是美國城市中產階級的孩子,希望可以從事新興的產業,創新或者冒險,成為下一個蓋茨或者索羅斯,這個夢想難以實現,卻成為流傳最廣的新美國夢故事。

  夢想無望就會變為仇恨。那些不能實現新夢想的群體,由此形成一種失落和憤憤不平的感覺,逐漸將貧富階層之間的異化,轉化為一種認知與情感糾纏難分的隔離,支持美國至上的霸權,拒絕接受新移民,甚至演化為排外的仇恨,把自己種種悲劇歸結於其他膚色的種族,形成美國社會極右思潮與極端運動。看看川普的上臺與其後的表現,再看看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亂象,美國社會的分裂即可見一斑。

  而對我們來講,其實大城市也出現某種程度的郊區化特徵,城市新區和開發區遷入大量收入較高階層,而老舊城區成為年齡較大居民和新進城人員的聚集區,出現衰敗的跡象,所以老舊小區的改造就十分必要,我們既不能出現拉美式的進城人口「貧民窟」,更不能出現美國式的老舊城區留守群體「貧民窟」,必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同時也意味著,那些已經出現空心化的老舊城區完全可以藉助高新科技產業或文化旅遊產業的興起而重現往日輝煌。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六日夜手機語音寫就,二十一日夜校定)


相關焦點

  • 魏延安:美國城市的演變與教訓 ——《許倬雲說美國》札記之二
    富裕階層離開後,其市中心的住宅被改裝為若干戶共居的集體住宅,企業管理上層和中產階層也相繼離去,城市反而成為窮人的集中點,我們常說的「美國窮人住城裡富人住郊區」就是對這一現象的形象概括。從撕裂到固化——美國城市演化的教訓伴隨著城市人口遷移,社會階層出現分化,本已隔離的富人、中產、貧寒階層,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差異越來越大,無形中將城市居民分割為不同的社區,並呈現出代際遺傳和階層固化,彼此之間互不往來,形同陌路。美國今天許多問題的根源在於人群分裂和衝突激化,作者悲觀地認為,這一趨勢已經無法扭轉。
  • 許倬雲:西歐和美國民主化的歷史過程
    原創 許倬雲 東方歷史評論撰文:許倬雲《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一般人以為,西歐的民主化是從希臘城邦傳統延伸發展。這一個憲法,落實了啟蒙時代所說「國家權力是人民和國家之間契約」的關係。十三州和聯邦政府之間,州權與中央權力的如何分配,從立國以來就是美國政治上重要的課題,至今依然如此。《美國獨立宣言》美國人民投票權的逐漸擴大,也不是一蹴而成。第一步的改善,是將資產與投票權分開,凡是公民都可以投票。實質上並不如此,例如,婦女長久沒有投票權。
  • 專訪許倬雲:美國的亞非拉裔聯合,才能打破種族問題僵局
    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歷史學家許倬雲自1957年赴美留學,到現在已經客居美國六十餘載。他經歷過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思想解放運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自由主義主導的全球化,以及新世紀的金融危機。
  • 美國能否和平衰落
    吳晨/文 在新書《許倬雲說美國》中,旅居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學家許倬雲分享了他對美國民主制度的演進,美國國民性的演化及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以川普為代表國家內捲化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 慢性病的社區幹預:美國斯坦福五城市項目的經驗教訓
    鑑於北卡項目的經驗已經有專題介紹,本文旨在系統梳理「五城市項目」的幹預措施、主要成效和經驗教訓,並在此基礎上討論美國經驗對中國慢性病幹預的啟示。無線廣播主要用來發布活動通知和短節目,因其目標人群是墨西哥裔美國人,通常使用西班牙語。電視節目和廣播信息的首要目的是影響社區成員的態度、知識和動因。印刷材料(報紙、圖書、宣傳冊)旨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比較關注技能培訓。每周的新聞專題報導提供了控煙信息;「保持健康」手冊介紹了營養知識;「食物健康」手冊介紹了食物選擇和烹飪方法。此外,印刷材料還包括兩個「工具包」:一是如何戒菸;二是如何改善營養。
  • 許倬雲先生90歲了 | 一位歷史學家的奧德賽
    文 | 馮俊文來源 | 許倬雲說歷史(ID:hsuhistory)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陷落後返回故鄉,一路遭遇「忘憂果」的誘惑,獨眼巨人、海神波塞冬、魔女喀耳克及宙斯的攻擊等重重險阻,歷時十年才得以與苦苦等待的妻兒團圓。
  • 看來,美國給臺灣的教訓還不夠多
    導讀:據美媒報導,拜登提名戴琦為美國貿易代表,這次提名也引發美國以及臺灣地區的密切關注,如果當選,這可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亞裔女性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美國貿易代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消息一傳出,就引起臺媒的熱烈歡呼。
  • 許倬雲:王力宏舅公、王小波恩師、李敖敵手,該如何評價他一生?
    許倬雲,這位明星王力宏的親舅公,王小波的授業恩師,李敖的臺大師長,論其社會關係易,評價其思想真是難以下筆。現存華人史家,時論一般以潮州饒選堂、潛山餘英時、無錫許倬云為領袖特異。香港、美國、南京,守望中西,鼎足而三。許氏聲望不及首二人遠甚,惟我不愜公論,不私鄉曲,不避譏諷,對許氏尤為激賞。
  • 美國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本經驗教訓
    原標題:宋世明:美國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基本經驗教訓 美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頭10年推行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激情時代走向歐巴馬政府實施公共服務市場化的理性時代。當前美國理性實施公共服務市場化,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政府對以往公共服務市場化經驗教訓的汲取。
  • 許倬雲:偉大和複雜的天然秩序前面,人類要學會謙卑
    以下根據許倬雲先生2020年9月24日在高山大學、許倬雲說歷史(公眾號:hsuhistory)、美國厚仁教育集團聯合出品的許倬雲「十日談」第八期部分內容整理而成。美國捨得做,因為它有新天新地,北美新大陸。別處沒有那麼大的空地可供糟蹋,沒有可以奢侈的地方,但是糟蹋起來一模一樣。人類對自己的自信應當在偉大和複雜的天然秩序前面要發展謙卑之心,對人類的前途是有益處的。
  • 從美國衰落、前蘇聯解體中吸取的幾個教訓
    在種族主義鬧事和疫情的雙重交迫下,美國走過沉默的六月,進入七月。美國《新聞周刊》網站6月1日刊登了一個驚人的報導。說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當天提供給議員們的報告顯示,如果扣除通貨膨脹等因素,未來十年,美國GDP可能會縮水15.7萬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損失5.3%的GDP。
  • 常州的傳世名著之《廿二史札記》
    江蘇100部傳世名著評選結果已揭曉,我市有13部經典著作入選,其中5部著作為常州與其他城市共享,其餘8部為常州獨佔
  • 許倬雲: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何崩解?
    許倬雲此文以非常宏觀的視野,從帝國系統結構的對比出發,指出兩個帝國的異同。他認為就帝國的中心與邊陲、層級的上級與下屬關係而言,羅馬的複雜體系,是一種「擴散型」的結構,而漢帝國則是一種「凝聚型」結構。這種說法儘管沒有超越中國「大一統」的理論內核,但也提供了一種從系統結構的角度思考大一統的可能性。
  • 美國第一夫人的歷史演變
    因此,第一夫人並不體現大國之榮光,她所體現的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歷史上,美國並沒有正式官方定義過「第一夫人」和她的角色定位。但從1790年代美國的第一任「第一夫人」開始,通過不斷的歷史演變,第一夫人的「內涵」或者說角色擔當也不斷的發展變化。
  • 述評:美國應當記取歷史教訓
    新華社華盛頓6月17日電 述評:美國應當記取歷史教訓新華社記者高攀罔顧中美經貿磋商共識和全球相關產業利益,美國日前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清單,再度引發各界對美方挑起貿易戰的憂慮。
  • 讀書札記之《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總結了10條
    美國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分享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原則。1.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度是一樣的,所以志當存高遠,給自己訂立切合實際的宏偉目標,不能鼠目寸光,坐井觀天。2.能力是後天培養的,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只要經歷磨礪,通過正確的方法鍛鍊學習,所有人都可以自我提升,取得不錯的成績。
  • 臺灣拼WHA被美國甩了,還不吸取教訓?
    香港中評社25日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暫停世界衛生組織(WHO)金援,國務卿蓬佩奧22日晚間接受福斯新聞訪問進一步強調
  • 美國移民基金-美國適合移民的十大城市
    說到美國,大多數人腦子裡蹦出來的就是美利堅合眾國,經濟實力等各方面都很強等詞條。說到美國有名的地方,一般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紐約,華盛頓,然後就沒了。那麼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美國,從經濟,醫療,教育,華人比例(以下簡稱「華例」),安全,氣候等方面,深處挖掘一下美國移民適合的前十個城市。
  • 許倬雲:世界性的問題是人找不著目的,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在一期許知遠的《十三邀》中,許知遠對話了大師許倬雲,許知遠問:這個西方的世界對您來說,確實在非常不可逆轉的衰落嗎?它會朝向什麼方向發展呢?88歲的大師許倬雲憂心忡忡地說:現在我大概看得出來,會打架的人,會組織的人,有錢人,頭臉人物的聚集,吸收新的血液,正在加強。在我看來是不好的,這個就變成了少數寡頭政治,繼續延續端到檯面上來。
  • 說一不是二|美國的臉皮厚到什麼程度?
    比如,說不得更罵不得,就因為臉皮薄。臉皮薄反應自然快,不管心裡怎麼樣,首先臉皮就受不了。於是,你說過來我就一定說回去,你罵過來我就一定懟回去——你說我有缺點,看看你自己有沒有!你說我有汙點,看看你自己滿身都是還嫌不夠都寫在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