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小說家正漸漸遠離這個時代的一般智識水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小說家正在漸漸遠離這個時代的一般智識水準?

  ●當我們談論「現實」時,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上世紀80年代是當代文學虛火過旺的年代嗎?

  ●以「現實比小說更不真實」為藉口,小說創作迴避了什麼?

  面對批評

  實用而危險的策略

  很多小說家都發現,可以採取一種聰明的策略應付來自小說讀者方方面面的批評。這個策略的基本模式是這樣的:當小說家被指責其小說情節離譜、人物虛假、對話生硬——總而言之,不夠真實的時候,他就回應說,小說不同於現實,簡單地用日常生活作為模板來判斷小說的好壞是非常可笑的行為,小說是一種虛構的藝術。但是,當他受到另一類更為較真的讀者指責,說他缺乏想像力和虛構能力,只知道移植一些社會新聞和網絡段子作為故事,他又會退回來說,小說畢竟是要反映現實生活的,之所以引入這些新聞和段子,恰恰就是要直面最本真的當下生活。

  除去遊刃於虛構和現實兩端,這個策略還有一個變種形式,即在美學和倫理這兩個領域瞬間切換:當小說家的作品受到美學層面的指責時,他會將這種美學指責理解成某一小撮人組織的對他人身的攻擊,以及某種通過「罵評」博人眼球的不良企圖;而當小說家被批評說不夠真誠,乃至偽善,他又會視之為一種以道德譴責替代美學批評、可笑陳腐的外行話。

  這種策略被證明是相當實用的,很多的文學批評意見就這麼被輕而易舉地解構;同時,這種策略也是相當危險的,它使得我們周圍諸多看似活躍的小說家,正令人吃驚地漸漸遠離這個時代(尤其在年輕一代身上)實質已經具備的一般智識和藝術生活水準。

  面對現實

  頑固且陳舊的觀念

  經過相對論、現象學乃至語言學轉向洗禮的當代人文學科的從業人員,都會明白一個新的常識,即,面對實在世界,不存在某種絕對正確和客觀唯一的觀察,因為觀察者所處的位置、時間及其採取的觀察方式,都會參與並影響到觀察結果的生成。甚至,早在納爾遜·古德曼提出多種世界的構想和物理學界有關平行宇宙的討論之前,所謂「不存在一個普遍適用的可供反映的世界真相」,在自尼採以後的現代藝術家那裡,也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畢卡索看到的世界不同於莫奈,瓦萊裡眼中的現實也不同於昆德拉,他們彼此不是一個糾正、顛覆和取代的關係,而是無盡的填補、吸納和擴展。但事實上,我們許多小說家至今在談到「現實」的時候,他們的觀念依舊像19世紀的唯物論者那般古舊天真,同時又欠缺一種洋溢在當年唯物論者身上的強勁樂觀。對他們而言,現實就是外在於自身且難以改變的客觀存在,他們可以像化學分析師提取樣本一樣提取一小塊客觀現實加以批判,無論這個樣本是來自個人體驗、耳目所見抑或媒體新聞,對他們而言並無區別,就像長江和黃河裡的水從分子結構表達式的角度並無區別一樣。

  這種針對現實的頑固且陳舊的觀念,也影響到他們對於歷史的判斷。在他們那裡,歷史要麼依舊是某種本體論中的龐然大物,被一目了然的假象和謊言遮蔽,急切等待著有人(主要是小說家)來發掘它本質上的真面目;要麼,就庸俗化成某種簡單的黑白顛覆後的灰色敘事遊戲。而自海登·懷特以來當代歷史哲學領域湧現的種種反思、變化與探索,雖然早已譯介到國內,但嚴格來講,除了幾個名詞術語,似乎也與我們這些小說家並無太大關係。

  於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到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人文領域在這30多年來發生的一個變化在於,嚴肅知識分子和小說家竟然漸漸成為井水不犯河水的兩種人。而正是這樣一批對時代現有智識很是隔膜的小說家,卻迫切地想通過小說,來為這個時代立言,想寫出有關這個時代的史詩。

  於是,我們看到有小說家理直氣壯地宣稱看不懂翁貝託·埃科的《傅科擺》,因為裡面涉及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機和物理學常識,就視之為「天書」,但諷刺的是,《傅科擺》在國外一直是作為暢銷小說存在;我們看到有小說家抱團引剛剛去世的馬爾克斯為知己,但按照某位批評家的犀利說法,老馬不過是在中國掀起了兩場有關「許多年之後」的造句運動,一場在他生前,一場在死後;我們看到,有小說家操持著中學生抒情作文般的幼稚文體,卻宣稱自己對於語言精雕細琢,有小說家寫宗教題材不懂宗教、寫高校題材不懂學問、寫「文革」題材不懂政治,有小說家開始無限懷念所謂「文學黃金年代」的80年代……

  面對小說

  輕薄又恭維的態度

  然而,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代文學虛火正旺的年代,作家孫犁就對當時的文學景觀有過非常冷靜和寂寞的觀察。這些觀察,30年後重溫,竟好比預言:

  「當前的一些現象,例如:小說,就其題材、思想、技巧而言,在三十年代,可能被人看作『不入流』;理論,可能被人看作是『說夢話』;刊物會一本也賣不出去;出版社,當年就會破產。但在八十年代,作者卻可以成名,刊物卻可以照例得到國家補助,維持下去。所有這些,只能說是不正常的現象,不能說是遇到了好機會。」

  「一個作家,聲譽之興起,除去自身的努力,可能還有些外界的原因:識時務,拉關係,造聲勢,等等。及其敗落,則咎由自取,非客觀或批評所能致。偶像已成,即無人敢於輕議,偶有批評,反更助長其勢焰。即朋友所進忠言,也被認為是明槍暗箭。必等他自己腐敗才罷。」

  「幾十年來,我們常常聽到,用『史詩』和『時代的畫卷』這樣的美詞,來讚頌一些長篇小說……有些小說,當時雖然受到如此高昂的稱頌,但未隔數年,不滿十載,已聲沉勢消,失去讀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政策過時,理論失據;或因時過境遷,真假顛倒;或因愛憎翻變,美惡重分。」

  如今,新一輪小說創作的潮流,似乎是視現實為一個過於複雜的存在,以至於認為現實比小說更不真實,一切現實都是「魔幻」。小說家們之所以有如此看法,一方面,是因為網絡時代的資訊發達,讓現實忽然有可能以某種更為立體多面、更為真實強勁的無遮蔽面目迅速出現在他們面前,就像一個只從圖畫書裡了解猛獸的孩子忽然被扔進叢林,他會本能地覺得這亙古存在的叢林是一種他不可駕馭的新式「魔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對更為久遠的社會歷史缺乏深切的認知,不了解「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憑藉「現實比小說更不真實」這個理由,諸多知名小說家就理直氣壯地逃避開小說之為小說所要面對的全部創造的困難與艱辛,也迴避了對於那些不可總結、無法歸類的複雜生命境遇的同情與思考,同時,他們又期待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作為一種最引人注目的流行文體,可以背負上一切值得述說的沉重之物。

  這種流露在當下諸多知名小說家口頭筆端、對於小說這種文體既輕薄又恭維的態度,或許,是比當下現實更為複雜的存在。

  作者簡介

  張定浩,詩人、評論家,現為《上海文化》編輯,著有《既見君子:過去時代的詩與人》。

相關焦點

  • 觀察發現,有格局的人,在漸漸遠離朋友圈
    有格局的人,目光長遠,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能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沒有格局的人,就只會安於現狀,過著渾渾噩噩,不見天日的生活。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格局,看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就有答案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整天抱著手機玩,不停地發朋友圈展現自己,卻沒有真正想過要提升自己,這樣算是有格局嗎?
  • 《原神》智識之冕作用是什麼 智識之冕作用分享
    原神智識之冕有啥用,這個是全新活動未歸的熄心活動商店中的一個,有什麼作用呢,很多小夥伴不知道的,下面就來介紹下智識之冕作用是什麼。  是角色天賦9級升級到10級必須用到的材料。原神智識之冕作用詳解  1、原神遊戲之後會更新好幾個版本,就目前來看,一個版本大概能得到1~2個智識之冕;  2、每個角色的每個天賦升10級,都需要用到智識之冕;  3、升級除了智識之冕,還需要其他材料:70w摩拉、16個紫書和龍狼材料,玩家紛紛吐槽比fgo還離譜。
  • 《原神》智識之冕怎麼獲得?《原神》智識之冕怎麼提升等級?
    在《原神》的最新的活動未歸的熄星中,玩家完成活動可以在獎勵商店中兌換一個智識之冕的道具,但是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道具有什麼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智識之冕。《原神》智識之冕介紹  名稱:智識之冕  作用:天賦升級素材  來源:限時活動獎勵  這個智識之冕的主要作用就是將玩家的角色從9級提升到10級所需要的一個天賦素材。
  • 《原神》智識之冕怎麼獲得 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道具有什麼用
    《原神》智識之冕怎麼獲得 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道具有什麼用時間:2020-11-17 12:34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原神》智識之冕怎麼獲得 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道具有什麼用 在《原神》的最新的活動未歸的熄星中,玩家完成活動可以在獎勵商店中兌換一個智識之冕的道具,但是不少玩家都不清楚這個道具有什麼用
  • 小說家的威力
    但這個問題以及相伴而生的另外一個問題:文學是否有用?又是文學創作者無法迴避的問題。   在文學日益式微的今天,寫作者往往不免妄自菲薄,承認文學無用,或者早早繳械,滿足於從事消遣性讀物的生產。但是值得欣慰的一點是,無論何時,堅守理想主義信念的寫作者總是不乏其人。他們如點點星火,雖然未必一定燎原,但總能溫暖我們孤寂的心。
  • 《原神》智識之冕有什麼用 智識之冕作用詳解
    ,也是比較的好奇,這個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從介紹上來看的話,也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用途,那麼它到... 原神智識之冕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道具,最近在遊戲當中也是出現過的,引起了很多玩家的注意,在不少人都擁有了它以後,也是比較的好奇,這個到底是來幹什麼的,從介紹上來看的話,也並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用途,那麼它到底是幹嘛用的,具體的作用又是什麼呢?下面來了解下!
  • 原神智識之冕有什麼用?智識之冕作用介紹[多圖]
    原神智識之冕值得換嗎?原神智識之冕怎麼獲得?原神官方為了讓玩家的等級升慢一點所有突破等級的時候都需要用到智識之冕。所以如果你想買入一個新的門檻的時候必須要使用智識之冕,可以到這個作用還是挺大的。其它的用處在文章下面會詳細的介紹。 智識之冕作用介紹:
  • 這部豆瓣評分8.6的日劇叫做《情色小說家》
    今天一反常態推薦一部日劇,這部劇名字翻譯有很多版本,其中最多的是《情色小說家》和《老司機的愛情故事》。前者更像官方翻譯,然而後者更得到人們的偏愛。初聽這個名字的時候,本人是震驚的,竊喜的,非常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整部劇的全貌,好奇感達到了最大。
  • 智識營2.0第五期,如約而至
    但與此同時,從 18 年到 19 年,又過了一年,我越發感到:舊的智識營,還是有許多不夠好的地方。因此,我從今年開始,潛心把舊版智識營重新重構、升級,加入了許多新的思考和心得。於是,智識營2.0,全新誕生。19年底,第一期全新智識營2.0上線,為期三周的高強度學習,收穫了滿滿的信任和認可。……諸如此類。
  • 小說家不穿制服
    也就是說,在一個一天到晚讀「五四」白話文的這個時代,把這些作品拿來當作我們教養的世界裡面,你如果不小心讀到了很生硬的日文現代派小說的翻譯,比如說「我心靈得到無上的慰安」;它把安慰故意倒過來,就會形成一個刺激,有新的作者可能就會從裡頭找到新的語言、新的敘述方式的靈感。
  • 智識之冕有什麼用
    原神智識之冕是【最頂級的天賦培養素材】,也就是角色天賦技能等級從9升級到10級的必需品。
  • 原神智識之冕的用處是什麼
    原神智識之冕的用處是什麼,智識之冕是我們在原神這次未歸的熄星活動中能夠獲得的一個5星道具,很多玩家都很好奇智識之冕的具體用處是什麼,在遊戲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智識之冕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本期的攻略內容吧。
  • 寧宗一:《金瓶梅》:小說家的小說——「金學」思辨錄之二
    曹雪芹能夠把特殊的生活際遇所給予的心靈投影,表現得相當的獨特,當他被痛苦喚醒,超脫了個人的痛苦而向他人又伸出了同情之手,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憐憫,而是同情人生的普遍苦難;但又不止於一般的感慨,而迷戀於詩情的捕捉,正因為如此,我們把《紅樓夢》稱之為詩小說或小說詩。
  • 《原神》智識之冕如何獲得 智識之冕獲取攻略
    導 讀 原神智識之冕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道具,也是新增的物品,有很多玩家對於它特別的好奇,那麼到底要怎麼才能夠獲取呢
  • 電影《刺殺小說家》雷佳音董子健「異世界」開戰
    由路陽執導,寧浩監製的奇幻動作冒險電影《刺殺小說家》將於2021大年初一上映。日前,該片曝光最爽一戰版預告,展現了「凡人弒神」的故事主線,雷佳音、楊冪、董子健、于和偉、郭京飛、佟麗婭的造型同時曝光,顯露硬核奇幻的氣質。
  • 我是如何成為小說家的
    成為職業小說家,讓人覺得最高興的,是可以早睡早起。開店時代,上床就寢時已然是黎明時分,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十二點打烊,然後整理、清掃、算帳記帳,為了緩解興奮還得聊聊天,喝點兒酒。如此一來二往,馬上就到了凌晨三點,將近黎明了。常常是坐在廚房餐桌前獨自寫著稿子,東方的天空漸漸白將起來。於是乎,一覺醒來睜開眼睛,太陽早已高高懸在中天。
  • 《刺殺小說家》曝硬核科幻預告,雷佳音董子健「異世界」決戰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由路陽執導,寧浩監製的奇幻動作冒險電影《刺殺小說家》將於2021大年初一上映。該片11月9日曝光「最爽一戰」版預告,首次揭露劇情主線和硬核科幻氣質,雷佳音、楊冪、董子健、于和偉、郭京飛、佟麗婭的造型也全部曝光。
  • 雙雪濤 像小說家一樣存在
    「 像小說家一樣存在 」 是雙雪濤最大的心願。 為了這個心願,他開始寫作,從銀行辭職,又從瀋陽來到北京,想距離純粹更近,但事實上卻更為俗務相累。雙雪濤爽快地答應了,這個中戲學生拍手叫好,喊著 「 喝酒擼串帶上我 」 。2016年,幾乎大半個文學圈都在談論這個橫空出世的文壇新秀——儘管他已經不再年輕了。這一年,雙雪濤陸續出了三本書,除了《平原上的摩西》外,《聾啞時代》、《天吾手記》都是積壓了4年的舊作。獎項也紛至沓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國新銳文學獎、 「 紫金·人民文學之星 」 小說佳作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
  • 神評論|一次誤診成就一名小說家。一份擔當註定一部刑偵小說
    (莫不是明年要做一名行走的被子君~)>>>3部懸疑小說新書,作者身份令人側目,硬漢刑警用小說講述懸案樂酉酉壹點:一次誤診,成就了一名優秀的懸疑小說家。一份擔當,註定了一部真實的刑偵小說。
  • 《人生模式》,在尋求智識的路上,體味瞬息萬變背後的永恆不變
    在生活越來越好,節奏也隨之越來越快的這個時代,人們生怕被時代拋棄,在惶恐中急急忙忙地追趕「風口」,「熱點」,不知不覺中卻活成了行走的感嘆號。被忙碌焦慮的氛圍裹挾的我們,又成了這種氛圍的組成部分。行走很遠,卻唯獨忘了最初出發的初心,只在回眸遠眺時,依稀可見少年時的清明、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