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四川省自貢市正式啟動對宋蒙戰爭山城遺址、與重慶合川釣魚城齊名的「虎頭城」考古調查工作。據悉,此次考古調查,除了對虎頭城遺址現場進行全面詳細勘察,還將對其邊界範圍、遺蹟遺存實施考古勘察,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構件及原有歷史文化信息。
據介紹,此次調查工作為期3個月,將從虎頭城遺址的基本情況、遺蹟分布、環境現狀、歷史文化、存在的問題、保護利用建議意見等方面開展。12月9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跟隨考古調查組專家一行前往自貢市富順縣懷德鎮,現場探秘「虎頭城」。
建於南宋 /
山形如虎蹲踞江邊 內外城有功能分區
虎頭城址位於自貢市富順縣懷德鎮虎頭村2組,建於南宋,瀕臨沱江。因山形像一隻盤踞的老虎,取名虎頭山,修城建寨後常稱虎頭城。《民國富順縣誌》這樣描述:「山石崛壘,蹲踞江邊,下有洞口,吞吐雲氣,如虎形」。
自貢市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工程師李華禮介紹,據有文字可查的史料記載,虎頭城建於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最初是老百姓生產生活的寨子,被稱作虎頭寨。
李華禮告訴記者,虎頭城分為內城和外城,山上為內城,山腰和山下為外城。據初步考證,內城城牆蜿蜒達1.5公裡,城內佔地面積50餘畝,合約4萬平方米;而外城城牆長度暫無準確考證,不過其佔地面積估算有兩個內城大小。在當時,內城房屋錯落有致,用於百姓起居生活;內外城之間是街市和田土,商品貿易、勞作生產均在此;外城以外則是自然環境和部分田土。「現在看來,內城就是住宅小區,外城就是小區外的商業街」。
現場探秘 /
城牆護欄蜿蜒30餘米
部分城牆掩埋泥土中
12月9日,陰雨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跟隨自貢市古蹟遺址保護協會「虎頭城」考古調查組專家一行到達懷德鎮虎頭村境內。
如今的虎頭城已是人跡罕至,只剩下不到10戶村民居住在此。走過坡道,即是西城門和城牆。西城門深約5米,高3米多、寬近2米,若不是專家告知內側牆上刻有「古虎頭城」四個字,著實難以辨認;城門外側的兩端分別鑿有多個圓形凹槽。李華禮介紹,這是內城城門之一,凹槽是用來放擋門柱的,正是當時的戰略考慮,需要多根擋門柱來加固城門,抵擋外侵。
虎頭城的內城牆則從該城門左右兩側延伸拉開,如今能見到的只有現場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城牆已經被泥土掩埋了。城牆外側是高一二十米的峭壁。城門上方的城牆護欄保存相對完整,由條石加工堆砌而成,蜿蜒30餘米。
穿過城門是下坡。「下面就是內外城之間的街市。」李華禮介紹,綜合前期勘察的資料可以確定,當時的老百姓穿出城門,沿著石板路下行50餘米就來到了街市。街市上有商鋪、有作坊,分布在石板路兩側,再往外便是耕作的田土。
阻遏蒙軍 /
宋蒙戰爭軍事要塞
堅守抵抗長達10年之久
據史料記載,公元1235年,蒙古貴族發起了對川陝四路(今四川)的軍事徵服戰爭,試圖奪取四川,然後順長江而下消滅南宋王朝。然而,在四川,蒙軍遭到了長達40餘年的抵抗。公元1243年,南宋軍事統帥餘玠臨危受命,任四川安撫制置史,並採用「依山為壘,設險守蜀」戰略,要求沿長江、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水系,建立山城寨堡防禦體系,抵禦蒙軍。
公元1265年,富順監遷至虎頭城,據險堅守。此時,四川大部分地區已被蒙古佔領,惟嘉定、瀘州、富順、合川等地尚未陷落。富順虎頭城堅守抵抗長達10年之久。
2019年,虎頭城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啟動考古 /
力爭與釣魚城等
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經過前期的資料收集和多次實地走訪考察,今年11月26日,虎頭城考古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由具有國家考古發掘領隊資質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為領隊。
彭光照介紹,此次調查工作為期3個月,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邊界範圍覆核、城門、縣衙、炮臺等10餘處遺蹟定點;接下來將進行電子繪圖、地質斷代、遺蹟復勘等具體工作。
自貢市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秘書長李玉告訴記者,這次是自貢市首次自主開展的考古調查工作,最終會形成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為下一步的考古發掘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準備,並力爭與重慶合川釣魚城、瀘州神臂城等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打下基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