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最複雜的綠茶

2021-02-17 澤青茶道

在中國複雜的茶葉譜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一方面,它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葉茶,採摘期僅限為穀雨前後的十餘天,所產地域以皖西齊頭山方圓幾十公裡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藝極為複雜,反覆長達一周,尤其講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則苦,嫩一分則澀。在茶葉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極盡雕琢之能事,以至衝泡出來如同翠綠的瓜子片,並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產仍需投入大量人力,這使得成本居高難下。有好事者曾統計《紅樓夢》中80多處提到六安瓜片,但現實中此瓜片茶卻流通不廣,仿佛只存在於小說與遐想中。

【採摘】

與其他茶葉不同,瓜片的採摘極為講究,只採摘最嫩的葉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條上最多只能採五六片。從採摘技術上看,瓜片茶是唯一的每片葉子單獨採摘的茶葉。

每年3月底茶樹經過越冬期開始萌發新芽;4月初,一芽一葉初展,即第一個葉片長出;4月上旬第二個葉片長出;4月中旬第三個葉片長出;第四個葉片長出時應該在4月20日穀雨前後。當第四片葉子長出時,採茶人開始輕輕摘下第二片葉子。

第一葉是不要的,因為長時間包著芽頭,長出時就老了;而此時第二葉剛剛展開,頁面長度在3釐米左右,既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又保證葉片的嫩度,正好採摘。同時,茶樹經過一年的積累,新葉獨具精華。

第二葉採摘後,隔1~2天後第三葉則葉形初展,即可採摘,以此類推。隨著氣溫的升高,葉片的老化程度越來越快。所以,在眾多鮮葉中,以第二片為極品,最為華貴,傳統上才稱其為「瓜片」。第一片葉稱為「提片」,第三和第四片葉稱為「梅片」,芽頭稱為銀針。

瓜片的黃金採摘期就是在穀雨前後的十餘天內,一旦過了5月5日的立夏,氣溫上升快,葉片迅速變老。可以說,立夏之後,已無瓜片。此時採茶,已不需要繡花般的精細,用手擄採即可。

採茶時期的天氣也很重要,不能下雨,否則葉片含水過多,容易發酵。如果天氣熱得太快,新葉加速老化,採摘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採茶是個技術活,需要手法細膩,把葉片輕輕捏下,不可使葉片受損,也不能折斷枝條。一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也只能平均採3~4斤的鮮葉,手法最快、最麻利的工人也只能多採1斤鮮葉。一般4~5斤的鮮葉加工後才能產出1斤瓜片,所以一個工人一天所採鮮葉也產不出一斤茶。

【扳平】

瓜片傳統的採摘方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以前採摘直接將長了四五片葉的枝條掐斷,然後增加一道「板片」工藝——就是採茶回來後,將葉片從斷枝上一一摘下,再按照老嫩程度分別歸類,嫩葉與老葉用不同的火候殺青,而芽頭可做毛峰,或將芽、梗加工後自己喝。

現在「板片」工藝已經基本不用,一方面的原因在於要增加額外的人力,另一方面,直接將分揀環節提前到採摘環節,可以儘量保證每片葉子的嫩度最佳。

剛採回的鮮葉是沒有味道的,經過10小時的攤晾後,開始散發出淡淡的花果香氣。攤晾時不能被太陽直曬,地面要通透性好,也不能堆太厚,有條件的要翻一翻。

在鮮葉加工中尤其講究火工,是瓜片製作的一大特點。甚至可以說,唯其如此,瓜片才可稱之為瓜片。

【殺青(生鍋和熟鍋)】

第一道工序是殺青,即對鮮葉進行初步乾燥。與其他綠茶不同,瓜片殺青分為生鍋和熟鍋,兩鍋連用,先炒生鍋後炒熟鍋。炒茶鍋的直徑為80釐米,鍋臺是一個大約25~35度的斜面。炒茶的工具是一個細竹絲或者高粱穗編成的「茶把子」,像一個扁扁的小掃帚。灶臺用木柴加熱,生鍋的鍋溫為100~120攝氏度。

投下鮮葉約2兩,要每一片葉子能都接觸到鍋底。鮮葉落鍋有炸芝麻的噼啪聲則溫度合適,若溫度過高葉子就焦糊了。炒生鍋時,炒把手心向上,託住把柄推動葉子在鍋內不停地旋轉,邊旋轉邊挑拋。

炒生鍋大概1~2分鐘,葉片開始發軟變暗,葉片的含水率降到60%左右。於是將生鍋中的葉片直接掃入並排的熟鍋。熟鍋的溫度要低一些,約為70~80攝氏度。

炒熟鍋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它的作用在於給葉片雕琢形態,整理形狀,通過茶把子的拍打使葉片兩側邊緣向後摺疊起來,形成瓜子形狀,如同用手摺紙飛機。不過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口炒鍋內用茶把子完成的,需要炒茶師有非常豐富的經驗。瓜片之所以叫瓜片,就是取其形狀之意,如果熟鍋定型不成功,茶葉品級就會大大降低。

炒茶師邊炒邊拍,使葉子成片,嫩片拍打用力小,老片用力稍大,使葉片邊緣向後摺疊。炒熟鍋不僅要定型,還起到了「揉捻」的作用,使茶葉香味更濃。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分鐘,茶葉已變為暗綠色,含水率進一步降到35%左右。

【烘焙】

兩道殺青完成後,開始進入茶葉的乾燥烘焙階段,這將直接決定茶葉的口感、香氣。瓜片烘焙分為三個階段——毛火、小火和老火。

一般情況下,茶農在熟鍋殺青後馬上就要「拉毛火」。烘焙的燃料要選擇最好的慄炭,不能有一點菸氣,否則茶中就會有煙火味道。拉毛火需要竹條編制的小烘籠,形似一個寬簷禮帽,下有圓柱形的籠裙攏住火苗。每籠約鋪放3斤熟鍋茶葉,烘頂的溫度約100攝氏度,每2~3分鐘翻一次,八成幹後可以出籠。拉過毛火後,葉片已經比較乾燥,含水量不超過20%,顏色由暗綠轉為翠綠,葉片兩側邊緣向後折起,形似細長的瓜子。

拉完毛火的茶稱為「毛茶」。茶農白天採茶,當晚就要經過殺青和毛火,常常要忙到半夜,如果不及時加工,茶葉就可能發酵。毛茶制好後放到大竹笸籮裡,去掉形狀不規整、顏色不好的葉片。挑揀完成後,毛茶就可以賣給茶廠,按級定價。到了茶季,各村鎮都有茶葉夜市,即使半夜農民也可以挑著毛茶去交易。

後面的兩道工序——小火和老火,則由茶廠完成。

火在毛火後一天進行。每個小烘籠上攤放5~6斤毛茶,下面由炭火烘烤,烘頂溫度則比拉毛火時上升了20攝氏度,最高到120攝氏度。由一名茶師不停地翻攤,直到茶葉飄出清香味,此時茶葉含水率降到10%左右。

小火後,把茶葉放入竹簍中停放3~5天,按照制茶的術語稱為「吐綠」或「回疲」。由於鮮葉中葉脈的含水量高於葉片,經過幾重炒制、烘焙後,葉片已基本乾燥,而葉脈仍有水分。經過三五天的停放,使葉脈將水分吐出,整片茶葉的含水量分布比較均勻,有利於下一步繼續烘焙。

拉老火是瓜片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它直接決定茶葉的香氣、色澤、定型、斷碎度和上霜度。拉老火要用大號烘籠,直徑1.5米左右,每籠上可攤放茶葉6~8斤。烘籠頂端的溫度繼續上升,要達到160~180攝氏度,80斤木炭排齊擠緊,形成一個大大的炭火堆,火苗有一尺多高,火勢猛烈均勻。

按照正常的瓜片生產周期,從採摘到成品需要一個星期。由於乾燥徹底,6%的含水率低於其他茶葉,瓜片的出茶率也比較低,平均4.5斤鮮葉出1斤幹茶。

瓜片採摘只能手工一片一片摘,殺青、毛火、小火、老火等工序也必須依賴於人工操作和經驗判斷。

【編輯寄語】

六安瓜片成型的顏色跟它原本的顏色相差無幾,很難看出,這一系列的過程是如此耗時費力的。需要茶人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做出好喝的茶來。

相關焦點

  • 六安瓜片, 最複雜的綠茶
    在中國複雜的茶葉譜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
  • 六安瓜片茶葉是什麼茶?六安瓜片茶葉的功效和特性
    六安瓜片茶葉是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自安徽六安大別山一帶,六安瓜片茶葉葉底嫩綠,氣味清香,口感醇厚回甘。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下六安瓜片茶葉。六安瓜片的衝泡步驟六安瓜片是綠茶的珍品,學會正確的衝泡方法,能夠讓你真正領略到六安瓜片的茶韻哦。步驟1、將玻璃杯用85度左右的開水,衝洗潤杯。
  • 喝了他家的瓜片才明白,什麼是正宗的六安瓜片茶!
    目前正在申請六安瓜片綠茶製作工藝傳承人,我也是前段時間中央四套所播放的《走遍中國》節目中的純手工六安瓜片的製作者。最近幾年市場上有不少茶商以次充好的敗壞綠茶的名聲,作為祖輩制茶的老茶農,今天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給大家講講真正的六安瓜片是怎樣的。
  • 六安瓜片的經典味道
    當時的名茶眾多,惟六安茶去油解膩的功效卓著,或因此成為飯後茶的首要之選。乾隆年間成書的《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雨茶,蒸之成團,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與六安同。」普雨茶即普洱茶。當時的普洱茶還沒有渥堆催熟的技術,都是生茶。
  • 安徽「六安瓜片」唯一單葉茶、貴州「都勻毛尖」原生態礦物王
    唐稱「廬州六安茶」,在明朝是改稱「六安瓜片」為極品茶,到了清茶成為了朝廷貢茶。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主產地是革命老區原金寨縣和裕安區兩地處大別山北麓。其中以蝙蝠洞茶場產的瓜片最為正宗。
  • 你不知道的六安瓜片,這是一個重點貧困縣的自我救贖
    ▎好山好水的恩賜成就了六安瓜片喝過六安瓜片的人可能會比了解它的人多很多,不過沒關係,現在一次性地把六安瓜片了解個夠。而六安瓜片必須養到新梢「開面」才採摘,其鮮葉為一芽二三葉至一芽四五葉,如此非細嫩的鮮葉製得的茶卻品質卓越,在綠茶中實為罕見,深究其奧秘只有走進它的製作工藝上,值得一提的要數它別具一格的焙火方式。
  • 六安瓜片和毛峰的區別主要在外形
    六安瓜片圖片六安瓜片和毛峰的區別主要在外形,看過六安瓜片和黃山毛峰的外形圖片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 物葉茶山瓜片之旅丨我和春茶有個約會
    六安瓜片為什麼好?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六安瓜片功效:綠茶有利於預防和抑制癌症;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療;有利於減肥和清理腸道脂肪;有利於清熱除燥、排毒養顏抗衰老、防齲齒、清口臭。「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飲品,可以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還可以是消食、解毒、美容、去疲勞能夠改善消化不良。
  • 中國哪裡產的綠茶最好,你喝的榜上有名麼?
    這個問題可把小約問倒了,中國作為綠茶最大的生產地和消費地,種類多達上百種,每一類都有其特別的香與韻,根本沒辦法去指定哪一款綠茶最好嘛。要小約說的話,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綠茶,就是最好的。不過呢,小約還是總結了一下,市面上最有名氣的幾款綠茶以及他們的產地,給各位看官們做個參考。
  • 綠茶之代表品種,各具千秋,你get到了嗎?
    綠茶類的代表有許多品種: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安吉白茶、蒙頂甘露等數不勝數,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以下幾個綠茶的代表品種和它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碧螺春「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裡醉。」
  • 經常喝綠茶,你知道哪種綠茶最好喝嗎?喝綠茶時,要注意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都是特別的喜歡喝茶的,而且我們可以喝到的茶的種類也特別的多,在喝茶的時候有很多的人也都是會選擇綠茶的。那麼在選擇綠茶的時候,你知道哪種綠茶最好喝嗎?在喝綠茶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 六安茶
    小城六安的茶葉自唐朝便久譽盛名,以六安瓜片為首、霍山黃芽、舒城小蘭花、金寨翠眉、華山銀毫被譽為「五朵金花」,爭相怒放。
  • 綠茶中什麼茶最好喝最耐泡,綠茶有什麼好處?聽聽老茶客怎麼說!
    綠茶是我們國家生產最多消費最多的一款茶類,像我們所熟知的十大名茶中,包括西湖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這些都是綠茶。還有一些其他的綠茶包括嶽西翠蘭,桐城小花,舒城小蘭花,這些同樣也是綠茶,只不過名氣沒有那麼大,屬於地方性的小眾名茶。
  • 綠茶有幾種,各種綠茶有什麼區別?
    綠茶是六大茶中產量最大的茶,產區非常多,基本全國各地都有在做綠茶的,而且每年綠茶出口數量多,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一半以上。我國綠茶花色品種多,按照不同劃分法可以分為好幾種類型綠茶。我們都知道,綠茶的加工工藝是殺青、整形、烘乾等,但是全國各地製作綠茶的師傅在工藝上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在殺青方式上的選擇不同,就會形成多種類型的綠茶。也就是綠茶的4種類型,分別是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蒸青綠茶。所謂炒青綠茶就是通過炒的方式來殺青或乾燥茶葉,而且炒青綠茶有很多種造型,有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
  • 你的家鄉產綠茶嗎,你知道中國哪裡產的綠茶最好?
    綠茶是中國歷史最長久的茶,明朝之前,所有的茶都是綠茶。綠茶也是中國產量最大的茶類,全世界消耗最多的是紅茶,但是在中國消耗最多的還是綠茶。並且,在中國大部分有山的偏南方地區都會產綠茶。中國哪裡產的綠茶最好?高等級的綠茶都是很好喝的。
  • 綠茶的基本知識,分別有哪些?喝綠茶前可以先了解後才喝!
    綠茶在我國廣受歡迎,每個地方都有綠茶的身影,在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綠茶,而且綠茶的種類繁多,口味、外觀都是各具特色,對於綠茶的基本知識也是非常的多,分別有綠茶衝泡方法,綠茶的製作工藝,綠茶的種類大致有哪些?生產綠茶的產地都有哪些?還有就是關於綠茶的茶性和保存的方法等,我們要了解綠茶的基本知識,那麼我們就需要先了解這五點。
  • 日照綠茶|茶農盤點之茶的形狀
    片型葉緣略向葉背翻卷,形似瓜子,如六安瓜片等。扁型:包括扁條型和扁片型,如龍井、旗槍、大方、湄江翠片、天湖風片、仙人掌茶、幹島玉葉等。高級龍井扁平光滑挺直尖削,芽長於葉,形似「碗釘」,即兩頭尖、中間為韭菜扁形。捲曲型條索緊細捲曲,白毫顯露,如洞庭碧螺春、高橋銀峰、都勻毛尖、蒙頂甘露、湘波綠、南嶽雲霧等。
  • 茶書選摘丨綠茶
    綠茶的形狀 綠茶注重外形,不同的綠茶其外形各不相同,有針形茶,如安化松針等;扁 形茶,如龍井茶、千島玉葉等;曲螺形茶,如碧螺春、蒙頂甘露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等;蘭花形茶,如舒城蘭花、太平猴魁等;單芽形茶,如蒙頂黃芽等;直條形茶,如南京雨花茶、信陽毛尖等;曲條形茶,如婺源茗眉、徑山茶等;珠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