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為什麼有十殿閻王?

2021-01-14 新華網客戶端

  微信公眾號「有鬼」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冥府為什麼不設十九個副閻王」。文中說冥府之所以不搞一正九副,而採用十殿閻王扁平化管理,是因為各司其職,冥府的公務員制度建設非常高效云云。

  各路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轉發,這說的是事實嗎?

  十殿閻王是哪十殿閻王?《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中寫:「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這和《玉曆鈔傳》中的略有不同,《玉曆鈔傳》中所記十殿閻王為:「秦廣王蔣、楚江王歷、宋帝王佘、五官王呂、閻羅王天子包、卞城王畢、泰山王董、都市王黃、平等王陸、轉輪王薛。」最後一個字為姓氏,除此之外,《西遊記》中「初江王」後者為「楚江王」、《西遊記》中「忤官王」後者為「五官王」,都是同音不同字。此外,《西遊記》第三回也與後文真假美猴王故事時的排序不同,在那一回中,卞城王排在四殿、忤官王排在九殿。

  閻羅是梵文Yamaraja的意譯,「閻魔羅闍」的簡稱,意譯為平等王,或譯為縛,即捆縛罪人。古印度傳說閻羅王是毗沙國的一個國王,他生性好戰,而維陀始生王統治的國家與之連年交戰,最終,毗沙國國王被維陀始生王打敗,他帶著十八個部下索性到了地獄,於是,他就成了閻羅王,而他的十八個部下則成為十八層地獄裡的判官。

  在《梨俱吠陀》中,耶摩神居住在天界的樂土,人死後的靈魂都要到那裡去見耶摩神。耶摩神有兩個使者,它們是兩條狗。這兩個使者經常在人間界巡遊,當用嗅覺發現有人快死的時候,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耶摩神就是閻王的最初來源。

  不論是毗沙國國王的傳說還是《梨俱吠陀》,我們發現在最早的印度神話中,閻羅王只有一個人,十八層地獄也沒有分十八個閻王,可是為什麼後來冒出來個十殿閻王呢?

  我們看這十殿閻王的名字,秦廣王,生前是三國時期的秣陵尉,姓蔣名歆,字子文,三國時期的廣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揚州人。「十殿閻羅」裡的第五殿閻羅王天子包,被認為是北宋時的大臣包拯,雖然楚江王歷等人具體指的是誰尚待考證,但我們從中國人與印度宗教的奇妙組合中就能看出點端倪,佛教傳到中國後被漢化了。

  在漢化的過程中,有一位道教神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就是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在道教中,太乙真人掌管地府,他化身是十殿閻王,之所以是十殿,是因為每一殿負責一方,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為四面八方,加上下成為十方,每個閻王分工明確,才有了十殿閻王的分身。

  太白金星是顆星,太乙真人其實也是顆星,非它,就是在北半球指明方向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北極星。《史記·天官書》:「中官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漢武帝在長安東南郊設太一壇,以五常為輔。《禮記》亦載有太一天帝。道教尊為天皇太乙,加以祀奉。陶景弘之真靈位業圖第一神階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號令群真人。《楚辭》中有東皇太一,這是《九歌》中最高天神,也是東夷先祖崇拜的天神,有說為洪荒時代妖族首領。至於他是不是就是殷商的成湯,則尚待進一步考證。

  太乙以一為太極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與計神共八將。以太乙八將所乘十六神之方位關係定出格局。可佔內外祝福。又臨四時之分野,可佔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遊二限,可預測古今治亂。其作為術數文化中的重要一員,太乙在道教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絕非我們在《封神演義》中看到的配角而已。

  在佛教中,地府還有一位高級神祇存在。那就是孫悟空大鬧閻羅殿之後,十殿閻王去找的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地藏王菩薩在《西遊記》中是配角的配角,走過場的龍套,但是作者的生花妙筆把這樣一位龍套都讓大家記住,實在不得不佩服作者文筆之高妙。

  這倒也不是通過閻王,而是通過他的坐騎諦聽。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兩隻撞臉的猴子跑到地藏王菩薩處討個公道。連觀音都沒轍,這地藏王菩薩的坐騎,居然能認出,可見他絕非凡物,只是它不敢說而已。

  諦聽的原身是一條白犬,因為地藏法門以孝道為基,狗性忠誠,故為白犬。相傳唐開元末年,古新羅王子金喬覺削髮為僧,白犬一路相伴。貞元十年七月三十日金喬覺坐化,白犬亦隨之傍息。三年後,金喬覺屍身開缸,見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鎖,眾人方知金喬覺乃是地藏菩薩化身,故建寺連白犬同請供奉,白犬也被尊為神犬,人們相信它具有「坐地聽八百,臥耳聽三千」的能力。

  後來諦聽成了九華山的鎮山之寶,現在,世間唯一留存的諦聽神像,就存於地藏王菩薩道場九華山。它被視為吉祥的象徵,而其形象也大為改觀,集眾瑞象而成為具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各有各的寓意,獨角表公斷力,龍身表吉祥,虎頭表示智勇,犬耳表善聽,獅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穩,以善為寶。

  這世上終究沒有諦聽這樣的神獸,如果有的話,它也許就存在於我們的內心,等待著我們去傾聽我們內心的善與惡,如果你明白了的罪與罰,當你面對閻王與地獄時,就會多一份坦然,少一份恐懼。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相關焦點

  • 龍王閻王一起拜見玉帝,為何玉帝不讓閻王進殿?你看他表文誰寫的
    當初,東海龍王和閻王一起拜見玉帝,但玉帝只讓龍王進殿面見,卻不讓閻王進殿。這是為什麼呢?且來看看就知道了。且說孫悟空當年被菩提祖師趕下山,便回了花果山,整日吃吃喝喝,悠悠蕩蕩,十分清閒。一日,他突然想要一件趁自己身份的武器,便前往東海龍王處討要兵器。龍王不敢不從,便給孫悟空展示了幾件龍宮裡的寶貝,但孫悟空通通看不上眼,最後選了金箍棒作為自己的武器。
  • 地府十殿閻王都是誰,他們的前世又有什麼故事
    ,即佛教的陰曹地府和道教的酆都地府,我們常說的十殿閻王便是道教酆都地府的說法。不過,十殿閻王雖然是道教說法,但「閻王」這個詞卻是源於佛教,本指佛教中掌管十八層地獄的主神,後因佛教傳入我國,關於閻王的信仰才開始逐漸流傳,並被道教所採用。早期閻王只有一人,而後由治事分為五人,其僚佐有十八人。到唐代時,又有天帝冊封閻羅王,並由其統率五嶽衛兵之說,同時也有地獄分為十職司各不相同的十殿之說,其中每殿各有一位閻王坐鎮,合稱十殿閻王。
  • 地府老大不是地藏菩薩而是他?此神掌管十殿閻王,在三界稱帝!
    舉個例子,孫悟空當年大鬧地府,強銷生死籍,十殿閻王拿孫悟空沒有辦法,最後便是玉帝為他們出頭,這一點上證明,地府很多事情也是要受限制於天庭。當然,地府受制於天庭,並不代表地府所有事情都是天庭說了算,但是在大範圍上說,地府必須承認天庭是老大,再何況讓天庭掌管地府的事務,天庭也不知道怎麼管理,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人治人、鬼治鬼、神治神。
  • 十殿閻王
    相傳天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而地獄分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統稱十殿閻王,他們的專職如下:
  • 地府最高領導者,原來十殿閻王也只是他的下屬
    而在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在人去世之後,人變成鬼魂,由陰差帶往地府經過判官進行審判,來判定自己這一生的功勞與罪惡。之後就有黑白無常帶去受罰或者是投胎等。而判官、黑白無常這些都屬於地府的公務員,行使權力的則是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十殿閻王。因此就有絕大部分人認為地府的最高領導人就是十殿閻王了。他們就是地府地位最高的。
  • 《西遊記》中,東海龍王和閻王上天告狀,為什麼遭到區別待遇?
    在一般觀念中,龍王掌管海域,閻王掌管陰間,都相當於封疆大吏,但是我們讀《西遊記》一定要知道,龍王和閻王的地位都是比較低的,龍王還分海龍王、河龍王、井龍王,那涇河龍王因為下雨點數不對,就被斬首了。而閻王,名義上掌管地府,但實際地位,比龍王還要低一些。
  • 《問道》地府閻羅有哪些 地府閻羅一覽
    此十王分別居於地獄的十殿之上,因稱此十殿閻王。傳說中,我們死亡之後,都需要依次經過十殿閻王的審批之後,才能順利進入輪迴。在《問道》遊戲中,官方主要截取了秦廣王、楚江王、閻羅王、卞城王等的閻王殿作為地府中的區域,今天我們也主要來聊一聊他們的故事。
  • 西遊記中,閻王和龍王一起覲見玉帝,為什麼玉帝卻不讓閻王進殿
    西遊記中,龍王和閻王一起拜見玉帝,為什麼玉帝卻不讓閻王進殿 推薦語:封建社會時期,等級制度森嚴程度令人不寒而慄,等級制度又被稱之為「九流」,「九流」再被細分成「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 李世民入地府,十殿閻王還要行禮?你也不看看他是哪位大神的後裔
    如來沒有派手下的人直接去對他宣揚教義,而是來了一記狠招,直接把李世民搞進了地府,讓他感受一下地府的恐怖,體會生命的可貴,做善事,行善法的好處,順便再把自己的佛教教義代入進去,這樣便成功地把一代皇帝洗腦,認為取經並教化愚蒙的百姓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 地府十個閻王為何甘願被西天來的一位菩薩領導?
    (蝸牛看西遊第4824期)文/牽著蝸牛散步在很多老百姓心目中,閻王就是地府最大的官,叫你三更死,絕對活不到天明。但是,在西遊中,閻王居然有十個,分別是閻羅王、秦廣王、轉輪王等,更奇怪的是,地府的最高領導居然不是他們,而是一名西天來的菩薩——地藏王菩薩。孫悟空學了長生不老術,沒想到因為生死簿上沒有勾銷,地府依然派出兩鬼來抓他。他一怒之下,不僅將兩鬼打死,不,他們本來就死了,應該是打成肉餅,還衝進地府,將生死簿上的猴類全部劃掉了。
  • 閻王來自印度,那麼在佛教入華前,中國神話裡地府的主宰是誰?
    說起閻王,很多人會想起這是傳統文化中主管陰曹地府的神靈,按照西方觀念來說,閻王具備死神的概念。甚至在我國民間的很多地攤出版物裡面,還有關於閻王身世的傳說。說某村有個姓閻的人,父母雙亡,排行老五,因此被叫做閻五郎,這閻五郎為人正直還樂善好施,因此被玉帝委任為掌管地府的神。
  • 地府真正的大佬不是閻王,也不是地藏,而是她,玉帝也要禮讓三分
    地府真正的大佬不是閻王,也不是地藏,而是她,玉帝也要禮讓三分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自猴子學完本事之後,天上、地下、水中都被他攪和的雞犬不寧,給人印象深刻的是,猴子在鬧地府的時候,竟然逼迫閻王改寫猴子猴孫的陽壽,閻王被迫無奈撕毀了「生死簿」,到天庭告狀去了,但神話故事有很多,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見到李世民都要行禮,為什麼李淵卻不受待見?
    在《西遊記》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那就是李世民被涇河龍王纏到地府打官司,又被添壽還魂的故事。 但這段描述卻又引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李世民地位究竟有多高,為什麼連十殿閻王都要出來行禮迎接呢?
  • 地府守備森嚴,孫悟空為何輕易就闖進去了,誰安排的?
    (蝸牛看西遊第4294期)文/蝸牛孫悟空進入地府就如同進無人之境般隨便的不得了,就跟在家門口轉悠一圈似的,甚至都會給我們一種錯覺,地府是不是他家開的,堂堂一個地府也算是天上地下的一個重要機構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們帶著猴子回到地府。行至路上悟空突然醒了,二話不說就把這兩位地府公差的性命給了結了,然後晃蕩的走到地府,用強硬的態度逼迫閻王拿出了生死簿。面對如此厲害的上仙閻王也不敢多言,捧著一摞生死簿當場和悟空認慫。生死簿到手後悟空把它劃拉了幾下,然後大搖大擺地走出地府。這麼看來進入地府好像也沒有多難。
  • 令人聞風喪膽的閻王爺不是地府老大,沒想到地獄大BOSS是它
    雖然所有的人死去都會去地府,但不同的人會在地府得到不同的待遇。閻羅王會依據每個人生前所積功德和所犯罪行來決定其接下來的去留。罪惡之人就會在地府中經受煉獄之苦,行善之人則會得道成仙。有俗話說"閻王叫你三更死,無人留你到五更",可見閻王爺的權力相當大,對人生死說一不二,不僅能管理人的壽命,還能決定人在地府的待遇。
  • 同到靈霄寶殿告御狀,玉皇大帝為何只面見東海龍王,而不見閻王?
    同到靈霄寶殿告御狀,玉皇大帝為何只面見東海龍王,而不見閻王? 文學作品中,常見懷有冤屈或不甘心遇害的人,臨死前都會大喊一句:就是到了陰曹地府,我也不會放過你! 不少人會覺得,死都死了,說上兩句狠話,又有啥用?不過是為了發洩心中的痛恨而已!
  • 六界強者眾多,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閻王在我國傳說神話中是陰間的「老大」,是民間家喻戶曉的冥神,半神半鬼,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關於閻王的故事有很多,六界之中不乏強者,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 被地府加壽的兩位凡人是誰?一位閻王出門迎接,一位驚動地藏菩薩
    (蝸牛看西遊第3835期)文/蝸牛人自誕生之日起,就有命定的壽命,所以有了「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的說法,和閻王搶命是極為艱難的,想要從閻王那裡加的壽命,再從地府遊走一圈,還能夠安然無恙的離開,對於我們來說,無異於痴人說夢。
  • 閻王是誰,十殿閻王(閻君)都是幹什麼的,女閻王是誰你知道嗎?
    在陰間,最高的統治者有好幾位,包括地藏王、閻王爺、東嶽大帝、酆都大帝,但是在世俗的眼中,最有權力的還是要屬閻王,人們認為閻王才是陰間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據傳閻王的前身的毗沙國王。到這個殿的人,押到望鄉臺,讓他看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再發誅心小獄,挖出心給蛇吃。期滿發放到第六殿。第六殿,卞城王畢。掌管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另設十六小地獄。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入此獄,再發小獄受苦。期滿發放到第七殿。第七殿,泰山王董。
  • 地府「十殿閻王」之首:「秦廣王」的來歷
    而他的第一殿是人們死後被帶去的第一個地方,在那裡經過第一次的判別,而主要方法是大殿右邊一面臺高一丈,鏡大十圍,由天地靈氣所潔而成的鏡子,在臺上還橫著七個大字:孽鏡臺前無好人。孽鏡臺也稱為「業鏡」,是一面很神奇的鏡子,凡人的魂魄到了鏡子前,就會將自己一生的罪孽顯露出來,即使站在鏡子前什麼也不想或者拒絕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