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限薪再惹紛爭!不少俱樂部不樂意,國內足球人口或更稀缺

2020-12-10 體壇百曉翁

在中超冠軍與降級球隊相繼產生之後,除了參加亞冠和足協杯的球隊外,大多數都進入聯賽休整期。在這期間,足協又開始醞釀發布新政策了,這次足協計劃將限薪令進行到底。球迷們都知道,去年足協就已經對聯賽中的球員進行了薪資限制,當時國內球員的頂格年薪是1000萬元,國腳可以上浮20%達到1200萬。

在11月25日上午,足協正式發布了新的限薪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將中超國內球員年薪限制在500萬以內,相比於去年1200萬年薪限制,這個數額縮減了一半有餘,看來足協對於限薪是動了真格的。而中甲中乙球員的薪資限制同樣比較嚴格,中甲國內球員的最高年薪被限制在300萬,中乙國內球員最高年薪被限制在了120萬以內。

除此之外,三級聯賽的本土球員平均薪資也有所限制。中超本土球員的平均薪資不得超過300萬,中甲和中乙聯賽的平均薪資不得超過150萬和50萬。新政一出可謂激起了「千層浪」,球迷和媒體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

客觀而言,進一步的限薪對於目前的中國足球是有利的。前些年不少俱樂部大搞「金元足球」,中超球隊揮舞著鈔票在全世界搜羅大牌外援,並以遠高於實際價格的轉會費籤約外援。這一舉動一方面是大大提高了中超聯賽的觀賞性,也讓我們的聯賽成為了全球出名的「土豪聯賽」。

另一方面,國內球員的身價也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倍數增長。最開始轉會費是千萬級別的,後來國內球員的轉會費竟然開始過億。張呈棟的1.5億元轉會費更是在當時的轉會期裡排名全球第5,但實際上張呈棟只是位在西甲保級隊都無法出場的邊緣球員。這時就算再不敏銳的球迷,也會發現我們的聯賽其實已經「誤入歧途」了。

有人力挺足協的新限薪令,他們認為此舉會大大減輕俱樂部的運營壓力。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球隊都支持限薪的,雖然中甲中乙球隊普遍希望足協對球員薪資作出限制,可還是有不少中超球隊反對限薪。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球隊的投資人之所以投資足球並不是出於熱愛足球,對於他們來說,投資足球是個「搏眼球」的行為,這些投資人通過讓球隊保持超高的關注度與知名度,從而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以能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

這裡面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廣州恆大,從帳面上來看恆大足球俱樂部已經連續虧損接近10年,但恆大在別的商業板塊上早就大賺特賺了。說到底對於一些投資人來說,搞足球不是為了情懷,也不是真正為了提升中國足球的水平,投資足球不過是一門生意。

當然,對降薪牴觸最大的肯定是球員們。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你之前的工資是每月1萬5,公司去年直接一刀切的把工資降成1萬,今年又說最高工資只能是5000,而往後的日子工資還會有下降的可能,這種感受相信你我都能有所體會。

對於在今年已經受到降薪令影響的球員,明年他們的處境可能會更糟。尤其是一些35歲以上還沒退役的老將,他們繼續踢球的原因肯定有出於對足球的熱愛,但是更大的原因是沒有什麼比踢球來錢更快了。若是退役轉型當教練,收入絕對不會比球員高。如果退役不當教練去經商,那是賺是賠都沒法說。所以限薪令一出,勢必會有許多球員作出轉行的打算。

持續的限薪降薪也會對一些學習踢球的孩子們的家長產生負面影響。儘管很多人都不願承認,但青少年球員想要一路走進職業隊,光憑實力是絕對不夠的,練球還得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如果家長們看到職業球員在薪資方面的前景一直黯淡,那又有多少家長會繼續讓孩子往職業化道路上去走呢?這樣一來我們的足球人口可能會更加的稀缺。

那麼對於足協的這次限薪令,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足協再發限薪令?早該動手了
    中超聯賽已經落幕,中國足球的熱度卻絲毫不減。不說即將到來的亞冠小組賽,還有即將到來的足協杯決賽,這一段時間裡最受人關注的,其實還要數中國足協計劃推行全新的限薪令。從一個億保級,到三四個億保級,再到保不住級,背後缺少大型資本注入的中小型俱樂部,最終只能依靠賣血為生,甚至也有不少俱樂部都最終走向了解散的命運。
  • 足協再限薪是否矯枉過正?國腳年薪僅500萬 逼俱樂部比拼青訓
    雖然還沒有正式出臺政策,但是此傳聞已經引起了不小的討論,中國足協是否矯枉過正的論斷也成為熱議。如果此項決議真正出臺,那麼接下來將是比拼各俱樂部青訓的時代了。中國球員這十年以來,隨著不少大型企業入主俱樂部,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在俱樂部的運營上捨得花大錢,購買巨星外援、高薪國內挖人等手段是迅速提高實力的最有效辦法。
  • 中超限薪令再升級,足協好心辦壞事?
    據《足球報》等多家國內媒體透露,中超即將啟動新一輪的限薪,在現有限薪政策下,國內球員稅前工資不得超過1000萬人民幣,外援不得超過稅後300萬歐元,而新政策在此基礎上再次升格,國內球員稅前工資將被壓縮到500萬人民幣以內,外援則從稅後改為稅前300萬歐元,也相當於在原有基礎上壓縮了將近一半。
  • 足協新政嚴格執行限薪會促進球員留洋,促進國家隊聯賽健康發展嗎
    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的專項治理會議結束了,俱樂部名字中性化,國內球員外援的最嚴限薪令,以及俱樂部違規的嚴厲處罰,陳主席還發表了熱情澎湃的演說。陳主席當上足協主席一年多,中國足球有什麼改變也沒看出來,聯賽問題哨依然不少,也沒人管。U23政策最大的可喜之處就是出了不少年輕門將,雖然也會有各種失誤,但各俱樂部也都堅持下來了。
  • 足協會議「劇透」中超俱樂部「限薪」方案:頂薪或減半
    央廣網蘇州11月26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足協25日在蘇州舉行了中超聯賽工作會議。會上,足協對未來一年中超聯賽的財務政策與各家俱樂部投資人進行了溝通。會議結束後,多家媒體曝出,醞釀了一段時間的「加碼限薪」政策可能落地。
  • 足協主席發出警告,俱樂部必須嚴格執行限薪限投規定,杜絕「下不為例」
    自2015年『足改方案』頒布以來,中國足球的事業發展發生了積極變化。但不可否認,中國足球仍系統性落後於足球先進國家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醜惡、消極、不健康現象依然存在,各項基礎工作薄弱。金元足球正在侵蝕足球原本健康的軀體。國內足球市場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導致投資人不滿意,廣大有良知足球從業者不滿意,廣大人民大眾不滿意。中國足協從前幾年開始,著手治理這些問題,收到了一些效果。
  • 足協緣木求魚式限薪 必將危害中國足球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許是經不住媒體的轟炸,足協最終妥協。今天下午中國足協發布了一則說明,可能實行限薪,以期堵住悠悠之口。中國足球是職業聯賽,各俱樂部是市場主體,投資生意是集團公司自己的事情,公司根據自己的實力參與競爭,贏虧自負,限薪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必將帶來嚴重後果。
  • 中國足協強力限薪,卻阻力重重,這些反對理由真的有理嗎?
    足協限薪決策一出,網絡馬上出現大量的反對聲,總結下來總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中國球員身價是市場決定的 ,因為優秀球員稀缺,所以供需不平衡,所以身價高是正常的市場行為,而足協限薪是行政幹預,真的不職業。2、如此限薪,大牌外援就將離開,沒有了大牌外援,中超的觀賞性和吸引力將大打折扣,誰還會看中超。
  • 本土球員高薪低能,足協限薪限資利在千秋,擠掉金元足球泡沫
    新一輪限薪浪潮在昨日(14日)正式下來,這也被媒體稱之為「史上最嚴限薪令」!這個限薪政策一出來,在社交媒體上是引發熱議,其中球迷吐槽聲音最大,部分媒體稍微比較看好,球迷普遍的看法認為足協這是瞎折騰、影響聯賽觀賞度。
  • 中國足協下達限薪令,你怎麼看
    自2010賽季開始,中超聯賽部分俱樂部開始大幅度提高球員年薪及比賽獎金,致使其他俱樂部不得不步步追趕,而一些中甲俱樂部在升入中超後不堪重負,很快降級,這也令中超聯賽越來越缺乏活力。因此,從上賽季開始,中國足協新班子就推出了限薪令,而今年賽季結束後則更為細化和強調限薪的重要性。
  • 足協找到限薪的最有力證據,有球隊總經理表示:限薪確實刻不容緩
    而在國內,目前最讓球迷與球員們關心的自然是前陣子中國足協提出來的限薪政策。對於中國職業足壇的限薪,支持者有,反對者同樣也有大把。那麼,中國職業足壇到底應不應該限薪?這事球迷們說了不算,球員們說了也不算,而是由中國足協來制定運行。但制定一個政策也不憑空想像,也得有理有據,也得讓大多數人服氣才能稱得上一項好的政策。
  • 限薪!中國足協全盤否定恆大的「金元足球」
    僅2019賽季,中超俱樂部球員的平均薪酬稅前已達近1400萬元,是日本J聯賽的5.8倍,是韓國K聯賽的近11.7倍,燒錢程度令人乍舌。而說到燒錢程度,國內俱樂部首當其衝的就是廣州恆大,據其年報顯示,其2019年經營利潤為-19.4億元,也就是說虧損了近20億元。
  • 足協25日與中超俱樂部商討「加碼限薪」,頂薪球員面臨「攔腰斬」
    從中國足協主要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及中超俱樂部投資人代表受邀來看,此次會議的規格也更高。這是因為備受關注的「職業聯賽球員進一步限薪」細則很可能將在本次會議上正式公布,而限薪的對象也不止是中超球員。24日和25日下午,中國足協還將分別組織召開中甲聯賽、中乙聯賽投資人會議,三級職業聯賽球員「加碼限薪」的勢頭已不可逆。上周四(19日),中國足協曾經在蘇州組織召開過一次有關職業聯賽工作的專題會議。
  • 恆大出臺最嚴限薪令,「中國皇馬」不僅僅是一家足球俱樂部
    據《人民日報》消息,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17日出臺「最嚴限薪令」:恆大足校培養球員晉升至一線隊3年內,封頂年薪不得超過300萬元;一線隊的足校培養球員效力球隊3年後封頂年薪為500萬元,較中國足協中超頂薪1000萬的新規再降一半。
  • 限薪政策能拯救「高薪低能」的中國足球嗎
    500萬元,外籍球員年薪限額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82萬元);中超俱樂部國內球員平均年薪應不超過300萬元,外籍球員薪酬年度總支出限額為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941萬元);中超俱樂部年度總支出限額為6億元人民幣。
  • 中超不應該限薪一刀切,而應該對國內球員進行限薪!
    隨著合約的到期,因為限薪原因,會有一大批大牌球員離開中超!因為,他們就是因為錢才會委身來中超踢球! 大牌外援的離開,中超聯賽精彩程度會大打折扣,吸引力大幅下降,俱樂部成績也會降低很多!中超又回到我們10年前的節奏,一群三流球員和幾個二流外援,啥也不行!
  • 中超雷霆新規,限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成下賽季準入A標!俱樂部被迫更名,更難的是如何做好限薪這道數學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限薪還是中性化名稱,都是 2021 賽季俱樂部聯賽準入的 A 標,也就是說,一旦俱樂部無法達標,將無法參加下賽季職業聯賽。,不過也有一些經營狀況良好、有競爭力的俱樂部認為,限薪新政策的實施會讓中超聯賽的關注度和品牌價值下降,從而俱樂部的既得利益和商業價值受損。
  • 為什麼限薪令之後足協的二次限薪引來一片喝彩
    10月11日,據足球記者苗原透露,足協醞釀再次限薪,國腳年薪500萬,此前是1200萬。事情還只是醞釀,但當消息披露時,網絡上還是叫好聲一片。中國足球明星的形象之負面可見一斑。前天的日本男家男足的歐洲西徵估計給中國足協的刺激不小,因為日本男足的名單之中的成員幾乎全部都在歐洲聯賽效力。
  • 足協「限薪」大殺器:金元足球終結者?
    12月14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會議上,中國足協正式向外界公布了醞釀已久的兩項決定:一是球員全面限薪,按照中國足協出臺的最新規定,中超一線隊國內球員年薪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平均年薪不超過稅前300萬元;外援年薪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總額不得超過1000萬歐元;在總支出方面,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 國安的「造反」與足協的限薪 由耐克續約中超想到的
    根據中國足協年初公布的數據,2017年中超聯賽總觀眾人數達到570萬,場均上座率2.38萬,是亞洲上座率最高的聯賽,超越法甲成為全球上座率排名第五的足球聯賽。賽事直播方面,2017年中超電視觀眾總數超過4.34億,網絡直播同時在線人次達到2.01億,聯賽的媒體總價值在2017賽季達到128.4億元,已經成為國內最為稀缺的優勢賽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