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品讀一首詩:二孩矛盾怎麼解決?在《七步詩》中感悟兄弟情深

2020-12-18 騰訊網

一首古詩一種境界,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吧!即便再忙,也請拿出一首詩的時間,與孩子共同品讀,靜下心來,享受這一刻溫暖的親子時光,讓孩子因為有文化的浸潤,內心更加豐盈。

今天淑悅老師選的詩是曹植的《七步詩》,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讓我們在這首詩裡感悟親情。

原文: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煮豆子用來做羹,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扒出豆子剩下的豆秸稈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中不停的哭泣,我們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為什麼你這麼急切地迫害我呢?

品讀:

七步詩的由來: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他從小就聰明伶俐,才華出眾,深得曹操的喜愛,而且又是最小的兒子,受父母的呵護關愛自然更多些,本該是挺幸福的事,但因為父母的這種疼愛,引起了曹植哥哥曹丕的不滿,憑什麼都是父母的兒子就你這麼得寵啊?哥哥嫉妒弟弟的愛,嫉妒弟弟的才華。

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他就百般刁難這個弟弟,有一次他把曹植叫到大殿之上,要求曹植在大殿走七步就作出一首詩來,要是做不出來,那就證明曹植沒有什麼文採,浪得虛名,並且還得治罪。誰想曹植不假思索,立刻就作出來了,這就是著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曹植的詩,心中感到愧疚,從此打消了殺害曹植的念頭。

比喻、擬人手法的妙處:

了解了七步詩的由來,咱們再具體賞析一下這首詩,表面來看,這首詩再簡單不過,就是描寫了一個煮豆子做羹的生活場景,再平常不過,可是這件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卻給我們無限的深意,它背後表達的是兄弟之間的相處之道。

曹植把萁和豆比喻成哥哥和自己,燃萁煮豆形容兄弟關係,第三、四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子怎麼會哭泣?這裡利用了擬人手法,抒發曹植內心的悲憤之情。哥哥要迫害弟弟,弟弟傷心哭泣。

最後五六句總結提煉,無論是豆子還是豆萁,都是同一根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相互傷害。借一句反問直逼哥哥的內心,讓哥哥思考何為血濃於水,同命相連的手足兄弟。

從詩的表現手法上,我們給孩子講比喻和擬人的運用,在寫作過程中令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賦予事物以生命,容易讓人產生共情。可以引導孩子多多觀察生活,在語文寫作練習中,善於用於這兩種寫作手法。

從詩的意義上,讓孩子們理解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明白親情的意義。

二孩家庭的現實指導意義:

這首詩雖然反應的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手足殘害的醜惡一面,但它在當今仍有其現實指導意義。

首先是家長朋友們,你們在讀這首詩中有怎樣的體會,多子女家庭中贍養老人常有矛盾分歧,常常鬧得兄弟姐妹之間如仇人一般,這首詩是否能讓你回想起小時候兄弟姐妹一起玩,父母省吃儉用把你們培養成人的辛苦?贍養老人,不要兄弟姐妹相互比較,父母養你一場,你就儘自己最大努力回報就可以了,不要看別人。

其次是二孩家庭父母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千萬不要把老大培養成曹丕,一味把愛都給了最小的孩子,而忽略老大的感受,父母要讓他們明白愛是一樣的,杜絕偏頗。有的時候家長容易犯「一廂情願」的錯誤,總覺得家裡都照顧小的是理所應當,在你們眼裡老大是大孩子,可是在他自己眼裡他永遠是孩子,是孩子就要平等對待,而不是自己還是小孩子卻要照顧更小的孩子,千萬不要讓老大產生這樣的心理,多和老大溝通,傾聽他的內心想法,一起照顧家庭中最小的成員。

最後是讓孩子明白,不管是弟弟妹妹,誰的到來都不是來跟自己爭搶什麼,而是來相互扶持、相互陪伴,共同分享美好的生活。弟弟妹妹是爸爸媽媽帶給他這一生最好的禮物。

End

相關焦點

  • 曹植的《七步詩》天下聞名,四百年後出現一首詩,完超《七步詩》
    於是以考查曹植才華為藉口,要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成詩。這就是名震一時、流傳千古的《七步詩》。從此,《七步詩》也成為兄弟相殘的代名詞。兄弟相殘《七步詩》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比喻貼切而生動,明白而深刻,千百年來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讚賞。
  • 蘇軾入獄時,誤以為死期將至,便給弟弟寫了一首詩,盡顯兄弟情深
    在古代,兩兄弟往往會有利益上的爭奪,曹植的《七步詩》就是非常好的印證。親兄弟如手足啊,可是弟弟還要致哥哥於死地。暫且不說古代帝王家,就連當代許多親人因為家產或其他某些事反目的也不在少,像蘇氏兄弟間的感情十分可貴,也是多少人嚮往的呢。
  • 武則天兒子寫了一首詩,說的全是「別殺我」,比《七步詩》更悲哀
    可不幸的是,帝王家的爭鬥不日不休,即使是父母兄弟,為了權力,依然可以手足相殘。在唐代時,一位皇子,因為懼怕母親的權勢,寫了一首詩,以期得到母親的理解,讀來,令人哀婉。這首詩就是武則天兒子李賢的《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 韋應物寫給弟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道盡手足情深!
    古人說:「詩言志」,但是詩更能傳情。以手足情深為例,就有蘇軾、蘇轍兄弟是中國文學史上兄弟交往的典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年後依然能引起共鳴,溫暖並激勵著人們的心靈。除此之外,還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都是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寒食寄京師諸弟》,亦是一首表達手足情深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唐代詩人韋應物之手,是韋應物恰逢寒食節即興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
  • 解讀曹植《七步詩》:從小就會背的一首詩,卻不是作者原版
    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列入小學生必背詩詞的曹植《七步詩》,幾乎人人會背,也因為這首小詩讓人們知道了曹植這個人。但這首詩的原版卻不是這四句,而是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甚至還流傳多個版本。由於入選課本的是四句版本,所以耳熟能詳的是這個四句詩版本。曹植這個人,是有大才華的,清代大學者王士禎評價:「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1.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這句是萬般無奈的哀痛之語。宋朝對知識分子向來寬厚,蘇軾因為用文字批評朝政而下到大獄中,可以說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
  • 七步詩
    本來是同根共生的兄弟,為什麼要這樣苦苦相逼! 《七步詩》通過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比喻兄弟,卻相互「迫害」,表達了作者對曹丕的不滿,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bó州)人。曹操第三子,曾封陳王,諡號「思」,世稱陳思王。
  • 曹植《七步詩》3個不同版本,網友改寫的最絕,看完讓人哭笑不得
    曹植《七步詩》3個不同版本,網友改寫的最絕,看完讓人哭笑不得!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前期以抒發抱負為主,如《白馬篇》中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中,重新講述了曹植遭逼迫作《七步詩》的故事。曹操死後,曹植和曹熊都沒來奔喪,曹丕以此為由,遣使捉拿,曹熊畏罪自殺,曹植也被拿獲。卞夫人得知兩個兒子一個自殺,一個被拿,就向曹丕哭訴說:「曹植是你的親弟弟,你難道就不能饒過他嗎?如果你能放他一命,我死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 曹植的《七步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成的,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世說新語》·書影 大意是說:魏文帝曹丕曾命令胞弟東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時間內作詩一首,如詩不成,就將行以大法(處死)。曹植應聲吟出六句詩來,這就是上面這首《七步詩》。曹丕聽了,深有慚色。 一個「慚」字,能看出曹丕當時的心態。原本是同胞骨肉,所謂「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何以要「相煎」如此?
  • 曹植的《七步詩》中,隱藏著什麼神秘預言,使得曹丕最後放過了他
    點個關注,每天可以免費閱讀更多精彩內容。三國時期的曹操可謂是一代梟雄,雖然到最後也沒有稱帝,但實際上他已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權和皇帝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差個名分而已。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曹丕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還有曹植,更是才高八鬥。
  • 曹植的七步詩應當是六句
    文革之前,查看四角號碼字典,無論是騷人墨客的一些文章裡論證,或者一些老師的嘴裡,同感共鳴,曹植的七步詩是四句
  • 一首( 叫一聲我的好兄弟 )兄弟情深一輩子
    一首( 叫一聲我的好兄弟 )兄弟情深一輩子 2020-11-18 12:34
  • 王維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心煩的時候讀一讀,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
    煩惱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去讀一讀古詩,其實有很多的古詩詞裡都充滿了禪理,如果真正讀了,從中感悟了一二,那都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作品,那就是很有趣,每次讀一讀他的作品,也是能夠讓自己內心安靜下來,以這首《過香積寺》來說,那就是一首很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寫下了他對於人生的感悟。
  • 五環邀你一同「讀一首詩」
    五環文學社邀請你讀一首詩,與所有心裡有詩或靈魂深處渴望詩的人一同分享感受。你是否對自幼學習的唐詩宋詞有獨特的感悟?崇拜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飄逸多情。你是否曾被濟慈「你就剛讓哀愁痛飲早晨的玫瑰」的唯美意蘊伴著做過甜美的夢?
  • 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 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這首詩是一篇七律,順著讀下來,是一首《思妻詩》,全篇內容如下: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 曹植的七步詩
    七步詩來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 蘇轍向哥哥抱怨生活之苦,蘇軾回一首詩安慰,前兩句卻成千古名句
    兄弟倆的感情從小就非常好,一起讀書,同時及第,同朝為官,哪怕是後來歷經風風雨雨,聚少離多,也從不改兄弟情深,在文學史上已經成了典範。在兩人的詩篇詞作中,有相當數量是他們的寄贈互答之作,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思念弟弟而寫的一首名篇(次年蘇轍也為兄長寫了一首《水調歌頭》)。
  • 陶淵明最經典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125首,文12篇,這些作品被後人編在《陶淵明集》中。陶淵明的詩以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他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除此之外,陶淵明的詠懷詩、飲酒詩也有著不少經典名篇。
  • 白居易邀請朋友喝酒,寫下了冬季最暖的一首詩,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翻開唐詩宋詞,我們細細品讀,發現裡面有關寫酒的詩句不在少數。歷代文人墨客對酒文化一直是情有獨鍾,他們有的以酒寫送別的惆悵、有的以酒寫思想的深切、還有的以酒寫愛情的五味陳雜,每次觀看之餘,我們似乎也隨著詩人的心情波動,感受他們詩詞背後的情懷。
  • 家有二孩如何平衡愛?海寧媽媽為此寫出《二孩時代》
    ,但二孩養育對如今的父母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兩個孩子是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相親相愛呢?如果鬧彆扭時找你評理,你該幫誰?有位海寧媽媽馮穎,為此專門寫了本《二孩時代》。馮穎,海寧人,定居北京,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8年來,她的角色經歷了由白領到全職媽媽,由一個孩子的媽媽到兩個孩子的媽媽的轉變,為此她花了一年多的精力寫下《二孩時代》,以她一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角度分享家有兩個寶貝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