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
爬山 膝蓋 髕骨硬化症 軟骨
最近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紅,相信你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相關報導和安利打call。
截圖自《隱秘的角落》
除了優秀的劇情本身,最被人熟知、最「出圈」的當屬扮演「張東升」一角的秦昊,和他在劇中相關劇情延伸出來的梗——一起爬山嗎?
至於禿頭和脫髮的問題,建議張東升看看文末往期文章推薦(圖源:《隱秘的角落》)
劇中張東升帶著嶽父嶽母去爬山看風景,朱朝陽、嚴良和普普幾個小孩也在爬山;雖然後面發生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但爬山這個活動看來,確實是深受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的歡迎了。
既能夠親朋好友一塊出行,欣賞美好自然景觀的同時,還能夠鍛鍊身體,一舉兩三得。
但爬山也並非完美,其對膝蓋等關節的磨損一直為人們所詬病。
尤其是爬山就意味著下山(或下樓梯),很多人認為後者對膝蓋的傷害更甚,也是他們不支持爬山作為鍛鍊方式的重要原因。
那麼爬山,尤其是下山,對膝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不論是站立、慢跑或是爬樓梯等狀態下,膝蓋作為大腿和小腿的連結部分,都要承擔來自體重的壓力,只不過膝蓋所受到的這個力是在不斷變化的。
而且無論是什麼樣的壓力,由於膝關節周圍只有半月板、十字韌帶等結締組織,缺乏肌肉對關節穩定性的保護。
如果僅僅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動作和行為對膝蓋關節造成的壓力大致如下表所示。而爬樓梯和下樓梯作為同時上下、前後移動的動作,的確會對膝蓋產生各個角度、較大的壓力。
從人體結構來看,與膝關節緊密相關的主要是股骨、髕骨和脛骨,這裡重點關注前兩個。
其中髕骨位於股骨下端的前方,其前面相對粗糙,後面是關節面,與股骨的末端形成髕股關節。
除了這些稍硬的骨頭外,在髕骨和股骨之間還存在軟骨,能夠起到緩衝的作用。
當膝關節屈伸活動時,髕骨會在髕股關節處由近到遠呈「S」形滑動。
在爬山時,大腿股四頭肌會用力收縮,髕骨與股骨(如下圖所示)相鄰的關節面會反覆地摩擦、碰撞,過分的磨蹭會導致髕骨的軟骨面受到損傷,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部分壞死、龜裂、破碎以及剝脫等現象,時間長了可能形成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MP)。
膝蓋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圖源網絡)
足球、籃球或網球運動員等都很容易出現髕骨軟化症,宏觀上表現為膝關節的疼痛或無力、半蹲痛、膝前痛等。
另外,長時間的爬山運動還容易導致交叉韌帶、關節軟骨面、半月板反覆的受到摩擦,從而有可能形成肌腱的無菌性炎症、局部骨質增生,甚至導致半月板的損害。
說了這麼多爬山或者爬樓梯相關的危害,是不是就應該杜絕這類活動和鍛鍊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是有差異,膝蓋的狀態、肌肉的強度等等都不同,對膝蓋的使用目的和身體的期望與素質要求也不一樣。
對於大部分身體健康、關節正常的年輕人而言,關節處的軟骨在損傷之後都有一定的修復能力,日常爬樓或頻率較低的爬山訓練,導致的輕微磨損是在可修復能力範圍內的,所以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圖源:unsplash
但即便如此,也要十分注意鍛鍊時候身體的姿態,畢竟很多人在爬樓梯/下樓梯時候都存在錯誤的動作,導致對包括膝關節在內的身體造成額外的損失。
例如,在上樓梯時背部要挺直,重心不要太早向前移動,減少對膝關節的壓力。
但對於膝蓋本身就存在問題的病患,如退化性關節炎、O 型腿患者,或孕婦、體重超重者(BMI>24)這樣自身負重較大的人群,最好少做或小幅度地做任何可能讓膝關節產生危險隱患的事情,例如連續的爬樓梯、爬山等,避免對膝蓋產生過量的負荷,導致受傷。
如果出現了膝蓋疼痛、無力等現象,應該怎麼做呢?
很顯然,不論是膝蓋還是其他部位出現問題,你都應該及時就醫。
正如前文曾提及的,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各異,受傷的情況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經過醫生正規的檢查之後才能夠清楚的知道你出了什麼問題,適合什麼樣的治療方案。
一般情況下,例如髕骨軟化症這樣的膝關節疾病,主要是採取非手術治療的形式,例如藥物治療、手法按摩、物理治療或肌肉鍛鍊等方式。
除非症狀十分嚴重、或非手術治療手段無效的情況下,才會採取手術治療。
你有過膝蓋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傷病困擾嗎?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你的經驗和教訓。
順帶一提,《隱秘的角落》確實不錯,安利大家都去看看:-)
參考資料
[1] 丁香醫生. 爬樓梯真的會損傷膝蓋嗎?——知乎
[2] TAO Shan,QU Feng. Influence of Downstairs Speed on the Pressure of Human Knee Joint[J]. Sport Science Research. 2014, 01.
[3] 髕骨軟化症——百度健康醫典
掃碼回復「進讀者群」
讓這個人拉你進群
分享一下你爬山遇到的張東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