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震蕩走高趨勢。
截至8月13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9429。與6月初相比,上漲了2000多個基點。
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基礎是中國經濟好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人民幣資產得到了國際資本青睞。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過山車」般的行情
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上演「過山車」一般的行情。前五個月,人民幣匯率幾乎單邊下行,7.20關口一度告急。
然而,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峰迴路轉,近兩個月已反彈超過兩千基點,目前人民幣升值預期正在增強。
出現過山車行情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暴發後,人民幣匯率遭遇了國際空頭狙擊。
川普政府和美聯儲推出了一系列量化寬鬆的經濟刺激措施,美股在短暫跌宕後連創新高。國際熱錢認為美股是較好的投資標的,因而在華熱錢紛紛換成美元或其它外匯出走,導致市場對人民幣需求變少,人民幣匯率一直單邊貶值,一度欲跌破7.20大關。
進入6月份後,全球疫情局勢逐漸明朗。中國採取了有力措施,控制住疫情蔓延,逐步開展復工復產,經濟穩步復甦,成為世界公認的唯一GDP漲幅為正的經濟體。
而美國防控不力導致疫情泛濫,新冠感染數迭創新高。儘管美聯儲利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但反彈無力。同時,美國社會出現了大規模動蕩。
今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各黨派互相攻擊,選情撲朔迷離,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國際資本亟需穩定增值,因此中國成為了國際資本的最優選擇。
隨著外資不斷湧入中國,推動了人民幣接連升值。
美國經濟不振 美元指數下跌
人民幣匯率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元指數的跌落。目前,美元指數處於近兩年來的低位。美國經濟反彈出現弱於預期走勢,美元轉向上行的動力不足。7月當月,美元指數貶值4.4%,對英鎊貶值6%,對歐元貶值5%,對瑞士法郎和澳元貶值4%,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大跌幅。
首先是美國政府對新冠疫情防控不利。7月中下旬是美國新冠疫情二次暴發的集中點,並一直延續到8月份。
截至8月12日9時,美國新冠病毒肺炎累計確診5304379例,累計治癒2755089例,累計死亡167589例,現有確診2381701例。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白宮曾宣稱兒童是免疫群體,實際上美國兒童新冠陽性病例已達到10萬人以上。美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確診和死亡人數不斷地刷新記錄,對美國經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其次是美聯儲大開印鈔機以挽救美國經濟。
持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強化了市場對美元持續貶值的預期。7月份,美聯儲的利率決議是維持0-0.25%區間不變,美聯儲在疫情之後的「大水漫灌」,緩解了市場對美元流動性「短缺」的認識,弱化了美元走強的動力。
近期,美國政府又在醞釀新一輪疫情扶持計劃方案,規模約1萬億美元,仍然是以過度寬鬆財政來刺激經濟。由於美元在全球央行儲備中佔比約為62%,全球不得不共同消化這一波大「洪水」,對美元指數會繼續打壓。
第三是美國經濟數據雖有所「好轉」,但並不能讓市場滿意。
8月7日最新公布的美國7月份非農數據顯示,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16.7萬人,預期值為150萬人,前值為431萬人。
與6月相比,非農就業人數減少了302.8萬人。從數據上看,美國7月就業人數不但「不及」市場預期,並且就業人數還少的「可憐」,意味著失業率在持續上升。
更讓市場投資人士擔憂的是,美國8月份的經濟數據或將比7月份的還「差」。公布數據的當日,美元指數逼近92.539,下跌了394個基點,貶值0.42%。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限制美元升值的空間,抑制了美元指數上漲。
其他國家貨幣也「跌跌不休」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除美國以外,世界上其他不少國家貨幣的匯率也在「跌跌不休」。
新冠疫情導致土耳其旅遊業崩潰,給該國的財政留下了巨大的缺口。
外資紛紛出逃,在過去12個月裡,國外投資者從該國本幣債券和股票市場中撤出了大量資金。
面對資金外流,土耳其花費百億美元外匯儲備,以求維持非官方的盯住匯率制度,此舉標誌著土耳其20年來的自由浮動匯率制度走向終結。儘管如此,裡拉兌美元匯率仍跌至歷史低點。
年內至今,土耳其裡拉兌美元下跌了近19%,創下自201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裡拉貶值逾四分之一。裡拉兌歐元今年累計下跌了五分之一。
印度盧比是今年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
2020年盧比下跌了近6%。受新冠疫情肆虐的打擊,印度經濟40多年來首次出現萎縮,盧比進一步疲軟。目前盧比對美元匯率為1美元74.85盧比,在4月份時曾創下歷史新低的1:76.9088。
巴基斯坦盧比也大幅貶值。今年以來,巴基斯坦盧比累計下跌了8.68%。8月11日,巴基斯坦盧比對美元匯率跌至168.87盧比,為歷史最低點。惠譽國際評級機構預測,由於不斷增加的外債和預期的通脹壓力,盧比中長期內將保持下降趨勢。
此外,深陷疫情泥潭的拉美多國,貨幣也岌岌可危。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今年已貶值近30%,墨西哥比索對美元匯率下跌了約20%。
國際資本青睞人民幣資產
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基礎是中國經濟好於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由於中國對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國民經濟得以快速恢復。
人民幣資產的表現與其他國家的資產相比較為平穩,成為了國際資本避險增值的新選擇。
近兩個月以來,中國債市和股市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境內。
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在債券市場上,7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量為23441.24億元,環比增長6.7%達1481億元,同比增長38%,連續20個月增長。債券通公布,7月份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渠道淨買入755億元中國債券,單月淨買入額創歷史新高。
另據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4至7月份,我國外匯儲備呈「遞增式」上漲,分別為30914.59億美元、31016.92億美元、31123.28億美元、31543.91億美元。
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不斷推進,有條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流入,進一步加快人民幣資產市場開放,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
我國債券和股票市場規模目前居全球第二,超過160萬億元,已納入多個主流國際指數。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已達6.4萬億元,並以年均超過20%的速度增長,尤其是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產近年來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長。
從中長期來看,境外資金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格局將會持續。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將成為一種正常狀態。
隨著美元避險需求下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及中美利差保持高位,跨境資金有望總體保持淨流入狀態,從而對人民幣匯率進一步上行提供支撐。
不過,中美關係的不可預測性和複雜演化將影響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
7月份全月,人民幣升值幅度在1%左右,然而美元指數在7月份的貶值幅度為4%。相較之下,人民幣整體的升值幅度低於美元指數的貶值幅度,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匯率走勢部分包含了對中美關係的預期。未來中美關係對人民幣匯率的邊際影響將處在相對可控的合理區間內,人民幣匯率有望在波動中向升值方向進一步試探。
對於當前中國的情況而言,過強或過弱的人民幣匯率都非「最優解」,保持匯率在合理範圍內的相對穩定,更有益於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發展。(經濟分析師郭楨)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微信編輯:趙然
監製:郭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