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警營先鋒」張東平:用心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2020-12-15 江南人家G

張家港永聯小鎮是新農村建設典範,風光秀美,2.2萬居民在這裡安居樂業。守護這片土地的正是市公安局南豐派出所副所長、永聯警務站站長兼永聯小鎮的社區民警張東平。

今年46歲的張東平不僅工作兢兢業業,更善於動腦,想方設法把工作做紮實、做出彩。靠著不服輸的拼勁,他藉助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闖出了一條有效提升警務實效、共築平安社區的新路子。糾紛調解有「路子」社區工作並不是張東平的老本行,1995年參加公安工作的他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辦案民警,高強度、快節奏的辦案經歷不僅讓張東平形成了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也練就了他過人的膽識和策略,而這些都成了他之後社區工作中的「點睛之筆」。

「張警官你來幫我們算,我們聽你的。」有一次,樂餘鎮居民黃某與永聯居民花某為結算工資的事情差點大打出手,張東平聞訊趕到,將雙方拉開,安撫住雙方劍拔弩張的情緒,開展調解工作。前前後後協商了四五次,最後兩人重歸於好。

糾紛得以圓滿化解,張東平卻有了一個想法。「與其等矛盾糾紛發生後費盡心思調解,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打入群眾內部,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說幹就幹,張東平迅速在永聯小鎮各居民小區中物色了81名退休老黨員、老職工擔任樓道長,利用他們人熟、地熟的優勢,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

有了這支隊伍做前哨,張東平又在警務站內專門騰出一間房,打造「老朱調解室」,返聘退休村書記,與警務站的專職調解員共同參與糾紛調解。  現在,永聯警務站的「老朱調解室」遠近聞名,永聯轄區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100%。隱患治理有「妙招」  轄區江蘇永鋼集團共有外來務工人員6000餘名。面對龐大的租房需求,房屋供需矛盾凸顯,員工租房問題也情況不一。

「人生地不熟,一時也租不上房,就算租到,房東沒有配齊消防設施,咱住得也不踏實。」新市民老餘在一次走訪時拉著張東平的手,向他訴說心中的困惑。張東平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找領導商量,並向南豐鎮政府匯報。在多部門合力之下,永鋼集團集宿中心高標準完成改造。

可對張東平來說,光是這樣還不夠。如何確保集宿中心群租房現象不回潮也是一個問題。他與網格員、物業集思廣益,拿出了一個方案——成立自治小組。

集宿區的每幢樓明確1名網格員、1名物業為責任人,每個樓層又選出1名租戶為樓道長。每周3次,由網格員、物業、樓道長組成的自治小組定期巡查,發現隱患及時上報。一段時間下來,租客紛紛感慨:「這裡管理模式好、消防好、治安好,我們住得很安心!」

聯勤聯防出「成果」

永聯警務站管轄總面積31平方公裡,人口數、警情數均佔南豐派出所轄區的50%。轄區內的永鋼集團產業鏈龐大,企業職工多,流動人口變動頻繁,治安管理壓力大。

「社區警務的根子在群眾,力量在群眾,出路在群眾。」思來想去後,張東平決定還是要借力群眾。他從永鋼集團、永聯物業公司、永聯小學等單位招募50多名保安隊員,組建一支聯勤聯防隊伍。

如何提高管事率,他總結出「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時「全天候」防控模式。這一模式帶來的治安利好顯露無遺。永聯轄區刑事案件同比去年下降了20.8%。

張東平還積極發動熱心群眾、網格員、居委會幹部、商戶老闆共同參與社區治安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隊伍已經發展至4000多人,在防範宣傳、治安巡邏等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善於動腦,思路清。」南豐派出所所長李耀峰這麼評價張東平。真誠的付出換來的是豐碩的果實。永聯小鎮發案率年年下降、群眾滿意度年年上升。「群眾認可對我就是最高的褒獎。」張東平說。

來源張家港公安微警務

相關焦點

  • 爭當李樹幹式派出所民警|張東平:用心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張家港永聯小鎮是新農村建設典範,風光秀美,2.2萬居民在這裡安居樂業。守護這片土地的正是張家港市公安局南豐派出所副所長、永聯警務站站長兼永聯小鎮的社區民警張東平。今年46歲的張東平不僅工作兢兢業業,更善於動腦,想方設法把工作做紮實、做出彩。靠著不服輸的拼勁,他藉助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闖出了一條社區民警「駐社區」提升警務實效、共築平安社區的新路子。
  • 郭莊子村: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1月3日下午,北京市豐臺區郭莊子村召開社區治理工作會,梳理近年村域治理新探索、規劃來年新方向。在鄉黨委有力領導下,村級領導班子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村域發展穩中向好,但也面臨著城鄉轉型、村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不斷強化的新情況、新機遇。
  • 江蘇張家港:「兩新專先鋒」引領發展高質量
    近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湖科創園區的會議室內,張家港市律師行業黨委副書記、江蘇劍橋頤華(張家港)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尚龍正在向企業家解讀「民企新28條」的相關內容。今年二季度,張家港啟動「金牌律師進科創園區」活動,陳尚龍帶領40位黨員律師與該市10個科創園區開展了一對一籤約儀式,常態化提供法律和黨建服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海棠管家」讓社區治理更精緻
    毀綠種菜、雜物亂堆、車輛違停……是老問題,資源不足、服務不夠……是新挑戰。如何最大程度整合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治理?如何滿足動遷安置小區居民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這些問題考驗著城市治理的智慧。今年以來,張家港市強化黨建工作對物業管理的引領,創新打造「海棠管家」黨建新品牌,通過構建「黨建引領、功能融合、管理融合、機制融合」社區治理新模式,推動動遷社區從「各管一域」到「一域共管」。
  • 徐州金山橋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匯治理」開啟群眾「幸福...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橋街道加快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德治為先導、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社區居民,紛紛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工程,讓老街道煥發新氣象、樹立新品牌、形成高顏值,建設『幸福金山橋』。」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南通狼山鎮街道兩社區赴張家港永聯村開展沉浸式實境黨課
    中國江蘇網10月26日南通訊 為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激發社區黨組織新活力,加強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10月24日,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陸洪社區與三角橋社區黨總支聯合組織鄰裡支部黨員、「兩新」黨員以及部分退伍老兵赴張家港永聯村開展「學習張家港精神,做新時代先鋒」主題黨日活動
  • 望城區丁字灣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十美」創建惠民生,魅力丁字綻新顏 ——望城區丁字灣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望城區正加速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河東河西聯動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被納入濱水新城核心區域的丁字灣街道,連續三年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在前兩年開展「實在丁字」、「廉在丁字」系列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又創造性開展「美在丁字·魅力新城」黨建主題活動,並作為街道今年基層黨建「書記工程」。
  • 江蘇張家港:最大縣域「強村群」念好現代化「三字經」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楊溢 中青報·中青報記者 李超)9月17日,在江蘇張家港市農村發展大會上,張家港農業農村現代化品牌正式發布,18個村企聯建項目籤約,18個村(社區)獲得銀行授信,首批26名興村特崗書記到崗履職……一系列聚焦農村項目、資金、人才的創新大招,擂響了港城爭當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排頭兵的戰鼓號角。
  • 打造家門口的「運動+藝術」新場景 成都武侯探索現代城市治理新路徑
    從2020年9月起,成都武侯區將在桐梓林、錦裡、南虹村、倪家橋、七道堰等10個社區開展第二屆CAP社區藝術計劃,社區圍繞武侯區內的運動場館、錦江公園、一環路周邊進行場景營造,抓住大運會辦賽營城節點,通過藝術家與居民的共同協作開啟一場以藝術為手段,運動為載體的趣味運動會,充分發揮社區發展治理體系的組織動員優勢,用社區治理的新場景、新運動方式,上演社區、藝術家與社區居民的新對話
  • 清江浦區「居民微自治」走出社區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清江浦區不斷強化社區治理在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構建「居民微自治」創新型體系,走出一條契合城市社區實際、可複製的現代社區治理新路徑。「居民微自治」體系的核心在於網格化自治與協商民主議事,即以網格為單元,搭建協商民主議事平臺,發揮廣泛性、制度化優勢,促進居民與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基層公共治理。  建強「三個組織」,提升主體能力。
  • 中國鄉村「屋場會」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中新社張家界12月20日電 題:中國鄉村「屋場會」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作者 王昊昊冬季的湖南湘西山區頗為寒冷,張家界市桑植縣澧源鎮西界村小夥王超趕早來到同村的黃生珏家,準備參加一場村民會議。這一場景便是當下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鄉村、社區流行的「屋場會」。「屋場會」一般在民眾集中的屋場或田間地頭舉行,以鄰裡之間拉家常的方式召開,參會的村民和村幹部不拘形式,議題包括講政策、傳技術、議事情、化積怨等。「現在天氣越來越冷,自來水水管會不會凍裂?」「『十八寨』項目建成後,村裡如何規劃鄉村旅遊路線?」
  • 深圳鹽田:開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探索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固化疫情防控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明方向、建陣地、立制度、借科技、強隊伍、聚合力,在形成黨委領導、多方參與的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上作出了不少有益創新探索,在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了全國前列。
  • 新義村以信用體系配套村規民約,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新義村以信用體系配套村規民約,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0-08-28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園村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23日,通州區政協委員、先鋒街道花園村黨總支書記周繼忠透露,上次舉行的「有事好商量」活動中,花園新村小區綠化保護提升議題所商量的事項基本落實到位。花園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018年6月投入使用,主要為全村746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各類養老服務,有效解決社區高齡、獨居、空巢、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運營一年後,由於經費緊張等問題,面臨 「停擺」。
  • 探索「援法議事」新路徑,崑山打出一套法治組合拳!
    面對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崑山著力探索「援法議事」新路徑,打出一套「黨建引領、陣地拓展、民主延伸、多元共治」的「法治組合拳」,廣泛搭建村民、居民說事平臺,實現群眾事群眾說、群眾議、群眾定,著力構建「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 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常州北港街道為居民織出安全穩定的智慧之網
    中國江蘇網7月4日常州訊(顧克琦 趙家瑋)「刷臉」就能打開單元樓門禁,既方便了居民也保障了安全。7月4日,常州網格化治理創新工作推進會在鐘樓區北港街道梧桐苑社區舉行。北港街道以「智慧北港」驅動網格化治理模式創新,積極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開展網格化專項治理試點,構築保障轄區群眾安全穩定的智慧之網。以撤村轉居為新起點,北港街道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與百度大數據中心、南京大學等高校的深度合作。
  • 一樁樁「小事」流淌出一座城的溫情——江蘇張家港以「短平快」的...
    2018年以來,江蘇張家港市由市鎮兩級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通過『群眾點菜,政府買單』,變自上而下的政府『給服務』為自下而上的群眾『選服務』,以短平快方式破解百姓關心的小急難問題。」張家港市委書記潘國強說,一樁樁「最重要的小事」,恰是一座城市溫情的無聲流淌。
  • 「觀點」曾紅穎:技術創新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3條新路徑
    本文回顧了技術創新對社會治理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分析了大數據等技術支撐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實踐案例,提出了技術創新優化社會治理的3條路徑和未來發展空間。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治理室主任曾紅穎,文章來源於《科技導報》。
  • 成都成華 探索治理新路徑 將招投標各方召集在一起 查找風險點
    這是一場「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座談會。成華區紀委監委、成華區發改局,將涉及招投標的甲方、乙方、第三方,召集到一起,各自查找招投標每個環節的廉政風險點;再集合派駐紀檢監察力量,力圖找到一條新的路徑,破解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據悉,成華區紀委監委此舉,在整個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都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