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永聯小鎮是新農村建設典範,風光秀美,2.2萬居民在這裡安居樂業。守護這片土地的正是市公安局南豐派出所副所長、永聯警務站站長兼永聯小鎮的社區民警張東平。
今年46歲的張東平不僅工作兢兢業業,更善於動腦,想方設法把工作做紮實、做出彩。靠著不服輸的拼勁,他藉助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闖出了一條有效提升警務實效、共築平安社區的新路子。糾紛調解有「路子」社區工作並不是張東平的老本行,1995年參加公安工作的他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辦案民警,高強度、快節奏的辦案經歷不僅讓張東平形成了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也練就了他過人的膽識和策略,而這些都成了他之後社區工作中的「點睛之筆」。
「張警官你來幫我們算,我們聽你的。」有一次,樂餘鎮居民黃某與永聯居民花某為結算工資的事情差點大打出手,張東平聞訊趕到,將雙方拉開,安撫住雙方劍拔弩張的情緒,開展調解工作。前前後後協商了四五次,最後兩人重歸於好。
糾紛得以圓滿化解,張東平卻有了一個想法。「與其等矛盾糾紛發生後費盡心思調解,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打入群眾內部,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說幹就幹,張東平迅速在永聯小鎮各居民小區中物色了81名退休老黨員、老職工擔任樓道長,利用他們人熟、地熟的優勢,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
有了這支隊伍做前哨,張東平又在警務站內專門騰出一間房,打造「老朱調解室」,返聘退休村書記,與警務站的專職調解員共同參與糾紛調解。 現在,永聯警務站的「老朱調解室」遠近聞名,永聯轄區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率100%。隱患治理有「妙招」 轄區江蘇永鋼集團共有外來務工人員6000餘名。面對龐大的租房需求,房屋供需矛盾凸顯,員工租房問題也情況不一。
「人生地不熟,一時也租不上房,就算租到,房東沒有配齊消防設施,咱住得也不踏實。」新市民老餘在一次走訪時拉著張東平的手,向他訴說心中的困惑。張東平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找領導商量,並向南豐鎮政府匯報。在多部門合力之下,永鋼集團集宿中心高標準完成改造。
可對張東平來說,光是這樣還不夠。如何確保集宿中心群租房現象不回潮也是一個問題。他與網格員、物業集思廣益,拿出了一個方案——成立自治小組。
集宿區的每幢樓明確1名網格員、1名物業為責任人,每個樓層又選出1名租戶為樓道長。每周3次,由網格員、物業、樓道長組成的自治小組定期巡查,發現隱患及時上報。一段時間下來,租客紛紛感慨:「這裡管理模式好、消防好、治安好,我們住得很安心!」
聯勤聯防出「成果」
永聯警務站管轄總面積31平方公裡,人口數、警情數均佔南豐派出所轄區的50%。轄區內的永鋼集團產業鏈龐大,企業職工多,流動人口變動頻繁,治安管理壓力大。
「社區警務的根子在群眾,力量在群眾,出路在群眾。」思來想去後,張東平決定還是要借力群眾。他從永鋼集團、永聯物業公司、永聯小學等單位招募50多名保安隊員,組建一支聯勤聯防隊伍。
如何提高管事率,他總結出「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時「全天候」防控模式。這一模式帶來的治安利好顯露無遺。永聯轄區刑事案件同比去年下降了20.8%。
張東平還積極發動熱心群眾、網格員、居委會幹部、商戶老闆共同參與社區治安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隊伍已經發展至4000多人,在防範宣傳、治安巡邏等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善於動腦,思路清。」南豐派出所所長李耀峰這麼評價張東平。真誠的付出換來的是豐碩的果實。永聯小鎮發案率年年下降、群眾滿意度年年上升。「群眾認可對我就是最高的褒獎。」張東平說。
來源張家港公安微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