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莊子村: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1月3日下午,北京市豐臺區郭莊子村召開社區治理工作會,梳理近年村域治理新探索、規劃來年新方向。在鄉黨委有力領導下,村級領導班子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村域發展穩中向好,但也面臨著城鄉轉型、村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不斷強化的新情況、新機遇。
-
利津宮家社區: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
9月9日,利津縣北宋鎮宮家社區黨員活動中心,人頭攢動,宮家社區「三治積分」兌換活動正有序進行。社區居民夏金花拿著兌換到的洗潔精開心地說:「我積了40多分,都是通過主動打掃家附近公路,參加志願活動,按照積分細則一分一分掙來的,今天我兌了一桶洗潔精。」
-
肥西縣上派鎮衛星社區—— 黨建統領「微」服務 社區治理「大」作為
今年以來,上派鎮衛星社區聚焦黨建統領,將社區治理從「大而散」轉變為「小而精」,形成了一個快速解決問題的通道,尤其在今年,社區又以「上派鎮首屆微治理創投項目大賽活動」為契機,將基層治理服務升級,相繼開展了「幸福衛星 文明你我」社區黨群共享共治微治理項目、友愛「鄰」距離微服務項目,該項目以解決治理難題為目標,以居民參與為主體,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核心,不斷提高社區基層治理水平。
-
濱海新區泰達街14個社區陸續擬定《居民自治章程》家園咋建設 居民...
內容提要:今年,濱海新區開展「家園建設共謀劃」活動,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社會治理新模式。為加強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意識,提高居民自治的規範化與法制化水平,近日,濱海泰達街14個社區結合實際情況,陸續開展《居民自治章程》的宣傳動員與協商擬定工作,有效促進共同締造和諧社區建設。
-
昔日髒亂差小區實現「華麗轉身」,民意「微平臺」成社區治理好幫手
「居住小區亂搭亂建,亂牽亂掛,亂堆亂放,環境雜亂差……」這是廣大市民對環城北路社區榮昌小區、民族團結雜居小區的普遍印象。為了改變小區雜亂現狀,讓社區環境更美好、居民更幸福,經環城北路社區黨委反覆實地研究、調查摸底,決定自今年12月起開展小區「淨化美化」專項行動。
-
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建設舒心暖心家園
作為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之一,南翔鎮扼守上海西北門戶,轄有8個村、31個社區(含6個籌建組)。隨著南翔鎮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近年來南翔人口導入急劇,如何建設好適應新型城鎮化下的城鄉融合發展社會治理體系,成為擺在南翔鎮面前的新課題。 破題之道,在於「繡花精神」。
-
【基層播報】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以「微機制」撬動社區「大治理」
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以「微機制」 撬動社區「大治理」 近年來,嘉善縣羅星街道黨委聚焦城市基層治理痛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工作相融互促新舉措,通過實施「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委員接單、群眾評單」「四單」工作機制,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構建形成一體化、精準化、互動式的治理體系,為全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創新之城提供保證。
-
江蘇張家港「警營先鋒」張東平:用心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張家港永聯小鎮是新農村建設典範,風光秀美,2.2萬居民在這裡安居樂業。守護這片土地的正是市公安局南豐派出所副所長、永聯警務站站長兼永聯小鎮的社區民警張東平。今年46歲的張東平不僅工作兢兢業業,更善於動腦,想方設法把工作做紮實、做出彩。
-
社區建立「六位一體」服務體系 引導居民走出「小家」共建「大家」
業委會負責人馬青雲說:「30年前,我的幸福感來自於住進了小區樓房,30年後,小區的自治管理改善了生活品質,我的幸福感來源於這個小區。」城中區南灘街道辦事處南山西社區是一個老舊樓院多、破產企業多、老年人多的社區,近年來社區在民生上做文章、下功夫,加大民生項目建設投入力度,開闢一條「群眾創建路線」,建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業主監督員和社區網格員「六位一體」服務體系,及時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幫助居民自治,使轄區老舊樓院改變了原有的面貌。
-
北京日報評論:讓黨建引領成為居民自治的主心骨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辦」,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共同解決社區內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方面的問題,是社區居民自治的主要內容。對於超大型城市而言,政府部門大事小情一包到底,既不現實也不科學。尤其是在數以萬計、星羅棋布的小區中,對家門口的垃圾分類處理怎麼便民、車位怎麼施劃合理、設施怎麼修補為宜等一系列繁瑣事項,沒有誰比生活於斯的居民更有發言權。
-
石家莊裕華區雅清社區黨總支以評促建 有效實現樓宇文化「微自治」
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社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開展「三創四建」活動 加快建設經濟強區品質裕華的意見實施意見》(裕發〔2020〕1號),助力裕強街道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雅清社區黨總支以樓宇文化和家庭文化創建為契機,對全社區137個樓道開展「9美
-
海鹽縣秦山街道永興村「紅色鄉賢」開闢「賢治」社區治理新路徑
隨著文溪塢風景區的開放,各項建設的推進,面臨諸多基層治理難題。永興村通過不斷探索,紮實推進「三治」建設與創新基層治理的有機結合,促進居民的民主、法律、道德意識的提高。發揮「一約二會三團」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戰鬥堡壘作用突顯,連續12年被評為「平安村」。目前在「三治融合」工作中支委引領、黨員帶頭,從而營造推進鄉村振興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
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
三是建立社區微自治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以合法性、民主性、針對性為原則,通過進駐「睦鄰客廳」的社工和社會組織的牽頭引領,在當地組建成立一批微自治組織,積極鼓勵村民制定完善各類村規民約和社區公約,切實發揮「兩約」匯集民意、聚集民智、化解民憂、維護民利的獨特作用,成為依法治村、村民自治的有效載體。
-
「基層自治」白田社區:創新管理模式 探索基層自治 打造「多彩」社區
充分發揮社區群眾協會自治組織作用,強引導、弱管理,努力構建成了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將社區打造成居民嚮往的「多彩」社區:即紅色社區、平安社區、美麗社區、慈孝社區、快樂社區、魅力社區;社區先後被評為區文明單位、綜治先進單位、思想宣傳先進單位等,先後有50餘批次的兄弟單位前來考察。
-
徐州金山橋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匯治理」開啟群眾「幸福...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橋街道加快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德治為先導、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社區居民,紛紛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工程,讓老街道煥發新氣象、樹立新品牌、形成高顏值,建設『幸福金山橋』。」
-
金山區楓涇鎮:居民自治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上海基層黨建網)金山區楓涇鎮「四治五建」社區治理工作法經過多年的探索積澱,已形成以「治」為加強基層建設的理念和保障,以「建」為創新社會治理的機制和方法。近年來,楓涇鎮各基層黨組織特色品牌不斷湧現,特別是今年,鎮黨委推出「兩約三會六平臺」工作機制,通過完善「兩約」、建立「三會」、打造「六平臺」,做實黨建引領下的村居民自治共治模式,特別是在「三會」隊伍(村居民議事會、鄉賢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的推動下,村居民由依賴性地「靠社區管」轉向「民主自治」,從原本不關心社區建設的「局外人」,變成為社區建設貢獻力量的「主人翁」,全面深化了「四治五建」社區治理工作法內涵
-
濱海新區泰達街:《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共同締造
居民代表舉手表決居民們暢所欲言近日,天津濱海新區泰達街14個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調動廣大居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陸續開展《居民自治章程》的宣傳動員與協商擬訂工作,有效促進共同締造和諧社區。據了解,《居民自治章程》是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居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綜合性規範;是深化居民自治,依法治理的有效載體,在深入推進社區建設、維護社區穩定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
朝陽八裡莊西裡:以居民隊伍建設提升居民自治活力
10月22號下午,在北京市朝陽區八裡莊西裡社區小廣場,一場不同以往的居民文化演出活動吸引不少社區居民圍觀。演出活動中分別服務社區老年、青年、兒童的幾支居民隊伍做了活動展示,居民帶頭人代表分享了做居民活動組織工作的收穫和感受。
-
全國首部以「社區發展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今起實施
走出一條特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成都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間超大城市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在諸多專家學者看來,這得益於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三年成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市委堅定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成都實踐,創造性作出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重大決策,推動城市功能定位、動力體系、營城邏輯、治理方式全方位變革,走出了一條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治理新路。
-
鴻凌社區:社區搭橋,居民自治,重塑綠色家園,迸發新活力
鋼城小區為東城街道鴻凌社區棄管小區,在鴻凌社區黨委的牽頭下,小區內的黨員及熱心居民在小區、樓棟裡做表率,成為引領和帶動群眾參與居民自治的一股力量,把鋼城小區內的生活環境打理得井井有條。解決了鋼城小區的管理「急症」,為實現社區有序自治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及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