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利津縣北宋鎮宮家社區黨員活動中心,人頭攢動,宮家社區「三治積分」兌換活動正有序進行。社區居民夏金花拿著兌換到的洗潔精開心地說:「我積了40多分,都是通過主動打掃家附近公路,參加志願活動,按照積分細則一分一分掙來的,今天我兌了一桶洗潔精。」
宮家社區「三治積分」兌換超市櫃檯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映入眼帘,除了大米、牙膏、食用油等生活日用品外,還有理髮、水煎包等消費兌換劵,與普通超市不同的是,每件商品上標註的並非價格,而是8分、10分、30分、100分不等的積分分值。購買積分兌換商品的資金來源為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列支,同時還有企業、黨員和在外鄉賢的捐贈。
「以前社區搞衛生,都是我和幾個黨員、幹部在幹。積分制推行以來,開展衛生整治都是一呼百應,百姓得到了的服務,社區工作者也減輕了負擔。在居民們看來,積分的高低不光牽涉到兌換的獎品是啥,更是一種認可和榮譽。」 社區黨總支書記崔文江說到。
今年5月以來,宮家社區黨總支在居民中開展社區「三治融合」積分兌換制管理工作,為全社區340戶居民建立積分帳戶,圍繞法治、德治、自治三方面,合理設置加分項、扣分項,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加2分,主動調解矛盾糾紛加10分,農戶焚燒秸稈,住戶環境髒亂差的扣5分等等。
積分管理採取「一戶一檔案、一日一巡查、一周一賦分、一月一排名」的模式。同時,在入黨積極分子推薦、最美家庭評選及各類先進典型評選中,將該家庭戶的「三治融合」積分作為重要參考依據,有效促進了居民文明習慣的養成,激發了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如今,在宮家社區裡打麻將玩牌的少了,搞志願服務的多了;亂吐亂扔的少了,參與義務保潔的多了;扯皮打架的少了,主動尋求調解的多了。「三治積分」撬動了鄉村大治理。
「誰家也不缺一捲紙,誰家也不差一瓶洗衣液,但他們用服務換來的日用品,讓大家更有了參與感和榮譽感。你家兌了個啥、他家兌了個啥,獎次高的人家有面子,獎次低的想著咋翻身。在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區治安、環境更好了,老人們都願意走出家門,聚在一起聊聊天、跳跳舞、下下棋。」宮家社區網格員王英秀說。
近年來,利津縣統籌謀劃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構建了「三治融合」積分管理模式、「老劉品牌調解室」「街巷微網格」等一系列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精細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特色化服務群眾的新路子。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唐峰 通訊員 顧輝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