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曉霖 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
7月28日,土耳其迫於外界壓力宣布,在與希臘進行進一步磋商前,將暫停在東地中海兩國爭議水域勘探和開發天然氣。但是,當天彭博社曝光說,以色列政府已批准與賽普勒斯、希臘籤署的「東地中海(EastMed)」輸歐天然氣項目。以土背向而行表明,圍繞東地中海資源掌控權與地緣話語權的爭奪可謂「按下葫蘆浮起瓢」,欲罷而不能。
隨著「東地中海」項目的推進,以色列、土耳其、埃及、利比亞、希臘、賽普勒斯等區域國家間的矛盾將趨激化,因歐亞能源版圖改寫而撬動的美歐與俄羅斯戰略博弈將更加複雜,環地中海地區的局勢也將更加撲朔迷離。
彭博社報導說,「東地中海」項目規劃的天然氣管道總長1900公裡,預計耗資60億美元,旨在將以色列和賽普勒斯在東地中海盆地開發的天然氣途經希臘導入歐洲。經三國政府多年磋商,今年1月在雅典籤署啟動「東地中海」項目建設的備忘錄並引發軒然大波。這個所謂的商業項目,也被視為東地三國抱團取暖、共抗土耳其的地緣同盟,以色列內閣批准協議,意味著已改變此前謹慎的外圍角逐東地中海策略,而深度介入了這盤混雜著多方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的複雜棋局。
新世紀前後,隨著能源價格攀升、天然氣潔淨能源需求旺盛以及勘探開採技術的升級,東地中海的能源潛力被逐步發掘,成為天然氣供應新藍海。1999年起,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賽普勒斯和埃及等區域國家陸續發現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海上天然氣田,探明總儲量接近122萬億立方米。2019年初,以色列、巴勒斯坦、賽普勒斯、希臘、約旦和埃及等國在開羅成立「東地中海天然氣論壇(EMGF)」,將激烈角逐中東地緣利益的地中海大國近鄰排斥門外,卻邀請歐盟和美國等遠親作為觀察員出席。
東地中海天然氣同盟的「遠交近攻」無疑凸顯和加劇了土耳其的孤立態勢,也刺激了土耳其的攻勢外交。隨後,土耳其不僅派軍艦幹擾賽普勒斯等國海上勘探,還派兵跨海深度介入利比亞戰爭,通過庇護處於下風的民族團結政府,換取對方籤署兩國海上邊界協定。這份利益置換雙邊協定,不僅使利比亞作為「小型世界大戰」的局勢更加複雜,也給土耳其更深介入東地中海權益爭奪包括油氣資源開發提供了便利。土耳其的新舉動又刺激了其與東地中海國家歷史與現實分歧與摩擦,推動東地中海國家聯手「爭氣」並與土耳其「鬥氣」。
土耳其與東地中海國家既有舊仇又結新怨,亂麻纏身。土耳其與希臘間原本就在愛琴海存在島嶼、領水、大陸架和民族歸屬紛爭;土耳其支持的北賽普勒斯分離勢力宣布獨立,至今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土耳其與埃及的矛盾因「阿拉伯之春」而爆發,雙方圍繞對穆斯林兄弟會的態度和地區勢力範圍而明爭暗鬥;土耳其與以色列反目,始於正發黨執政後採取「東進南下」戰略,一改傳統超脫政策而徹底倒向巴勒斯坦並與伊朗戰略靠近……
如今,所有這些傳統地緣矛盾之外,土耳其與地區國家又增加了海洋資源爭奪新摩擦。
2018年11月,俄土合資海底天然氣管道工程「土溪」項目竣工,強化了歐洲通過「北溪1」和「北溪2」雙管道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現在,東地中海油氣爭奪已遠超地區國家利益之爭而升級為大國逐鹿。由於該地區油氣資源存量巨大且與歐洲近在咫尺,一旦完成商業開採和輸出,將局部改變歐亞大陸能源供需格局,對地中海沿岸國家均為利好,但不利於俄羅斯的長遠利益。
長期倚重波斯灣和俄羅斯油氣資源的歐洲將獲得廉價而安全的能源,擺脫傳統東向海陸能源供應的地緣風險。一旦東地中海油氣供應國上升為主要供應方,天然氣40%來自俄羅斯的歐盟,將極大擺脫對前者的能源依賴而獲得更大政治話語權,也將進一步削弱前者經濟實力,確保美俄和歐俄戰略博弈天平向西方傾斜。
如今,圍繞東地中海油氣爭奪,美歐明確站在土耳其對立面而力挺東地中海諸小國,共同打造「能源+地緣」雙層聯盟,進一步揭示了大國爭奪環地中海地區的矛盾根源性。隨著東地中海天然氣由勘探和規划走向實際開採,地區國家、域外大國複雜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糾葛,不僅會使原本混亂的中東各種爭端由陸地向海洋擴展,還將呈現向整個環地中海區域蔓延的趨勢。
[ 責編:孫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