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海爾智家私有化塵埃落地,歸母淨利有望達到150億元

2020-12-26 中國經濟時報

   12月23日上午,海爾智家H股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私有化項目圓滿收官。海爾智家成為首家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了「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同時也成為第一家物聯網化的上市公司。

  事實上,自私有化方案公布以來,海爾智家就一直受到資本市場廣泛而持續的關注。其中,光大證券從經營特徵、利潤改善的持續性以及利潤兌現節奏等幾大方面對H股上市的海爾智家進行分析,認為伴隨著經營上行,海爾智家利潤一致性和經營活力有望繼續螺旋上升,估值和市值規模有望快速修復,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淨利潤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私有化有望帶來自上而下的經營特徵轉變

  首先,從經營特徵邊際變化看,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後的海爾智家利益結構邊際得到改善、管理體系得到統一,進一步釋放了公司自上而下推動變革的決心和動力,市場一直期待的利潤修復邏輯有了兌現的土壤。

  一直以來,白電三巨頭都有著不同的財務表現特徵,美的業績較為穩定,格力由於管理層追求連任,故而利潤釋放的動力也相當充足;而海爾智家的利潤規模卻相對落後。橫向對比三大白的企業經營特徵,光大證券認為歸根結底是自上而下的利益體系、治理結構日積月累塑造的。

  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前,海爾智家擁有複雜的利益體系和治理結構,從而牽扯出經營目標分散多元、組織結構/流程/人員更冗餘等問題。相比業績增長訴求拉動戰略進化,海爾智家更多是以前瞻布局落地為追求,短期業績錨定不夠明確。

  本次私有化完成是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雙平臺戰略成型以來,首次對利益體系和治理結構的大梳理。據光大證券分析,私有化完成的海爾智家有望實現自上而下的經營特徵轉變,上市公司平臺的定位更加明確,市場一直期待的利潤修復邏輯也有了兌現的土壤。

  四個重構驅動經營提效,利潤有望持續改善

  新零售周期來臨,行業商業模式正從規模製造分銷向高效零售轉變。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硬體能力的儲備和經營思路方面的升級都走在了對手前面。2020年三季報顯示,海爾智家在保持收入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利潤端表現出快速的向上修復。

  那麼,私有化後的海爾智家能否延續三季報的積極表現?

  對此,光大證券以小微為例,從目標重構、流程重構、組織重構和機制重構「四個重構」進行分析,認為私有化將為海爾智家帶來經營提效、經營管理活力的邊際改善。

  首先,是經營目標的明確和集中。從2020Q3來看,總部對小微的經營考核目標做了明確的規範和約束,目標體系向經營端集中:冰洗繼續強勢,補足空調廚電短板,實現小微主體的盈利。

  其次,流程和組織的重構帶來強大中後臺能力支撐和釋放經營自由度。2020年三季度以來,藉助數據化工具,小微的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得到明顯的優化。

  再者,各個環節利益綁定和激勵機制強化。此前小微體系下,營銷費用的承擔方是公司總部,效率低下。光大證券認為,私有化後從總部到小微,員工對各自經營成果的分享機制也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

  2022年歸母淨利有望達到150億,估值端有更大修復空間

  隨著治理改善不斷落地,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費用端有明顯的優化空間。今年7月,光大證券就曾發布研報認為,海爾智家費用率有2~3pct的潛在優化空間。綜合少數權益增厚和私有化事項帶來的動態改善,光大證券認為,2022年海爾智家歸母淨利規模有望達到150億元。

  光大證券分析,中長期視角下,海爾智家無論是B端產品品牌、技術研發儲備,還是C端數據倉儲,戰略布局,都領先行業,「製造+零售」能力變現空間巨大,有繼續打開市值天花板的能力。而驅動業績和市值二段跳躍的核心在於業績市值正反饋循環,利益一致性進一步改善,並驅動經營水平螺旋上升。

  具體來看,在品牌製造上,海爾智家布局早,能力強,建立了全球研發體系。一方面,海爾智家在戰略上很早就提出了品牌化的概念,另一方面,技術和品牌儲備不僅僅在國內,前期收購的資產使得公司率先建立全球範圍內的布局。2019年,卡薩帝收入已突破70億元,正是海爾智家品牌製造能力的集中體現。

  在高效零售上,海爾智家提出的四網融合戰略符合精細管理零售需求,通過數據化、扁平化、統倉統配等,不僅可以提升渠道效率,還可以更好的對終端經銷商進行零售賦能。

  總的來看,光大證券認為,行業進入新零售周期,正是海爾智家能夠不斷發揮並強化自己「製造+零售」兩端優勢的最佳時機。

  綜上來看,隨著海爾智家H股上市私有化完成,光大證券認為海爾智家後續投資將錨定兩點:1.自上而下利益關係和治理結構梳理下,經營管理優化,業績改善能否持續兌現;2.業績市值端的正反饋,能否開啟利益結構、治理水平的進一步上行,打開天花板。

  綜合考慮公司治理提效後的業績修復、少數權益並表、可轉債等因素,上調2020~22年EPS為1.24/1.35/1.60元,對應PE為22/20/17倍,維持「買入」評級。

相關焦點

  • 私有化對海爾智家意味著什麼?
    私有化海爾電器對於公司而言:1)將明顯增厚歸母淨利潤,但會攤薄扣非後的基本每股收益;2)此次私有化可幫助公司減少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降本增效、優化治理結構,有望推動洗衣機、熱水器及淨水器品類海外業務拓展且促進智慧家庭戰略落地。
  • 海爾智家港股IPO:市值2167億,私有化落地, 海爾強勢逆襲?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營收能力還算強勁,為何海爾的利潤差人家一大截?換句話說,海爾的錢都花在哪裡了?對比美的、格力這兩家同行友商,近三年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都相對偏高。例如2019年,海爾智家銷售費用高達336.82億元人民幣,銷售費用率高達16.78%,遠高於美的和格力的12.39%和9.13%;此外海爾智家的管理費用率也達到5.04%,遠高於其他兩家。這就體現出私有化的必要性了。
  • 「經介紹」登陸港交所,海爾智家首秀漲逾6%...
    海爾電器走了,海爾智家來了。12月23日9時,海爾電器完成港交所私有化退市,與此同時,代碼為6690的海爾智家在港交所正式掛牌。圖片來源:WindA股方面,海爾智家午盤收報27.45元/股,漲幅為3.90%,成交額15.67億元,市值2320億元。就在同日,美的集團市值躍升至6536億元,格力電器市值達到3623億元。
  • 海爾智家市值差美的一個格力,兄弟能否挑戰格力美的?
    今年7月,海爾智家稱,擬以協議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同時實現海爾智家H股上市。根據最新公告,本次 H 股發行上市及發行 H 股可轉債以公司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生效為先決條件。海爾智家、海爾電器,均為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在過去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兩家上市公司在業務、團隊、管理等方面各自為戰。
  • 海爾智家完成私有化後更有利於三翼鳥的發展
    私有化降費提效顯而易見 何為私有化?此次海爾智家通過新發行 H 股吸收合併海爾電器,並以介紹上市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海爾電器則將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成為海爾智家全資附屬公司。 自此,兩家公司將變成一家公司,實現智家業務板塊的整體上市。這個過程,在法律意義上稱為"私有化交易"。
  • 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 以介紹方式在港上市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海爾智家與香港上市公司海爾電器7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海爾智家擬以協議安排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根據交易方案,參與本次交易的海爾電器股東在協議安排生效後,每股股份獲得1.6股海爾智家新發行的H股股份,以及每股1.95港元的現金付款。計劃生效後,海爾電器將成為海爾智家的全資附屬公司,海爾智家H股將以介紹方式於香港聯交所上市。介紹上市與私有化方案互為前提;待協議安排生效、介紹上市審批通過後,海爾智家將實現「A+D+H」的資本市場布局。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構建「A+D+H」資本平臺
    2020年12月23日上午,海爾智家(06690.HK)吸收合併海爾電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與此同時,海爾電器私有化退市,海爾兄弟正式「合體」。海爾智家也成為全球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A+D+H」全球資本平臺。
  • 私有化完成!海爾智家這次完整了,估值上升空間或將打開
    海爾智家(600690.SH)發行H股私有化港股公司海爾電器事項即將圓滿收官。12月20日晚間,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有關海爾智家換股私有化海爾電器的計劃經百慕達法院批准後,於12月21日生效。  作為歷史上最大的港股家電行業私有化交易,海爾智家換股私有化海爾電器披露方案之時,即引起海內外媒體及資本市場廣泛而持續的關注,通過梳理網絡信息及投資者反饋發現,「降費提效」、「長期利好」基本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共識。  而分析人士說,除了降費提效、業績上升之外,此次私有化交易更大的影響在於海爾智家二級市場的估值、市值上升空間將由此打開。
  • 海爾智家(600690.SH)擬私有化海爾電器並實現以介紹方式在聯交所...
    格隆匯 7 月 31日丨海爾智家(600690.SH)公布,公司作為要約人,請求海爾電器董事會在先決條件達成後,向計劃股東提出私有化海爾電器的建議,該建議將根據百慕達公司法第99條以協議安排的方式實行,計劃股東將獲得海爾智家新發行的H股股份作為私有化對價,換股比例為1:1.60,即每
  • 海爾智家H股上市有望看齊國內!
    作者: 易牟  12月20日,海爾智家發布了一則新公告,關於對海爾電器私有化議案將於12月21日(百慕達時間)生效。海爾智家也預期於12月23日上午9點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海爾電器同時在聯交所摘牌。   這也意味著,為期近半年的私有化計劃迎來完美收官,這一舉措關係到的不僅僅是眼前的資本市場利益,對海爾智家在海外的業務,也同樣影響深遠。
  • 營收四年複合增長率22.3%,這家公司如此詮釋「智家」戰略前瞻力!丨...
    其中,營業收入四年複合增長率達22.29%,歸母淨利潤四年複合增長率達17.51%,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在家電行業整體下滑狀況下,公司依然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且第四季度其國內家電業務增幅接近雙位數。」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 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隨著海爾智家在2019年完成更名並進入生態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兄弟」合體就被提升了日程。   2019年底,兩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海爾智家正在初步探討海爾電器私有化的方案。經過大半年的商討,7月31日,海爾智家發布公告,正式確定了私有化一事,擬以換股和現金交易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截至今日收盤,海爾智家港股價格為25.35港元,漲5.63%,市值達到2289億港元。同一時間,海爾智家A股收盤價為27.44元,漲3.86%。    2019年底,兩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海爾智家正在初步探討海爾電器私有化的方案。經過大半年的商討,7月31日,海爾智家發布公告,正式確定了私有化一事,擬以換股和現金交易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
  •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將於23號港股上市
    據界面新聞報導,12月20日下午,海爾智家(600690.SH)與海爾電器(01169.HK)發布公告,海爾智家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於18日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
  • 海爾智家港股上市,「兩個海爾」成就「一個海爾」
    這時,距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要「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剛好過去整整一年。雷鋒網此前在《海爾的「中年革命」》一文中曾梳理了海爾智家港交所(H股)上市及私有化海爾電器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2019年12月12日,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初步探討私有化海爾電器的方案,可能將通過換股的方式進行,如該交易實施完成,海爾電器將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終止上市。
  •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引股價連續漲停豪能股份收購昊軼強進軍...
    ▲ *ST雪萊、方正證券、容大感光、菲達環保、海爾智家涉及資產重組事項。▲ 華鋒股份、中文在線、美錦能源、科融環境、中泰化學、豪能股份、諾普信、杭鋼股份、中環裝備涉及收購兼併事項。▲ 浙富控股、南玻A、古鰲科技、大千生態籤訂重大項目合同。
  •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獲批 「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業務全面提速
    12月20日晚間,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600690.SH)發布公告稱,其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電器」,01169.HK)事宜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的批准,該方案預計於當地時間12月21日生效。
  • 歸母淨利大幅下跌 太平洋證券評級連三年連降
    歸母淨利大幅下跌 太平洋證券評級連三年連降 來源:投資時報 • 2020-11-26 10:28:48 今年前三季度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98億元,同比減少
  • 海爾智家數位化轉型見效,國內費用同比持續優化 ...
    私有化和數位化賦能海爾智家發展新動能。疫情儘管可怕,但未必都是「悲歌」。8月28日,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爾智家(600690.SH)發布2020半年報。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海爾智家實現收入957.3億元,歸母淨利潤27.8億元。
  • 不止業務整合這麼簡單,海爾智家要做首家物聯網化的上市公司
    依據協議文件,海爾電器已於香港聯交所退市,由公眾公司轉為非上市公司,同時海爾智家以介紹方式在H股主板上市,新股全部歸於原海爾電器股東(海爾智家或其附屬公司除外),交易並未改變企業性質和股權結構,海爾集團依然是海爾智家的控股股東。  重組之前,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各自獨立,卻又互為掣肘,在A+H雙上市公司平臺架構下,一方面,產業鏈運營效率未發揮出應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