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69,閱讀約3分鐘
被公認為神童的她,5歲學習古詩詞,10歲出版詩集,13歲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更奇怪的是,16歲時,她的文章《十三歲的機緣》被收入語文課本。你可以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找到這篇短文。
這個天才就是田小飛。田曉飛1971年出生於哈爾濱,在天津長大。眾所周知,父母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驚人的,田小飛也是如此。她的父母都是文學工作者。在父母的影響下,田小飛與文學結緣,文學天賦一發不可收拾。
13歲時,田曉菲因文學方面的成績被北京大學西語系破格錄取。她的專業是英美文學。田曉飛16歲那年,恰逢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為此,她寫出了家喻戶曉的《十三歲的機緣》。在這篇文章中,田曉飛表達了自己對北大的嚮往。
田曉飛寫道:「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會成為北大的學生,那稚氣的自信似乎預示著一條奇妙的塵埃線。但我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而且,眨眼間,這已經是我在北大的第三個秋天了。」
文章最後,田曉飛感慨道:「是的,總有一天,北大,我會離開你。但你永遠年輕,微笑著,擁抱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夢想,激勵著一屆又一屆學子的志向,撫慰著一年又一年桃李花開的惆悵。」田曉飛確實離開了北大。北大畢業後,她去美國留學,再也沒有回來。
天才走到哪裡,還是天才。田曉飛在美國的留學之路非常順利。她先在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後在哈佛大學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求學期間,田曉飛和他的導師東亞研究系的史蒂芬·歐文教授終於走到了一起。
史蒂芬·歐文,史蒂芬·歐文,中文名宇文所安,1946年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他是著名的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漢學研究界也很有名氣。他的許多專著已被譯介到中國。田曉飛35歲成為哈佛大學東亞正教授,也是一個傳奇。
田曉菲和恩師史蒂芬-歐文年齡相差25歲,但共同的愛好卻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親密。史蒂芬·歐文甚至還拿了宇文所安,一個很有中國味道的筆名,與田曉飛筆名宇文秋水相得益彰。1998年,田曉飛博士畢業前夕,52歲的史蒂芬·歐文向田曉飛求婚,田曉飛很快答應了。第二年元旦,兩人結婚。
田曉飛為什麼要嫁給恩師?田曉飛的解釋是這樣寫的,「我們都覺得找到了知音,都很喜歡詩歌,唯一不同的是,他喜歡唐朝,我喜歡南朝。」如今,田曉飛仍在哈佛大學工作,偶爾也會回中國籤新作品。
參考資料:《北大天才田曉飛》,《十三歲的機緣》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