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之最,世界罕見」的「極高風險隧道」——蘭渝鐵路木寨嶺隧道貫通

2021-02-14 隴南發布

在甘肅省岷縣海拔2840米的木寨嶺,19公裡長的木寨嶺隧道正在一米米向前推進。這是蘭(州)渝(重慶)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國目前最高風險等級的鐵路隧道。自2009年施工以來,面對殘酷的地質和氣候條件,建設者們矢志堅守。「再難再苦也要拿下木寨嶺隧道。」在他們的腳下,連接大西北與西南的「鋼鐵巨龍」逐步延伸。

地處震區中心,前所未見極高「地應力」,軟巖地質造成大變形;炭質板巖隨時導致瓦斯外溢;大斷層破碎帶交叉分布……

2009年2月,在木寨嶺隧道開始施工時,走南闖北二十多年,幹過十餘座隧道的中鐵隧道局老開挖工人康紀國一到現場就感嘆道:「打了一輩子隧道,還是第一次見這麼難幹的隧道」。

面對極高風險的施工環境,建設者們並沒有退縮。中鐵隧道局蘭渝鐵路3標指揮長胡景軍告訴記者,為了控制隧道變形,以往常用的單層拱架改為雙層拱架,同時加密拱架間距,確保圍巖穩定不坍塌,降低施工過程中的風險。

「在開挖過程中,放大預留變形量30釐米,保障圍巖應力充分釋放,然後再採用高強度型鋼支撐,保證隧道淨空,這樣成本上雖然會有增加,但確實有效保證了安全施工。」他說。

6年間,由原鐵道部、設計院、中鐵隧道集團聯合成立的科技攻關小組將控制變形和防止坍塌作為主要攻關課題,項目先後組織十餘次專家會進行專題論證,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夏季高溫、冬季酷寒、常年缺氧……對於中鐵隧道集團的建設者來說,惡劣的氣候條件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在隧道裡幹活,有時一天就要經歷兩季。」木寨嶺隧道一工區總工程師陳強說。木寨嶺隧道地處甘南大地,海拔為蘭渝鐵路全線之最。除了缺氧造成的噁心、氣喘、乏力、胸悶,建設者還得經受一年有一半都是冬天的考驗。施工時,隧道外能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呼嘯的風裹著雪打在臉上像刀割一般。可一進入埋深824米的隧道正洞,溫度又高達30多攝氏度。

幹完活,工人們經常衣服全部溼透,下班回到宿舍,冷風一吹,衣服又凍得硬邦邦的,「就像活的冰雕」,陳強說。

2013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裹著冰雹降臨甘南。隧道南水溝斜井工地5分鐘內便被洪水完全衝垮,機械設備悉數被毀,施工物資全都被淤泥覆蓋,項目直接經濟損失合計高達2500萬元……

面對災難,大家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衝鋒在前的勇氣。短短一周時間內,工地上又傳來了大型設備運作的轟鳴聲。胡景軍介紹,目前距離木寨嶺隧道距離貫通僅百米之遙。

6年間,伴隨隧道的延伸,隧道建設者也把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行動留在了甘南大地。

項目所處的甘肅省定西市彰縣、岷縣是回族居住大縣。為了妥善處理路地關係,施工之初,建設者們開展了少數民族風俗專題講座,施工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方便,用洞內石碴無償修建房屋地基,維修鄉村公路,冬季為附近鄉村免費提供自來水。

2012年8月,甘肅岷縣梅川鎮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在接到當地政府的求助電話後,項目部立刻調派挖掘機、裝載機,迅速趕往現場配合救災工作。經過三天三夜的緊急搶險,將馬家溝村和紅星村的一條出行鄉村路基本搶通,使得各種救援物資能送往現場。

2013年7月,岷縣、漳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員工和大型施工機械,全力對212國道坍塌體進行疏通清理,短短數小時搶通212國道梅川段,為救援打通了生命救援大通道。

(新華網 記 者 齊中熙)

相關焦點

  • 【鐵路頭條】探秘胡麻嶺隧道:地圖上的無名之地為何震驚世界?
    施工人員慶祝隧道勝利貫通。張振宇 攝  當天,經過這群建設者8年「抗戰」,備受矚目的蘭渝鐵路工程取得決定性勝利:全線最後一座隧道胡麻嶺隧道順利貫通。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洞口。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主席卡羅斯曾兩次到施工現場調研,國內外院士和專家曾先後38批次來現場分析指導,認定胡麻嶺隧道地質為「國內罕見,世界難題」。  為破解胡麻嶺隧道面臨的難題,中國鐵路總公司高度重視,牽頭成立了由總公司工程管理中心、蘭渝鐵路公司及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組成的「五位一體」重難點工程現場工作組,統一協調指揮,共同會商、攻關、推進隧道建設工作。
  • 亞洲最長單洞雙線隧道貫通
    建設者歡慶隧道貫通  王雷  攝        西成客專是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鐵線路,設計時速250千米,建成後將與徐(州)蘭(州)、大(同)西(安)、成(成都)渝(重慶)、成(都)貴(陽)等高鐵相銜接,西安至成都的列車運行時間將縮短至
  • 蘭渝鐵路岷縣至廣元段正式開通運營 它會「點石成金」 能讓「好夢成真」
    百年「蘭渝」夢終將圓  蘭渝鐵路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多變,不良地質密布,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特別是甘肅省境內穿越兩大地震帶,且隧道多,高風險隧道集中,建設難度為「世界難題,國內罕見」,施工安全風險極高。但全體蘭渝鐵路建設者們敢拼搏、能堅持,一項項技術難關被攻破,一個個記錄被創造,一段段鐵路隨之由圖紙變為了現實,鑲嵌於祖國西部。
  • 世界罕見「毒氣隧道」貫通
    7月9日,雲南大(理)臨(滄)鐵路全線重點控制工程——紅豆山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國內首例、世界罕見的有毒有害氣體隧道掘進難題順利攻破,為大臨鐵路早日開通奠定堅實基礎。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是目前我國鐵路建設中遇到的唯一一座匯集了8種有毒有害氣體、長距離大規模強湧水、高地溫、長段落花崗巖蝕變的長大隧道。隧道位於臨滄市鳳慶縣、雲縣境內,全長10616米,毗鄰瀾滄江,群山環抱,地理環境極為複雜,為完成10公裡多的隧道,施工便道修了37公裡。
  • 漢巴南鐵路青堡隧道順利貫通
    9月18日,中鐵二局承建紅色革命老區漢巴南鐵路青堡隧道勝利貫通,成為全線首座貫通的隧道,標誌著項目部新一輪大幹施工正式拉開帷幕。漢巴南鐵路。中鐵二局供圖青堡隧道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全長194米,為正線雙線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約為45m,穿行於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山坡坡度較陡,山體一般為薄層第四系土層覆蓋,植被茂盛,進出口多為人工開墾農田,且下穿道路、臨近房屋。
  • 今日中老鐵路大尖山隧道、太達村隧道相繼貫通
    8月31日上午,中(國)老(撾)昆(明)萬(象)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大尖山隧道、太達村隧道相繼順利貫通,這兩座隧道貫通,中老鐵路國內段93座隧道已貫通79座,其中大尖山隧道也是全線貫通的第7座萬米長隧。
  • 環球新財訊:尖山隧道太達村隧道貫通 中老鐵路國內段隧道完成97%
    環球新財訊:尖山隧道太達村隧道貫通 中老鐵路國內段隧道完成97% 2020-09-01 10:20:0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 雲南這條世界罕見「毒氣」隧道難題攻破,順利貫通
    7月9日,隨著最後一聲炮響,雲南大(理)至臨(滄)鐵路全線重點控制工程——紅豆山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國內首例、世界罕見的有毒有害氣體隧道掘進難題順利攻破,為大臨鐵路早日開通奠定堅實基礎。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是目前我國鐵路建設中遇到的唯一一座匯集了8種有毒有害氣體、長距離大規模強湧水、高地溫、長段落花崗巖蝕變的長大隧道。隧道位於臨滄市鳳慶縣、雲縣境內,全長10616米,毗鄰瀾滄江,群山環抱,地理環境極為複雜,為完成10公裡多的隧道,施工便道修了37公裡。
  • 中國寮國鐵路勐松二號隧道貫通
    中國寮國鐵路勐松二號隧道貫通(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西雙版納1月5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孫鈞)2021年1月5日,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中老鐵路國內段勐松二號隧道全隧貫通。至此,中老鐵路國內段93座隧道已貫通88座,全線站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為2021年中老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勐松二號隧道全長1.5公裡,其中實際施工暗洞IV級圍巖達490米、V級圍巖達1039米。
  • 中老鐵路國內段93座隧道已貫通88座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1月5日),中老鐵路國內段勐松二號隧道全隧貫通,至此,中老鐵路國內段93座隧道已貫通88座,全線站前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為2021年中老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 除了蘭渝鐵路,還有一條鐵路早已過境隴南~
    經過科學分析論證,1953年最終成本較低的天水略陽線被放棄,選擇了修築難度大的寶雞略陽線,改天成鐵路為寶成鐵路。       寶成鐵路進入秦嶺後沿清姜河行進,從楊家灣站到秦嶺大隧道直線距離只有6千米,但升高卻達680米。
  • 成蘭鐵路茂縣隧道6年多才打通 平均每天掘進不到5米——
    1月12日,建設者慶祝成蘭鐵路茂縣隧道全線貫通。新華社發(張可凡攝)   作為中國最難的在建鐵路,成蘭鐵路正頑強地在四川境內向北挺進。它有多難建?剛剛貫通的茂縣隧道,是個最佳觀察視角:長9913米,打了足足74個月才通,平均每天掘進不到5米。到2019年底,中國鐵路營業總裡程已達13.9萬公裡。但在廣袤的川西高原地區,卻沒有一寸鐵路。在建的成蘭鐵路將結束這個歷史。
  • 中(國)老(撾)鐵路全線第一長隧安定隧道貫通
    【解說】11月28日,全長17.5公裡的中(國)老(撾)鐵路第一長隧——安定隧道順利貫通。一舉為全線如期建成通車,奠定良好基礎。  【解說】安定隧道位於雲南省元江縣與墨江縣交界處,為全線一級高風險隧道。隧道共穿越20條斷層和2個向斜構造,集有害氣體、巖溶、軟巖、湧水、高地應力、高地熱等不良地質於一體。
  • 早上在重慶吃酸辣粉,下午在蘭州吃牛肉麵 | 蘭渝鐵路貫通啦!
    昨日,從蘭渝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當日上午,隨著全線「卡脖子工程」——甘肅胡麻嶺隧道成功貫通,連接我國西南和西北最便捷的鐵路大通道——蘭渝鐵路全線貫通。年內該線將全線開通運營,屆時重慶坐火車到蘭州,全程運行時間縮短至6.5小時。這也意味著「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全線運行時間也將因此縮短至12天,節約1天時間。
  • 12年「水深火熱」、世界最難掘進!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今天貫通!
    4月28日早8點36分,隨著最後一次爆破成功實施,大(理)瑞(麗)鐵路全線最高風險隧道大柱山隧道,迎來全隧貫通的歷史時刻,標誌著大瑞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柱山隧道全長14484米、地處橫斷山脈,瀾滄江畔,中鐵一局工人們堅守12年終於貫通,現場喜悅歡呼。
  • 捷報頻傳 省內兩隧道順利貫通
    來關注交通方面的消息,歲末年初,全省的交通飛速發展,近日,高速公路和鐵路方面再傳捷報:保山境內的施鏈高速大尖山隧道順利貫通,西雙版納境內的玉磨鐵路項目勐松二號隧道也全隧貫通。1月5日,保山施甸施鏈高速大尖山隧道順利貫通,為施鏈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 興泉鐵路戴雲山二號隧道貫通
    11月16日,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八局隧道公司承建的連接閩贛革命老區興國至泉州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戴雲山二號隧道安全貫通,比原計劃提前15天。這是該項目自5月19日全線最長隧道戴雲山一號隧道貫通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建設】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大秦嶺隧道12日貫通,「秦嶺隧道群」實現全線貫通
    全長14.84公裡,最大埋深1185米,是全線第二長隧道,也是以秦嶺命名的隧道,是西成客專的重點控制性工程,全線6座I級風險隧道之一。大秦嶺隧道是西成高鐵秦嶺區段建設最關鍵的重點、難點控制性工程,通過黃河與長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的秦嶺主脈,隧道線路坡度位列全國高鐵之最,海拔為西成高鐵最高,是西成高鐵唯一一座穿越秦嶺山主脈的隧道。該隧道的貫通標誌著西成客專陝西段境內穿越秦嶺主山脈隧道工程全部施工結束,從此天塹變通途,也是西成客專穿越秦嶺主山脈最後一座貫通的隧道。
  • 贛深鐵路深圳段隧道全部貫通
    原標題:贛深鐵路深圳段隧道全部貫通   記者近日從中鐵十局獲悉,隨著贛深
  • 國內首座穿越最溼黃土稀泥的高鐵隧道通了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孔祥文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6月27日,新建銀(川)西(安)鐵路跨董志塬區域,全長6.78公裡的上閣村隧道,在距進口1362米處貫通上閣村隧道,最高含水率33%、縱坡25‰、最大埋深102米、出口最淺僅6米,為全線一級風險隧道,也是國內首座穿越最溼黃土稀泥的高鐵隧道。銀西高鐵經毛烏素沙漠邊緣,由南向北穿越世界規模最大黃土塬董志塬,是國內首條修建在黃土層最長段落的有砟高速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