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號走出「舒適圈」求重振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最近,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和加納,上海老字號蝴蝶縫紉機特別走俏:因為當地口罩缺乏,新款蝴蝶JH系列多功能縫紉機,輕巧、功能全、縫繡速度快,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今年以來,一批上海老字號企業變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為走出上海切實做好對內對外開放兩篇大文章的契機,主動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響「中華牌」「國際牌」,在「雙循環」的道路上越跑越歡。

上海擁有中華老字號的數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首,共有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180個,此外,還有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的「上海老字號」42個。多年來,不少上海老字號企業「躺」在本地市場容量較大的「舒適圈」中,「沉下去」「走出去」力度並不大。今年,新冠疫情突襲,境內外來滬人員數量明顯減少,倒逼他們向做好市場增量要效益。

新電商計劃觸達線上新用戶

在線新經濟具有無遠弗屆的特點,疫情期間,無接觸購物迅猛發展,給予上海老字號企業打響「中華牌」「國際牌」一個難得窗口期。「五五購物節」期間,全市共有超過120個老字號品牌參與各類線上營銷活動,發放累計超過3000萬元優惠券。梅林線上銷售額增幅達363%;玉棠線上銷售額增幅151%;上海家化線上銷售過億元;鳳凰在「6·18」大促中售出近百萬輛自行車,增幅達161%,增量主要是來自市外客群。立豐今年線上銷售同比去年高速增長,京東平臺上,市外銷售佔比高達70%,其天貓旗艦店儘管年初更換經銷商,市外銷售佔比目前仍有40%。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5月,他們啟動「上海老字號新電商計劃」,回力、冠生園、上海制皂等上海老字號企業通過觸達拼多多7億多用戶,不斷獲取新客。不到兩年時間,回力鞋業在拼多多的銷量已近14億元;沉睡多年的百雀羚旗下品牌蓓麗,今年5月起通過反向定製,短短幾個月,便打造出銷量10萬+的爆款產品。

市外新開門店拓展實體渠道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上海老字號企業又開始主動出擊,向市外特別是二三四線城市拓展實體渠道。豫園股份頻頻「出圈」,2020年前三季度,擁有老廟、亞一等老字號的豫園珠寶時尚板塊,連鎖業務逆勢擴張,全國網點總數達到3222家,較去年淨增463家,其中447家為老廟、亞一兩大老字號的市外新開門店。豫園股份收購的蘇州老字號松鶴樓也把新店開到杭州、北京、南京等地的核心商圈,包括上海在內的連鎖門店數目前已達19家;老鳳祥自今年4月份可以營業開始,派遣許多業務員前往山東、安徽、江蘇等地積極開拓業務,開展異地訂貨服務,還積極開設銀樓網點。截至2020年9月末,老鳳祥品牌共計擁有營銷網點4124家,前三季度淨增231家,其中僅第三季度就淨增133家;蝴蝶縫紉機積極組織業務人員赴華北、西北等地,在當地三四線城市開發出一批新的供應商。初步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蝴蝶國內整體銷量同比2019年提高了18%左右;光明冷飲在鄭州以及地市經銷商的幫助下,進入丹尼斯、永輝、綠地優選、天冰全球智選、胖東來、西亞、三毛等當地知名商超系統,光明大白兔雪糕、白雪冰磚、血糯米雪糕等「爆款」,填補了當地市場空白;馬利公司重新劃分國內銷售區域,銷售下沉到地級市甚至縣級市。

拓展境外市場擴大國際影響力

在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復工復產有條不紊地進行之際,上海老字號企業「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受疫情影響,今年年初鳳凰自行車銷量急速下滑,他們轉而嘗試在阿里巴巴國際站加大投入,6月參加阿里巴巴網交會,當月銷量相當於2019年全年線下出口總量;疫情發生後,東方國際集團旗下各外貿公司積極把龍頭股份各類防疫物資推向國際市場,截至今年11月底,已向70個國家/地區出口包括三槍品牌在內的口罩6.3億隻、防護服6094.8萬件、手套3583.8萬隻,貨值2.9億美元;老鳳祥今年8月在加拿大開設了第二家店——溫哥華列治文分號,海外銀樓總數已達到20家;大白兔奶糖在泰國7-11等便利店中,今年開始全面鋪貨,花生牛軋糖也首次實現出口,出現在法國等歐洲國家的主要銷售渠道中。下一步,大白兔奶糖和花生牛軋糖還將進軍南非市場;上海制皂今年開發出的防疫新產品如酒精噴霧、免洗凝膠、溼紙巾等,已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市場;鳳凰自行車今年7月成功併購天津愛賽克車業和天任車業,愛賽克所擁有的日本知名自行車品牌「丸石」被納入麾下,鳳凰由此明年將快速切入日本中高端市場。

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制定新一輪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三年行動計劃,老字號重振仍將佔據重要篇幅。「對於如光明乳業、老鳳祥、上海家化、紅雙喜等一批在全國市場具有影響力的老字號,上海將繼續對標國際一流企業,推動其實施國際化戰略,助力企業拓展境外市場,開展全球採購、跨國併購、境外上市,擴大自主品牌國際影響力;如雷允上、鳳凰自行車、回力等居行業領先地位的老字號,上海將繼續鼓勵其做大做強,搶佔國內行業龍頭地位。」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走出舒適圈,是為了能再回來?
    近段時間,有很多段子都在告訴人們,我們要跳脫出自己的舒適圈,努力奮鬥,追求更加完美、更加廣闊的人生。很多人進入舒適圈的第一步,就是進入大學。如果你把大學當作你的舒適圈,那麼它就像一個滋生細菌的溫床,它會吞噬你的學識,腐蝕你的思想,侵蝕你的靈魂。讓你在每天睡覺、享樂、吃飯、精神低迷中逐漸成為一個廢人。舒適圈的另外一個定義,就是不求上進。
  • 走出舒適圈,你會發現很多驚喜!
    我們會與上帝建立更深的關係當亞伯拉罕離開舒適圈,他不得不學習更深依靠上帝。「耶合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世記12:7)他們的關係因此更深了,不再是過往極為表淺的經歷和認識。當我們走出舒適圈,也會發生同樣的事!3.
  • 走出舒適圈,是你努力的第一步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不好嗎?生命周而復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受,常常覺得一路走來,那些不如意的事總在腦海浮現,逼迫自己去重新造化。走出舒適圈的自己是不一樣的,無關失敗與成功,只是很容易自信滿滿,因為我們都那樣努力奮鬥過。走出了舒適圈,才覺得生命如此短暫,時間總是不夠去思考,常常覺得上一秒的想法下一秒就會忘記。如此緊密的人生,才是我們回憶起來都會發笑的時刻。人生不應該是恍恍惚惚輕輕鬆鬆地度過的。
  • 年輕人走出舒適圈之後就是上進了嗎?
    網絡上最近興起的熱門話題,你還沒有走出舒適圈嗎?當今社會,我們對舒適圈的定義好像就是小城市穩定的朝九晚五,那些在北上廣努力拼搏賺錢的人,才是真的上進。舒適圈的人就是不努力上進的?事實好像並非如此。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現在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份是在小城市安安穩穩當職員,月薪5000周末雙休朝九晚五,人生不會有大的變動;另一份是去大城市努力奮鬥找機會,月薪可能上萬要加班難休假,未來有無限可能。人們將大城市定義為"希望孵化器",而將小城市定義為"社會舒適圈"——年輕人要走出舒適圈才叫上進。
  • 職場上,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什麼是舒適圈,為什麼要走出去? 我們來看下「舒適圈」的名詞解釋:「舒適圈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那麼說到這,我想肯定會有朋友要問道,既然這個圈子讓我們輕鬆,自在。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離開呢?
  • 奈及利亞愛上蝴蝶縫紉機,縣級市也看得到馬利,上海老字號「雙循環...
    摘要:走出上海,切實做好對內、對外開放兩篇大文章的契機。最近,在非洲的奈及利亞和加納,上海老字號蝴蝶縫紉機特別走俏:因為當地口罩缺乏,新款蝴蝶JH系列多功能縫紉機,輕巧、功能全、縫繡速度快,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今年以來,一批上海老字號企業變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為走出上海,切實做好對內、對外開放兩篇大文章的契機,主動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響「中華牌」「國際牌」,在「雙循環」的道路上越跑越歡
  • 我們該不該「走出舒適圈」,應該怎麼走?
    最近有網友留言問:雞湯上總是說要走出舒適圈,那我們到底該不該走出舒適圈去?雞湯對你大喊:走出舒適圈。你聽完是不是有這種感覺:我過得這麼舒服,原來是錯的。隨後覺得自己應該越級而立,應該得挑徹底不會幹的事兒幹?
  • 你走出「舒適圈」了嗎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形且安全的舒適圈,它讓我們感到安心與自在。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對現實生活有所不滿,想要做出改變,要改變就意味著自己要走出舒適圈,去面對未知的風險與迷茫,然後我們就會猶豫做什麼、怎麼做、結果又會怎麼樣?舒適圈並不是一個安全區,也不是保護傘,它會讓我們喪失鬥志,變得墮落。短暫的舒適可以使我們放鬆身心。
  • 為什麼我們說了一萬遍「走出舒適圈」,卻還是寸步難行?
    於是乎,「走出舒適圈」這句話,風靡一時。仿佛不管在什麼場景下,不論是大學的開學典禮,還是各種勵志課程的開課儀式,這句話總是會被有意無意地提起。確實,許多成功人士的例子證明了,走出舒適圈,是讓他們從平庸的生活裡解放出來,登上人生巔峰的重要成因。
  • 為什麼要走出舒適圈,而走出舒適圈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雞湯,說我們要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要是常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人會廢掉之類的,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告訴我們要離開舒適圈,說不離開舒適圈就會如何如何,但很少有人說,離開舒適圈後,我們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 聽說你走出舒適圈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走出舒適圈,未必真舒適
    曾幾何時,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著一句話:「走出你的舒適圈」。各大情感博主,知名大V,無一不在宣揚走出舒適圈是我們應對人生困境以及職業困惑的「根本大法」。一時間,走出舒適圈成為了社交媒體上宣揚萬試萬靈的情感妙藥。
  • 走出舒適圈,是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最近常聽到一個網絡流行詞——舒適圈。是指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境下,會因為生活太安逸而變得不想動腦筋。經典電影《肖申克救贖》裡有這麼一句臺詞:「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監獄就是在你身邊的隱形牢籠,或許一開始你充滿了牴觸心理,有著勇敢走出去的決心。可是慢慢的你會放棄抵抗,覺得抵抗太累了,還是得過且過選擇安逸吧。這就是所謂的」舒適圈「。
  • 從宅家到「出門」,五步走出心理舒適圈?
    要注意的是,舒適圈是相對的, 對有經濟壓力的人群來說, 宅家防疫會使他們陷入焦慮狀態, 這便不算舒適圈。
  • 敢於走出舒適圈,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01 敢於走出舒適圈,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雷軍有一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連帶貨主播微婭也在一次的演講中,自嘲她自己就是雷軍口中的那隻豬。現在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著電商、自媒體和短視頻的出現,給普通人帶來不少創業的機會。
  • 國際金融報聯合淘寶直播帶你穿越上海老字號,為在線新經濟...
    01老字號求變獲新生「護膚只選美加淨,首飾最愛老鳳祥。出行鳳凰自行車,西服就穿培羅蒙。年輕時尚看回力,兒時回憶是光明。據統計,上海市共有222家老字號,其中,經國家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有180家,在全國佔比16%,位居各省市第一,由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的上海老字號品牌有42家。
  • 當今社會最大的謊言——「年輕人要走出舒適圈才叫上進」
    聽起來好像年輕人必須要放棄小城市裡月薪5000的安穩工作,走出舒適圈,去北上廣努力拼搏才叫上進。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撕開舒適圈你是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現在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一份是在小城市安安穩穩當職員,月薪5000周末雙休朝九晚五,人生不會有大的變動;另一份是去大城市努力奮鬥找機會,月薪可能上萬要加班難休假,未來有無限可能。你選哪一份?
  • 年輕人要不要走出舒適圈?王子異這樣說!
    與此同時,鼓勵人們走出舒適圈的信條也隨處可見。那「愛豆」的壓力狀況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否也需要走出舒適圈呢?最新一期的《限定的記憶》中王子異就對這個話題感受頗深,第一次與大家討論了這個話題。當被問及出道以後的最大壓力時,蔡徐坤表示壓力來自於「各種各樣的關注」。作為一個當紅藝人,被關注無疑是這份職業的最強屬性。
  • 家長巧用「跳蚤效應」,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
    跳蚤效應就是指某些人不敢追求夢想,害怕失敗,害怕嘗試,永遠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不肯做出改變。這類人生活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沒有方向,整天碌碌無為,無所事事,經常自我否定自己,極度缺乏自信,一輩子被困在自己所畫的牢籠當中。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走出舒適圈?
  • 「你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走出舒適圈,未來更精彩
    2走出舒適圈,會邂逅更好的自己。長期處於自己的舒適圈裡,我們就無法接觸到新事物,也就無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一個提升,久而久之,我們的思想也會變得狹窄。尤其是在職場中,這種思想往往會使我們被淘汰。那怎樣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呢?勇敢的去嘗試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努力去尋求自己所疑惑之事的答案,不怕挫折,更不畏懼別人的目光。走出舒適區的目的不是找罪受,而是找到一個你之前從來不知道的更舒適區域。大多數人都會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使得我們一直只會做擅長的那些事。
  • 走出舒適圈,打破內捲化,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老師又拿著筆,在圈外畫了很多射線,仿佛一個太陽,說:當你走出舒適圈,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才能學到更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只有走出圓圈,走出舒適區,你人生的圓圈才可以變得更大,當你面對無限大的世界,你才能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