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之:陰陽互根互用(附語音)

2021-02-22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六十四。(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我們先看原文:「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這段話意思非常簡單,我們直譯一下,那就是:所以大自然的清涼之氣上升為天,濁陰之氣下降為地,地氣蒸發上升為雲,天氣凝聚下降為雨。雨是地氣上升之雲的變化而成的。雲是天氣蒸發水氣而成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非常簡單。我們引申一下,看看這段話的一些精義在哪裡。從「地氣上為雲」到「雲出天氣」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是因為天氣熱力的蒸發,地面上的水可以化氣而上升為雲,所以叫做雲出天氣。地氣上為雲,突然遇到冷空氣,它凝結形成水滴,就會下降為雨。我們學物理就知道,所有的物質的變化有三種狀態,一種是氣態,一種液態,還有一種是固態。(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我們的水,也就是一種化學物質,它就是H₂O,H₂O在零度以下是固態,就是冰。我們現在學物理學就知道,一般來講是在4度以上它就變為液體,4度到100度這個溫度段它是液體的狀態,100度再往上就變成氣態,水就變成水蒸氣了,就是氣態。但是這種氣一遇到冷空氣,遇到溫度降低,它又會再變為液態。所以它就是不同狀態的變化。其實《黃帝內經》的這段話,我們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地氣往上蒸發,就成為雲,雲在天上如果是遇到冷空氣,水蒸氣就可以直接凝聚成水珠落下來就變成雨了。所以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實際上我們如果是推求這裡的深意,那就是陰陽互根互用這樣一個意思,我們之前也學過叫做:陽化氣、陰成形。地氣上為雲,水蒸氣經過蒸發上升變成雲,水蒸氣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就是無形的,就是所謂的陽。(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也就是清陽為天,這就是所謂的清陽升上去了,一遇到冷,一遇到陰寒,它就變為陰了,陰是什麼?陰是成形的,成形它就變成水珠了,水珠不是成形的嗎?而水蒸氣是無形的,所以這就是「陽化氣,陰成形」。在這裡我們可以體現出來。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就凝結變成水,水滴落下來就變成雨。雨就是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能體會到的,這個雨一旦下下來之後就變成「陰成形」,這就是所謂的濁陰為地。因為這段話前面它鋪墊了一句叫做「清陽為天,濁陰為地。」清陽和濁陰它是一對,就是陰和陽。我們來看一下古人的對於這段話的理解。像《素問集注卷二》裡講「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雖在下,而地氣上升為雲,天雖在上,而天氣下降為雨。夫由雲而後有雨,是雨隨天降,而實本地氣所生之雲,故雨出地氣。(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有雨之降而後有雲之生,是雲雖地升,而實本天氣所降之雨,故云出天氣。此陰陽交互之道也,而人亦應之。」這段話其實就是為了解釋「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這樣一個道理。我們由此就可以體會到,陰陽雖然是對立的,但是二者之間又是互相升降,我們中醫學叫做互根互用,相互為對立的彼此的根源。互根互用的意思,就是陰是陽的根,陽是陰的根,根就是根源的意思。所以陰來源於陽,陽又根源於陰,二者是一種升降消長,在運動中互相轉化的這樣一種關係,從而促進著事物的發展變化。天地是這個規律,人體的陰陽二氣對應的也是這種規律,它是同樣的。陽主升,陰主降,這就是陰陽的特徵。這一段文字,它提出了「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的這樣一種陰昇陽降的理論,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理論上應該是清陽在天上,它就不往下了,濁陰在地上,它就不往上升了,怎麼還有這樣一種概念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是說為什麼地裡面的氣還要往上走呢?天上的氣變成雨還往下落呢?這不是跟「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它不相反了嗎?我們要是了解了其中的玄妙就懂了,在《素問注證發微卷一》裡對此有一段闡述:「地雖在下,而陰中之陽者升,故其上為雲。天雖在上,而陽中之陰者降,故其下也為雨。」這裡面所說的陰中之陽的陽和陽中之陰的陰,怎麼來理解呢?就是說天氣雖然為陽,清陽為天嘛,但是通過陰寒的凝聚凝結的作用就能下降為雨,而這個寒凝的這種水氣就是所謂的陽中之陰。(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地氣雖然為陰,但是它要經過陽熱的蒸騰作用才能上升為雲。這個蒸騰的雲氣的作用就是所謂的陰中之陽。所以中醫學有個道理,叫做陰陽之間互根互用,也就是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是我們從這裡悟出來的一個道理,那就是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這個意思與陽主升、陰主降的特性並不矛盾,由此恰恰可以說明陰陽二者是互根互用的這樣一個道理。好了,今天的《黃帝內經》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六十三四。(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每天9:00~17:00接打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每天9:00~17:00回復微信)

    微信號:pbsyy011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包羅萬象的陰陽學說(附語音)
    今天開始講《陰陽應象大論》這一篇。 這一篇講什麼?這一篇主要闡發了陰陽五行理論,並且運用了天地人各個方向,反覆說明陰陽五行對於實踐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臟腑氣血,臨證的脈因證治都做出了具體的論證。(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一篇非常廣泛,因為非常廣泛,所以叫做大論。而且這篇是以陰陽為理論的主體,而陰陽五行的應用又是用取類比象的方法來進行闡發。
  • 陰陽學說之:陰陽的轉化(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五十八。
  • 人體陰陽互根合和的規律(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十五。
  • 陰陽學說簡介(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二十七。
  • 陰陽學說之: 陰陽消長變化(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五十五。
  • 中醫學哲學觀之陰陽學說
    如一年四季氣候溫熱寒涼的更替,是自然界陰陽二氣相互制約而取得相對協調平衡的結果。再如人體機能的興奮與抑制,興奮功能屬於陽,抑制功能屬於陰。(二) 陰陽互根互用陰陽互根,是指對立制約的陰陽雙方存在著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係,每一方都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
  • 《陰陽學說在實戰中的具體運用》附經典案例
    陰陽學說是自然的辯證法,是古人認識自然解釋自然變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陰陽學說早在夏朝就己形成。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有兩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即陽力與陰力。古人把這兩種力的規律命名為「陰陽」。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理論範疇,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陰去陽來,陽去陰來,陽升陰降,陰陽反覆變化的奧妙,我們可從時令的變遷而得知。陰陽學說認為,在自然界中,對立著的事物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運動變化中相互作用。陰陽的相互作用稱之為「陰陽交感」,又名陰陽相推、陰陽相感。陰陽交感表現為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這四種表現構成了陰陽的矛盾運動,反映了陰陽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是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 健身氣功虎舉:剛舉柔張 陰陽互根
    也是傳統文化中經常提到的陽升陰張,陰陽互根的運動過程。本文從陰陽互根的哲學觀點,圍繞剛舉柔張在虎舉動作中的運動形式、過程、作用以及它所承接的文化母體作了一些探討,以饗讀者。從傳統觀念上看,陰陽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係。從主次關係上看,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是,這種陰陽互根關係中,必有一個主與從地區分。
  • 如何辨別身體的陰陽?(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二十。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核心陰陽五行的作用「陰陽可以讓我們知道他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讓我們知道;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能讓我們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 一天之中陰陽消長的道理(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一十九。(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 中藥及飲食的氣、味的陰陽之辨(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七十二。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思想史》中既有:「戰國時出現了一個學派,將陰陽術數思想加以發展,企圖構造世界圖式,以說明世界的整體聯繫,這個學派就是陰陽家,又叫五行家,或陰陽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術數分為六類,分別為天文、歷譜、五行、筮龜、雜佔、形法。由此可見,建立在術數思想基礎上的陰陽家學說內容相當廣泛,從天文歷算到吉兇佔卜。
  • 陰陽協調是健康的保證(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八十八。
  • 陰陽學說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
    一提起陰陽學說,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那些專門為人們修房看地的陰陽先生,甚至是那些追捕龍脈的得道高人。其實,這只是現實生活中踐行陰陽學說下的一個小小的流派中人。那麼什麼是陰陽學說?其中的「陰」、「陽」究竟是指什麼東西呢?
  • 中國人的思想律——陰陽五行(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三十一。
  • 身體不健康的根本原因——陰陽失調(附語音)
    這個陽氣、陰氣有時候是指的人體的正常的陰陽之氣,陰陽二氣,有的時候指的是邪氣。在具體臨床當中,我們可以具體展開去理解這個問題。那麼「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這個地方「重」有兩種念法,一種念法是念重,重複的重,就是說本來有一層寒氣了,又加之外在的一層寒氣,兩種寒合在一起,這叫做重寒,就兩個寒合到一塊去了。
  • 中醫陰陽消長轉化的道理(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九十七。
  • 完整的陰陽:稱得上是最完整的「陰陽」詮釋!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部分:乾坤之陰陽互體關係,這裡的互體是指:雙方因為對方的存在而存在。通俗地講就是有了地的概念才相對有了地之上的天的概念。反過來,天是指地上的天,沒有了這個天也就沒有了與之對應的地。天是因為地的存在而存在,地是因為天的存在而存在。艮兌之陰陽是化育關係,這裡的化育是指:產生、孕育、創造新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