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思想律——陰陽五行(附語音)

2021-02-07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三十一。(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我們看原文:「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前幾天我們講了木行,金、木、水、火、土的木,對應肝臟,講了火對應心臟。今天我們講黃色中央對應的是脾臟,對應的五行是土,所以說中央是黃色。講到這裡需要跟大家提醒一下,《黃帝內經》有兩種五行模式,一種五行模式叫「生克五行」,生克五行是什麼概念呢?就是相生相剋的意思,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個順序是木、火、土、金、水,這樣一個循環,木、火、土、金、水這樣一個模式,這是相生模式。(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第二個叫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樣一個循環就是相剋。相生相剋,這是一個五行當中它們之間的一個模式,是一個平行模式,就是五行當中沒有哪個行高或者哪個行低,都是平行的,都是一邊齊,一樣高,一樣厲害,互相生克,互相制約,構成一個五行的模式,這是「生克五行」。生克五行在《黃帝內經》裡邊出現過不少次。

 

 還有一個五行模式叫「方位五行」,方位五行在《黃帝內經》出現的次數就更多了,方位五行講究一個概念叫做土居中央,指揮四旁,或者說土居中央,灌溉四旁,或者是土居中央,協調四旁,四旁就是指的東西南北,中就指的中央。(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像我們讀《西遊記》就很有意思,《西遊記》有一個「五方揭諦」。我們要看原著,在電視劇裡面沒有。在原著裡孫悟空剛從五行山上出來,唐僧帶著孫悟空往西邊走,他們師徒倆遇到的第一個怪是誰呢?其實就是白龍馬。白龍馬在鷹愁澗裡邊,是一條白龍,他把唐僧的馬給吃了,孫悟空沒招了,就得去請菩薩。 

 

請來菩薩之前,唐僧那些保護神就出來了,分別是誰呢?叫六丁、六甲、五方揭諦,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很多人讀到這塊就不明白了,六丁、六甲是什麼啊?六丁、六甲這裡就牽扯到天幹和地支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丁和甲都屬於十天幹。六丁、六甲分別值班保護唐僧。(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五方揭諦」,就是東、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這五方的揭諦菩薩,般若揭諦、般若僧揭諦,這是《心經》裡邊就講的話。「揭諦」就是護法神的稱呼,一種神靈的稱呼叫「五方揭諦」,還有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就是暗中保護唐僧的神仙。

 

《西遊記》這本書有的人考證說是成書於元代,有的人考證說成書於明代,有人考證真正完善是在清朝。但大多數認為是明代古人寫了一本書,而且是從整個書的構架裡邊,寫這本書的這人,他不僅懂傳統文化,而且對陰陽五行、天文地理、周易八卦、中醫,甚至是建築、曆法都非常精通。(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同時他還懂道家的內丹的學問,還懂佛經,佛法他也非常的精通,就是這樣一個作者。在書裡就出現的人物,像我剛才講到的「五方」,就會突然想聯想到「五方揭諦」,這其實就是古代的知識分子腦子裡固有的一種認識論,或者一種固有的,或者是形成共識的,大家認為這都是常識的東西,在腦子裡就存在。這就是中國古人的融化在血液裡的「陰陽五行」的概念。 

 

民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中國哲學家,叫顧頡剛,顧頡剛就說「陰陽五行」是中國人的思想律——中國人的思想的定律,這個「律」其實就是「陰陽五行」,這些東西融入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紅樓夢》,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或者是《西遊記》這些古典的這種小說,或者是詩詞歌賦、天文曆法,琴、棋、書、畫、茶、花、香,這些傳統文化的所有內容都離不開「陰陽五行」。 

 

《紅樓夢》裡有兩個人物,一個陽,一個陰,這兩個重要的人物,都是女孩,第一個是誰?薛寶釵,你看薛寶釵就長得很富態、很陽光,她住在蘅蕪苑,香氣逼人,她是一種非常明亮的、非常陽氣,有陽性波動的,非常明媚的、豔麗的一種感覺,她就代表陽;林黛玉,她住在瀟湘館,周圍都是竹子,(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說的好聽點兒叫做清雅,說的稍微過分點就是有點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感覺,林黛玉長得瘦瘦的,說話聲音小小的、低低的,動不動就哭,她笑的時候都很少,她就是內斂的,屬於陰,她跟薛寶釵一個陰,一個陽,這就是對比。所以我們看的《紅樓夢》都有陰陽五行的內容在裡面。(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三十一。(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每天9:00~17:00接打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每天9:00~17:00回復微信)

    微信號:pbsyy011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