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的五行養生法(附語音)

2021-02-07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二十八。(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接前文)所以,我剛才講心和腎,二竅,都是少陰經,心開竅於耳,開竅於舌,腎開竅於二陰,開竅於耳。為什麼這兩個髒開兩個竅,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心和腎是一氣貫通的,都是少陰經。同時,一個代表水一個代表火,比較特殊,所有在這裡分別共用一竅,分別開兩竅。所以在這裡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剛才還講到黃婆為媒,就是中焦脾胃的問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我剛才講了,第一個是用中藥來調理脾胃,可以把中焦打通,心火和腎水能夠既濟;另外一方面就是健脾益氣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適當的運動。適當運動完了之後,不用吃藥,能自動的健康。有的人說:彭博士,我天天運動,我脾胃還是有溼。這種情況就需要用中藥材或者是食療的方法健脾。要是一般的人,比如脾虛,然後氣血不通的體質,通過我剛才說的大腦放空了之後,慢慢走,遛彎,就能恢復。不見得非得用藥來調理,這就是我剛才講的心火和腎水。

我們再往後看,「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再往後一句就是「藏經於心,故病在五臟。」這句話怎麼理解?其實這裡邊就涉及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心臟是所有的臟器裡的一個主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它是在五臟當中屬於君主的位置,所以說「藏經於心,故病在五臟。」你看上一講我們講的是肝,「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心是「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脾是「藏精於脾,病在舌」等。肺是「藏精於肺,病在背」腎是「藏精於腎,病在心」,都不一樣。以後我們會講到,但是這個心臟是指的病在五臟。

再往下「其味苦」,味道是苦味,苦味入心。大家記住這一點,苦味入心。大家還記得肝臟是什麼味兒嗎?肝臟是酸味,脾土是甘味,就是甜味。肺是辛味,辛就是辛香走竄的那個辛和辣的味道,北方味道是鹹。五味入五臟,也不一樣。(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其味苦,這個中藥的四氣五味,凡是苦的,都入心,清火的,黃連是苦的,清心火;蓮子芯苦,清心火;竹葉苦,清心火。黃芩、黃柏等等都是清火的。對應火來的,味道都是苦的。綠茶大家嘗嘗什麼味?很多人說綠茶是香味。實際上綠茶,嘗到後來有一絲絲的苦的味道。所以綠茶清心火。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五味入五臟。

我們再往下看,這就是類別的劃分,「其類火」,就是代表的是火。大家還記得肝臟對應的是草木,脾臟對應的是土,西方白色,肺臟對應的是金,北方腎黑色,對應的是水,都不一樣。

「其畜羊」,五畜對應的是羊。「其谷黍」,黍是什麼東西呢?我們都知道黍屬於五穀之一。肝對應的是麥,這個麥好理解,就是大麥、小麥,我們中藥有一個藥叫浮小麥。浮小麥可以安神。

有很多女生,到了40多歲,經常的哭,容易悲傷,晚上還睡不好覺。中醫用甘麥大棗湯治療,這個這種病叫髒躁。髒躁這種病喜悲傷,用炙甘草、浮小麥、大棗熬煮,熬了之後,一喝完了之後就睡著了,也不容易悲傷,也不容易哭了。什麼原因呢?就是補充了五臟的氣了。

我們看五種穀分別是什麼呢?是麥、黍、稷、稻、豆。就是在《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這篇裡邊的對應關係是:心對應的是黍,可能南方的同學們不太了解,北方我們都知道有一種穀物叫黍子,黍子的是什麼樣子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是非常有粘性的,黃顏色的一種穀物,北方叫黃米。煮熟後非常有粘性,可以釀酒,可以做黃米糕。像我們經常去西北的餐廳,就是陝西的那種餐館,就有一種特殊的糕點。這種糕點就叫黃米糕,上了黃米糕之後,用黃米做成的糕有粘性。然後蘸著蜂蜜吃,很好吃,這就是用黍做的,有粘性。

古代詩人孟浩然寫了一首詩,叫《過故人莊》。大家可能小的時候都背過:「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第一句「故人具雞黍」,黍就是指的黃米,黍就是五穀之一,這就是黃米。古人把它去掉皮,去掉皮就是黃米。(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用100顆黍,把這100顆黍排列起來長度就是一尺,所以就叫做黍尺。黍尺就是一尺的長度,這一尺的長度就是100顆黍排列起來的長度。這是一種計量長度的單。所以,這就是五穀之一的黍,心火對應的就是黍。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這個五星我上節課專門講過,歲星是對應的是肝,熒惑星對應的是心火,鎮星對應的是中土脾胃,太白星大家記得是西方,太白金星對應的是西方肺金。

所以,學著《黃帝內經》你會發現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邊有很多詞,你以前不明白,現在一下就明白了。什麼太白金星,什麼太乙真人,為什麼叫太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東方甲乙木,甲為陽木,乙為陰木。陰木為什麼是太乙?以後我們都會講到,道家有一本書叫做《太乙金華宗旨》,裡面講的就非常清楚,這就是中國陰陽五行的學問。學了之後,會非常明白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走入一個古代的建築裡,你立刻就能明白古人為什麼這麼設計,這樣設計有什麼道理,這都是與陰陽五行相關的。(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北京城的設計為什麼這樣設計,都是這樣一種思路。所以,我們懂了陰陽五行之後,尤其是懂了方位五行理論之後,你再去看中國古代的書,古代的這些建築,還有一些名詞等等的,就很好理解,而且你會感覺到特別有意思,很有趣味。還有辰星,辰星對應的是腎。(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一百二十八。(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每天9:00~17:00接打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每天9:00~17:00回復微信)

    微信號:pbsyy012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