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3日,農曆十二月十二日,是宋代高僧圓智大師圓寂紀念日。
圓智大師,俗家姓林,台州人。據佛教史傳載,其母夢老儒寄宿而生師,幼時聰敏,書史經目悉能開說,醫方卜筮無不精究。嘗往鄰寺聞講觀經,嘆曰:「落日之處,故鄉在焉。今日得聞,如獲家信。」出家受戒之後,師從白蓮真教禪師,學通教觀。嘗問具變之義,真教指籠燈曰:「如此燈者,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六凡四聖,所見不同,變則在焉。」當時師未契悟,後因掃地誦《法華經》,至「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豁然有悟,以白真教。教曰:「法華止觀,此為喉襟,汝今有悟,大事斯畢。」自是遊心道妙,五日一睡,或邀縱步,則曰:「吾之遊異於是。」居東山十四年,兩剎千眾推為前列。每患學者困於名相,勉同人曰:「是真精進,便是向上機關。」每半月間必行布薩,或曰:「圓頓之宗何必如是?」師曰:「圓家事理,一念具足。所謂圓頓者,豈撥事求理耶?」郡請主祥符,殿撰劉公問:「教中一句,如何舉揚?」師曰:「即事而真。」公領其旨,自撰疏請主鴻祐。士夫欲其近城,請居日山,歷遷白蓮、赤城、慶善,化道日起。紹興二十三年,奉詔住持上天竺寺,當時寺院受災,焚毀殆盡。歷家表示:「主星不利。」師曰:「佛與天星同一造化,苟寶坊輪奐,吾亡何憾。」未幾師果微恙,後夢仙人飲以天液,所患頓愈,神採加異於前。二十七年夏旱,詔於明慶講經,席散而雨洽。嘗抵寺莊,聞用牲祭,曰:「何可違佛禁耶。」即為神說戒,易以素饌。二十八年,督土木甚速,至冬,眾宇鹹備。十二月十二日示疾,預為書別道俗,書偈坐亡,塔於寺東。師住上天竺時,秦檜問曰:「止、觀,一法耶?二法耶?」智曰:「一法也。譬之於水,湛然而清者止也,可鑑鬚眉者觀也,水則一耳。以眾生心性有重昏巨散之病,用止觀為藥救而治之,歸一法界之全體。法界寂然名為止,寂而常照名為觀。止觀明靜之體,豈有二耶?」
佛教十三經:對中國佛 教影響最大 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