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如果亞歷山大東徵遇到秦始皇會發生何事?誰勝利的機率更大

2020-12-14 騰訊網

亞歷山大帝曾經說過:「我不害怕由一隻綿羊所帶領的一群獅子,但我害怕由一隻獅子所帶領的一群綿羊。」

2004年,好萊塢史詩大片《亞歷山大帝》在全球上映,影片內容和故事情節毀譽暫且不論,但亞歷山大帝這位西方歷史上最著名的世界徵服者無疑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

但是,作為中國人來說,通常人們會更加關注秦始皇、漢武帝等千古人傑。亞歷山大雖然確實是一代大帝,但秦始皇又何嘗不是千古一帝呢。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開始東徵,近一年之後就建立了橫跨歐亞的龐大帝國。

而此時在遙遠的東方,秦國還僅僅是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成就千古偉業之時,遠在西方的亞歷山大卻已經作古。

那麼,倘若亞歷山大東徵之後遭遇秦始皇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事實上,要進行一番「關公戰秦瓊」式的紙上談兵論戰,就必須對雙方的軍備、戰術、兵力等方面做出一個對比。

一、馬其頓軍隊的軍備、戰術和兵力

研究曾經的馬其頓帝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在亞歷山大時期,尤其是東徵時期,其軍團威力最大的應該是重裝步兵方陣。一個標準的重裝步兵方陣人數大約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餘人,基本上會分割成四個標準的小方陣。

每個小方陣人數四千餘人,橫列二百五十餘人,縱列二十餘人。如此一來,四個小方陣組成的標準重裝步兵方陣橫列一千餘人,縱列二十餘人。而亞歷山大東徵總共兵力有記載不過五萬人。也就是說,亞歷山大東徵參戰人數擺出的陣勢,同一時間只能出動兩個標準重裝步兵方陣。

從戰術方面來看,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排列非常嚴密,前六排士兵平持長矛,後十排士兵斜持長矛,如此陣勢前後左後碰見敵人都可隨意變幻陣型。

不過,從這一點來看,馬其頓重裝步兵方陣最適合作戰的地形還是平原,而且敵人願意跟他們正面硬碰硬死磕才行。

另外,在戰術組成方面,除了中間的重裝步兵方陣之外,陣列左翼會安排輕裝步兵作為全軍策應,而陣列右翼由重裝騎兵組成,跟左翼的輕裝步兵連結起來相呼應。

從亞歷山大四次東徵的戰役來看,其主要戰術就是通過右翼的重騎兵率先突擊,攻擊敵人的左翼,而戰鬥力稍弱的左翼輕步兵則對敵人右翼進行牽制,然後由中間的重裝步兵方陣發起正面攻勢,從而一舉擊潰對方。

看到馬其頓軍隊的軍備、戰術和兵力之後,我們對此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那麼當時秦國軍隊的軍備、戰術和兵力又如何呢?

實際上,若是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雙方的軍隊實力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二、秦國軍隊的軍備、戰術和兵力

若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秦國軍隊和馬其頓軍隊的戰術有一定的相似性,譬如說,都會用重裝步兵方陣作為主攻戰術。但同時,秦國軍隊的戰術也會更加靈活多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跟馬其頓軍隊截然不同。

在《商君書·境內》中對秦國軍隊有所描述,其軍隊戰術最小單位是伍,是由五個士兵組成,然後十個伍組成一個屯,五個屯組成一個主,兩個主組成一個大將。也就是說,一個大將的人數通常是一千人。

由於戰術單位足夠細分的緣故,秦軍在作戰時,即能採用馬其頓軍隊類似的戰術,同樣也能夠靈活多變,採用圓陣、數陣、雁行陣、鉤形陣等等。也就是說,秦軍戰術除了正面硬磕之外,更講究「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這一點從孫武和孫臏所著兵法都能窺得一二。

除此之外,秦軍在當時已經擁有了「戰車」這樣的衝鋒重裝備。我們從秦兵馬俑來看,其中一乘車卒人數按八人算,秦國當時戰車有三千乘,這麼算下來,這就是一直兵力多達兩三萬的高機動衝鋒戰隊。

另外,秦國在戰場上的另外一大兵器和馬其頓軍隊的長矛不同,而是非常強勁的弓弩。因為秦始皇一統六國的緣故,「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天下的能工巧匠都被秦始皇召集起來製備強弓強弩。

西漢時期的名將李陵曾經靠五千人以車杖為工事,以強弩為遠射武器,居然抵擋了八萬匈奴騎兵,殺死了上萬有餘。可見,秦始皇時期,強弩就算差點,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而且,秦國軍隊不止給步兵配備弓弩,就連騎兵也同樣配備了強大的弓弩,以此來彌補重裝步兵的機動性不足問題。

而參與戰爭的時候,秦軍通常的戰術是由弓弩兵射出箭雨,以阻擋地方重裝步兵或者騎兵的攻勢,隨後以騎兵、戰車、以及重裝步兵發起衝鋒。這裡要注意一點的是,秦軍採用的戰術通常是會從兩翼進行包抄,然後根據戰場形勢不同,採用不同的兵法陣勢殲滅敵人。

而秦國的兵力呢,就按亞歷山大東徵時間來看,秦國尚未一統六國的時候,其所能動員的全部兵力大概在五十萬左右。

那麼,亞歷山大如果真的打到了中國,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馬其頓軍隊和秦軍都是歷史上戰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兩者相碰的話,勝利者極大概率是秦軍。

三、馬其頓軍隊遭遇秦軍

馬其頓軍隊是一支勇往直前的軍隊,其重裝步兵方陣東徵路上所向披靡,橫掃歐亞。但同樣的,秦軍一樣悍不畏死,在戰場上絲毫不會畏縮,有斬殺敵首這樣非常明確的使命。

在近戰方面,馬其頓軍隊擁有當時最好的鐵製兵器和防護鎧甲,他們所佔的優勢比較大。但是馬其頓軍隊中的輕裝步兵和重裝騎兵的馬匹都比較脆弱,不論是武器還是防護裝備缺陷都極為明顯。而秦軍近戰兵器多為青銅兵器,雖然不佔優勢,但也合格夠用。

在戰術陣法方面,馬其頓軍隊的方陣固然比較強大,但是秦軍的戰術和陣勢更加變幻莫測,在靈活方面遠勝馬其頓軍隊。實際上,秦軍若真的面對馬其頓這樣擅長正面作戰的軍隊,肯定不會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的。

更何況很重要的一點,秦軍的弓弩兵也非常厲害,不等馬其頓軍隊的重裝騎兵衝鋒,秦軍強大弓弩射出的箭雨就可以對其造成一定的傷亡,能夠阻擋對方的攻勢。更何況,即便對方有重裝騎兵衝鋒,秦軍也完全不會害怕。畢竟,秦軍這邊還有強大的戰車列陣衝鋒手段。

在兵力配置方面,馬其頓軍隊的總兵力不會超過五萬,而秦軍兵力少說也能動員三四十萬。雙方一旦交火,若是同樣出兵三萬,馬其頓軍隊可能少有優勢,但秦軍若出動兵力十萬,則秦軍優勢更大,馬其頓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是必敗無疑。

畢竟,白起可以靠著這種戰術在長平之戰坑殺了四十萬敵軍,秦軍的綜合作戰能力是絕對沒問題的。

也就是說,即便亞歷山大當年東徵橫掃了周邊地區一路打到了中國,那他多半也會面臨滑鐵盧。即便他的軍隊完好無損,也是這般下場,更何況遠徵數千裡之後,他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

而秦軍以逸待勞,不論是兵力上,又或者是兵法陣勢多變上,都佔據著極大的優勢,怎麼都不可能敗給對方的。

結語:

單獨對比秦國軍隊和馬其頓軍隊的話,從各方面實力對比來看,秦國軍隊的優勢明顯很大。雙方若是對陣的話,因中國兵法盛行的緣故,秦軍會有極大的概率全殲馬其頓軍隊。當然,這其中秦軍可能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馬其頓軍隊一定是失敗的一方。

另外,亞歷山大若真的東徵一路打進中國,當時秦始皇想必尚未一統六國。如此一來,亞歷山大帶領的軍隊很有可能會陷入七國爭霸的漩渦之中。或許,為了抵抗「外敵入侵」,七國會聯合起來攻打亞歷山大的軍隊也說不定。

這樣一來,中國總共能夠動員的兵力恐怕少說得有百萬之數,那麼亞歷山大的軍隊區區五萬人,絕對是手到擒來了。關於這一點,你覺得呢?

參考資料:《商君書·境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東徵,遇到秦國會怎樣?秦帝國領土會比成吉思汗的還大
    亞歷山大東徵時期是秦昭襄王時期,當時的秦國已經變法大成,秦軍戰力空前強盛,秦軍也經歷了魏武卒方陣的歷練(秦國變法前曾經被魏武卒方陣虐得很慘),結果魏武卒方陣對秦軍沒有任何威脅而退出歷史舞臺。馬其頓方陣碰到這時期的秦軍,剛開始可能會佔一兩次便宜,結果必然被秦軍團滅。這時期秦國有白起、王翦等名將。
  • 亞歷山大東徵來到中國,沒有秦始皇,他可以完成第一次世界統一嗎
    亞歷山大是被譽為太陽神阿蒙之子的人物,迄今為止都被譽為年少有為,是戰無不勝的化身。他先後擊敗了埃及、波斯、印度3個文明古國,據說是沒有找到路沒有來到中國。今天我們就假設一下亞歷山大來到了中國。從亞歷山大東徵的活動軌跡可以看到,他徵服了中亞、攻擊了印度,所以亞歷山大如果進入中國最有可能的是從西域過來。
  • 如果亞歷山大東徵打到中國會怎麼樣?國外網民回答出奇一致
    在西方人眼中,歐洲歷史上有四位非常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而排在首位的亞歷山大,又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是馬其頓帝國的國王。 亞歷山大在統一希臘全境後,很快發起東徵,先後橫掃波斯帝國和兩河流域,並最終打到了印度,建立起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 亞歷山大東徵和東西方文明的碰撞
    所以在亞歷山大很小的時候, 她就給亞歷山大講了阿喀琉斯的故事,說亞歷山大就像阿喀琉斯一樣,是神與人的兒子,未來也會做出偉大的事業。 在當時那個信奉神靈的時代,腓力二世聽到這些話後自然會懷疑亞歷山大是不是自己的兒子,加上奧林匹婭斯原本就是個詭異的女人,於是他開始疏遠亞歷山大,對他再也喜歡不起來了。 此後,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之間不斷發生激烈衝突。
  • 歐洲系列 — 「亞歷山大東徵」之攻入奇裡乞亞
    之所以特別說一下,是因為當年波斯海軍擊敗雅典、愛奧尼亞海軍的海戰,以及希波戰爭中,希臘聯合海軍殲滅波斯殘餘艦隊的「米卡勒海戰」(公元前479年),都是發生在米利都相鄰海域中。由此我們也能看出,米利都的選擇,對於愛琴海的制海權有多麼重要。  在亞歷山大圍城之後的第三天,由四百艘戰艦所組成的波斯海軍,果然前來增援了。然而由於希臘人已經控制了米利都地區的港口,波斯艦隊並無法直接登陸支援米利都。
  • 文明的餘燼:亞歷山大東徵與希臘文明的遺產
    所以在亞歷山大很小的時候, 她就給亞歷山大講了阿喀琉斯的故事,說亞歷山大就像阿喀琉斯一樣,是神與人的兒子,未來也會做出偉大的事業。 在當時那個信奉神靈的時代,腓力二世聽到這些話後自然會懷疑亞歷山大是不是自己的兒子,加上奧林匹婭斯原本就是個詭異的女人,於是他開始疏遠亞歷山大,對他再也喜歡不起來了。 此後,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之間不斷發生激烈衝突。
  • 亞歷山大如果沒走錯路,直接殺進中國,中國能擋住馬其頓方陣嗎?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軍進攻波斯,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亞歷山大東徵。亞歷山大打敗波斯之後,繼續東進,卻由於走錯路進入了印度,最終打敗了印度國王波拉斯。於是有不少人提出一個奇妙的想法,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而是殺進了秦國,秦始皇抵擋得住嗎? 但事實上,亞歷山大東徵到結束,中國的歷史都還沒發展到秦始皇時期。
  • 《古希臘兩千年史》亞歷山大東徵1
    亞歷山大少時曾經受過良好的希臘文化的教育,著名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是他的老師。有這樣一個故事:馬其頓的國王腓力二世買了一匹未經訓練的烈馬,決定在城外廣場上試馬。國王說:「誰能最先馴服這匹馬,我就把劍送給他!」十幾名優秀騎手相繼被摔下馬來。國王沒精打採地說:「把馬牽走吧。」「慢著!」
  • 歐洲系列 — 「亞歷山大東徵」之進軍巴比倫的路線
    在亞歷山大圍攻推羅(也譯「泰爾」),並且在塞達建立強大的海軍後,波斯在地中海地區存在的最後希望,也隨之破滅了。更為重要的是,建國已經120年的波斯帝國,內部已是矛盾重重,如果讓這個強悍的馬其頓人繼續打下去,誰知道會不會在東部引發連鎖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大流士三世比亞歷山大更需要和平。  波斯人提出的條件是那麼的誘人,以至於除了亞歷山大本人之外的希臘人,都覺得做到這一步已經可以了。
  • 如果亞歷山大沒有走錯路,直接步入中國境內,秦軍是他的對手嗎?
    戰國中期的強盛亞歷山大首先要通過毒霧毒蟲繁多的印度叢林無人區,接下來在穿越寒冷的喜馬拉雅山脈,然後在穿過炎熱沙漠無人區就能見到北狼匈奴,就算他能勝利吧,接下來將面對兵強馬壯、武器精良的戰國七雄了。亞歷山大20歲繼位,十年時間統一希臘,摧毀波斯帝國,戰勝上下埃及,創建橫跨亞歐非的亞歷山大帝國。此後仍舊東徵,直到徵服印度才凱旋而歸。如果當時亞歷山大能夠進去中國,此時是公元前330年左右。公元前340到公元前330這段時間中國是什麼時期?戰國中期。
  • 亞歷山大東徵受阻,小小提爾城為何讓亞歷山大花費半年之久?
    亞歷山大自己可能都沒想到,在他東徵的路上,會被一個小小的提爾城,阻擋半年之久。提爾城位於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小島上,這座小島大約長有三四英裡,別看它面積不大,但卻是附近區域最大的商業中心。亞歷山大雕像提爾人並不希望與亞歷山大產生衝突,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們特意派人給亞歷山大送去祝賀他獲得偉大勝利的書信,信中充滿了對亞歷山大的讚美之詞
  • 亞歷山大大帝:我東徵很瀟灑,並不壓力山大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從埃及東進,當年9月於底格裡斯河東岸的高加米拉決戰中一戰定乾坤,消滅了最後的波斯軍主力。大流士三世落荒而逃,後在逃亡路上被部下殺害。亞歷山大若不平定中亞,對波斯戰爭就不算完結,況且若想繼續遠行,草原蠻族會不斷威脅後方。無論為了人心還是完結戰事,他都無法迴避中亞。亞歷山大曾與馬其頓以北的斯基泰人交過手,深諳遊牧民族習性,他硬著頭皮進攻中亞。幸而拜蘇斯戰敗被俘,並作為馬其頓王國統治波斯的正統性的體現,被公開處死。於是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廢墟上,亞歷山大帝國正式誕生。
  • 大秦帝國是否能打敗亞歷山大遠徵軍?外國學者斷定:不是一個等級
    作為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亞歷山大的腳步先後跨過了埃及全境,踏平了波斯帝國,最終在印度河流域停下了腳步。到了這一步,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敗在了亞歷山大手中,而他佔據的土地面積也達到了驚人500萬平方公裡。 亞歷山大向東方進軍的腳步最終停在了印度河流域,如果他再向前一步,那麼必然就會遇到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可能發生過類似提修斯(Theseus)改革的統一運動,形成早期國家,定都上馬其頓的埃蓋,實行君主制,但公民大會仍然起一定作用。在希波戰爭中,馬其頓依附于波斯,並被迫加入波斯軍隊。公元前5世紀末葉,馬其頓開始介入鄰國事務,都城移至下馬其頓的派拉。進入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發生權力之爭,國家幾面受敵,危在旦夕。
  • 戰爭衝突與文明傳播並行,亞歷山大的東徵,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的希臘化時代,指的是從亞歷山大東徵開始一直到最後一個希臘化王國託勒密埃及滅亡的這段300年的歷史時期,它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亞歷山大東徵究竟是如何開始希臘化時代的,而希臘化時代又給世界文明帶來了什麼。亞歷山大東徵開始於公元前336年,繼承腓力二世王位的亞歷山大在鎮壓了反馬其頓運動之後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徵服。
  • 亞歷山大如果繼續東進,秦軍拿什麼抵擋?這三大法寶完勝亞歷山大
    如果當時亞歷山大繼續東進,他遇到的第一個勁敵將是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那麼,如果亞歷山大真的繼續東徵,秦軍拿什麼抵擋馬其頓的大軍呢?亞歷山大東徵時只有4萬步兵1萬騎兵,另外還有大約100艘左右的戰船。這五萬大軍士兵的兵員素質都很高,每一個士兵都是能徵善戰的驍勇之徒。馬其頓方陣能夠發揮如此大的威力,與這些膀大腰圓力大無窮的強悍士兵有很大關係,這也是亞歷山大能夠橫掃三大文明古國的底氣之所在。
  • 如果亞力山大一路向東,能徵服華夏嗎?秦始皇:感謝打開西方視野
    亞歷山大帝國是創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國家,面積超過戰國七雄領土總和。完成這一切,他只用了13年。可是,越是牛氣的人,我們中國越不怕。如果他以為中國是歐洲、是印度,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人說亞歷山大大概是因為迷失方向,所以才沒有來到中國"做客"。
  • 如果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和當時的秦國決戰,結果肯定是這樣
    如果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和當時的秦國決戰,結果肯定是這樣對於歷史上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我們假設出來很多東西肯定是不能夠實現的,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確可以假設和想像出來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當時梁山如果能夠和方臘政權聯合起來反了宋朝然後方臘再和宋江決戰決定誰才是皇帝,最終的結果豈不是宋江能夠稱帝,然後再結合梁山和遼國的戰鬥幾乎是碾壓式的勝利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宋江可以拿下現在中國版圖面積的國家。
  • 外國史知識┃亞歷山大東徵述略
    亞歷山大東徵述略公元前4世紀後期,有一個剛剛22歲德青年人,帶著一支3萬多人德軍隊,從巴爾幹半島打到埃及,又從埃及打到印度,建立起一個橫跨歐、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率領3萬步兵,5千騎兵,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即今達達尼爾海峽),沿海岸向南進軍。當時,從小亞細亞起,東到印度北部,南到埃及地區,都歸波斯管轄。馬其頓軍隊行至格拉尼庫河畔,便和波斯軍隊相遇。經過激戰,波斯軍敗績。亞歷山大的這一勝利,意味著波斯對小亞細亞統治的結束。公元前333年11月,亞歷山大率軍來到敘利亞的伊蘇城。
  • 亞歷山大帝國遇到秦帝國會怎麼樣?網友:馬其頓方陣就是笑話
    當東西方兩個帝國碰撞在一起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件,如: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發生的怛邏斯之戰。獲得勝利的阿拉伯帝國並沒有繼續東進,卻選擇和唐交往。原因是阿拉伯帝國內部出現問題和感受到唐朝的實力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