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江蘇、安徽兩省九市黨政「一把手」齊聚鎮江,召開2020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章程(修訂稿)》,宣布吸納常州市溧陽市、金壇區加入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是全國都市圈先行者,如今已走過20年,此次東擴,讓都市圈地理版圖更大,囊括了蘇皖兩省九市。
「最令人振奮的是走在前列的務實成果,2019年,都市圈GDP總量約4萬億元,我們以佔全國0.7%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佔全國4.0%的經濟總量。」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南京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龍頭城市,將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帶頭加強協作,更好地支撐都市圈提檔升級、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質量發展。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熊平平 曹德偉 周明
南京都市圈
向東擴容
本屆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最令人矚目的成果就是擴容。
會議審議通過了《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章程(修訂稿)》,宣布吸納常州市溧陽市、金壇區加入都市圈。至此,南京都市圈版圖擴至「4+4+2」格局,即江蘇省的寧鎮揚淮4市,安徽省的蕪、馬、滁、宣4市和溧陽、金壇2個地區。
據悉,2019年,南京都市圈「4+4+2」10個地區的GDP總量約4萬億元,以佔全國0.7%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佔全國4.0%的經濟總量,其中南京經濟實力在今年擠進了全國前十。
溧陽、金壇正式入圈,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會上兩地領導皆流露出欣喜之情。
「感謝各位對金壇發展的關心。」常州市金壇區委書記狄志強表示,作為南京都市圈的新成員,金壇將認真落實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章程的各項規定,積極履行自身職責,扮好南京都市圈現代建設和新格局構建的推動者。
溧陽市代市長葉明華也對未來溧陽融入南京都市圈打出了「三張牌」:做好生態、實現交通上的互聯互通,以及圍繞南京都市圈做好民生共享事項。
作為圈內最高規格的聯席會議,兩省九市市委書記和市長齊聚一堂,為南京都市圈建設帶來了實打實的禮物。
會上,圈友先後籤訂了《共同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框架協議》《共建寧淮宣生態經濟帶框架協議》《寧馬城際共建合作協議》《南京都市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等12個項目,聚焦軌道交通、集成電路產業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大氣汙染防治、市場監管、法律服務等關鍵性領域的都市圈內一體化發展。
鎮江市人社局副局長崔海柱介紹,《南京都市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涵蓋了人社部門涉及的大部分業務,包括就業服務一體化、勞動關係和諧建設、工傷及勞動能力鑑定、勞動監察、勞動仲裁、勞動關係轉移接續等核心內容,對鎮江進一步發展、便民惠企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比如南京都市圈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異地委託、協同辦理,可有效解決工傷認定調查核實以及勞動能力鑑定過程中異地往返、耗時耗力的問題,切實為南京都市圈區域城市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崔海柱說。
此外,南京市常務副市長楊學鵬介紹,聯席會議提出建立健全南京都市圈聯合督查機制。據了解,該聯合督查機制是通過都市圈秘書群、各城市督查辦、工作牽頭部門、具體責任部門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聯動、橫向配合、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聯合督查機制,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都市圈先行者
走過20年
南京都市圈是全國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者,至今已經走過20個年頭。
2000年,江蘇省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建設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構想。2002年,南京、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滁州6個城市共同編制了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規劃,掀開了當時最早、也是全國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建設序幕。
「我們是全國最早將『都市圈』概念用於規劃編制實踐的。」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表示,今年在疫情聯防聯控、推動產業協同復工上,都市圈一體化的優勢充分彰顯。
國家發展改革委早前印發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要大力推進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建設,支持南京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對南京都市圈給予充分肯定。
現實中,跨省跨市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存在諸多障礙,其中圈內城市的溝通協調機制至關重要。南京早在2002年就開始嘗試建立都市圈協調機制,至2013年左右,成立南京都市圈發展聯盟,並組成一個跨省的決策、協調和執行三層運作機制。此次舉辦的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是該機制中最核心一環,定期舉行,為南京都市圈最高決策機構。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經上報國家發改委。」張敬華表示。據了解,這份規劃描繪了都市圈未來的「發展藍圖」:到2022年,南京與各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基本形成「軌道上的都市圈」網絡化格局,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大幅提升,「不見面審批」等「放管服」改革在都市圈全面推廣。到2035年,南京都市圈將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再出發
此次會議為南京都市圈未來工作指明了方向,涉及六大方面。
一是共同強化規劃引領。積極推動南京都市圈規劃報批,提升南京都市圈空間協同治理水平,做好寧鎮揚、寧馬滁等城際功能和空間布局協同。紮實推進仙林—寶華、金牛湖—天長、淮安—寶應、溧水—溧陽(上興)、蘇皖合作示範區(溧陽—郎溪—廣德)等地區空間協同。支持寧淮特別合作區等「飛地」開展空間規劃協調。
二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米」字形高鐵網建設,比如:推動南京北站、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鐵路、寧宣鐵路、揚鎮寧馬鐵路、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寧滁蚌(亳)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以及推動實施寧揚城際鐵路、寧馬城際鐵路、寧滁城際鐵路、南京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等。
三是加強產業創新協同。強化區域創新政策協同,深化「長三角科創圈」建設。繼續推動跨界一體化示範區建設,抓住寧淮特別合作區建設省級「南北共建園區創新試點」的契機,打造都市圈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協同發展的典範。實質化推進G312寧鎮產業創新走廊,推動寧鎮揚同城化。
四是紮實推動綠色發展。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
五是促進公共服務普惠均衡。探索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貸和社保、公交、文化體育等領域「一卡通」全覆蓋。推動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等。
六是建立健全都市圈聯合督查機制。圍繞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的重要決策部署,聚焦當前都市圈協同發展的重要事項、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建立健全都市圈聯合督查機制。
「我們建議在都市圈8+2成員之間探索建立聯合督查制度,定期開展工作督查、跟蹤落實推進。要協同優化合作機制。」張敬華表示,南京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龍頭城市,將切實扛起責任擔當、帶頭加強協作,更好地支撐都市圈提檔升級、更多地惠及兄弟城市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何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