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

2021-01-19 文化養生談

它是「十總穴」之一,不同時間,分別能健脾、養腎、通三焦。中醫有哪些手段?相信大家都能說出幾個,首先當然是中藥,其次是經絡穴位。

幾乎每一味中藥都有「一物多用」的特點。也就是說,同樣一味中藥,用在這個方劑裡可能是為了「補氣」,用在裡一個方劑裡卻可能是為了理氣,比如黃芪就有這個特點。

而作為相對更「便利」的經絡穴位,尤其是具體到某一個穴位時,一般都有相對固定的功用。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肚痛三裡求,腰背委中揉」之類。

但是,有那麼一個穴位,同樣的揉按手法,卻能在不同時間發揮不同的功用。因而被歷代醫家推崇備至,它就是「三陰交」。

三陰交,為「十總穴」之一,位置在腳上,內踝上三寸(同身寸)處。看到這個名字,其實就能大致猜出它的特點:足三陰經的交匯之處。當然,一般還是把三陰交歸屬足太陰脾經,為脾經的經穴。

作為足三陰經的交匯之所,足三陰經是什麼?包括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肝脾腎三髒,在中醫臟腑理論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養生家必須重點考慮的部分。

所以,三陰交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調理陰經之穴,這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地方。

但是,三陰交歸屬於肝脾腎三髒,是否這三個臟腑的問題,一股腦直接揉按三陰交即可呢?顯然也不是。用推即是用藥,不明休得亂推。對於經絡穴位的用法,還是需要謹慎對待的。

三陰交之所以在養生方法中被重視,最大的特點是它有「健脾、養腎、通三焦」的作用。而且,就像黃芪補氣用炙黃芪、理氣升提用生黃芪一樣,對健脾、養腎、通三焦來說,只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揉按三陰交即可。

1、健脾:上午9點到11點之間揉按三陰交。

作為足太陰脾經的經穴,三陰交健脾似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事了。脾對身體而言,就是運化水溼和生化氣血。根據子午流注的原則,巳時是脾經當令,也就是上午9點到11點之間,這段時間揉按三陰交,能更好地促進脾經氣血運行,起到健脾祛溼、化溼排濁之用。

當然,對於脾虛溼濁下注的女性,如經帶異常,皮膚瘙癢、臉色晦暗之類,都可以通過巳時揉按三陰交來調理,能更好地健脾化溼,調理經氣。一般每次揉按10分鐘左右,注意雙腳各有一個三陰交哦。

2、養腎——下午5點到7點揉按三陰交:

下午5點到7點屬於十二時辰的「酉時」,正是足少陰腎經當令之時。腎為下焦之主,與膀胱相表裡,還絡屬女子胞。而奇經八脈裡的任脈、督脈、衝脈都起於胞中。這三條經絡的重要性,素有「督為諸陽之海、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之說。

所以,每天在酉時揉按三陰經,此時正是足少陰腎經氣血最旺之時,也就最能養腎。同時促進督脈、任脈、衝脈的氣血,還能促進它們的暢通。方法同樣也是最簡單的,每側三陰交各揉10分鐘左右即可。女性朋友長期堅持,對容顏保養有一定的作用。

3、通三焦——晚上9點到11點揉按三陰交:

三焦在中醫臟腑裡,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臟腑。素有「孤腑」之稱,也有最大的臟腑之說。更有「涵蓋所有臟腑」的理論。認為三焦可以分為上中下三者,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

正因為有三焦包括所有臟腑之說,所以,三焦經的調理,重在一個「通」字。內經有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疏通三焦,就相當於疏通全身之氣機。

三焦經當令是在晚上9點到11點之間。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在睡前揉按三焦經,兩側各10分鐘左右。能很好地疏通三焦經之氣血,從而對肝心脾肺腎五臟都起到調理。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堅持睡前揉按三陰交,對保持身材,美容養顏很有好處。同時,對於調整生理期,祛斑祛痘也有一定的幫助。

最後,三陰交的揉按方法是怎麼樣的呢?

按摩三陰交的手法很簡單:張開對側手掌虎口握住腳腕,四指按住外踝,拇指指尖緊壓三陰交。拇指不要離開皮膚,這樣有節律地點按即可。力度適中偏大,以三陰交上感到陣陣酸脹為度,雙腳交替進行。

相關焦點

  • 「清明菜」蕎頭,能通上中下三焦的寒滯
    蕎(jiào)頭,又稱「藠(jiào)頭」,古人謂之「薤(xiè)」。蕎頭:能通上中下三焦的寒滯▼「蕎頭」是味辛散的植物。「散則能使在上寒滯立消;味苦則降,降則能使在下寒滯立下;氣溫則散,散則能使在中寒滯立除;體滑則通,通則能使久痼寒滯立解。」
  • 搞懂三焦溼氣,溼氣才能往外排!氣色好,身體輕了,方法實用簡單
    專業的中醫醫學將這種溼氣命名為:三焦溼氣。而你用的祛溼方法並不適合這種三焦溼氣……那什麼是三焦溼氣呢?來自陝西中醫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張曉科教授(他在醫院坐診超過了28年)揭示了這個問題: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 淺談「三焦」到底是什麼?
    所以,三焦既是原氣的通道,也是水液的通道,這該如何解釋呢?三焦分為上、中、下三焦,與相應的臟腑之間是相結合的。上焦主宣發輸布,通於心肺的輸布作用。將食物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以溫養肌膚筋骨,通調腠理。《靈樞營衛生會篇》《靈樞營衛生會篇》中將三焦的這個功能形容為「上焦如霧」。霧,抓不住摸不著,是水的另外一種彌散狀態。它形容這種至輕的水谷精微之精氣,瀰漫布散的狀態,而水谷精微物質布散於全身,需通過心肺的呼吸與搏動功能。
  • 養生文化:詳說三焦以及疏通方法
    經現代醫學研究,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是一個統管全身的大系統,通過氣血、經絡密切相連,形成一個大循環。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走近三焦,看看它的神奇之處吧!一、什麼是三焦?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
  • 中醫總是說「三焦不通」,三焦到底是指什麼?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和五臟相對應。六腑和五臟不同,五臟幾乎都是實心的,六腑都是空心的。胃、膽、大小腸、膀胱都是如此,六腑的作用源自於空,承擔的功能主要就是疏洩。三焦則是六腑中最重要的一腑,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他六腑,都能從現代醫學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器官,只有三焦特殊,完全就是個虛擬的存在,是指所有臟腑之間的間隙。
  • 靜坐秘笈——打通三焦(一)
    天地之所以能永恆存在,由於有三輪,即風輪、水輪和火輪。人想要長壽,必須要通三焦,三焦即等於天地的三輪。通三焦分為風輪、水輪和火輪;由陰蹺經仙骨而達玄關為風輪;由陰蹺經腎竅而達玄關為水輪;由陰蹺經心竅而達玄關為火輪。虛無○無極☉太極☯️虛無:道的本體。
  • 三焦不通,該如何調?打通三焦經,中醫有4個簡便之法
    三焦劃分的部位不同,功能也不同《靈樞》曾記載三焦的劃分: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以及頭面部,稱作上焦;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臟、脾胃等臟腑稱為中焦;而肚臍以下包括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腑、下肢等部位稱為下焦。
  • 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熱等證,為表裡氣血三焦通治之劑!
    防風通聖散出自金·劉完素之《醫方精要宣明論》,原方組成以防風15g川芎15g當歸15g芍藥15g大黃15g薄荷葉15g麻黃10g連翹15g芒硝15g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三焦是什麼?三焦是人體的六腑之一,是人體的氣之通道,每一焦裡都蘊含著一種人體的「生命之氣」。人體氣的來源有三種:自然之氣、水谷之氣、先天之氣。三焦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3、運行水谷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到水液運行的遲速,而且也必然影響到有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洩功能。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 三焦 」 到底是什麼東西?中醫把它當作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防風通聖丸,你了解嗎
    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來源於《宣明論方》,具有清熱解毒、解表通裡的作用,傳統用於治療頭痛、發熱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瘡癰初起的便秘發熱等症。現代臨床上把防風通聖丸又進行一些引申應用。
  • 腎氣要藏,冬天養腎最好
    這時候要早臥晚起,順應時勢,順應日照時間來生活,順其自然的養生方法,才是最佳之道。  醫書也提到,冬天要去寒就溫,無洩皮膚,否則逆之則傷腎。說明冬天養生要避寒,要穿得暖和,包得緊緊的,不要讓冬天的冷風寒氣入侵身體,否則腎氣會虧虛。  而一天當中腎經最旺的時間,就在下午五點到晚上七點,這段時間裡,是足少陰腎經值班的時間,只要多加按摩、敲打、刺激,能夠幫助腎的作用發揮。
  • 三焦究竟是有形還是無形?
    六腑之一的「三焦」,是中醫特有的名稱。對其形態與功能,歷來有許多爭議,目前尚未統一結論。
  • 養生須養腎,養腎要注意這8個方面
    養腎從足底開始 腎經起於足底,冬季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尤其老年人特別容易腳冷、發麻等,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每晚可用溫經通絡、補腎助陽的中藥泡腳足浴。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湧泉穴等,每日按壓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 這樣吃,補益全身,養腎、潤肺、健脾……
    每當說到要補補身子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煲上一鍋雞湯,但雞的品類繁多,三黃雞、童子雞、老母雞……論滋補,很多人首選「烏雞湯」,認為它能補氣養血,補虛勞,養身體。但烏骨雞真的更滋補嗎?但用烏骨雞治病,是我國獨有的方法,它能補五行之氣,素有「中國花旗參」之美譽。
  • 三焦 臟腑間的通道
    《靈樞·本輸》記載,「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認為三焦為六腑之一,其分布從頭至腳,無處不管。《難經》明確提出三焦的分布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中醫解惑:三焦究竟是有形還是無形?
    2020-12-28 12:25:37 來源: 青年中醫李鐸 舉報   六腑之一的
  • 上、中、下三焦溼熱
    由於溼熱病證,雖有溼熱證初起,溼熱鬱其氣分,病變雖以太陰脾、陽明胃為主,但其病邪系可瀰漫三焦,波及其它贓腑,而出現多種徵象,但其治法總離不開分消溼熱,既治溼又治熱,即治溼不遺忘治熱,治熱不忽視治溼。其中又得分析其溼重熱輕,熱重於溼等側重病情及各種變證。並且對於溼熱證中的不同證型在立方遣藥時,絕不可平均使用祛溼藥和清熱藥,機械地去進行治療,否則不易獲得滿意的療效。
  • 初冬暖身養腎多吃慄子_百姓民生_新聞_99健康網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此時季節交際,也不宜食用太過於進補的食材,而慄子正適合這個時候食用。  香甜味美的慄子,自古就作為珍貴的果品,是乾果之中的佼佼者。板慄屬于堅果類,但它不像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那樣富含油脂,它的澱粉含量很高。同時它還有較好的藥用價值。慄子,性溫味甘,有補中益氣、補腎健脾的功效,因此慄子又有「腎之果」的美名。  慄子被廣東人稱為「風慄」,在秋末冬初乾燥之時掛在  通風的地方風乾,慄子會變得特別粉嫩香甜。外省稱慄子為板慄,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
  • 男性養生先養腎,常給父親吃這幾種食物,讓他把腎補的足足的!
    父親作為家裡的頂梁柱,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賺錢養家,壓力越來越大…… 男性保護好自己身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而腎是男性的一個重要器官,男性們需要更加保護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