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通聖丸,你了解嗎

2021-02-06 運城中醫聯盟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方【運城中醫聯盟】免費訂閱

華山論劍、河東辨醫,2014年10月23日,來自全國的民間中醫將匯集運城進行臨床交流,你知道嗎?詳細內容請加入Q群8560577

作者/高建忠 ⊙ 編輯/王超


摘要劉河間平生諸詣力,長於治火,火鬱發之。「防風通聖散」方內外上下,氣分血分,無所不到,意義實為周匝。此方上下、表裡分消,氣血、三焦同治,充分體現了劉河間治熱「不使少有怫鬱」的組方用藥特點。


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來源於《宣明論方》,具有清熱解毒、解表通裡的作用,傳統用於治療頭痛、發熱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瘡癰初起的便秘發熱等症。現代臨床上把防風通聖丸又進行一些引申應用。治療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細菌性痢疾、多發性瘡腫、副鼻竇炎、皮膚病、尿路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功能與主治  解表通裡,清熱解毒。用於外寒內熱,表裡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癧初起,風疹溼瘡。

防風通聖散方解

吳昆在《醫方考》中對防風通聖散的方解較為精彩:「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洩;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洩;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後而洩;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洩。風淫於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遊火;風之為患,肝木主之,川芎、歸、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朮,又所以和胃氣而健脾。劉守真氏長於治火,此方之旨,詳且悉哉!」

上下、表裡分消,氣血、三焦同治,充分體現了劉河間治熱「不使少有怫鬱」的組方用藥特點。正如王旭高在《退思集類方歌注》中所言:「此為表裡、氣血、三焦通治之劑。」

當代醫家冉雪峰在《冉氏方劑學》中也指出:「按此方劉完素用治風熱壅盛,表裡三焦皆實等證。查此方為通表通裡,和氣和血,調整二便,疏利三焦之方。藥味雖多,秩然不紊,如韓候將兵,多多益善……查河間平生諸詣力,長於治火,火鬱發之,此方內外上下,氣分血分,無所不到,意義實為周匝。」

由於方中使用了當歸、芍藥、白朮等藥,古人認為本方瀉中寓補,瀉而不傷正。如喻嘉言在《醫門法律》中指出:「此方乃表裡通治之輕劑,用川芎、當歸、芍藥、白朮以和血益脾。所以汗不傷表,下不傷裡,可多服也。」

實際上,方中當歸、芍藥、白朮用量較小,川芎、當歸、芍藥僅起和血之用,白朮有健脾之功,與人參、黃芪、熟地、白芍等護正自然有別。在大隊清瀉藥中,是不可能做到「汗不傷表,下不傷裡」的。

至於所謂本方為「輕劑」,可「多服」,也值得商榷。費伯雄在《醫方論》中即指出:「雖雲通治一切內外諸邪,然必如注中表裡三焦俱實者,方可用。否則,硝、黃之峻烈,石膏、滑石之沉寒,尋常之症,豈能堪此?」

證之臨證,本方的適應證往往為體壯熱實者。至於是否可「多服」、是否為「重劑」,主要取決於用量。

復 興 中 醫 我 們 一 直 在 努 力

運城中醫聯盟 聯出你我中醫的前程 運城中醫聚友會 聚出你我共同的心聲 運城中醫讀書會 讀出你我心中的夢想

如果喜歡我們,也可以加入我們運城中醫聯盟Q群:207450337,這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是中醫學習溫馨的家園,歡迎你早日到來。

微信公眾帳號:yczylm517

相關焦點

  • 防風通聖丸
    防風通聖丸,出自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一直以來頗受眾多醫家所重視,廣泛地運用於臨床各科。民間有「有病沒病,防風通聖」、「主治甚多,不能盡此,其藥味表裡氣血皆備」等說法,其指的就是防風通聖丸有病治病,無病可強身,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是也不是沒有根據,下面我們就來仔細了解一下吧。
  • 防風通聖丸的臨床應用
    防風通聖丸的前身為「防風通聖散」,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三。後根據《全國中成藥處方集》開發為中成藥,一直暢銷不衰。由麻黃、荊芥穗、防風、薄荷、大黃、芒硝、滑石、梔子、石膏、黃芩、連翹、桔梗、當歸、白芍、川芎、白朮(炒)、甘草組成,具有解表通裡,清熱解毒之效。方中麻黃辛散辛溫發汗解表、宣散肺氣;荊芥穗散風解表止癢;防風祛風解表勝溼;薄荷疏風解表、清利頭目與咽喉。
  • 防風通聖丸,一個你不可不知道的好藥!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防風通聖丸是不是這麼神!防風通聖丸這個方子出自於金元四大家的劉完素,方子主要組成有:防風、荊芥穗、薄荷、麻黃、大黃、芒硝、梔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當歸、白芍、黃芩、連翹、甘草、白朮,從這個方子的組成來看,這是一個大方,藥味比較多!
  • 春季良藥—防風通聖丸
    「防風通聖治百病」       中醫有句話叫「有病沒病,防風通聖」 ,這句話說明防風通聖有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雙重作用,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表裡通解的經典名方,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也較普遍,在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也出現過。
  • 這個成藥真好:防風通聖丸
    小議防風通聖丸擴展應用作者/王業龍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出於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為外散風邪、內清蘊熱的表裡雙解劑,由防風、麻黃、芥穗、薄荷、大黃、近年來防風通聖丸臨床應用不斷擴展,還可用來治療下列疾病中的外寒裡熱症者:肥胖症:近年來日本對本品治療肥胖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對婦女肥胖確有療效,尤其是對20~30歲婦女肥胖效果最為顯著。方法是取防風通聖丸(散)每次6克,每日6次,連服3~6個月,一般體重均有明顯減輕。
  • 防風通聖丸:適合春天常備的藥
    防風通聖丸處方來自金代劉完素的《宣明論方》,方由防風、川芎、當歸、白芍、大黃、麻黃、連翹、薄荷、芒硝、生石膏、黃芩、桔梗、白朮、芥穗、梔子、甘草等16味藥組成。 方中防風、芥穗、麻黃、薄荷散風解表,使風邪由表而解;大黃、芒硝下洩蘊熱由大便而出;配以梔子、滑石(為衣)瀉火利溼,使熱從小便排出;生石膏、黃芩、連翹、桔梗清解肺胃之熱;當歸、川芎、白芍和血祛風;白朮健脾燥溼;甘草和中緩急。 諸藥配伍,共奏解表通裡、清熱解毒之功,解表而不妨裡,通下而不礙表,從而達到表裡雙解的目的。
  • 跟師一日一得之醫海點滴-69-妙用防風通聖丸
    69、妙用防風通聖丸民間有句俗話叫,有病沒病,防風通聖。這都是說防風通聖散運用之廣泛。為何它有如此高的讚譽呢?原來它集解表清熱攻下三法於一體,宣通表裡內外,祛除鬱熱積滯,以通為用,達到表裡雙解的目的。學生們都會自己辯證,都知道防風通聖,而且又不方便抓湯藥熬,便隨手到藥店去買上防風通聖丸,吃上兩天,就見效,便通,瘡退。這是對於痤瘡初起,兼有大便不暢,或習慣性便秘的,這防風通聖丸效果是很好的。它能把體表上下通道,有形的瘀滯通通打開,以通立法,以通為用,故稱通聖。第二方面防風通聖丸是大便不通者的減肥茶。
  • 「通聖散」是一種法還是一首方? | 張英棟(防風通聖散)
    學習防風通聖防風通聖丸是治療傷寒,還是治療雜病的藥?防風通聖本來是金元時期的煮散劑,其本來的用量很小,現在改作湯劑如何能不失本意?防風通聖方名中的「防風」是何意?與中藥「防風」有關嗎?本方如何能防風?劉河間重視水火的辨證關係,重視氣機的通利,重視腠理,防風通聖如何體現劉氏的學術思想?「有病無病,防風通聖」言此方適應症之廣,其最佳適應症是什麼?其禁忌症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筆者幾乎帶了20多年。
  • 63.防風通聖散
    63.防風通聖散 此方有三點需要了解。
  • 中醫治療瘟疫十大名方——防風通聖散
    大家常聽到一句話「有病沒病,防風通聖」,其實這當中就隱藏了中醫的一首抗疫名方——防風通聖散,作為流傳如此廣泛的中醫方劑,究竟有何特別之處?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吧。防風通聖散出自於「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劉完素(劉河間)所著的《黃帝素問宣明方論》,「外感宗仲景,熱病崇河間」,劉河間作為金元時期四大名醫之首,擅長治療熱性疾病,防風通聖散就是他的代表方之一。
  • ​防風通聖湯治暴聾
    導讀:防風通聖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所創製的一首千古名方,其方融寒溫於一爐,解表通裡,大氣磅礴,三焦一轉
  • 針對表裡俱實的「寒包火」情況的防風通聖散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子是防風通聖散,現在中成藥的名字叫防風通聖丸。這個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河間創立的。劉河間非常注重清熱,他的防風通聖散裡包含的經典方法叫做「表裡雙解」。我們之前講過,當寒邪侵襲的時候,我們身體的第一階段是外寒階段。
  • 趙炳南應用防風通聖散經驗
    防風通聖丸為河間學派名方,以疏通人體各大竅道為能,以祛邪為大法,臨床以的大小便快利,汗出表解為效驗,不渴常服。  使用注意:體衰便溏者慎用,孕婦慎用。  驗案舉例  案一  鄧某,男,43歲。1972年5月6日診。  主訴:全身出紅疙瘩作癢2天。
  • 流感期間談防風通聖散 | 生活妙方
    文章 | 羅大倫     漫畫 | 8歲     編輯 | 雲少最近流感爆發,據說很多地方的防風通聖顆粒或者防風通聖丸都賣斷貨了
  • 被日本追捧的減肥漢方:防風通聖散,這個方劑真好!絕對乾貨
    圖文無關:單手倒立防風通聖丸屬於解表類中成藥,出於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宣明論方》,為外散風邪、內清蘊熱的表裡雙解劑
  • 方劑選萃: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發表通裡、清上奪下法)     金劉完素《宣明論方》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葉
  • 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熱等證,為表裡氣血三焦通治之劑!
    防風通聖散出自金·劉完素之《醫方精要宣明論》,原方組成以防風15g川芎15g當歸15g芍藥15g大黃15g薄荷葉15g麻黃10g連翹15g芒硝15g
  • 防風又名銅芸、茴芸、茴草、百枝、閭根、百蜚、屏風、風肉、山芹萊、白毛草、關防風、東防風、口防風、西防風《本草綱目大全-草部》
    防風、白芷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如牙風毒,只用茶清為丸,每服一丸,茶湯下。如偏正頭風,空心服。如身上麻風,食後服。未愈連進三服。4、治風熱拂鬱,筋脈拘倦,肢體焦痿,頭目昏眩,腰脊強痛,耳鳴鼻塞,口苦舌幹,咽嗌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腸胃燥,熱結,便溺淋閉等症。
  • 中藥科普———防風
    防風出現噁心、面及手背呈紅色斑塊、瘙癢。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停止用藥。至今,河南有些地方稱之為「春天之藥」,每到立春時節起都要備幾劑防風通聖散,全家服用可防春日之溫熱病。故有「有病無病,防風通聖」之稱,這句話說明了防風通聖散用途之廣,集防與治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