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酒文化博物館藏有康有為題贈的兩幅條幅,分別題寫於1917年和1927年。而在《書法賞評》雜誌2015年第三期刊登的《淺談康有為學書歷程》一文中,還出現過康有為的另一幅條幅寫到張裕葡萄酒,落款「甲子秋書於息遊別墅,天遊化人康有為」,即1924年秋題寫於天津日租界內的息遊別墅,「天遊化人」則是康有為晚年所取的別號。
1917年的條幅題詩為「深傾張裕萄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且擘蟹螯寫新句,已忘蒙難證蓮華」。落款「丁巳六月蒙難,居幽美使館也」,即1917年農曆6月在北京美使館避難期間所題。「且擘蟹螯寫新句」在條幅中漏寫「句」字,「擘蟹螯」又誤寫為「避蠏鰲」,而收錄於康有為遺稿《萬木草堂詩集》中的原詩則為「且擘蟹螯寫新句」,似應以此為準。「擘蟹螯」是指吃蟹,唐宋時期有所謂「相逢便倚蒹葭泊,更唱菱歌擘蟹螯」之雅興,「來逢春雨長魚苗,去見秋風擘蟹螯」之樂趣。
1924年的條幅落款下面有藏家附記:「南海此詩落字三(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爰捲起。先生酒後書誤,覺而棄之,為人拾去,擅添印焉。」漏寫的三個字應是「臺」、「藥」、「卓」,補字當為「深頃張裕葡萄酒,閒植豐臺芍藥花。手擘蟹螯從畢卓,此翁可惜老天涯」。其中,「深頃張裕葡萄酒」中的「頃」,古文通「傾」;「手擘蟹螯從畢卓」出自康熙年間《聲律啟蒙》中的名句「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畢卓是晉代名士,以嗜酒聞名,《晉書·畢卓傳》載其名言「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尾句「此翁可惜老天涯」,則是借用陸遊七言絕句《對酒戲詠》中的原句,原詩為「淺傾西國蒲萄酒,小嚼南州豆蔻花。更拂烏絲寫新句,此翁可惜老天涯」。
1927年的條幅題詩為「淺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臺芍藥花。更讀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此詩顯系仿陸遊《對酒戲詠》句式,落款依稀可辨「十年」、「秩捃世兄」、「葡萄園」、「製酒」等字句,其中的「秩捃」即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之子張秩捃,時任張裕公司總經理,康有為稱其「世兄」,是對世交晩輩的尊稱。康有為於1927年農曆2月28日在青島病逝,此詩的題寫時間也不排除是1926年晚些時候的可能。
縱觀康有為這三首詩,時間跨度長達十年,但彼此相通、遙相呼應。從「深傾張裕葡萄酒」到「淺傾張裕葡萄酒」,從「且擘蟹螯寫新句」到「手擘蟹螯從畢卓」,似乎也反映了康有為的人生態度變化軌跡。但不論是「深傾」還是「淺傾」,吃蟹時佐以一杯張裕霞多麗或雷司令白葡萄酒,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陳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