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25)
《我們知錯嗎?》
生活過程往往就是試錯的過程,我們一直都在犯錯,我們一生都在試錯,直到死去,也沒有一個衡量正確的標準。也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有檢驗正確行為的不變的標準,於是,我們無從知道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確,我們只能證錯,只能就錯,甚至只能錯上加錯。迄今為止,人類都不能肯定自己做的哪一樁事情是絕對正確的,是不可更改和不可推翻的。這難道是我們不自信嗎?或者是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是不可琢磨的,是無法正確的,我們只有永遠試錯下去?這怎麼解釋都像是庸人自解,是十足的庸人邏輯。
錯誤的認識產生錯誤的方法,錯誤的方法導致錯誤的過程,錯誤的過程必然產生錯誤的結果,錯誤的結果由錯誤的人來承受。我們一直在試錯的本身就是一個大錯,我們為什麼不建立正確的標準?我們能正確嗎?是我們不能做到正確,還是我們根本無法正確?我們錯了,但我們知錯嗎?我們知道錯在哪裡嗎?我們在做錯,但我們不知錯,我們至今不知道為什麼有錯,錯誤的根源在哪裡?
致命的問題是,我們是所有錯誤的承受者,我們認錯但不知錯。因為我們從來就無從糾錯,只能錯上有錯,一錯再錯,錯得徹徹底底。智慧無比的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高級文明狀態下的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為什麼不知錯?因為我們沒有知錯的前提,前提其實很簡單,就是:什麼才是正確?
正確其實極為簡單明白,就是達到目的。正確的方法就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正確就是直達目的。我們難免要問,我們達到目的了嗎?我們特別要問的是,我們有目的嗎?我們有明確的、共同的、終極的目的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沒有生存的目的,我們怎麼達到目的?我們達到什麼目的?沒有目的的行為過程怎么正確?能正確嗎?我們為什麼不斷證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正確。最弔詭的邏輯莫過於我們既沒有正確的可能,為什麼又在證錯和接受所有的錯?沒有正確怎體現事實為錯?沒有正確怎知有錯?這就是說,正確是存在的,它隱匿在結果的背後。它雖不出場,但處處在場,它雖不糾錯,但處處證錯。「它」是什麼,它就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它雖然沒有粉墨登場,但無處不在,它才真正地在左右著我們的存在。
它看起來不像是目的,因為它沒有我們關於目的的任何判斷標準,它最不像是我們想像的目的模樣,因此,我們從不把它當成目的。我們一直誤把生存形式和生存過程當目的,這不是目的的目的,怎不迫使我們犯錯?錯誤的目的和錯誤的過程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錯誤,更導致了每個人錯誤地度過一生。
我們不知錯的真正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目的,沒有目的的日常生活進入到一個盲目的過程。我們的所作所為由於沒有目的的引領校正,當然只能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當然只有不斷出現的錯誤結果。我們總覺得生活不盡人意、得非所需;我們總覺得日子過得憋屈、過得讓人失望;我們總覺得生存得艱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磨難……這就是正確的目的在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正在錯誤的方向進行錯誤的過程。我們對世界對生活對自己的不滿就來自正確的立場,是未出場的正確在作用於我們的意識,是正確在替我們作最終的判決。
人類絕不會永久生活在錯誤之中,錯誤與正確的衝突會不斷折磨我們,錯誤的行為就是對我們的折騰。錯誤為什麼會導致苦難與災禍?這其實就是正確在阻止錯誤的繼續,就如同疾病是阻止人們錯誤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一樣,正是疾病的存在使人們不會離健康的生活太遠,正是錯誤的嚴重後果使人類不會遠離真理太遠太久。當我們無法承受生活的磨難,當我們身陷於重重矛盾之中,當我們在災禍與苦難中痛不欲生的時候,也就是真理快要顯現的時候,也就是黎明快要到來的時候。
要使我們知錯,得先使我們知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錯誤的一切就原形畢露了。什麼是對的?其實這根本不神秘,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我們真正離不開什麼?拋開一切認知的阻擾,我們的原始目的就顯現了。這個存在了數億年的最原始的一直不變的目的,才是我們真正的共同目的和終極目的。這時的邏輯就再清楚不過了,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就是正確的行為,反之,任人強加上智慧、文明、先進、高級……等等外衣,最終都是錯誤的,都是在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