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標準在哪裡,我們能夠判斷是非對錯嗎?

2020-12-23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25)

《我們知錯嗎?》

生活過程往往就是試錯的過程,我們一直都在犯錯,我們一生都在試錯,直到死去,也沒有一個衡量正確的標準。也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可能有檢驗正確行為的不變的標準,於是,我們無從知道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確,我們只能證錯,只能就錯,甚至只能錯上加錯。迄今為止,人類都不能肯定自己做的哪一樁事情是絕對正確的,是不可更改和不可推翻的。這難道是我們不自信嗎?或者是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是不可琢磨的,是無法正確的,我們只有永遠試錯下去?這怎麼解釋都像是庸人自解,是十足的庸人邏輯。

錯誤的認識產生錯誤的方法,錯誤的方法導致錯誤的過程,錯誤的過程必然產生錯誤的結果,錯誤的結果由錯誤的人來承受。我們一直在試錯的本身就是一個大錯,我們為什麼不建立正確的標準?我們能正確嗎?是我們不能做到正確,還是我們根本無法正確?我們錯了,但我們知錯嗎?我們知道錯在哪裡嗎?我們在做錯,但我們不知錯,我們至今不知道為什麼有錯,錯誤的根源在哪裡?

致命的問題是,我們是所有錯誤的承受者,我們認錯但不知錯。因為我們從來就無從糾錯,只能錯上有錯,一錯再錯,錯得徹徹底底。智慧無比的我們為什麼會這樣?高級文明狀態下的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為什麼不知錯?因為我們沒有知錯的前提,前提其實很簡單,就是:什麼才是正確?

正確其實極為簡單明白,就是達到目的。正確的方法就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正確就是直達目的。我們難免要問,我們達到目的了嗎?我們特別要問的是,我們有目的嗎?我們有明確的、共同的、終極的目的嗎?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沒有生存的目的,我們怎麼達到目的?我們達到什麼目的?沒有目的的行為過程怎么正確?能正確嗎?我們為什麼不斷證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正確。最弔詭的邏輯莫過於我們既沒有正確的可能,為什麼又在證錯和接受所有的錯?沒有正確怎體現事實為錯?沒有正確怎知有錯?這就是說,正確是存在的,它隱匿在結果的背後。它雖不出場,但處處在場,它雖不糾錯,但處處證錯。「它」是什麼,它就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它雖然沒有粉墨登場,但無處不在,它才真正地在左右著我們的存在。

它看起來不像是目的,因為它沒有我們關於目的的任何判斷標準,它最不像是我們想像的目的模樣,因此,我們從不把它當成目的。我們一直誤把生存形式和生存過程當目的,這不是目的的目的,怎不迫使我們犯錯?錯誤的目的和錯誤的過程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錯誤,更導致了每個人錯誤地度過一生。

我們不知錯的真正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目的,沒有目的的日常生活進入到一個盲目的過程。我們的所作所為由於沒有目的的引領校正,當然只能是不斷試錯的過程,當然只有不斷出現的錯誤結果。我們總覺得生活不盡人意、得非所需;我們總覺得日子過得憋屈、過得讓人失望;我們總覺得生存得艱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磨難……這就是正確的目的在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正在錯誤的方向進行錯誤的過程。我們對世界對生活對自己的不滿就來自正確的立場,是未出場的正確在作用於我們的意識,是正確在替我們作最終的判決。

人類絕不會永久生活在錯誤之中,錯誤與正確的衝突會不斷折磨我們,錯誤的行為就是對我們的折騰。錯誤為什麼會導致苦難與災禍?這其實就是正確在阻止錯誤的繼續,就如同疾病是阻止人們錯誤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一樣,正是疾病的存在使人們不會離健康的生活太遠,正是錯誤的嚴重後果使人類不會遠離真理太遠太久。當我們無法承受生活的磨難,當我們身陷於重重矛盾之中,當我們在災禍與苦難中痛不欲生的時候,也就是真理快要顯現的時候,也就是黎明快要到來的時候。

要使我們知錯,得先使我們知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錯誤的一切就原形畢露了。什麼是對的?其實這根本不神秘,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我們真正離不開什麼?拋開一切認知的阻擾,我們的原始目的就顯現了。這個存在了數億年的最原始的一直不變的目的,才是我們真正的共同目的和終極目的。這時的邏輯就再清楚不過了,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就是正確的行為,反之,任人強加上智慧、文明、先進、高級……等等外衣,最終都是錯誤的,都是在把人類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接下)

相關焦點

  • 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錯誤,正確的判斷事情對錯
    適時原諒他人才是正確的方式,對於王先生一時衝動將狗嘴打歪的行為,王先生做出了表示。他公開道歉,並答應支付1萬元用於小黑狗的治療,可不少動物愛好者看到後卻對此仍有異議。王先生已經對自己的過失作出了回應,他打狗是不正確的,但對於他的道歉,我們應選擇原諒。古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對於他人真心的道歉,原諒他人才是最好的結果。
  • 具備洞察力和注意力、敏銳地做出正確判斷的人才是真正能幹的人
    01.細節也要注意能夠對事情做出正確判斷的人,就是能夠把工作做好的人。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必須要敏銳地觀察自己所處的狀況。為此需要觸及事物本質的、敏銳的觀察力。這種敏銳的觀察力源於精神的集中。但是,想要一下子精神集中,卻總是力不從心。其實,精神集中是一種習慣。
  • 肖戰事件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初中生,青少年的是非觀該如何正確樹立?
    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和責任感是需要從小抓起,而孩子的正確認知都是起源於家庭,父母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價值的建立家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培養孩子是非觀時,最害怕的是固執的家長,你的固執會影響孩子的對錯。他會順從你的是非觀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往往會變成,從小到大我爸媽就是這麼叫我的有什麼錯的嗎?在培養孩子是非觀是,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是非觀,只有家長做到這步才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反問,只是王驍輝個人的錯嗎?
    反問,只是王驍輝個人的錯嗎?○文/盧君.開誠布公,我們先反問一句:只是王驍輝個人的錯嗎?這時的我們,應該這樣思考——人,是環境的產物,這一定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1關鍵詞:小環境,俱樂部,競技俱樂部這個小環境有關競技的「是非標準」是否是「正常」的?
  • 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
    我們希望上帝存在,最好,我們能審判祂。NO.2哲學與上帝 第二章無神論錯在哪裡無神論錯了嗎?通常來說,判斷一件事物對與錯,都需要一個標準。評判一個世界觀的對錯似乎不妥,因為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個標準。不過大體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點:第一、它自洽嗎?第二、它可靠嗎?第三、它良善嗎?自洽意味著一個可信的世界觀不能有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可靠意味著它必須能夠解釋現實世界。良善意味著它要與我們的本性不相悖。
  • 三十而立,「立」的判斷標準就2個字,30歲的你,「立」了嗎?
    隨著《三十而已》的熱播,讓我們看到了,3位不同女性不同的30歲。30歲對女人來說,似乎是一道逃不掉的坎。有人說:「30歲必須結婚生子;30歲必須事業有成;30歲必須有房有車有存款,30歲就必須。。。。。」只是30歲的女人,真的就必須符合某些標準,才算「立」了嗎?
  • 有一種智慧,叫不惹是非
    是非是非,其間關係,必然對立。相信是的,堅定了對是的理解,信任非的,明確了對非的價值。是非,有些時候不是道理與道理的對抗,也不是觀念與觀念的碰撞,是服不服的挑釁,是認不認錯的挑戰。是非之辯,有時候到分的不是公理大意上的黑白,而是誰的力量強,誰的支持者多,誰擁有影響力更廣的條件,那麼是,就是對,非,對也不對。不惹是非,不是不辨是非。而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會發現,那些不惹是非的聰明人,往往對於是非之事,看得格外透徹。為什麼?
  • 勞榮枝案件:對女孩真正的富養首先是教會她是非對錯,正確的三觀
    真正的富養是學識,見識的富養,是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認識。如果你的世界錯了,你再怎麼走也是錯的。在七十年代,一個女娃能上得了學,成為人民教師,沒理由不知道殺人不犯法,也不可能不知道身邊的這個人危險。可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為他做誘餌,一個人一旦沒了是非對錯,其實離失去人性也沒遠了。無論怎麼狡辯,做了就是做了,那些被害死的人有一半她的「功勞」是不爭的事實。
  • 《易論》|有正確的三觀,是避免人生悲劇的前提
    引言:做人要立定腳跟,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堅定自己心中的信念,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堅持原則,站穩立場,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承諾,不要人云亦云。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信念,就會失去主心骨,自己也會走入錯誤的隊伍之中,甚至誤入歧途,走上邪路,這更體現了一個人要有正確判斷力的重要性。
  • 從《灰姑娘》探討如何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老師說:「為什麼呢,如果你們是灰姑娘的繼母,你會同意她參加舞會嗎?」孩子們思考了一下,然後回答:「可能不會,因為如果她去了自己的孩子就選不上了。」老師接著說:「那麼你們看,繼母只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她並不一定是壞人,對嗎?」老師繼續說:「那麼是誰幫助灰姑娘的呢?」孩子們:「仙女們」老師:「仙女是灰姑娘的朋友,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朋友很重要對嗎?」
  • 「讀書無用論」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我們有資格反駁嗎?
    現在的網絡上面,自由的言論很多,只要你不談論政治,有時候謠言都能滿天飛,更不必說一些人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了,那是完全沒有什麼限制了,想說什麼就能夠說什麼,只要自己認為對的,只要自己認為有理,黑的都能夠說成白的,更不必說關於讀書的話題,許多人都在宣揚「讀書無用論」,那麼,他們的說法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而我們是否有反駁的資格呢?
  • 對錯與利弊
    「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看利弊。」電影《後會無期》中這句經典臺詞,一語道破了成人世界的潛規則——無視對錯的利弊觀似乎已經成為成年人理性務實的價值選擇。然而,這種只看利弊不分對錯的選擇,不過是利己主義的表象,讓人實在不敢苟同。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這句臺詞是一個老江湖騙子說的,他們當時正在實施「仙人跳」。
  • 正確深蹲要做到「三不疼」,如果深蹲疼錯了地方,說明深蹲不標準
    深蹲是練腿王牌,也是身體基礎力量最好的鍛鍊動作,但是很多人都被深蹲標準搞糊塗了,什麼脊柱中立、屈髖這些標準,你沒點知識儲備往往都會無所適從。其實是這樣的,你的深蹲做的夠不夠標準,你可以通過你訓練後疼痛位置來判斷。
  • 專家評爭議:紅牌正確!錯漏判比比皆是
    8月28日,裁判專家王學智參加《智評裁判》節目,裁判專家王學智評中超爭議判罰,涉及石家莊永昌VS北京國安,王學智發表評論,他的觀點是郭全博紅牌正確,標準不統一造成錯漏判比比皆是。王學智坦言:「我們的尺度必須要保持一致和統一。這兩個球,裁判員和雙方接觸的點都很遠,基本是在中圈附近判罰,裁判員那麼遠的距離是判不準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個動作,我們強調的不是說這個點球判和不判的問題,希望能夠統一一個標準,我對雙方都一致,對任何球隊都一致。他的體能上,他的判斷的準確性上,還有些差距,所以導致了現在標準不統一造成了錯漏判比比皆是。」
  • 好酒的標準是什麼?可以通過價錢來判斷是不是好酒嗎?
    但是,如今隨著白酒市場做的越來越大,很多人對白酒的文化了解也越來越多,對白酒的好與壞也判斷的很明確。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酒友不了解好酒和劣質酒的根本區別到底在哪裡,如果還有不懂的酒友不妨漲漲知識。下面,老陳就給大家說一說好酒的標準是什麼,價錢是不是判斷酒好壞的唯一標準呢?我們到底應如何判斷一款白酒是不是好酒。
  • 新手建議,酒杯深蹲練哪裡?高腳杯深蹲標準教學
    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介紹一下高腳杯深蹲的標準做法以及常見問題高腳杯深蹲標準動作要領站姿,雙手握住壺鈴的把手(如果是啞鈴則用手掌託住),將雙手儘可能往胸部的方向靠,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於肩抬頭、挺胸、直背,同時下蹲,一直蹲到你的股四頭肌差不多要碰到小腿肚子為止(也就是說可以蹲得比較低)下蹲到底後停住1-2s,接著腳後跟向下蹬,同時用肘部的力量將身體反推
  • 如何判斷用筆的對錯?
    今天根據本人經驗給沒有書法老師的書友介紹三種自判"用筆"的對錯方法,當然有老師教效果肯定是不一樣。 一、運筆太慢就是錯 寫字過慢也是用筆錯誤?對。如你是對照臨帖(或者點畫訓練)寫得慢一些還可以理解。如果是背臨或者創作時還用筆行速過慢就是用筆錯誤。 怎麼判斷?
  • 腰圍是量哪裡 正確的腰圍怎麼量
    腰圍是量哪裡 正確的腰圍怎麼量 2018-03-05 17:17:56 來源:全球紡織網 腰圍是量哪裡?正確的腰圍怎麼量?
  • 健身中我們容易犯的錯,如果你是健身盲,這些你都知道嗎?
    導語:許多人都想擁有萬裡挑一的好身材,所以沉迷於健身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我們判斷事物對錯時,往往都喜歡利用常識來進行判斷,而事實上,許多場合或事件都不能只利用常識來進行判斷。常識判斷表面看似正確,但是本質卻不是這樣,有時候還會具有危害性。
  • 採光妨礙判斷標準及賠償標準是什麼?
    下面,房地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有關採光妨礙判斷標準及賠償標準是什麼的知識內容。採光妨礙判斷標準既然採光權作為相鄰關係法的調整內容,那麼如何構成採光妨害須依照處理相鄰關係的忍受限度規則加以衡量判斷。所謂的忍受限度就是當不動產權利人的權利受到鄰人侵害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當侵害並不嚴重甚至無關緊要時,並且社會一般人能夠容忍這種妨害,就不得主張排除這種妨害。具體到採光妨害問題上.妨害如果超過了社會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即認為構成採光妨害;而如果沒有超過社會一般人的忍受限度,則受害人負有容忍義務,不能阻卻這種妨害行為,即認為不構成採光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