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向蔣介石提了一個要求,要了一個人!
在中華兒女14年的抗戰歷史中,臺兒莊戰役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中國正面戰場第一次戰勝日本軍隊,殲敵兩萬餘人。臺兒莊戰役作為臺兒莊戰役的指揮者李宗仁,在接到任命指揮臺兒莊戰役之前,曾向蔣介石要了一個人,提了一個要求。1937年,日軍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滅亡中國,決定從南北兩端夾擊徐州。
-
該不該痛批「焦土抗戰」?1938年長沙的焚城之災
基於上述各種觀念之交互綜錯,於是構成中國數年來不抵抗之事實。」因此李宗仁大聲疾呼:「必須堅決反對依賴論,準備論,機會論,唯武器論,物質對比論等等,一切不抵抗論。……要救國,首先要樹立自信心,自信自勉,下一個最大的決心,這個決心就是持久戰的決心,就是焦土抗戰的決心。」
-
李宗仁:中華民國代總統
抗日戰爭 1937年2月-1937年8月,任第五路軍總司令。1937年10月,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37年8月-1938年),駐節徐州。 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38年2月至5月,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8年2月-1938年9月)、保安司令。1938年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遊擊基地,堅持抗戰。
-
1938年山東臺兒莊戰役國軍將士老照片,日本在中國第一次遭遇失敗
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接近亡國滅種的一次危機,日本侵略者從晚清末年就對我國領土垂涎三尺,無論是甲午戰爭、庚子之變還是九一八事變,日本每一步都行走在進軍大陸的百年國策上,只不過他們的國策就是吞併滿蒙,進而佔領整個中國。
-
李宗仁中國英雄人物!
李宗仁1936年,李宗仁發表《焦土抗戰論》,其觀點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速勝論」背道而馳。7月15日,國民政府電令白崇禧立刻出洋考察,李宗仁調往中樞軍委會任職,實際上要將二人趕出廣西,這一下激怒了他倆,他們公開抗命。蔣介石調集各路軍隊圍困廣西,而廣西也全省動員誓死一拼。桂系在輿論上佔領正義立場,東北軍、西北軍、我黨都通電聲援廣西。
-
藝術再現全面抗戰精神風貌 匯集大量抗戰版畫《中國新興版畫(1931...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魯迅先生對中國文藝的影響,除了文學,最大的莫過於版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不遺餘力地推介外國優秀版畫作品,支持中國新興版畫創作,在左翼美術運動中樹立起一面鮮明的旗幟,以藝術的精神鼓舞人心,,醫治國人的心靈。
-
1938年的全面抗戰,為贏得持久抗戰爭取了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8年,抗戰的第二年。無論是抗戰的正面戰場,還是抗戰的敵後戰場的開闢,都有不少亮點。抗戰初期的慌亂局面有所改觀。國民黨正規軍一改初期一觸即潰的局面,開始建立防線,節節阻擊,阻止日軍的深入。各地軍閥部隊,摒棄前嫌,陸續開赴抗戰前線,大大增強了抗戰一線的兵力。
-
李宗仁的高光時刻:臺兒莊血戰,帶領這支部隊把日軍打的服服帖帖
周恩來曾評價道,李宗仁一生做過的兩件好事是值得書寫並可以拍成電影的,一是 1938年他指揮的臺兒莊大捷在中國八年抗戰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二是他晚年不顧險阻,毅然從海外回歸祖國。作為桂系的首領,李宗仁一直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為了拔去 這顆眼中釘,蔣介石給他出了各種各樣的難題。但在抗日戰爭中,李宗仁捐棄前嫌,走上抗日戰場,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1937年盧溝橋全面抗戰的槍聲一響,李宗仁就在廣西向全國發出了"請纓抗戰」的通電。
-
李宗仁在「逼蔣抗日」中,做出了哪些貢獻,有什麼歷史意義
1935年華北事變之後,民族存亡之際,全國的民眾一心想讓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這個時候,蔣介石卻制定了一個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這個政策不僅遭到中國民眾的反對,在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尤其是李宗仁的桂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只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地方勢力而已,曾經於蔣介石進行了很多的明爭暗鬥。
-
1938年花園口決堤事件始末
國民黨炸花園口黃河大堤後形成的黃泛區 中國軍隊阻擊日軍失敗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取得大捷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劃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 1938年5月15日,日軍逐漸包圍徐州,蔣介石眼看主力部隊要被圍困在徐州,無奈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
-
1938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撤退,成功保存中國抗戰元氣
1938年宜昌。江面上,輪船木船雲集於此。碼頭上,大批的工人們扛著沉重的物資準備運上船沿著三峽險灘開往重慶。現場氣氛一片緊張,天上不時的有日軍飛機飛來,在江面上來回掃射。但是現場搬運的工人和船上的船員們毫無畏懼,依然搶運著物資。因為他們知道,這批物資和人員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
李宗仁流亡美國後,想回祖國但心存顧慮,曾想了一招投石問路之計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又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過著流亡生活。1958年,李宗仁的老鄉、桂系集團核心政治人物陳思遠的女兒林黛從美國回到香港,對父親陳思遠說:「李先生(李宗仁)在美國住不習慣,總想回國。」
-
他是李宗仁的戰將,為什麼會死在功德林監獄?他是國民軍的指揮官
張幹,1897年出生,廣西桂林人,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他剛開始從軍時,是在陸榮廷部隊當副官的,陸榮廷是何許人也?原清朝廣西巡撫,也是"舊桂系"軍閥的創始人。後來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聯合打敗舊桂系軍閥,張幹戰敗後,其部下被李宗仁吸收,於1925年成立"新桂系軍閥"。
-
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七大戰將,每一位都是戰功赫赫的上將軍官
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七大戰將,每一位都是戰功赫赫的上將軍官上世紀30年代,在中國還處於國力孱弱的時候,日本人趁機發動了侵略戰爭,1931年9月18日,全國震驚的九一八事變爆發,狂妄的日本關東軍憑藉著不足兩萬人,就敢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東北地區駐紮著近30萬的東北軍,作為實力最強大的軍事集團
-
李宗仁的桂林老宅
但由於太平軍攻打桂林,鄉間盜賊蜂起,李家老宅被焚毀,李宗仁曾祖又遭綁票勒索贖金,李家由此中落。1907年,李宗仁祖父李如璽傾其所有在廢墟上重建起「一堂兩廂房」的小宅院。李如璽為宅院起名「安樂第」,意思是希望子孫後代從此「安居樂業」,不再受亂世紛擾。1921年,李宗仁與舊桂系決裂,將所部改稱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軍」,自任司令。
-
全面抗戰日軍每年在中國師團數量變化,1938年34個師團中有32個在華
全面抗戰爆發前,日本陸軍僅有17個師團,即常設師團(後面稱甲種師團),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又編成第13、18、26、101、108、109、114師團。二戰日本第二任首相東條英機 【1938年】 ★截止1938年底,日軍有34個師團,其中32個師團在中國,其中常設師團
-
1938年世界學聯代表團訪華始末
以世界學聯為代表的國際學生組織和廣大青年學生,是其中一支深切同情和堅決支持中國抗戰的生力軍。世界學聯一直關注著中國的抗日戰爭,1938年夏專門組織國際學生代表團來中國考察,對中國抗戰產生了較為廣泛、深遠的積極影響。 世界學聯關注中國抗戰 世界學聯的全稱為世界學生保障和平自由文化聯合會,是世界各國學生團體的國際聯合組織,總部設在巴黎。
-
1964年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美國的李宗仁,說了這樣一句話
李宗仁,出生於1891年,去世於1969年,是廣西桂林人,曾擔任過我國國民黨革命軍陸軍上將,是國民黨「桂系」的首領,也曾擔任過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代理總統,曾在一段時間內取代了蔣介石,成為國民黨最高的領導。
-
1938年武漢會戰中,在大別山防線小界嶺戰役,曾殲滅日軍近5000人
與河南新縣交界的小界嶺村1938年3到4月間,發生在山東棗莊一帶的臺兒莊戰役,可謂家喻戶曉。此戰也曾被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臺兒莊大捷是1937年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抗日戰爭中的又一次重大勝利。然而同在1938年發生的武漢會戰之麻城小界嶺戰役卻鮮為人知,指揮官同樣都有李宗仁、孫連仲等國軍將領。此戰又被稱為「小臺兒莊戰役」,戰果同樣不俗。此戰殲滅日軍4500餘人,傷亡17000餘人,合計2.18萬。其中將佐級798人。而國軍自身亦傷亡2萬餘人。
-
一個為日本效命的中國人,抗戰時冒死傳出8字情報,2萬日軍遭了殃
1932年,日軍已經侵佔了東三省,為了更好地獲取中國的情報從而展開侵略工作,故而日本關東軍決定招收一批中國人作為參謀和翻譯,夏文運也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面對強敵虎視眈眈,卻依然是軍閥混戰的局面,而這正是日本所樂得看到的現象,他們派出了和知鷹二和夏文運,前往廣州,試圖煽動桂系的李宗仁和其他地區的決裂。李宗仁怎麼不知道日本人的心思?然而出於政治考慮,他對來訪的日本代表團還是進行盛情款待,期間,談吐自若處事不驚的夏文運,給予了他極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