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2021-01-09 成長新視點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

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一、北方方言。

1、地域人群。北方方言,很多地方的發音接近普通話,主要以北京話為代表,包括長江以北、鎮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帶,四川、雲南 、貴州部分地區,湖北、湖南兩省的西北部,廣西西部和北部一帶。

北方方言,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70 %以上,又因地域特點,分為四個次方言區。

一是華北方言,俗稱華北官話,通行於京津兩市及吉林、遼寧、 黑龍江、河北、山東及河南六省。其中,東北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話。

二是西北方言,俗稱西北官話,通行於山西、陝西、甘肅、 內蒙古、寧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六省 區。

三是西南方言,俗稱西南官話,通行於四川、貴州、雲南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廣西北部邊沿地區。

四是江淮方言,俗稱下江官話,通行於長江中 下遊,包括安徽、江蘇、江西部分沿江地區。

2、風格特點。總體來說,最大的特點,是說話語氣給人的感覺較重、較直、較硬。

一是在語音方面,塞音和塞擦音聲母,大都有清聲送氣與清聲不送氣之分,而沒有清聲與濁聲的對立,具有清聲母多而濁聲母少的特點;韻母最突出的特點,是輔音韻尾比較少;聲調最突出的特點,是調類的數目比較少。

二是在詞彙方面,雙音節詞特別佔優勢,古代語詞保留比較少,語氣詞較少。

三是在語法方面,運用語音內部曲折變化表現語法意義的現象比較少,量詞的使用比較概括,重疊式內容豐富和使用範圍相當廣泛。

二、吳地方言。

1、地域人群。吳地方言,以蘇州話和上海話為代表,主要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北部一角,使用人口約九千多萬。吳語,又分為太湖、台州、金衢、上麗、甌江和宣州六片語片,北部吳語為最大語片。

2、風格特點。有吳儂軟語之稱,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社會生產、風俗民情和語言習慣的生動體現。

一是保留了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語音與唐宋諸韻書高度匹配。

二是中古全濁聲母至今保留濁音音位,中古漢語字,分全清不送氣清音、次清送氣清音、全濁和次濁四類。除吳語、老湘語等外的所有漢語方言,都沒有全濁輔音,僅贛北閩北有少許,吳語保留了全部濁音。

三、湘江方言。

1、地域人群。湘江方言,也指湖南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在內部語音差異上,又有「新、老」湘語的分別。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老湘語,老湘語和吳語是同源的,流行於湖南中部寧鄉、衡陽等地,包括衡陽話,湘鄉話、邵陽話等。如湘鄉話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和漣源等四縣市,整體發音基本一致。

新湘語,是老湘語嚴重官話化的產物,和西南官話接近。流行於長沙、株洲等大中城市中,以長沙話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包括長沙話、嶽陽話、益陽話、株洲話和湘潭話等。

2、風格特點。湖南方言,在語言表達上感情豐富,在副詞和形容詞的運用上比較誇張,說話喜歡帶「啵」、「撒」等後綴音。老湘語,保留了較完整的濁音系統。

新湘語,為方言舌音,後鼻音丟失,不分ch/q、h/f、sh/x、ong/eng。同時,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無論平仄,一般讀成不送氣清音。

四、贛江方言。

1、地域人群。贛江方言,也稱江西話、贛語,以南昌話為代表,分布於江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區和福建西北邵武一帶。

江西省內的贛語人群,可分為昌靖片、宜瀏片、吉茶片、撫廣片和鷹弋片。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2.4%左右。

2、風格特點。古代的全濁聲母今讀塞音、塞擦音時,為送氣的清音,無論平仄,如「陪伴、停電、存在、沉重、強健」這幾個詞,贛語統統都是送氣的清聲母。而普通話卻是前一字送氣,後一字不送氣,吳語則都是濁聲母。

除吉安、萍鄉一帶無入聲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贛語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聲。而寧岡和井岡山市的贛語只有三個聲調,是全省聲調最少的地方,連讀變調比較豐富。

五、客家方言。

1、地域人群。客家方言,是以梅州市區梅城口音的梅州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東部、南部和北部,廣西東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湖南、四川的少數地區,及臺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4%左右。

2、風格特點。客家話有17個聲母,74個韻母,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6個聲調。與廣東的粵地方言、閩南方言相比,客家話最接近普通話,特別是用客家話念書面文字時,北方人基本能聽懂。

六、閩東方言。

1、地域人群。閩東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北部和臺灣省一部分,通行於福建東部的福州十邑,寧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區,三明尤溪縣,臺灣地區的馬祖列島等地。使用人口,約1000萬人。

2、風格特點。保存許多古漢語特色,也有不少古齊語的遺留,與其他閩語不能互通,但和其他閩語組成齊語支。

七、閩南方言。

1、地域人群。閩南方言,又稱福佬話或鶴佬話,以廈門話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和海南島一部分,及臺灣省大部分。南洋華僑也有不少人說閩南方言。使用人數,大約6000萬左右。

2、風格特點。所有的閩南方言,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微有區別,雖相互之間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基本一致。閩臺片的的閩南話內部較為統一。

一是古全濁聲母字,今讀一部分變為送氣清音,一部分變為不送氣清音。

二是古非母字(輕唇音),在今閩南方言口語中,不少仍讀為雙唇音(重唇音)。

三是古知組字(舌上音),今閩南方言口語中不少仍讀為「舌尖音」。

八、粵地方言。

1、地域人群。粵地方言,也叫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廣東大部分和廣西東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華僑,有部分人說粵語。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數的5%左右。

2、風格特點。粵語和其他方言一樣,直接來源於古代漢語。它沒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捲舌音、兒化、輕聲等,這些都是在中古以後發展形成,是沒有跟上北方方言變化導致。

一是大量保留著古代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等。在語音上,保留了中古漢語韻母的塞音韻尾和唇音韻尾,而北方方言這些特徵早已消失。如聲調,保留了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而且還從陰入中衍生出一個中入調。

在詞彙上,保留了一些古詞或古義,在北方方言中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如粵語中「粘」說「黐」,北方方言不用。

在語法上,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暱,修飾成分後置,「公雞」說成「雞公」,這些都是古漢語特徵的遺留。

二是保留不少古代「南越」族語言的底層成分。古代漢人,在與土著雜居和對土著同化過程中,不自覺地吸收了「古越語」的成分。如「呢」表示「這」,「唔」表示「不」,「蝦」表示「欺負」。

三是吸收了較多的外來詞。在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給英國,廣東被迫設立通商口岸,在與外國長期接觸中,也就吸收了不少的外來詞。如「巴士」表示「公共汽車」。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有你的家鄉話嗎?
    漢語被外國友人稱為「最難學」的語言,那麼比漢語更困難的語言是什麼呢?語言文化綜合自網絡中國地大物博,十裡八鄉不同音,所以中國方言的種類十分複雜和龐大。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沉澱與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地域文化認同的重要標記和內容。
  • 大學宿舍十大方言難度排行榜,粵語排第三,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許多同學都經歷過給家裡人打電話,自動切換方言模式,一旁的舍友立馬就上演了新學期「第一懵」:你說的是什麼暗語嗎?為什麼我一句都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今天小編盤點了大學宿舍裡最難聽懂的方言TOP10!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沒!
  • 湖南最難懂方言排名爆笑出爐!你的家鄉話排在第……
    你的家鄉話排在第……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卻聽不懂你說什麼漢語與少數民族語的方言眾多漢語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劃分為八大方言官話方言(北方話)、晉語、湘語、贛語、吳語、閩語、粵語、客語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現代湘語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區
  • 中國十大難懂的方言,看看你家鄉話排第幾?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但細分的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以下十大方言是真的深奧難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十大的方言吧!第十名: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是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是話語速度過快,還是讓很多人聽不懂。第九位:長沙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方言的傳承有多重要?
    學術界按照大的方言區,將中國方言大致歸為北方方言、閩方言、吳方言、粵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等7大類。其中,北方方言使用的人口最多,佔漢族總人口的70%以上。明清時期官員所說的正式語言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因此也叫官話方言。普通話則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 你還會說家鄉話嗎?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
    非滬語讀者能在其方言敘事進入那獨特的時空,上海本地讀者在讀了小說幾句後也會自然而然用滬語讀起來。今年75歲的錢乃榮是上海大學教授,曾任上海大學中文系主任,也是知名吳方言研究者、滬語專家。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方言的一大特點就在於描摹事物時有更精準、細緻、豐富的表達。
  • 你還會說家鄉話嗎?「00後」「10後」多數不會講南昌話
    鄉音即方言,它不僅是人與人之間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語言的地方變體,是中國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載體。然而,近年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南昌本土方言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近日,晨報記者走訪南昌各大中小學發現,「00後」、「10後」的孩子中,能講南昌話的寥寥無幾,以南昌話為代表的贛方言在傳承上正面臨著「青黃不接」、可能消失的尷尬局面。
  • 中國十大出名難懂的方言,看看你的家鄉話排第幾?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但細分的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以下十大方言是真的深奧難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十大的方言吧!
  • 中國最難懂的10大方言排行,有你所在地區的方言嗎?
    我們都知道,十裡不同語,不同的鄉、鎮、縣、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相信許多人都遇到過:朋友和家人打電話時,自動切換方言模式,而你一臉懵圈的時刻,真心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四川話(又稱西南官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是語音方面差異是最大的。
  • 觀瀾|齊魯醫院醫療隊編方言手冊:湖北方言是個什麼「梗」,和山東話...
    那湖北方言是個什麼「梗」,它真的很難懂嗎?國內語言學界對湖北方言的研究很早。早在解放前夕,《湖北方言調查報告》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編著者是趙元任、丁聲樹、楊時逢、吳宗濟、董同龢,排在最前面的趙元任,大名鼎鼎,是語言學泰鬥。
  • 方言是文化的傳承,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你的家鄉講什麼話呢?
    不過,有識之士並不會讓方言這麼容易消失,畢竟方言不僅是文化的傳承,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寶貴財產!那麼,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究竟有多少種方言呢?*呦喂,你小子可真雞賊!2、粵語粵語是中國第二或第三大方言(和吳語使用人口差不多),使用人口在一個億左右,是除了官話方言外使用最廣的方言。粵語通行於廣東和廣西,海南部分地區也會說粵語,畢竟海南曾經就屬廣東管轄。
  • 最難懂10大方言四川話竟然上榜,第一你猜不到
    語言是拉近人與人關係的催化劑,尤其是在地域遼闊的中國,東西、南北各地區的差異尤為顯著,這種差異著重表現在各地的方言上。我們都知道,十裡不同語,不同的鄉、鎮、縣、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方言。大學宿舍的室友來自五湖四海,相信許多同學都遇到過舍友在寢室和家裡人打電話時自動切換方言模式,而你一臉懵圈的時刻,真心聽不懂……那麼,在眾多方言中,哪些方言是最難聽懂的呢?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我們這邊各種各樣的方言雖然很多,但是大家如果轉換成書面用語或普通話絕對妥妥的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很多兒歌這個稱呼也是這麼唱滴嘛——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爸爸叫外公!(難道其它地方的兒歌是——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媽媽的爸爸叫姥爺?)
  • 10句經典的山西方言,太難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話?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都說山西方言十裡不同音,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也基本是一個地方一種方言了。因為山西這裡自古以來就山多夠深,看似相鄰的村落之間如果要見一面,其實需要繞很遠的山脊才可以。所以,多少年下來就逐漸形成了山西特有的方言格局。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
  • 株洲各地方言大匯總!你的家鄉話屬哪個派系?哪裡的方言最難懂?
    然而,漢語中還劃分出了「方言」這麼一條線株洲方言博大精深,轉個彎、翻座山、過個村就會有很大的差別,不信你來試試?醴陵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花炮之都」。醴陵話屬贛語中的宜瀏片,醴陵方言特點是語音雜,處於湘東卻不使用湘方言,也不是純粹的贛方言,而是以贛方言中的宜瀏片口音為主,有不少閩音,粵音,又在向長沙話靠近。
  • 漢語有13種方言,福建一省就佔了5種,福建為啥這麼特殊?
    不同地方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我們能夠聽到方言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漢語方言來說,你又了解多少呢?資料顯示,漢語被認為是一個語族,包含13種方言。這13種方言大多在南方,尤其是福建,福建一個省就佔據了其中5個方言。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西漢揚雄也看到了漢語的差異,其《方言》一書中詳細說明各地語言的不同。從揚雄的《方言》來看,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達。林語堂先生在《前漢方言區域考》裡將《方言》中的語言分為12個語言區。[11]21由此可見,古代漢語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這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古代漢語,正是我們進行語義類型研究最好的語言材料。
  • 我國最「難」聽懂的方言之一,曾難倒FBI探員,是你的家鄉話嗎?
    眾所周知,中國語言的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五花八門;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語言特色;而方言則是最能體現一個地區的地方特點,劃分著中國不同地區的群體。方言則是文化的傳承,是知識的開始,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因此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或許多多少少也掌握著自己家鄉的不同語言。
  • 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越南阮朝大臣李文馥曾在《周原雜詠草》中表達過這種文化上的「一體感」:「天地間同文國者五,中州、我越、朝鮮、日本、琉球亦其次也」當然,這僅僅是文字相對統一,語言上是不可能統一的,畢竟以古代各地的交流條件,東亞形成統一的語言不可能,別說統一的語言,即使是中國國內,連統一官話也無法做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