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繼續給你說醫案,講故事,聊中醫。
我們一起來感受中醫的魅力吧。
我想跟你說的是張景嶽的故事。
張景嶽,明代的醫學家。他非常了不起,醫學成就被後人譽為「張仲景第二」。他寫了一部書,叫做《類經》,是對《黃帝內經》的一次重要梳理,在中醫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有一次,張景嶽正在家中治學,忽然聽到門外傳來急促的敲門聲。
家人開門一看,來了幾個鄉鄰。其中一個說,請景嶽先生出手相救,因為有一個人,被腰痛折磨得要自殺了!
張景嶽一聽,愣了。腰痛的人,多了去了,怎麼還能疼到要自殺呢?
張景嶽趕忙跟去了。
原來,這個患者是男性,姓董,醫案記載已經六十來歲了。這個人啊,素來體質壯盛,渾身上下全是力氣。他還有個愛好,就是「好飲火酒」。說白了,就是喜歡喝燒酒。
但這一回,一輩子不得病的董翁,生病了。這就是腰疼,疼得他死去後來,就差滿地打滾了。而且呢,小便不通,膀胱裡頭那個急脹之感啊,沒法提了。
在此光景下,董翁有些受不了了。與其活受罪,還不如死了算了。
張景嶽連忙給此人診脈,發現脈象洪滑。
張景嶽二話沒說,給開了方子。方藥的具體用量,已經不可考證了。但是,基本的藥味,是有記載的。這就是:茯苓、澤瀉、木通、豬苓、梔子、枳殼、車前子、龍膽草、黃柏。
結果如何?患者藥用一劑,小便立刻就通了。隨著小便通了,他的腰疼也好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來給您分析一下吧。
請注意,這個人啊,好飲燒酒。
酒,本來就是溼熱之物。燒酒、火酒,熱性更強,更是溼熱之物。你天天這么喝,當然要給身體攝入溼熱之邪了。溼熱之邪困阻腰間,就形成了腰痛。溼熱之邪阻滯下焦,所以小便滯澀不通。患者脈象洪滑,更是溼熱之象。
總而言之,這個人的問題,就是溼熱入腰了。
對於這個腰痛,前幾天,我寫過一篇文字,專門介紹了肝鬱腰痛的事兒。當時就有讀者提出來了,說讓我講講溼熱腰痛。其實,這個溼熱腰痛,還真就是在中醫臨床中常見的。尤其是人到中年,嗜好菸酒,舌紅苔黃膩的,更容易這樣。這類人的主要特點,就是痛處伴有灼熱感,叩擊痛明顯,久坐腰痛加劇,兩腿之間容易出汗,口乾不多飲,內心煩熱。
這類人啊,你記住啊,得清溼熱了。怎麼清呢?常規做法,是二妙散加萆薢、防己、車前、薏苡仁。張景嶽用的呢,是大分清飲加減。
大分清飲,主要構成就是茯苓、澤瀉、木通、豬苓、梔子、枳殼、車前子。這是一個清利溼熱的配伍。茯苓、澤瀉、木通、豬苓、車前子,都是清溼熱的。梔子去火,枳殼行氣。在這個基礎上,張景嶽加入黃柏和龍膽草這兩味藥,用於清熱瀉火利溼。如此,患者小便通達,帶溼熱而出,腰痛自然可以消解了。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借鑑參考吧。
說起來,這個溼熱腰痛,患者真是不少呢!有的時候啊,我在飯店吃飯,旁邊就能聽見有人邊吃邊聊,說自己腰疼。往他桌子上一看,好傢夥,好多酒瓶子。我一看他那張臉,就知道,該是溼熱腰痛了。因此,我希望平時腰痛的人,要認真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要警惕溼熱腰痛這個事兒。它這種腰痛,真的比其他腰痛厲害啊。你想想,都能讓人想自殺,能不厲害嗎?
一句話:溼熱入腰,腰痛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