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2020-12-23 楠楠笑看人生

前言

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治者朱元璋就和大臣們在討論這個事情。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

在這個情況下,朱元璋是宣布了一項政策,那就是"衣冠復古詔",裡面的內容大概設計要"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恢復中華傳統的衣冠,去除服飾上所帶的"胡風"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場"漢服運動",從統治階級內部這一點就早已出現了問題。

官員的官服上是沿用了元代的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們對於明代文官的服飾曾經有沒有過好奇呢?其實明代的制度規定,擁有不同級別的官員,他們在官服(常服)上的補子基本上是不一樣的。

像是文官一品的話官服上就有緋袍,繡仙鶴。而二品官員,在衣服上就有緋袍繡錦雞。接著三品的話,上面是有緋袍,繡孔雀四品則是繡有緋袍,繡雲雁。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補服制度其實是元代就已經擁有的。這一點可以《元世祖出獵圖》中得到證實。

比如說其中的一幅畫,裡面描寫的內容是元世祖出去外面打獵的畫面不過現在這個畫是在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人們猜測這應該是在清朝宮廷流傳出來。在裡面,元世祖旁邊的一個隨行,他穿的衣服就有動物圖案的補子。

這裡的"補子",可能是繡在衣服上的,從這一點來說,還真的是和明代的補子有不同。畢竟明代是"補"上去,並且圖案是飛禽走獸。從這一點上還是不能忽略兩者是有傳承關係。

便服和常服上也是有元代的影子

熟悉明代歷史的人知道,在這個時代設計有明代有許多賜服,比如說是飛魚服、鬥牛服和蟒袍等等,而且連皇帝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龍袍,還要繡上龍紋從飛魚服上說,明代中有一副黃培穿飛魚服的圖像。

可能一些人會認為,飛魚服是在明代的時候出現的,換一句話來說,就是朱元璋時期創立,亦或是恢復的"漢家衣冠"。不過真實的情況是,這種服飾的樣式最開始出現的時間也是在宋代。

在《元世祖出獵圖》,從元世祖忽必烈旁邊的一個官員可以看出,他穿的交領服飾上,也有花紋。

從什麼的幾點中可以看出,雖然說朱元璋一直要"恢復漢家衣冠",不過真正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但皇室和上流社會官員禮,他們的服飾就有元代的影子。

文人服飾和元代的沒有什麼不同

比如說其中的一種蒙古服飾,看了之後會發現,它和漢服相似度是比較高的。

因為它也是右衽、上衣下裳,當然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它上面是比較緊的,而下面是短一些,腰間是有襞積,肩背掛大珠,這樣款式的衣服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質孫服"或者"一色衣"

元朝皇帝穿的幾乎就是質孫服。並且這個款式的衣服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衣服整體的顏色是一比較單一,不會出現太多的顏色,或者是太顯眼的顏色。

而宋代漢服,基本的特點就是寬大、簡潔,和蒙古人服飾是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因為元朝的政策,平常生活中,文人們在穿衣上還是過去非常很相似,整體來說衣服也是寬鬆一些的。

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家衣冠"應該是什麼樣的?簡單的來說,也可以稱之為"中華衣冠"

明代之前,幾乎是沒有人去想這個問題。在唐朝的時候,他們的衣服是圓領,這個特點是學習了少數民族。末年的時候,本來緊緻的圓領袍,袖子漸漸是有了改變,變寬了、裙擺也變大了,這就說成了是"漢家"的風格。

蒙古人進入中原的領地後,作為一個漢人,其實仍舊是可以穿漢服,至於漢族官員,無論是在官服,還是帽子上,也繼承了宋制。

看到這裡,可能有一些人會疑惑了,不過處在明朝嗎?怎麼又出現了"漢這個字"""又是怎麼回事呢?有這樣的疑惑也是不奇怪,因為在這個時候,一些細節是被模糊了。簡單的來說,明代的文人在衣服款式上確實是繼承了唐宋,還與元朝有著很大的相似度。上層階級的龍袍、賜服、官服,也是有元朝的影子。

——END——

相關焦點

  • 真相是「衣冠制度,悉通乎中國」
    真相就是,包括「朝服」在內的「衣冠文物」「悉同中國」!藩屬之國——「衣冠制度,悉通乎中國」生活在如今韓、朝土地上的朝鮮民族,有史以來就與中華民族有著血脈相親的關係。自商末周初箕子東走入朝建立朝鮮開始,「衣冠制度,悉通乎中國」。關於箕子遷於朝鮮的事跡,《尚書·大傳》與《史記·周本紀》皆有記載,朝鮮古籍中的記載更為詳細。
  • 【漢服復興】大明衣冠何處?
    這是被推翻了的明朝衣冠,是漢族的舊時服飾。說起來,對於新政權來說是一種強制民眾承認其合法性的必要手段,可是對於習慣舊王朝的人來說,被迫改易服色可能是一個割斷歷史的痛苦過程。但是,時間會磨滅歷史記憶,到了榮大洪出使北京的乾隆中期,滿清帝國已經建立一百二十年,算起來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了,仿佛人們也都已經習慣了滿清服飾,倒把本來就是自己漢族的衣冠看成異鄉制度,一個叫潘庭筠的漢族文人,看見洪大榮「以方冠,著廣袖常衣」,他不知道這本是明代的秀才常服,卻嘖嘖稱讚它「制度古雅」,還得洪大容反過來告訴他,「我們衣服皆是明朝遺制」。
  • 在朝鮮使臣眼中,滿清治下的漢民是什麼時候失去對故國衣冠認同的
    而這一政策也激起了民間極大反抗,特別是南方各地的人們,在保衛自己的衣冠和髮髻上表現出了比忠於大明高得多的激情和戰鬥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理念根深蒂固,而辮髮左礽的滿人是漢民眼中典型的醜陋蠻夷形象,要用這種的形象代替華美優雅的漢家衣冠,可想而知會有多大的阻力。
  • 衣冠古丘
    但衣冠古丘本主刀兵,其強處乃是以兇煞之氣鎮魔,而並非陣法封印;妖魔之亂,衣冠古丘中靈氣洩露大半,因封印有所動搖,牽連出另一處古冢的現世。其名曰:衣冠古丘。準入條件:1.≥69級,5人組隊。2.每次衣冠冢之碑刷出時,共5隊玩家可以進入挑戰;當進入隊伍已大於等於5隊時,隊伍全員可各消耗1點衣冠冢圖譜靈氣值進入衣冠古丘。
  • 中國歷史上的「衣冠南渡」
    「衣冠」是指士大夫階層,所謂「衣冠南渡」,就是指北方的非漢族民族進入中原,並建立政權,迫使中原士大夫陪同流亡的漢族王朝南遷至江南地區重建政權的歷史現象
  • 道教冠服,看我衣冠上國之美!
    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
  • 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衣冠南渡】,指西晉末年中原地區戰亂,周邊部族內徙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北方漢人與閩人的一次大融合。「八姓」入閩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定居在福州地區,使晉安郡的人口激增一倍以上。烏石山道士井是當時的林姓居住處,黃巷是當時的黃姓居住處;現在還有他們的一些族譜。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
    首先解釋什麼是「衣冠」,有五種含義:第一種指衣和冠,古代「士」以上的男子都佩戴冠;第二種泛指衣服和穿戴;第三種專門指代禮服;第四種指代縉紳和士大夫;最後一種含義是指文明禮教。「南渡」又是什麼意思呢?「南渡」又叫「南度」;向南而渡;晉元帝和宋高宗都渡過長江,將都城遷到南方,史稱「南渡」。
  • 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代表的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和衣冠南渡
    漢末三國,統一於西晉。可是,西晉卻擔不起大一統王朝的重任,八王之亂及其由此引起的永嘉之亂導致了我國歷史上最漫長的大分裂時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隨之而來的就是華夏族的第一次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指的是中原世家大族的集體南遷,而當時的遷徙之地就是以南京為中心的東南地區。
  • 血色衣冠為啥又叫《戟弩衣冠》?騎兵難發揮,戟弩更契合版本!
    但是在三國志11血色衣冠這個版本中,廣大玩家們紛紛都「移情別戀」了,都變成了更加偏愛戟兵和弩兵這兩大兵種,老版本超強的騎兵甚至都變成了弟中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其實,這跟血色衣冠這個mod的各種改版設定息息相關。
  • 銅為鏡正衣冠,為何古人如此重視衣冠與冠帽
    衣冠,那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東西,它除了作為禦寒遮羞之外,在古代衣冠還具備不同的象徵意義,可以是代表階層,也可以是代表年齡,同樣也可以代表身份。   衣冠,在古人身上那可從不單一。對於古代的服飾我們了解的也不少,不管是從電視劇亦或是文章,衣服對於我們而言還是熟悉的。但古人的冠你又了解多少?
  • 衣冠服飾 封建王朝的身份「標識」
    衣冠服飾常常能透露一個人的社會身份,特別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等級之分在服飾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古代中國,著裝規範不僅是民間習俗,更是國家禮制的一部分,歷朝歷代都有各種條文、律令,對服裝的材質、色彩、花紋和款式做詳盡規定,將皇族、文武官員和普通百姓的服飾嚴格區分開來,違者重罰。
  • 明朝與韓國服飾這麼像,誰抄襲誰?徐居正: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明朝皇帝的服飾 朝鮮建立之後,一直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能是朱元璋痛失愛子之後,沒有什麼心情,朝鮮以前還對元朝政府比較親近的原因,對朝鮮就愛答不理。 明朝服飾啥和朝鮮服飾很像? 在此後,中國也陸續向朝鮮賜予冠服。朱棣將建文帝的政權顛覆,明朝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永樂年間朝鮮就派遣了大量的使者來到中國,感謝中國官方的賜藥,還向明朝政府上貢。還向中國政府說明,自己仰慕中國的禮樂制度以及文化,想要效仿。
  • 【龍城紀】諸城的「衣冠南渡」
    諸城文化的「衣冠」,同樣加入了這次倉皇的「南渡」。東晉名士徐邈,即祖籍諸城。其祖父徐澄之「衣冠南渡」之後,客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東晉孝武帝想提高一下文化素養,學點古代典籍,太傅謝安推薦了徐邈,他便成了孝武帝的國學老師,後又被晉安帝封為驍騎將軍。他所注的《穀梁傳》在當時頗受推崇。
  • 衣冠通關攻略
    前段時間,有個小夥伴搶了一個衣冠,結果在迷宮中迷失了方向,最後選擇了放棄...跑來和我說,快去寫一個衣冠的攻略!
  • 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
    後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的事件。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分別是:西晉末晉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避亂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建立南宋。
  • 「衣冠南渡」,一個交織著漢人血淚的名詞
    在中國歷史中,衣冠南渡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是指中國歷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遷移南下。這一點不用多說,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共有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而究其原因正是北方中原地區的禍亂。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南渡,永嘉之亂
  • 衣冠上國,盛世霓裳!第二屆新國潮漢服文化節「盛裝」來襲
    紅網時刻11月14日訊(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陳沙琳 攝影 陳琛)漢服巡遊、武備展演、漢婚展演、漢服之夜、國潮市集……衣冠上國,盛世霓裳,11月14日,長沙西湖文化公園58小鎮,一場漢服時尚盛事為初冬的長沙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當天,第二屆新國潮漢服文化節震撼來襲,漢服愛好者們身著「盛裝,向世人展現了漢服之美。
  • 熱播劇《清平樂》裡,那些從古畫裡走出來的「大宋衣冠」!(上)
    前言:大宋衣冠,承隋唐之制;隋唐,承秦漢服飾;元明清,承宋人服飾……這番擺譜,我有沒有把你成功繞暈~~~,哈哈哈哈哈哈。有繼承,有發揚。宋代(公元960—1297年),橫衝直撞337年,算得上是,比較長壽的朝代。政治溫和、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大多數不矯情的人,都會這樣說。尤其,您貓一眼,宋詞的「長短句」,蘇東坡,用快板伴奏也好,李清照,以古箏配樂也罷,基本上,把唐詩的對仗與工整,一拳打得七零八散。
  • 夢幻西遊:衣冠古丘副本成就攻略
    首先來了解下衣冠古丘,小精靈一出手就知道有木有和劍陵一樣有特定時間點,感覺天地大佬們可能更喜歡刷衣冠,時間點比劍陵合適,哈哈再者衣冠可以憑藉在劍陵魔影中獲得的圖譜數量直通車進來刷本,但是要在墓碑出現的30分鐘內進去,且5個人都要有圖譜次數。如果衣冠還沒滿5隊,是不能用圖譜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