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

2021-03-05 新餘文旅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語出唐史學家劉知幾《史通》「邑裡」篇。該文原僅指西晉末天下亂,中原士族相隨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權南遷。後衣冠南渡逐漸演化為熟典,代指縉紳﹑士大夫等避亂南方並落地生根的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分別是:西晉末晉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避亂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建立南宋。其中,史學界亦有隻認可西晉末與北宋末這兩次為「衣冠南渡」(也有歷史研究者三者皆稱),但在文學應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這是中原政權和文明首次南遷,由西晉京師洛陽南渡至建康(今南京)。西晉晉懷帝、晉愍帝時期中原地區大規模戰爭不斷,內徙的周邊部族相繼建立君主制政權,強大起來威脅到西晉政權,並最終釀成永嘉之禍,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後西晉渡江後,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稱東晉。中原漢族士族等臣民相隨南逃,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王導依賴南渡的北方士族,團結江東豪強,協助司馬睿建立了東晉政權。

晉統治者衣冠南渡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這是第一次比較重大的南移事件。

唐安祿山,史思明,起兵反對唐王朝,史稱「安史之亂」,這次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自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起,至762年(唐代宗寶應元年)結束,前後7七年之久。

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隨後,北方的胡族攻入中原,唐朝進入戰亂和藩鎮割據時代,以及之後更為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這段時間,從安史之亂的「明皇幸蜀」到黃巢起義時的「僖宗幸蜀」,四川成為了唐王朝最後的迴旋之所,也成為了人口遷移的另一個主要方向,之後朱溫篡奪大唐,另一隻旁系的李氏子孫佔據南方(即南唐),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遷移,南方地區與北方中原的差距開始縮小。有學者甚至認為,南北人口甚至已接近均衡。

一般認為,中晚唐至五代十國的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經濟和人文基礎。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楚帝,驅擄徽、欽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靖康之禍」、「靖康之恥」。統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漢族大量向南方遷移。之後蒙元又佔領中原,中原地區破壞很嚴重。南方的江南地區作為南宋的統治中心區域取代中原成為了新的經濟中心。此次南渡,發生在1127年(即趙構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稱建炎南渡。

一般認為,經過這三次主要的大規模南移,經濟中心最終從中原地區轉移到了江南地區。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每一次較大的政治變動,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南徙,最大規模的三次人口南遷浪潮分別是西晉「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史稱五胡)的永嘉南遷、唐中後期的「安史之亂」和北宋靖康之亂大遷徙。
  • 中國歷史上的「衣冠南渡」
    「衣冠」是指士大夫階層,所謂「衣冠南渡」,就是指北方的非漢族民族進入中原,並建立政權,迫使中原士大夫陪同流亡的漢族王朝南遷至江南地區重建政權的歷史現象
  • 「衣冠南渡」,一個交織著漢人血淚的名詞
    在中國歷史中,衣冠南渡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是指中國歷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遷移南下。這一點不用多說,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共有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而究其原因正是北方中原地區的禍亂。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歷史上的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南渡,永嘉之亂
  • 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衣冠南渡】,指西晉末年中原地區戰亂,周邊部族內徙建立割據政權,釀成永嘉之亂,中央朝廷受到威脅,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也是北方漢人與閩人的一次大融合。「八姓」入閩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定居在福州地區,使晉安郡的人口激增一倍以上。烏石山道士井是當時的林姓居住處,黃巷是當時的黃姓居住處;現在還有他們的一些族譜。
  • 【龍城紀】諸城的「衣冠南渡」
    諸城文化的「衣冠」,同樣加入了這次倉皇的「南渡」。東晉名士徐邈,即祖籍諸城。其祖父徐澄之「衣冠南渡」之後,客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東晉孝武帝想提高一下文化素養,學點古代典籍,太傅謝安推薦了徐邈,他便成了孝武帝的國學老師,後又被晉安帝封為驍騎將軍。他所注的《穀梁傳》在當時頗受推崇。
  • 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代表的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和衣冠南渡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應當說是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地區,甚至可以分別代表傳統意義上的狹義的北方和南方。中原五省,指的是秦晉冀魯豫――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東南五省,指的是蘇浙皖贛閩――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 南渡之後的李清照,寫下此生唯一一首豪放詞,字字扣人心弦
    衣冠南渡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歷史記載中中國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第二次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為避戰亂定都江寧府;第三次宋高宗渡江,以臨安為行都,建立南宋。
  • 熱播劇《清平樂》裡,那些從古畫裡走出來的「大宋衣冠」!(上)
    稍作分析,我們會發現——宋人服飾,在歷史長河中,擔當著「承前啟後」的「皮條客」的作用!有繼承,有發揚。宋代(公元960—1297年),橫衝直撞337年,算得上是,比較長壽的朝代。政治溫和、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大多數不矯情的人,都會這樣說。
  • 北京保衛戰,于謙如何避免大明走上宋朝南渡的歷史悲劇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明初, 元順帝妥歡帖木爾被逐出中原, 逃到蒙古草原, 蒙古族亦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元朝殘餘勢力仍繼續打著元朝的旗號與明朝對抗, 成為有明一代北部的嚴重邊患。
  • 中國歷史上的八大恥辱都有哪些?你了解多少
    縱觀中國近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知道,一歷朝歷代次重大的打擊或者一個較大的失敗,都有可能導致國家外敵入侵、山河破碎,推動了朝代更替,同時也被史官寫上恥辱的一頁。透過這些慘烈的歷史,我們要理性看待歷史,從中汲取歷史教訓。
  • 中國地圖上有三條匯集王氣的「龍脈」,深刻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在全書的開頭有一篇總論,介紹中國的地脈、形勝和風土,認為它們影響到了國家級歷史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王氣」。書中說從地理的角度來看,華夏大地上從南到北,臥著三條龍,是為國家之龍脈,也是「王氣」聚集的地方!現在,我們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單單從地理的角度來剖析,這三條山脈的走向是如何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
  • 【漢服復興】大明衣冠何處?
    三.戲臺:「演戲之人皆著古衣冠」先看戲臺上的人物。乾隆年間,朝鮮人李德懋 (1741—1793)出使燕京,一天到東安門拜謁大成廟,殿門一開,很多老百姓看見朝鮮是者穿烏帽團領,行四拜之禮,就指指點點地說,這好像「場戲」一樣,所謂「場戲」就是穿了古代衣服演戲原來,在當時一般人的記憶中,只有「場戲」中的演習人才會穿「古衣冠」,「衣冠」二字上加上一個「古」字,說明這種衣冠連同他所攜帶的歷史已經相當遙遠。
  • 中國歷史上的大遷徙——永嘉之亂
    1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 在建炎南渡中,為什麼說是南宋的開端?這其中有哪些歷史秘密?
    前言說起中國古代歷史上南北經濟的發展,那麼我們經常想到的是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南北經濟發展一直在我們中國包括我們現在發展都是不平衡的。在我們中國古代的時候,因為大多數帝王的都城都設在北方,加上當時南方許多地方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導致了南方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在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南方的經濟一直十分落後,發展緩慢,而北方經濟發展迅速。但是我們今天要學到這樣歷史事件,這場歷史間的發生,使得當時南方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方志四川•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楊天 ‖ 抗戰炮火中的「南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圖片來自網絡)悲劇沒有延續。發生在抗戰期間的第四次「南渡」,比之歷史,敵人更為兇惡,處境更為艱險,卻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北歸」。這樣的完勝,在嶽南看來,得之於當時中華民族所表現出的勇氣、智慧、團結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當時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大師們對國民的影響。
  • 上國衣冠的搭衣架
    我國自古以來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周易繫辭下》:「布帛可衣」不僅是民生之本,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更是對服飾有嚴苛的要求,並有詳細的規定,等級森嚴。衣冠的等級,是社會地位的象徵。服飾的規整,是禮儀道德的體現。古人對衣冠的重視,促使了衣架的產生,以便妥善放置並保持平整。
  • 【文物中的歷史】始於衣冠之禮的古代衣架
    原標題:【文物中的歷史】始於衣冠之禮的古代衣架  程思理  一件家具的形成,開始一定是出於實用的需求,但人們很快就賦予了它禮儀上的、美學上的種種元素。我國自古以來素有「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周易繫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布帛可衣」不僅是民生之本,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更是對服飾有嚴苛的要求,並有詳細的規定,等級森嚴。
  • 衣冠古丘
    但衣冠古丘本主刀兵,其強處乃是以兇煞之氣鎮魔,而並非陣法封印;妖魔之亂,衣冠古丘中靈氣洩露大半,因封印有所動搖,牽連出另一處古冢的現世。其名曰:衣冠古丘。準入條件:1.≥69級,5人組隊。2.每次衣冠冢之碑刷出時,共5隊玩家可以進入挑戰;當進入隊伍已大於等於5隊時,隊伍全員可各消耗1點衣冠冢圖譜靈氣值進入衣冠古丘。
  • 明朝衣冠制度全面繼承了宋朝?漢家衣冠到底是什麼意思?
    那就怎麼樣恢復"漢家衣冠"。他們得眼中,如果想要快一點鞏固起義,以及戰爭後帶來的成果,那要不要趕緊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從文化上表現出元朝統治不合理性。在這個情況下,朱元璋是宣布了一項政策,那就是"衣冠復古詔",裡面的內容大概設計要"上承周漢,下取唐宋",恢復中華傳統的衣冠,去除服飾上所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