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近郊這座山身似青龍,山上有詩有廟,怪石嶙峋,卻荒廢無人

2020-12-12 山水亦歌

在石家莊西南近郊有一座山,它距石家莊市中心僅僅15公裡,而且道路非常好走,無論開車、騎行、乘坐公交(旅遊2路),都非常得方便。此山雖然不高,但山上景色卻非常奇特,怪石嶙峋,山下一片湖光山色。最主要它免費,是一個爬山觀景鍛鍊的好去處。

01旅遊路線

沿著石家莊石銅路西行,來到君樂寶生產基地中間的碧水街,沿碧水街南行到旅遊路,旅遊路的盡頭可以看到有一座山,那座山就是目的地。

在旅遊路的盡頭穿過這個黃色的門,就看到這座山的基本樣貌了,山上的龍角樣奇石非常的搶眼。

沿著修好的水泥路前行不多遠就可以看到一條這樣破爛的小路,路旁有一輛報廢的挖掘機,不知它在這裡停了多久,鏽跡斑斑,仿佛那車輪已經融化進了土裡。從這就可以正式上山了。

02山上景色

準備好心情,一個人登這樣的山還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它看上去實在是太荒涼了,荒涼得有些可怕。

登上幾級殘破的臺階,來到一處觀景平臺,這有一塊破舊的指示牌,上面還可以看清遊覽線路幾個模糊的字。

上山的路確實難走,都是魯迅筆下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路。

爬上一小段路會看到路旁有一片這樣的石頭牆,他們全身橙黃色,石身布滿紋理,像是有人畫上去的一樣,在這陽光的照耀下異彩繽紛,讓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座山上的怪石非常多,他們呈各種造型各種姿勢,人們也給它們起了很形象的名字,如龍角石、風動石、小石林、石龜馱崽等。

隨著山勢的不斷升高,腳下的路也越來越難走,但山上那巨石的誘惑還是讓我繼續堅持著前行,不達山頂誓不罷休,我是一個不願意放棄的人。

這大概是風動石吧,因為這幾塊石頭真的感覺風一吹就會滾落。這上面居然刻著一首詩:「湖光山色美如畫,金秋紅葉有人家。幽澗曲徑夕照晚,龍鳳飛落太行下。」是由抗日戰士敬題,題寫於2015年9月3日,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保家衛國的軍人總是讓我深深敬佩。

走過一段崎嶇的山徑,這有一段垛口,看得出也是長期沒人管理了。幸虧是這個季節,山上的樹枝都已經乾枯,如果是夏天,枝繁葉茂,這些樹枝將會是上山的攔路虎。

沿著小路到達涼亭,我是一刻也不敢停歇,因為我不知道還有多遠,還要走多久,眼看離著那個龍角石越來越近了,內心則更加充滿了希望。

終於到達了龍角石,它們真的很像龍角,張牙舞爪,桀驁不馴。

龍角石邊上圍了一圈防護網,應該是怕這幾塊巨石脫落,從防護網邊上的小路可以繼續上山。

回首凝望來時路,它們真的是奇峰異石,很是壯觀,我非常喜歡看大自然的景象,每每感嘆他們的神奇,是什麼樣的能工巧匠才可以造就這樣的神奇與不朽?

一路上有不少造型奇特的石頭,看看下面這個石頭像不像一個仰天高歌的雄雞,另一個則像劇目裡的小丑,臉上被塗滿了顏色。

山路崎嶇,道路難行,終於到達了山頂,山頂由幾塊巨大的石頭組成。巨石旁竟然有一座供奉佛龕的小房子,房子裡應該沒有人,黑洞洞的,也不知道供奉的哪路神仙。這座房子的房頂被刷成雪白的顏色,乾乾淨淨,上面插著迎風飄舞的彩旗,應該是經常有人來這裡打掃。

出於對佛龕的敬畏,我沒敢進入房子,直接從房子右側攀上了山頂。山頂的巨石感覺更加牢不可摧,堅硬雄偉。

03山下景色

從山上俯瞰,這一塊真的是風水寶地,有山有水有風光,龍鳳呈祥下凡間。我所在的這座山是西北東南走向,它身似一條探湖戲水的巨龍,所以被稱為青龍山,而它東南面那個比較平坦的小山丘,在空中看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所以被叫做鳳凰山。在兩山之間就是石家莊曾經非常著名的龍鳳湖,這本是一個水庫,因為這兩座山而得此名。

在山頂的東側有一座小山峰,從山下到山頂建了不少的房子,感覺是被過度開發了,這裡曾經是石家莊傑明雲頂野奢營地,是一處集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度假酒店。據說由於是違建,已經被停止營業了。

雖然霧氣昭昭,但還是可以看清山腳下那條長長的高架橋——石家莊南繞城高速,它像一條彎彎曲曲沒有盡頭的長龍匍匐在這片大地上,蔚為壯觀。

在此山西南是一大片連綿不斷高入雲端的群山——封龍山,此時恰逢傍晚,太陽正在群山中慢慢隱落。如果沒有這朦朦朧朧的霧靄,應該可以清晰地看見封龍山上的景物。

04遊覽感悟

青龍山山路崎嶇,沒有修好的路,但由於它並不高,主峰266.7米,所以上下山邊走邊玩的話,2個小時也足夠了。

曾經的青龍山跟龍鳳湖是何等的風光無限,那時我還是一名大一的新生,我們一群人來此遊玩,山青水綠,遊人如織,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山,對於長期生活在大平原的我來說爬山是多麼新奇的事情,所以我們一群歡呼著爬山,熱鬧著划船,興奮至極。

站在山上,當年情形還歷歷在目,仿佛湖邊仍有那群年輕的我們。而這周圍荒涼的景象卻把我拉回到了現實,山下那密密麻麻的建築群幾乎把龍鳳湖和青龍山圍得水洩不通,讓它們失去了當年的活力。

青龍山本可以好好地維護,因為它確實有攀登和觀賞的價值,但就這樣被胡亂開發一番丟棄了,被丟棄也好,讓它順應自然,自然發展,不要再被人類過度地開發。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相關焦點

  • 扒一扒徂徠山的這些奇峰怪石
    去了一趟川西,回頭再看山東的山,簡直是開眼了。山東的山,仿佛沒有這些奇峰怪石,就不成之為山。石是山的主角,無論哪坐山,都離不開這些錚錚鐵骨的石頭。這座徂徠山,滿山都是石頭。據考證,徂徠山的巖石約形成於25億年至23億年前之間。地理坐標東經117°20′,北緯36°03′的徂徠山原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
  • 泉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聊聊惠安山上的那些老神仙
    「錢山」,這其中還要講到神仙鐵拐李的故事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廟供奉的便是惠安的人物神——青山王(青山公)。舊時人們外出謀生,需要互幫互助以求發展,青山王是人們對鄉土神祗的信仰和感情,人們集資建廟,焚香禱告,迎神賽會,拉近了同鄉友誼,進而發展壯大同鄉組織。虎嶼巖山巔的趣聞Part3位於輞川鎮的虎嶼巖山勢巍峨,四周叢山近百座,中峰獨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構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
  • 陝北有一座山,大小廟宇三十座,上面沒有一條龍,卻被叫做九龍山
    六月天的神木,藍天白雲,驕陽似火,但是依舊阻擋不住小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小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人,但感覺與生俱來就與陝北有著親切的情感,無論是那無邊無際的黃土高原,或者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陝北話,都讓小北感到一種很熟悉的感覺,也正是因為這樣,小北才來到這片土地上,對這片土地有著親切的依戀
  • 四川陰靈山:山是一群廟,廟是一座山,而且是一座有文化的山
    「山是一群廟,廟是一座山」——這是《最美陰靈山》這首歌的歌詞。光聽這首歌就能感覺到陰靈山的佛系和神秘,還有它那豐富多彩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自然景觀!透過茂密的林木望向遠方,朋友說那就是「陽靈山」,山中古樹參天,一逢下雨,霧氣瀰漫,猶如神仙下凡,可謂是有仙之地無一凡人居住啊!看不見房屋呈現在山中。傳說「陰靈山」改過三次名字,上一次叫「靈應山」,因道教弟子丘處機在寶雞龍門山修道期間,偶然雲遊到此,見山的對面竟然就是「陽靈山」,仙氣逼人!他認為世間萬物有陽必有陰,宇宙才能方之平衡,於是把「靈應山」改名叫「陰靈山」,因此才將此名保留至今。
  • 山東這座山,蘇軾盛讚「奇秀不減雁蕩」,山裡隱藏一座皇家寺院
    有峰、石、澗、泉和殿、閣、樓、亭118處景點,集「奇、秀、險、怪、幽、奧、曠」七大特色於一體。它是國家 4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生態旅遊試驗示範基地。山上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又頗具靈氣,似喚之能應,驅之能動,五指峰、缽盂峰、玉燭峰、萬卷書、龜峰、靴石、無字碑等均形成頗具特色的峰石景觀。五蓮山遍山峰石,或雄偉,或形奇,,或秀美,各具風格,儀態萬千。
  • 玉環這六座山處處美景 關鍵是還很有故事的
    太監帽從知空寺南面看巒巖山東端,有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上尖下大,中間凹凸不平,多縫隙,酷似古代宮廷太監帽。民國江碧《太監帽》詩:「怪石玲瓏逼肖人,喧傳太監不無因。剩留一頂太監帽,那識唐臣和漢臣。」龍額仙谷從白沙岙至火山遺址的石峰谷澗深林幽,怪石嶙峋,草木炫彩,溪流淙淙,梯田錯落有致。谷中有石峰谷瀑布、仙人造塔、依戀巖、母子蛙、千年駝龜等景觀。位於下潭(仙潭)的依戀巖前半部如美婦臉面向坎門微笑,後半部如狐狸臉。
  • 【魅力青龍】我驕傲,家鄉在青龍;我自豪,我是青龍人!
    青龍,地處燕山東麓古長城北側,北與遼寧凌源、建昌交界,西和河北寬城、遷西連接,南與河北遷安、盧龍、撫寧區、海港區相鄰,東與遼寧綏中相連。在清代,著名的口外八景馳名宇內,如今,勤勞智慧的人民在青龍這片熱土上繪就了兩山(祖山、都山)、兩湖(青龍湖、仙緣湖)、兩泉(冷口溫泉、大響飛泉)、兩洞(黃金溶洞、陽山洞)新八景。這八景,磅礴與幽婉交融,粗獷與清秀並茂,是一幅天然靜美、不染纖塵的山水畫卷!
  • 村民在山中建樓房,風光旖旎怪石嶙峋,一起看看吧
    山中山高路險,風景秀麗,景色宜人,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山區村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舊房子逐漸變成了漂亮的建築,許多古老的建築是人們的願望,但是,有一個村民在拆除舊房子後,後悔當時在那裡蓋了房子,這是怎麼回事?
  • 閩清這些山都去爬過嗎?
    與白巖山、白雲山、須彌山一起,合稱閩清縣四大名山, 同時也是一座天然珍稀動植物樂園和地質博物館。主要景觀有起傅巖、鍾音石、龍首崗、瀑布等二十景,有「雲海、日出、奇巖、怪洞」四大奇觀。山上有道通往福州,銜接福州學子進京趕考的閩浙古驛道。山下的際上村,是一個有1100多年歷史「學霸村」,有「五子四登科,一門七進士」的佳話。宋代禮樂大師陳祥道、陳暘也是際上村人。
  • 【「對話汨羅江」人文筆記】連雲翠璧舞青龍
    羅霄山脈在湖南境內第一大支脈,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呈東北—西南走向,曲折百裡與幕阜山隔江相望。東部橫亙湘贛邊陲,順汨水西南流,穿越長壽鎮。連雲山主峰海拔1600.3米,屬嘉義鎮地盤,經汨羅江—福壽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路西去。連雲山,山連雲。
  • 濟南平陰大寨山,這裡有幽靜的自然風光,有神奇的傳說故事
    大寨山海拔494.8米,是平陰縣境內最高的山。山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層巒疊嶂,怪石嶙峋,給人蔚為壯觀的感覺。近年來大寨山引起了許多戶外爬山愛好者的興趣,源於它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這裡流傳的許多故事和傳說。大寨山的名字,與一段歷史有關。
  • 勝山廟和勝山娘娘
    山上有座八百多年的古廟,自南宋來,享譽「三北地區」,一直香火鼎盛。廟裡供奉著聖母,即俗呼之勝山娘娘,四周鄉民還同時親切地稱之為「勝山老外婆」。關於「勝山老外婆」,鄉親們講述著祖輩們口口相傳的故事:當勝山還是海中孤島時,山上有位紡紗的老婆婆,在幾十年裡每逢黑夜大霧天,總會在山上點燈為漁民導航,救難無數。人們十分感恩老婆婆,幾百年來,勝山雖早已遠離大海,而子子孫孫仍然虔拜於她。
  • 來爬這五座山,感受衢州開化有多美
    衢州開化,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地方。我們來盤點下開化的「山」,擇一良辰吉日,觀賞好風景,鍛鍊好身體。 鐘山
  • 福建省有座九仙峰,山有個九仙宮
    近巔百米漸緩,巔之東南面有廟宇遺蹟,遺蹟前下方為懸崖峭壁;巔之北面 50米處有石窟。窟冒清泉,雨不溢、旱不涸。清道光十年版《漳平縣誌》記載:「九仙峰,在和睦裡,石馬、彭盧之間,長榮之界。雄敞峻絕。山有仙祠,山後有朱仙洞,石室幽邃,六月生寒。發脈經黛煙山、仙帽山抵縣。通志作九星山,稱其九峰疊聳,有石窟,號仙人插劍處,雨不溢、旱不涸。」
  • 「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指的是哪九座山?
    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曾用「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這句話來讚譽馬鞍山。作為馬鞍山人,你可能對「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譽十分熟悉,但你知道「九山」具體指哪幾座山嗎?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領略一下,馬鞍山這座具有江南山水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的美麗景觀吧!位於市區西北,北距慈姥山4.5公裡,海拔154.2米,周圍2公裡。
  • 江西德安烏石山前香山寺,「蒼松怪石嶙峋,絕勝嘉陵江上路」
    舊時階前有古桂一株,秋季盛開,香飄數裡。後闢小園,園有古井,水潺潺自縫隙溢出。閣前有古驛道,數十步有亭,名曰清泉亭。江西德安縣烏石山的香山寺。觀音閣始建元末明初,據《德安縣誌》記載,閣內觀音石龕皆自然生成,前踞獅、象二峰,清水環繞,水中有七星石,山下層構飛雲,遠望如靈鷲山,蘭若福地。
  • 志公山 志公廟寫真
    於是,便有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故地一日遊。志公山原名青龍山,與渭頭河古村村北的小北山以南青龍、北白虎相映而踞。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因山上始建志公廟而改名為志公山。志公山突兀獨立,地勢險要。早年匪患多發,村間賢達相議後,公眾聚力,在山上建起古城堡似的石圍。建石圍用的材料是清一色的石灰石,取材於相鄰的東山,或方或長,中規中矩,敦厚堅實,逶迤於山顛之周。
  • 「山在城中,城圍山轉」,日照市嵐山區的兩座名山
    阿掖山美,美在有豐富的林草植被和碧綠如茵的松林,山上松林湧動,綠波漫捲,陣陣松香沁人心脾,令人浮想聯翩;春夏之際,山坡上蒿草青青,野菊花、蒲公英、旱蓮草、仙鶴草、白頭翁、野百合等名貴藥材漫山遍野,爭芳鬥豔。阿掖山不僅山水美,而且景物美,全境共有七大景觀。1、筆山:位於阿掖山主峰南側,以「兩峰爭出,形如筆,故名」。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 五嶽中這座委屈的山:山上寺廟舉世聞名,為何至今都未成5A級景區
    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面積大,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風景,其中山川各有特色,培育各方面的人們, 在我國的山川系統中,其中五嶽更出名,在國內外深受眾多遊客的好評, 五嶽也成為我國文化的代表,出現在無數文人墨客的筆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