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2020-12-16 羽觀史記

引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很多人對於新年的印象,都在王安石的詩中,有爆竹、春風、桃符。爆竹還有春風都非常好理解,人們也都見過,而桃符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春聯。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

一、 對聯的歷史

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傳說在一座山的上面,長著一棵巨大的桃樹,樹上住著兩位老神仙。他們都把惡鬼吊起來給老虎吃,由於他們兩個人一人住一邊,所以一邊吊了一串的惡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桃符的前身了。桃符原來是用來鎮壓惡鬼的東西,可以保佑家宅的平安。

而最早有記載的對聯,則出現在三國時期。在一個鐵十字架上面鑄了「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隨著這種文化的流傳,到宋代的時候,對聯已經非常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了。除了過年的時候要貼的桃符,才子們也會根據周圍的景色等等來進行對聯的互相考校,對聯變成了一樁文人的盛事。

二、 關於對聯的故事

說到宋代的才子,就不得不提蘇東坡了。蘇東坡在民間的對聯故事也非常豐富,並且和他的和尚朋友脫不了干係。蘇東坡在黃州的時候,和自己的和尚朋友佛印一起在長江上面泛舟,日子好不快活。蘇東坡卻起了戲耍自己朋友的心思。他的手向左岸一指,卻不講話。佛印順著他的手看過去,發現河邊有一條小黃狗正在啃著骨頭。佛印看著蘇東坡的笑容,頓時悟了什麼。他順手就把蘇東坡送給自己的,親手提詩的扇子給丟到江裡面了。

蘇東坡見佛印反應如此迅速,和佛印看著對方,在舟上大笑起來。原來他們兩個用啞語對了一個聯子。蘇東坡指河上,意思是「狗啃河上骨」;佛印把詩丟下去,意思是「水流東坡詩」,倘若把河上換成和尚,把詩換成屍,就能夠理解他們的笑意了。蘇東坡和佛印其實就是兩個千年未有的大損友,他們的日常以戲弄對方為主,並且非常風雅,以對聯的形式出現就有好幾次了。

三、 關於廁所的對聯

像蘇東坡和佛印這樣的趣味對聯不可多得,更多的是帶著某種目的的對聯。正如上個世紀的時候,溥儀剛剛被趕下皇位,新的掌權人想要快速掌握政權,於是向下面下達了新時代運動的命令。

新時代,顧名思義就是要和舊的時代割離開來。幹什麼才能和舊時代割離開呢?山東一個縣長非常苦惱,他想要升官,但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舊時代是官員管理群眾,新時代要求造福群眾,怎麼才能算造福群眾呢?

那個官員撓破了頭,終於想出來一個好辦法,他要蓋公共廁所,為自己縣裡面的人提供上茅房的便利。縣長說幹就幹,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個縣裡面蓋起來了五個公共廁所。縣長非常滿意他們的工作效率,並且給師爺下達了命令,由於這五個廁所是縣裡面出資蓋的,意義非常不一般,要區別它和其它的廁所,所以每個廁所門前必須有一副對聯。

這可為難壞了師爺,人家寫對聯都是寫在大門口,還都是關於新年好的吉祥詞,你要給廁所寫對聯,這不是為難人嗎?這師爺也是個人才,說寫就寫,也不含糊。他的上聯一揮而就,寫著「來人不蹲就站」,而下聯應該怎麼對呢?師爺非常聰明地把上聯的答案給寫了上去,「去者非男即女」。

師爺把這幅對聯呈給了縣長,得到了縣長的誇獎,縣長覺得師爺寫的對聯非常精闢,而且符合主題,立刻就把它張貼在了公共廁所的門口,引來了許多的群眾,他們對著對聯互相交頭接耳。

結語

對聯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有關於祝福的春節對聯,還是文人雅士之間互相調侃的對聯,抑或是放在廁所門口的對聯,只要人有奇思妙想,這個對聯就一定能夠對出來,這也是對聯的迷人之處,老少皆宜。對於對聯這種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要加以保護和加以傳承,以豐富我國的文化底蘊。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上聯是一個"死"字,至於下聯,大家可能認為一定對應著"生",實則不然,下聯寫的是一個倒著的"生",這幅對聯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寧可站著被處死,也不願跪著苟且偷生,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廁所門前搞笑對聯,上聯:天下英雄豪傑到此俯首脫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文人雅士最喜愛的一種交流方式,通過幾個字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思是否敏捷。現在的人已經不寫對聯了。而是寫春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另外對聯也是非常有含義的,比如說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對聯。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早期的對聯被稱為楹聯,一般都是寫在桃符之上,後來造紙術發明後,對聯都用筆墨紙硯代替,這樣一來對聯的傳承變得更廣泛了。  對聯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諧音聯、拆字聯、疊字聯、重字聯等等,每一種區分,都有一定的規則限制。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 一副不帶髒字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藏,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雖然對聯已經有上千年的深厚歷史,但依然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其實並非如此,對聯文化雅俗共賞,而且古代有很多經典的對聯都是出自民間。關於對聯,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講個關於對聯的小故事,故事裡的這副對聯罵人不帶髒字,品味過後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精華所在。
  • 夠猛夠料有木有?可雅可俗的中國廁所文化之30副廁所對聯
    夠猛夠料有木有?可雅可俗的中國廁所文化之30副廁所對聯。廁所對聯作為中國獨特的廁所文化的一部分,用詼諧的語言來引導國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利己利他,可樂而不為呢?小荷搜集整理了30副對聯,可雅可俗,與君共賞。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上聯: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下聯該怎麼對?
    今天小編再次給大家帶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據悉也和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有關,想想是和乾隆皇帝有關的對聯還真是不少呢。乾隆皇帝呢,覺得太過於文雅了,他覺得大家有可能看不懂,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還是很親民的嘛。於是他就叫大臣們重新作對。大臣們苦思冥想之際,突然這時候乾隆皇帝想到了一聯,這上聯呢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五人可做千軍萬馬。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上聯下聯都搞笑,看到「橫批」頓時瘮得慌
    對聯又稱楹聯,開始運用是在明朝時期,經常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上,後來逐漸以「對聯」稱之。 對聯可以說得上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習俗,以前多是在春節時作為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生活富足的,但是逐漸演變著在任何場所都能出現,客棧、青樓等等都有。
  • 上聯:但願你來我往,不看下聯,絕對猜不到它該貼哪兒
    官員和讀書人常常喜歡用它來消遣或比試才學,是一種有趣的文字遊戲。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小書童華安和寧王手下的參謀將軍對:「對王之王」就曾對出一系列絕妙的對子,如他倆「互損」的趣對。上聯(參謀將軍):圖畫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童可笑可笑。下聯(書童華安):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 史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今人拍案叫絕
    當然,對聯除了能夠供給文人雅士們閒時消遣之外,還有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用處。這其中就包括罵人,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便是一位秀才通過一幅對聯將一位土財主耍得團團轉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我國古代,在那個生產力極不發達的年代稍微有幾份家底的人都能被人稱之為財主。這些財主們大多都為富不仁,仗著手裡面有幾個錢,便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甚至還會欺壓百姓。
  • 一副廁所對聯,引出兩個不俗的勵志典故
    清代學者魏善伯曾在自家廁所門上題寫一副對聯: "文成自古稱三上,作賦而今過十年」 。在這最俗的地方,意然寫出一副最雅的對聯,而且還是巧妙地運用了兩個與廁所相關的勵志作學問的典故,以時時激勵入廁的晚輩們。上聯中說的是古代學者們,在作學問中常常提到的要有"三"的精神: 如東漢末年的董遇善於抓"三餘"時間讀書,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
  • 火葬場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相傳,有一位家裡極其富裕的進士,有錢又有學歷,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為了向鄉裡鄉親炫耀自己的家境,他在一年春節時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貼在大門上,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上聯的意思十分簡單,他和兒子都是進士,都是有學問的人。
  • 有小便宜,得大解脫:廁所對聯,幽默詼諧中有學問
    以前在鄉下,一間茅草屋,一塊木板就可以成為一間廁所,甚至露天的都有。而講究的廁所,卻令人咋舌,比如傳言慈禧要上廁所,裡面用昂貴的檀香,連地上的磚頭都是金磚做成的。那如廁用的據說是噴噴香的手帕,其奢華也是無人能及了。但真要論文雅,還是需要掛一副對聯的。古代廁所對聯是頗有講究的,有的對聯善用典故,有的對聯甚至用了隱字聯,若不了解典故,是不知所云的。比如這副隱字聯:七條嚴婦戒;四品受夫封。
  • 千古絕對上聯「獨角獸」,無人可對,魯迅脫口而出下聯成絕唱!
    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小編也非常喜歡對對聯,每逢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換上一副全新的對聯迎春接福。對聯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不僅具有很好的寓意,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由於它高度濃縮,所以也誕生出許多經典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魯迅就是一個對聯高手,早在他少年求學時,就曾以3個字的下聯留下了千古絕對。
  • 貼在廁所的奇趣對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讀個對聯比上廁所還過癮
    古典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話說完了,卻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這是文字的獨特魅力。尤其當一件事庸俗淺薄或者難以啟齒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完美傳情達意。比如廁所,也就是古代的茅房,對聯如何寫才能不落窠臼?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嗎?下面這些對聯,可比這有趣多了!
  • 上聯:「老鷹抓小雞」,下聯真是太經典了
    在今天,筆者繼續跟大家說對聯的小故事,提及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為每到新年來臨之際,各家各戶都會在張貼對聯,喜迎新出,而對聯其實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文人騷客往往會通過對對聯來考察對方是否真的比自己強,而值得一提的是,對對聯不僅可以考量學者的實力水平,還可成為人們消遣作樂的一種方式
  • 一副對聯成就輝煌人生
    北宋年間,江西有一個書生進京趕考,在到京城汴梁前的一天晚上住在了一個鎮子上。晚上閒來無事到外面走走,看到鎮子上有個大戶人家在門前出了一副對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員外揚言誰要是能對出下聯就把小姐許配給他。
  •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一字不差地照抄上聯,總在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史上最懶對聯:下聯一字不差地照抄上聯,總在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讀懂就是贏家!傳說有年春節,王羲之也應景寫了春聯張貼到大門上,結果,寫一幅,被人揭走一幅,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字寫得好,二是對聯的寓意也美好,所以,別人都盯著他家大門,只要有新聯一出,就會被人給竊為己有。
  •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提到對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紀曉嵐與和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世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非常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它是要結合上下文一起看的。
  • 才女出上聯:「王不出頭誰做主」,才子的霸氣下聯令才女臉紅
    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市井布衣,對聯文化是無孔不入,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世人同樂的境界。但是想要對好一副對聯,絕非易事。有的人說對聯哪有那麼難,看到「天」就對「地」,看到「春花」立馬想到「秋月」,這是有跡可循的,也是套路滿滿。事實上,對聯文化的確有些規律和語法,這樣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錯誤,但對聯文化如果僅僅局限於此,未免有些呆板迂腐,所對出的下聯也難以列入「名對」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