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家沒有你就完美了,孩子在反抗,你卻渾然不知仍在玻璃心

2021-01-10 小魚媽咪育兒

【此文為小魚媽咪育兒原創,歡迎@魚魚媽咪,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文/小魚媽咪育兒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的疑問,覺得很有代表性,一起來看一下:

我一直在盡心盡力扮演一個好媽媽,疫情期間每天督促在家學習的女兒。一天因為一點小事,已上大三平時很乖巧的女兒竟對著我說:「這個家沒有你就完美了。」

之後的半個月,我都沒理她。儘管此後她表現比之前要好,學習運動各方面都很自覺,但我心理還是有芥蒂,是我太玻璃心了嗎?

「媽媽,你走開,我不要你「

「媽媽,我要爸爸,你走」

「媽媽,我打死你」

……

相信這些話對於媽媽來說,並不陌生。很多媽媽也跟這位網友一樣經歷過孩子的語言傷害,驚愕之中更帶有深深的傷心。

是啊,自己一直在履行媽媽的責任,竭盡所能地為孩子付出。即使女兒已讀到大三,還絲毫不敢有半點鬆懈,但孩子卻不領情,媽媽確實難以釋懷。

但這其實並不是所謂的玻璃心,而是確實需要警醒了。

◆ 女兒為什麼會這樣說?

也許在女兒眼裡,自己已經大三是個成年人了,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也並不想媽媽過度幹涉自己。

但是媽媽就是不肯放手,依舊每天都嘮嘮叨叨,女兒心裡早就煩悶不已。

但也知道媽媽是為自己著想,想掙脫,卻無可奈何,只能發發牢騷。

◆ 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嗎?

學習應該是自己的事情,她應該要懂得如何安排,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但是很顯然,女兒對學習缺乏自主性。女兒已經上大三了,學習還需要媽媽天天督促。

在此之前,是不是一直太依賴媽媽的督導,其實並沒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 父母與孩子是否缺少有效溝通?

其實女兒的真實想法是要讓媽媽認識到,自己的確已經長大,想讓媽媽尊重自己,讓自己有自主安排生活、學習的權利。

但是方法不對,直接一句沒頭沒尾的話,不但起不到溝通的效果,還傷了媽媽的所謂的用心良苦。

媽媽也並不主動找女兒溝通以解決矛盾,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鑽牛角尖,暗暗生女兒的氣,想以此來達到繼續幹涉女兒生活的目的。

教育方式問題:

有些父母看似在奉獻和犧牲,但對孩子來說卻是災難。事例中孩子之後的表現更好更自覺,主要是出於內心的愧疚,並不是真正的改變。

不肯放手的父母,容易弄巧成拙,讓孩子有逆反心理。而家長並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任其發展,孩子終會發洩出來。

比如孩子喜歡喝可樂,母親怕影響孩子身體發育不讓孩子喝,孩子又執意要滿足,這樣矛盾就出現了,堅決不讓喝,喝就揍你?還是採用迂迴的辦法?是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問題。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一味的鎮壓、幹涉孩子,孩子必然心生逆反,引發矛盾,進而影響親子關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的同時,還能與自己相親相愛,那要如何實現呢?

解決方法:

1、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尊重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也需要自由,想要做主,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並不想被控制,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意願。

父母要其實更應該要充當引導的角色,比如小的時候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自主性、自律性更是重中之重。

2、懂得適當放手。人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能成長。

很多事情,即使你說一萬遍,也不及孩子親身經歷一次。經驗和教訓才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

3、定規矩,少嘮叨。若犯錯按規矩執行,不要反覆說教,更不要翻舊帳。

父母的嘮嘮叨叨,管東管西,孩子非但不會感恩,更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厭煩。

4、愛孩子,要先愛自己。父母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應該騰出一些精力,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教大於言傳,看到父母的優秀,孩子自然會深受影響。

父母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自己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毫無疑問,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父母在愛孩子的路上,也請記得聽聽孩子的聲音,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以旁觀者姿態,自己少做一點,握住手中的線,把握方向,放手讓孩子自由去飛翔。

你的孩子有說過讓你傷心、氣憤的話嗎?你是怎麼看待的?最後又是怎麼解決的?歡迎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太玻璃心,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最近陸續有好多家長問我:「孩子心思太敏感,太玻璃心怎麼辦?」這個話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不同情景下,就會不一樣。比如,如果你或者家裡其他人總是習慣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那麼孩子就容易覺得,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就容易形成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 當孩子還是一顆玻璃心時,你就當成鋼鐵心,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別把孩子玻璃心當成鋼鐵心玻璃心是極端脆弱的代名詞,也是家長老師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玻璃心就像玻璃,一碰就碎,孩子受點委屈,那顆心瞬間就碎了,後果就叫你無法面對。大人常常無法理解孩子的心,見孩子有問題恨不得馬上就解決,口不擇言,說的話往往很刻薄,動不動就是你去死吧之類的話,殊不知孩子的心還是跟針尖一樣小,你那樣說還真能把孩子說死了。曾有某位高三男生,家長在當地還有點名望,自然希望兒子能很傑出,這樣老子才能長臉。
  • 「孩子,我是唯一真正愛你的人」「媽媽,請你先愛自己」
    小雨從小沒有好朋友,因為好朋友都被媽媽收買做了間諜;小雨沒有男朋友,因為媽媽不斷告訴小雨「世上沒有好男人」;當小雨好不容易學會愛人時,媽媽來告訴男朋友「你配不上我女兒」。小雨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會自愈,她逐漸明白,她沒有錯,錯是的爸爸的出軌和媽媽的偏執,她只是那個犧牲品。她勸媽媽:要學會愛自己。
  •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幼兒園,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有一次這個媽媽不依不饒地在群裡質問老師為什麼孩子眼角有塊烏青,老師誠惶誠恐扔出一張照片,顯示孩子送來的時候這裡就是青的。  這個媽媽頓了一會兒,又炸毛了:那你為什麼不告訴我,你們幼兒園怎麼做事的?!
  • 還在忽視孩子反抗期?小心養成「媽寶娃」,看看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文/麗麗育兒達人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媽寶男」這個稱號吧。「媽寶男」是指總是聽媽媽的話,總以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孩子。和年齡沒有關係,這類孩子大多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人生的每一步都由媽媽鋪設好,自己只要照著做就行了。研究發現,將來別認為是「媽寶男」的小時候大多都是個「媽寶娃」。
  • 你想要好孩子,孩子想要好媽媽,你清楚孩子對好媽媽的定義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很熱播的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在其中,霍思燕和她的兒子嗯哼的互動讓大家覺得非常溫暖。節目中的嗯哼簡直就是一個"寵媽狂魔",把自己的媽媽寵成了小公主。兩個人非常有愛的互動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玩手機的時候,嗯哼會突然對霍思燕說"媽媽,我愛你"。
  • 媽媽,你肚子沒有疤,我是不是你親生的呀?媽媽的教育很生動
    媽媽,你肚子沒有疤,我不是你親生的吧?媽媽的教育很生動媽媽,聖誕老人還能來我家嗎?爸爸,你為啥晚上總擠媽媽呢?媽媽,你肚裡住的是弟弟還是妹妹?爸爸,你身上上怎麼也長頭髮了?甜甜哭著說:媽媽,電視上說生完寶寶後,媽媽肚子上會留下一道疤。可是,我看了好多次,你肚子上沒有,我不是你親生的,真的太難過了呀!有一天你和爸爸會不會不要我了?媽媽感覺有些吃驚,想了幾秒笑了:肚子有疤的媽媽,是因為醫生把寶寶從肚子裡取出來;肚子沒疤的媽媽,寶寶是媽媽生下來的。
  • 孩子,我想你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但希望你仍保持善良
    截圖來源於:苗小苗-在雲南借住的孩子寄人籬下,但是姑姑家的條件本身也不好。可是這個孩子,即使一貧如洗,卻還是面帶微笑,保持善良,沒有自私自利。03老人進城賣雞蛋,卻收到了一張100元的假鈔。這要再進多少次城賣多少次雞蛋才能賺回來這100塊啊?
  • 每天焦慮擔心帶不好孩子:沒有完美的父母,你我都一樣
    弗洛伊德曾說,再完美的父母也會養出傷痕累累的孩子。託馬斯·戈登博士則認為,比起完美,做真實的父母更重要。剛懷孕那會我非常緊張,晚上做夢都在擔心自己不能成為好媽媽,帶不好孩子。女兒出生後即使再累也堅持有時間就自己帶。有段時間孩子斷奶,晚上特別鬧人。婆婆說:「你明天還要上班,晚上我幫忙帶著。」我不同意,即使晚上睡不了多久,也拉著老公輪流帶寶寶。
  • 孩子哭喊著:「媽媽別打了,我聽你的」;真的別再逼孩子了
    01家長逼迫孩子的原因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也在鞭策著人類的成長,而這一受眾,就是最天真的孩子們。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因為家長到了,有孩子的這個年紀,也就說明自身的發展沒有多大的前景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幾乎已經成型。
  • 媽媽放棄夢想全職陪讀:令人窒息的母愛,是摧毀孩子未來的根源!
    我想每一個全職媽媽,當初放棄夢想生兒育女都是自願的,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不聽自己使喚了,媽媽就會徹底崩潰,想著:「我都放棄了夢想,把所有的青春傾注在你身上,你怎麼能這樣子對我?」媽媽長舒了一口氣來到節目現場,同樣給各位老師敘述了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時的崩潰心情。當主持人馬丁問她做什麼工作時,她哽咽地說:「我沒有工作,從大學畢業的第二年結婚後就全職了。我今年三十八了,我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我當時考這個學校的時候也是特別難的,因為這個學校不太好考。
  • 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這是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最悲傷的一個故事。茉莉在一個月前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選擇自殺。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媽媽在房間的衣櫃裡裝有一個很大的監控屏,可以看到茉莉和可莉姐妹倆在家的一舉一動。
  • 《我家那小子》告訴你:你有什麼樣的媽媽,未來就是什麼樣的命
    換做正常點的媽媽,要麼說,兒子,能不能別接這種戲,太危險了。要麼囑咐兒子注意安全。可朱雨辰的媽媽是用「求」這個字。媽媽求兒子,這不僅是道德綁架,更是充滿了強烈的控制欲。總之,只要你能聽我的話,我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 兒子先被霸凌又被老師罰,媽媽掌摑老師:你能還手,孩子就不能?
    但是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在小題大做,認為孩子在學校裡打打鬧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誰從小和朋友之間沒有一些不和呢?而且是孩子,他們又不會記仇,打完架一會兒就能和好,這是孩子的正常交往方式。其中有一個男孩子,座位挨著小方,經常有意識無意識地欺負小方,但是小方因為不會反抗都默默地忍受了。直到有一天,這個男孩子把小方新買的鉛筆盒搶走了。小方忍無可忍。追著那個男孩子跑。男孩看到小方居然敢奮起反抗,趕緊用腳踢了他。
  • 孩子,你很小就沒有媽媽,你要聽話(真實故事改編)
    「大壯如果你娶到我侄女,她會把家給你料理得妥妥噹噹,是個過日子的女人」。張大叔很看好劉大壯的勤勞和憨厚。他有心撮合侄女秀文和劉大壯的婚事。劉大壯的老婆去世快兩年了。給他丟下了一兒一女。大壯瞟了一眼坐張大叔旁邊的秀文,知道秀文是沒意見的。趕忙答應:「張叔我聽您的」。
  • 《你是孩子的光》:做智慧媽媽,成就自己,照亮孩子
    不過,在光鮮成功的背後,也許都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和苦楚,誰沒有初為人母的慌亂和迷茫呢?誰沒有過進退兩難的糾結呢?對完美的執著,對高質量陪伴的渴望,對事業的追求……都曾讓我們處於兩難的境地,如果你正處於這樣的階段,我建議你可以讀一讀這本《你是孩子的光——智慧媽媽成長法則》 (以下簡稱《你是孩子的光》)。
  • 「媽媽,我恨你」當孩子說狠話時,媽媽別急著生氣,該偷著樂才對
    其實也不能以偏概全,孩子「放狠話」未必是一件壞事。被教訓的兒子,脫口而出「媽媽,我恨你」,寶媽卻沒有生氣同事有一個5歲的孩子比較調皮,去她家串門的時候,剛好趕上同事在教訓孩子,因為孩子將客廳的白牆上,畫滿了奇奇怪怪的圖案,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同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居然頂嘴說了一句:「媽媽,我恨你!」
  • 打孩子的行為令人髮指,希望你沒有這個惡習,不然你會後悔莫及
    最近在寶媽群裡,有位媽媽說:「我覺得束手無策時,跟孩子鬥智鬥不過,就動手了。」我接了一句:「孩子不應該打,可以跟他好好講道理。」另外一位媽媽馬上接過來說:「有時候打一打很有必要的,反正我打過孩子,孩子不能沒有規矩。
  • 孩子說「媽媽,我同學說你好醜」,這個媽媽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團團走出校門,也不和媽媽說話,而是一直低著頭往前走,直到同學們大多散去,團團才到媽媽面前。媽媽很奇怪,便問團團怎麼回事。團團小聲埋怨:「媽媽,我的同學們都說你好醜,他們的媽媽都比你好看,以後你來接我的時候站遠一點」媽媽被這句話震驚了,她既羞愧又難過。
  • 這個暑期怎麼過?那些完美的別人家孩子一定不會告訴你這個秘密!
    TA們都在學鋼琴◤幾乎所有明星子女都在學習鋼琴音樂已經成為城市孩子的必修課,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鋼琴作為孩子的音樂啟蒙。對於學鋼琴,很多爸爸媽媽也有一些顧慮,一方面擔心孩子不感興趣,畢竟學琴太苦太累,很難堅持;另一方面則擔心自己沒有時間接送、陪孩子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