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寅傑(本文原載於《創業人》雜誌 原標題《厲向晨:古為今用,創業漢字設計》)
對於一個字體設計師來說,厲向晨年輕得不能再年輕了。日復一日地研究在普通人眼裡再平常不過的一筆一划。在這個設計泛濫浮華的時期,他一直默默地虔心於自己的領域。
從休學到創業,堅持人生路
最早與漢字字體的親密接觸,是在2001 年左右,那時計算機剛普及不久。 Windows 系統裡面有一個叫「造字工具」的東西。緣於對技術的興趣,厲向晨當時的想法是如果自己寫的字跡能夠在電腦上打出來,一定是個很酷的事情。所以,從技術角度切入進字體製作這方面的厲向晨與大多數設計師的方向並不相同。
隨後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有興趣和夢想的支撐。但年輕得厲向晨卻還是摸不著門道。這源於國內這類信息太過於小眾,即使在網絡上搜遍所有也得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厲向晨看到一篇文章,是翻譯國外的關於字體設計的內容,裡面有提到 FontLab 這個軟體和一些截圖,這才真正帶其入了門,並開始做實際的研究。可以說,正是這篇文章,對厲向晨及其人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08年,對厲向晨來說經歷了人生的新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休學,第二件就是獨自一人闖蕩北京。面對記者,這個年輕的90後說起這些從容淡定,顯出的是與其年齡不符的穩重。
休學後的厲向晨並沒有將字體設計作為發展的首選,卻因為漸漸地對這個行業加深了了解,發現是一塊罕有的空白領域。一頭扎進去,他才發現,這塊有待開墾的處女地是多麼地廣闊。從2008年到2011年間,厲向晨成立了個人工作室TypeLand,在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項目:康熙字典體。雖然和一般意義上的字體設計不同,但這套涵蓋了5萬多字的字體仍然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完成。這期間,厲向晨度過了學習與試驗的最初階段,開始向國內頂尖的字體設計師的方向邁進。
從休學,北漂到成立個人工作室「TypeLand」,厲向晨的人生步伐每一步都邁得堅實而又決然。目前,「TypeLand」已經是個盈利的機構。雖然工作室經常在收入方面顯得不夠穩定,但是厲向晨對自己有著清晰的定位。目前在國內,字體設計行業並不規範,這導致了市場模糊,定價偏低。再比如像「儀鳳寫經體」這樣的特殊字體,面對非營利性使用,是完全免費的;另一方面,即使像「康熙字典體」這種字體,也和一般的字體不同。想要購買的人未必真正了解它,所以很多人其實都被厲向晨勸回去了,因為覺得如果一個人買了某樣和他理解不同的東西,可能會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
偶爾,厲向晨也會做一點其它項目,卻也主要看對項目的興趣而言,從一開始,他就是個學術型的設計師,而不是一個商人。
側重典籍,古為今用數位化
中文字體製作,周期長、盈利少,前者由於漢字的數量而不可避免,但後者則主要由國內的環境造成。浮躁的社會風氣,大量糟糕的美術字體被亂用甚至濫用,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使一款非常優秀的字體可能也無法被得到重視。版權意識淺薄更加劇了沒有人願意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來。作為獨立字體設計師,厲向晨仍舊處於創業階段,單打獨鬥,無人協作成了他目前的主旋律。雖然行業冷清淡薄、百廢待興,但是中國字體設計的需求卻是持續上漲。
厲向晨向記者坦言,回溯過往,發現古人十分注重創造漢字的形式之美。事實上,每一個字的鋒、頓、抑、揚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積澱,也就是說它都是有道理的,尤其在古代雕版及活字印刷上。做設計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很懂這些,或者說沒有深入思考過,所以才能做出一些亂七八糟的所謂時尚藝術字體。這些字體裡面,基本是不遵循書法規則的。如果大家都能懂一些書法,不一定要寫得好,但一定要懂,不論對於字體設計亦或是其它設計都將很有益處。
對於記者為何熱衷於重新詮釋古籍的字體的疑問,厲向晨表示比較側重從學術和文化的角度來考量,而古籍又可以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這會讓人不經意間沉迷於此。不過古籍中的字體也豐富多樣,甚至有一些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更顯時尚。
比如說宋體,也就是日本所稱的明朝體,其實後面這種叫法更正確一些,因為現在的這種「宋體」樣式實際上是在明朝左右產生的,而不是宋朝。一般人對宋體的認識無非就是筆畫纖細,橫畫末端帶個小三角,如果是粗宋則還具有橫細豎粗的特徵。但實際上古代的宋體概念遠比這要豐富,比如《宋王忠文公全集》這個帶有隸書風格的宋體,或者《洪範傳》這種也是比較常見的,同時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而現在則完全沒有這樣的計算機字體。並且可以看到,標題與旁邊小字的字體並不相同,說明這也是古代人針對書名專門做的一個「美術字」,而反觀現今書皮上的「美術字」,恐怕是很難找到這樣濃烈的人文氣息的了。這也與古人每天使用毛筆書寫,特別是刻工天天與刻板打交道,從而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有關。而現在的人們不要說是毛筆,就算中性筆恐怕也很少用到,而設計師則使用冷冰冰的矢量圖形進行繪製,雖然更為方便,但卻少了某些東西,而這正是厲向晨所要尋找的。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法上講「字如其人」。漢隸唐楷、顛張狂素,文字能彰顯書者的氣質,體現書寫時的即興之感。如今,書法都化成了電腦字。作為設計師,厲向晨想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埋沒在故紙堆中的精華重新提煉出來。2010年,厲向晨設計的儀鳳寫經體成功完成,儀鳳寫經體來自唐代秘書省所抄寫的佛經,文字或粗或細,長短不一,從其間的筆鋒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書者當時奮筆的模樣。這也是全球範圍內第二款使用該特性的字體。雖然只包含了區區 429 個單字,但該字體仍舊獲得了大家的好評,因為這是一款人們久違了的真正毛筆時代書寫出的親切感的字體。讓人們重新看到了計算機字體新發展方向的期望。
耕耘創業路,活力與希望
北漂四年,工作室成立四年,獨立創業奮鬥四年。在這個過程中,厲向晨收穫了很多很多。作為一個設計師,終日與字為舞,潛心研究一筆一划。卻面對版權侵擾等問題,無奈之餘,厲向晨認為國外的版權環境要優於國內。字體既是產品也是商品,只有提高民眾的版權意識才能讓設計師有前進的動力,否則無異於殺雞取卵。
中文字體的字數龐大,即使是最少字的國家標準 GB2312 也含有 6763 個漢字,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對於中文字體的開發,設計和製作往往是分開的兩個概念。如此龐大的字數所帶來的工作量是一般人所望而卻步的。因此,中文字體製作者們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著,無論字體好看與否,每一個文字,都是精心繪製出來的圖案。作為一個邊緣產業,字體設計與整個社會都是息息相關的。
作為整個東亞文化的積澱,在國內,我們往往忽視漢字的作用,反而不如近鄰日本或新加坡。隨著像厲向晨這樣的有志青年的默默耕耘,漢字的魅力將在數字時代重新綻放。他的研究與設計,為整個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 以上內容版權歸微信公眾平臺「iNews新知科技 By 馮先生失眠中」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