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全國各地的氣溫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人們不僅把自己裹成了「肉粽子」 ,連家裡的小神獸,這衣服穿的也是裡三層外三層的,一步一步地走起來,像只小企鵝。
可氣溫不斷變化帶來的不光是穿衣脫衣這麼簡單小事情,氣候的變化也會影響身體的變化。不少寶媽表示,入冬後自家的寶寶出現了積食現象。
其實,冬季向來都是0~3歲寶寶積食的高發期。積食大多是從吃上引發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從吃上入手。
為什麼冬季會成為寶寶積食的高發期?
俗話說:十個孩子九個積食,還有一個在路上。
這裡的「積」,其實指的就是積食。之所以寶寶積食在冬天有這麼高的發生率,其實和天氣、寶寶自身和父母這三個方面有脫不掉的關係。
原因一:氣溫變化
溫氣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人體活動的減少,隨著外界溫度的下降,為了保證體溫,人們的胃腸活動也會相應減少。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
寶寶的活動能力減弱,對於吃進去的食物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如果父母沒有做出選擇適當調整,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就會堆積在寶寶的腸胃中,造成寶寶積食的現象。
原因二:寶寶自身
醫生說,寶寶在冬天容易出現脾胃虛弱。這是因為隨著天氣轉涼,寶寶身體發育沒有成人成熟,不能很好地應對溫度變化,出現脾胃虛弱現象。
脾胃虛弱也會導致寶寶出現積食。
原因三:吃的東西太多太油膩
有些寶爸寶媽覺得,冬天正是寶寶為來年長高,儲備能量的關鍵時期。於是會選擇許多滋補食物讓寶寶吃。像是蔬菜汁、水果汁、排骨湯等等,但很少父母有這個意識,這些都是油膩的食物,寶寶根本消化不了。反而讓寶寶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甚至積食的現象。
特別是這些被列入「輔食黑名單」的食物,越到冬天越不讓孩子碰。
蔬菜汁、水果汁
許多父母在給孩子做輔食的時候,常常會將蔬菜水果榨成果汁和菜汁,這樣既能有效減少做輔食的壓力,也能讓寶寶補充營養。
其實,蔬菜水果在榨汁的過程中,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已經被破壞,孩子們喝得更像一杯沒有營養的糖水。
最糟糕的是,蔬菜水果在被榨成汁後,草酸的含量不斷上升,和寶寶體內的鈣離子結合成為難以消化的草酸鈣,增加了腸胃的負擔。導致寶寶出現積食現象。
粗糧、雞蛋
粗糧、雞蛋可以登上「輔食黑名單」,越到冬天越要少給孩子吃,寶媽想知道寶寶冬天應該吃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做排除。
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進一步加強,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寶寶的營養充分性。這時,粗糧作為營養豐富多樣的食物,開始受到寶爸寶媽的歡迎。
但寶媽們忽略了一點,特別是0~3歲的寶寶幾乎很難消化掉粗糧中的粗膳食纖維,反而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出現積食。
另一方面,雞蛋需要分開處理。1歲的寶寶可以吃一些蛋黃,但高蛋白的蛋白不適合寶寶吃,因為蛋白質,通過寶寶的腸壁,會造成寶寶不適。
修正飯光光常用於兒童乳食引起的積食、上火、不消化、厭食、食積發熱、夜啼等常見不適的預防與調理。自然均衡、科學萃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