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派間諜拖垮秦國,誰知間諜太投入,助秦崛起後吞併韓國

2020-12-14 送歷史個救生圈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戰亂不斷。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各國無所不用其極,而派間諜則成了常用的手段。秦國的崛起讓諸國感到恐慌,為了拖延秦統一的步伐,燕國太子丹派出荊軻刺殺秦王,而韓國則派間諜去拖垮秦國。

太子丹

韓國「疲秦政策」

韓國派出的這名間諜名為「鄭國」,是當時韓國都城新鄭人,韓國優秀的水利專家,曾任韓國管理水利事務的水工。韓王為了阻止秦國東徵,消滅山東六國,決定實行「疲秦」計劃。派鄭國到秦國興修水利,讓秦國將注意力都放到水利上。秦始皇元年,鄭國奉命入秦遊說,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企圖以此疲勞秦人,勿使其伐韓。

秦始皇認為這個建議對秦有利,便命鄭國負責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為了實施韓王的「疲秦」政策,鄭國在施工過程中一直磨洋工,浪費了秦國大量的人力物力。秦始皇很快便看出了鄭國的意圖,打算殺掉他洩憤。鄭國對秦始皇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韓王

秦始皇想了一下,如果現在殺掉鄭國,那真的是前功盡棄,雞飛蛋打。還不如留著他,讓他為秦國完成這一偉大的工程。況且,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秦國真的因此變得富饒,收拾掉韓國是遲早的事。於是,秦始皇命鄭國繼續負責修渠的事,但不能再懶懶散散。鄭國認為他已經為韓國拖延了幾年,完成了韓王交代的任務,所以便決定之後全心全意地去做修渠的事。

鄭國

鄭國渠的作用

在鄭國的組織下,這條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餘裡,灌溉面積達到了4萬頃。關中沼澤鹽鹼之地在涇河泥水的灌溉下,成為肥美良田,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由於後勤得到了保障,所以秦國的實力大增,糧食產量極大保證了秦國對六國的統一戰爭。韓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個被秦所滅。

秦始皇

為了紀念鄭國為秦國作出的功績,當時的人們便將這條渠命名為「鄭國渠」。而鄭國渠修成後,與都江堰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將山東六國都籠罩其陰影之下。最終,秦滅掉六國,一統天下。對於韓國來說,鄭國屬於背叛。但對於後世子孫來說,鄭國卻屬於英雄。而鄭國渠在2016年已經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相關焦點

  • 韓王派鄭國疲秦弱秦,結果他名垂青史,韓國第一個被秦國所滅
    就拿韓桓惠王來說,他派水利專家鄭國去秦國修渠,不但沒有達成「疲秦弱秦」的初衷,反而讓八百裡秦川成為一片沃野,為秦軍橫掃六國提供了充足的糧草。秦國日益強大,韓王使計疲秦從公元前251年到公元前247年,秦國在四年內連喪三王,但是綜合國力並未減弱。
  • 他派間諜去坑秦國,陰差陽錯幫了秦國大忙,加快了六國的滅亡速度
    到了戰國後期只剩下了秦、趙、楚、齊、魏、韓、燕等大國。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漸強盛,在關東諸國為地盤人口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秦國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暗中積蓄力量,逐漸成長為強國,多次東出發動侵略戰爭。秦昭襄王時期,秦國接連重創齊、趙等強國,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
  • 《大秦賦》寧騰,歷史上的著名間諜,千年後挖出竹簡,讓後人欽佩
    前幾日,歷史劇《大秦賦》終於播完,爭議不斷,但劇中的場景道具還是不錯的,另外,劇中有幾個配角,刻畫得十分深刻,例如秦國謀士姚賈、趙國名將李牧等。筆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另一個小人物,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寧騰。歷史上的他,是著名的間諜,他幫助秦王嬴政滅掉了韓國,而且,在兩千多年後,考古學家曾挖出了寧騰的公文,讓後人對他了解更加深刻。
  • 韓國為了防止被秦滅國,為什麼要派一個水利專家去當間諜
    為啥要派間諜公元前262年,秦國再次發動了對韓國的戰爭。此前,韓國的領土不斷被蠶食,原本苗條的土地變得有點兒苗條了,像根牛角一樣夾在趙國和韓國之間。正所謂打蛇打七寸,秦國果斷出兵,佔領野王,將「這根狹長的牛角」攔腰斬斷。於是,上黨地區成為了韓國的一塊兒飛地。
  • 韓國間諜水工鄭國修水渠,竟陰差陽錯的幫了秦國!
    秦王接過密報,掃了一眼,對呂不韋說:「速令在韓國的密探查清鄭國入秦的真實情況。」幾天之後,秦國潛伏在韓國的間諜披星戴月趕回秦國,將打聽到的鄭國入秦的目的報告給朝廷。秦王、呂不韋聽後勃然大怒,立即命人連夜趕往水渠工地,將鄭國逮捕歸案,押來京城受審。鄭國是個精明之人,早就料到自己為秦國修渠的真實目的遲早會被秦國察覺,已經有了一些準備。只見他頭戴枷鎖,昂首走上大殿。秦王怒道:「大膽鄭國,還不跪下!
  • 秦朝強大和間諜有何關係?聊一聊戰國時期的間諜作用
    舉一個例子來說,一些讀者可能對秦國所修建的鄭國渠有所耳聞,這在當時是一個規模非常龐大,同時作用也非常顯著的水利工程。這一工程雖然對秦國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鄭國渠的修建實際上最初是由於鄭國的一次間諜行動。《史記正義》中對這一事件有這樣的記載:"鄭國渠首起雍州雲陽縣西南二十五裡,自中山西邸所口為渠,傍北山,東注洛,三百餘裡灌溉田。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間諜-蘇秦,為愛情?為感恩?滅一國
    蘇秦跟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攻讀《陰符》後遊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隨後偽裝逃犯到齊國,進行間諜事項,因齊國眾大夫爭寵而被刺殺,死前獻計誅殺兇手。
  • 秦始皇發現列國間諜欲殺之,卻被此人一句話逗樂了!
    戰國後期,秦國國力已經完全碾壓了山東六國,以至於六國不得不合力抗秦,但效果仍然很不好。就秦國而言,似乎也缺少一戰定乾坤的機遇,而這個機遇就如同強秦的六國客卿一樣,還需要六國親自送來。 韓國由於距離秦國最近,時常受到秦國的侵擾,此前丟失的上黨之地使韓國處境雪上加霜。
  • 鄭國疲秦,為何成為秦國功臣?秦嬴政順水推舟,師出有名首先滅韓
    韓王的陰謀權術,為韓國發展爭取時間在戰國時代,各大國家除了在戰場之上進行廝殺之外,暗地裡的鬥爭也不在少數,本篇文章要講的鄭國疲秦事件就是其中之一;這一事件可謂是啼笑皆非的,當時的韓王崇尚陰謀權術,想要拖垮秦國的發展,便派水工鄭國進入秦國,想要通過修建渠道的方式來耗費秦國的財力和物力,延緩秦國的發展腳步,讓秦國出現頹敗的跡象,給山東六國可乘的機會。
  • 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卻開創曠世工程,從而名垂青史
    此時的秦國兵強馬壯,是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其餘六國皆不能與之匹敵。雄才大略的嬴政,重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實施一統天下的戰略。韓趙魏等諸侯國的國君,無不寢食難安,擔心秦軍向他們開戰。滅六國的過程中,韓國是第一個領盒飯的,而後是趙、魏、楚、燕、齊。韓國之所以第一個被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卻開創一項曠世工程,從而名垂青史
    此時的秦國兵強馬壯,是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其餘六國皆不能與之匹敵。雄才大略的嬴政,重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實施一統天下的戰略。韓趙魏等諸侯國的國君,無不寢食難安,擔心秦軍向他們開戰。
  • 以史為鑑:戰國第二強的齊國是怎樣被孤立並拖垮的?
    故而魏攻趙急,鄒忌卻說「不如勿救」,待魏兵攻破邯鄲後,齊兵才姍姍來遲,最終趁魏兵疲弱之際而敗之於桂陵。齊國雖一時得利,卻同時結怨於趙、魏兩國;之後,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孫臏卻說「早救不如晚救」,必待韓國五戰不勝,委國以聽後,齊兵才出擊魏於馬陵,殺其大將、虜其太子。魏惠王因此大恨,對惠施說:「夫齊,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
  • 鄭國作為韓國的水利專家,為什麼要為秦國修渠?和臥底行動有關
    一、「臥底行動」我們現在經常能在影視劇作品中看到諸如臥底、間諜等等的橋段,實際上這在戰爭中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號稱「兵仙」的韓信,每次打仗之前就都會派出各種間諜去打探消息,做到知己知彼,所以才能百戰百勝。這位鄭國呢,就是戰國末期韓國派往秦國的「臥底」。
  • 名列戰國七雄的韓國,家裡有礦,夾縫中生存卻被秦國第一個攻滅
    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的韓國,並非一無是處,它也曾經掙扎過,但在夾縫中根本找不到翻盤點,眼看著列國爭相崛起,被動地在戰國舞臺上演出,自己卻最終成了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秦國兼併的國家,拉開了「秦王掃六合」的序幕。戰國初期短暫高光的新生諸侯韓國韓氏是原本晉國世襲卿大夫家族,出自晉國宗室,是曲沃桓叔的後裔。
  • 或許有人覺得疑惑,為什麼七雄中,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
    秦國對應如今的美國,美國崛起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獨立運動,很長一段時間都遠離世界中心,慢慢擴展疆域,最後成為世界霸主。而秦國也是從附屬國的地位開始熬起,與其他國家作戰,併吞並弱小的國家,最後統一六國。或許有人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七雄之中,只有秦國才能崛起並稱霸中原呢?
  • 大秦賦:韓國「妙計安秦國,賠了夫人又折兵」
    韓王然公元前262 年,秦國(昭襄王嬴稷在位)連續三年攻打韓國,將韓國上黨郡層層圍困,上黨成為孤立無援的「飛地」。上黨郡守馮亭率全城百姓死死堅守等待救援,而"弓弩韓劍甲天下"的韓國,竟然不發一兵一卒,屈服於秦國戰馬的鐵騎下,主動割讓上黨求和。
  • 《大秦賦》韓王派水工到秦國修水渠,無異於飲鴆止渴
    《大秦賦》韓國被滅,是情有可原的,韓王竟然派水工鄭國,去給秦國修水渠,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當時,秦國國力穩居七國之首,秦國數次東出徵戰,韓國皆遭受重大損失,但是剿滅六國,尚不具備那樣的能力。
  • 「國雖大,好戰必亡」:戰國第二強的齊國是怎樣被拖垮的?
    故而魏攻趙急,鄒忌卻說「不如勿救」,待魏兵攻破邯鄲後,齊兵才姍姍來遲,最終趁魏兵疲弱之際而敗之於桂陵。齊國雖一時得利,卻同時結怨於趙、魏兩國;之後,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孫臏卻說「早救不如晚救」,必待韓國五戰不勝,委國以聽後,齊兵才出擊魏於馬陵,殺其大將、虜其太子。魏惠王因此大恨,對惠施說:「夫齊,寡人之仇也,怨之至死不忘。
  • 電影韓國中的間諜叛亂《柏林》
    韓國《柏林》是由柳承莞導演的韓國諜戰動作片,主演河正宇、韓石圭、柳承範、全智賢,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間諜叛亂。在柏林繁榮的表面現象下,幾個國家的間諜組織忙於張羅自己的事務,他們互相監視,互相猜測,互相爭鬥。
  • 幫助秦國一統六國,建功立業,盤點秦國歷史上的三大名將
    秦昭王十二年,當時秦國國力強大,秦國制定了圖謀天下的大戰略,秦國急需人才。秦昭王開始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也被提拔。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秦國的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