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卻開創一項曠世工程,從而名垂青史

2020-12-26 騰訊網

最近歷史劇《大秦賦》非常火,很多人不惜熬夜也要追劇。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每個人的聚焦點各不相同,有人關注的是呂不韋的得與失,有人關注的是趙姬的愛恨情仇,但更多人把目光放在嬴政的身上。他幼年時寄人籬下,差點客死他鄉,經歷各種磨難之後,磨練出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成功繼承王位。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舉行冠禮,從此開始親政,成為真正手握實權的秦王。此時的秦國兵強馬壯,是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其餘六國皆不能與之匹敵。雄才大略的嬴政,重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開始實施一統天下的戰略。韓趙魏等諸侯國的國君,無不寢食難安,擔心秦軍向他們開戰。

滅六國的過程中,韓國是第一個領盒飯的,而後是趙、魏、楚、燕、齊。韓國之所以第一個被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韓國緊挨著秦國,並且處於秦國東出的要道上,類似於釘子戶;另一方面,韓國的實力太菜,如果把戰國七雄比作同班同學,韓國就是學習最差的一個,也就是所謂的學渣,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韓國肯定第一個被踢出局。

只要腦子不進水,都不想被人按在地上摩擦,韓國肯定也不想被秦國沒掉。但重要的問題是,若是硬拼的話,必然不是秦國的對手,大秦鐵騎所向披靡,別說是韓國,就算齊、楚這種實力不錯的諸侯國,單挑的話也不是秦國的對手。韓國國君心裡很憋屈,打又打不過,賣萌撒嬌也不頂用,如何才能避免滅亡的悲劇呢?

韓桓惠王苦思冥想,經過幾個晝夜的思考,竟然想出一個自認為非常完美的辦法。當天夜裡,韓桓惠王連夜召見鄭國,交給他一個艱巨任務,讓他去幫助秦國修水渠。鄭國心裡很鬱悶,甚至覺得韓王腦袋被驢踢了,只是他只敢在心裡想一下,並不敢說出來。

隨後,韓桓惠王解釋道:「你作為優秀的水利工程師,修水渠是你的強項,我準備派你打入秦國當臥底,無論如何都要勸秦王修水渠,工程搞得越大越好,如此就能削弱秦國的實力。」鄭國終於聽明白了,韓王準備給秦國來一招無間道,既然老大發話了,儘管鄭國內心非常抗拒,但也只能照辦。

作為正兒八經的工科男,鄭國修水渠的專業技術毋庸置疑,但他不善言辭,更不擅長與人溝通,天生就不是做間諜的料。鄭國小心翼翼的問:「大王準備讓我在秦國待多久?」韓桓惠王微微一笑,拍了拍鄭國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具體時間待定,你要做好長期潛伏的準備。」

就這樣,鄭國帶著無奈的心情來到秦國都城鹹陽,開啟了間諜生涯。鄭國雖然口才不咋滴,但專業知識過硬,經過多日的實體考察,他建議秦國在管仲開挖一條水渠,如此便能解決關中東部的常年旱災。鄭國給出的方案,具有極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秦王嬴政看完方案,毫不猶豫就批准了。

秦王嬴政任命鄭國為挖水渠的總工程師,讓他不要有任何顧慮,放開膀子開幹,無需考慮人力財力物力。有了秦王的支持,鄭國仿佛忘記自己的間諜身份了,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夜以繼日研究,晝夜不停工作,幾乎做到了事必躬親,他立志幫助秦國挖出一條極具實用價值的水渠。

沒過多久,秦王嬴政查出鄭國的間諜身份,差點氣得翻白眼,就怒斥鄭國:「我對你如此信任,讓你做了這麼大的項目經理,沒想到你居然騙我。」鄭國解釋道:「政哥,俺對著月亮發誓,作為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師,俺絕沒有歪心思,純粹是想給秦國挖一條水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俺都忘記自己是間諜這件事了。」

秦王看著鄭國單純的眼神,不再那麼生氣,鄭國又說:「俺向你保證,一旦水渠修建工作完成,對秦國百利而無一害。」秦王嬴政思考片刻,覺得鄭國的話很有道理,不僅沒有殺他,還讓他繼續擔任項目經理。鄭國經過十餘年埋頭苦幹,挖出一條全長三百多裡的水渠,使關中的乾旱平原成為沃野良田,糧食產量大增,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後來,秦始皇為了表達對鄭國的感謝,這條水渠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就是世人皆知的「鄭國渠」。若從間諜的修養和成就方面分析,鄭國絕對是不合格的,稱得上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但是,他作為一名卓越的水利專家,無疑是令人欽佩的。

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影響非常深遠,意義也頗為重大。2016年11月,鄭國渠申遺成功,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作為鄭國渠的總工程師,鄭國也因此名垂青史。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最「失敗」的間諜,卻開創曠世工程,從而名垂青史
    一方面,韓國緊挨著秦國,並且處於秦國東出的要道上,類似於釘子戶;另一方面,韓國的實力太菜,如果把戰國七雄比作同班同學,韓國就是學習最差的一個,也就是所謂的學渣,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韓國肯定第一個被踢出局。只要腦子不進水,都不想被人按在地上摩擦,韓國肯定也不想被秦國沒掉。
  • 秦朝強大和間諜有何關係?聊一聊戰國時期的間諜作用
    間諜形象間諜出現的時間很早,幾乎可以說是伴隨著國家以及國與國之間鬥爭的出現而出現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就已經開始使用間諜,而間諜也確實在春秋戰國時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本文的目的,便是通過簡單的介紹,令讀者們對我國戰國時期各國使用間諜的情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同時也希望讀者們更加清楚地知道間諜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鬥爭之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 鄭國渠:一項「間諜工程」的兩千年惠民路
    在戰國末年國與國的博弈中,他只是韓桓惠王手中的一枚棋子。鄭國的原本使命是說服秦國修這條工程量巨大的渠道,妄圖利用浩大的工程來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達到「疲秦」的目的,這實則是一項「間諜工程」。鄭國渠這項龐大的工程從公元前246年動工,直到公元前238年還未建好。在施工過程中,鄭國的身份和陰謀被識破,秦王嬴政要殺了他。鄭國據理力爭對秦王說:「此渠成,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戰國七雄之中,各個國家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呢?
  • 唐一菲《虎符》化身美女間諜 演繹戰國版無間道
    《虎符傳奇》已於2月7日在江蘇綜藝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由著名導演郭寶昌攜手新晉偶像唐一菲、楊冪和馮紹峰一同講述戰國時期「竊符救趙」的故事。在劇中,唐一菲穿越到戰國,化身美女間諜,演繹戰國版《無間道》。
  •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運動屢次失敗,為何還會有人組織變法?
    還有,吳起為了讓國家儘快強大起來,也開始主張變法運動,但是也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終也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可以看得出來,在這一時期主張變法的政治家或者軍事家,幾乎沒有一個好下場的,但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算有人為了變法運動付出了生命代價,但卻依舊有人前僕後繼,推動變法運動的開展,這是為什麼呢?
  • 戰國亂世之梟雄:齊國名將匡章,一個漸被遺忘的曠世奇才!
    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戰爭頻繁,因此誕生了很多不世出的名將,本期為您介紹的是齊國名將匡章。
  • 他因此戰役名垂青史,並開創了一代王朝,也被稱為「上蒼之子」
    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是關於漢光武帝劉秀的戰役,劉秀也因為此次戰役名垂青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劉秀是怎樣打贏這場戰役的。劉秀,這位創建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生參戰無數,而人們要談論起他的所領導的經典戰役似乎寥寥無幾。在新莽王朝時期,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昆陽之戰,就是由這位仁兄指揮並且取勝的。
  • 戰國時期,為何是秦國攻佔巴蜀之地,而不是楚國呢?
    於是,秦惠文王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在公元前316年消滅了巴國、蜀國,從而攻佔了巴蜀之地,進而為秦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秦國,楚國和巴國、蜀國也是非常鄰近,二者都處在長江流域,可謂一衣帶水。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佔領巴蜀地區的為何是秦國,而不是楚國呢?也即楚國為何沒有對巴國、蜀國動手呢?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大家人物
    晏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引言商周時期,奴隸制文化鼎盛一時。在沂境,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小國,其中文明昌盛、影響較大的有費郯、莒等國。春秋戰國時期,在沂蒙大地上也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的歷史壯劇,湧現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傑出人物。他們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戰國時期,為何燕國是最弱的一個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動亂時期,也是大變革時期,經過了春秋時期的各國相爭的混亂局面,到了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兼併性質更濃,統一的意願也更強,最後呢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戰國七雄齊、楚、韓、燕、趙、魏、秦。
  • 不想當騙子的作家不是好間諜:史上最傳奇雙重間諜的故事
    這哥們,可以算是史上最碉堡的雙重間諜。當年是這樣的。。。我這輩子還是做一個間諜吧。。他想投奔英國。。但是英國人剛開始覺得他就是個小廢渣loser...所以。。他幾次申請加入英國的間諜機構都失敗了。英國人意識到這個小廢渣其實是一個曠世奇才。。。 他們嘗試著策反他。。他對前來策反的人員表示。。
  •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如何興起?又怎麼走向滅亡的?
    但是中山國卻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強國,國力鼎盛時期有戰車九千乘,被中原諸國視為心腹大患。中山國可以說是除齊、楚、燕、韓、趙、魏、秦國的戰國七雄外的「第八雄」。中山國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狄鮮虞部落人(也稱白狄)效仿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一個國家。中山國之前是中山,公元前432年被建立傀儡政權,後脫離控制,建國於公元前414年,因城裡有山而得國名。
  • 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消滅了哪幾個諸侯國?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
  • 韓王派間諜拖垮秦國,誰知間諜太投入,助秦崛起後吞併韓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戰亂不斷。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各國無所不用其極,而派間諜則成了常用的手段。秦國的崛起讓諸國感到恐慌,為了拖延秦統一的步伐,燕國太子丹派出荊軻刺殺秦王,而韓國則派間諜去拖垮秦國。
  • 戰國最失敗的投資:助他人登上王位,反而使自己損失45萬大軍
    縱觀古往今來的投資歷史,戰國後期商人呂不韋的投資無疑是最成功的。他散盡家財讓一個在趙國當人質的、可有可無的秦昭襄王之孫異人,一步步登上了秦國的儲位乃至王位。而他自己也因為這一次成功的政治投資,從被貴族瞧不起的「賤商」坐上了秦國的相邦寶座。
  • 邂逅戰國浪漫故事 懷古詠今遊岐阜縣
    月6日 「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當年在岐阜城環顧天下,傲然以「第六天魔王」自居的戰國英雄織田信長,在本能寺大火燃起之時可否想起這首他最喜愛的歌謠。18歲繼承織田家的家督之位,49歲自刃於本能寺火海,信長在其不到50年的短暫人生中,於岐阜城提出「天下布武」的政治理論,並以岐阜為根據地,開創了令後人震驚不已的「安土桃山時代」,為群雄並起的日本戰國時代添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戰國、織田信長、岐阜,有著深深的不解之緣。今天,我們從岐阜出發,追隨著歷史的足跡,邂逅屬於自己的戰國浪漫。
  • 他派間諜去坑秦國,陰差陽錯幫了秦國大忙,加快了六國的滅亡速度
    趙國七雄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戰爭從小打小鬧進階成了血腥的吞併戰。許多弱小的諸侯國接連滅亡。到了戰國後期只剩下了秦、趙、楚、齊、魏、韓、燕等大國。秦昭襄王時期,秦國接連重創齊、趙等強國,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時,山東六國經過連年徵戰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此時的六國加起來也未必是秦國的對手,因此百萬秦軍摩拳擦掌,準備發動一場吞併六國的統一戰爭。秦國東徵六國,第一個要滅的就是韓國。
  • 戰國時期「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的楚國,為何最後黯然失色?
    在春秋戰國這個分岔的十字路口上,楚國一直都是列國不能忽視的一個存在。這是因為,存在八百年之久的楚國,一直都是一個讓中原諸侯從心中產生恐懼的存在。因為自春秋時期起,楚國便不斷的向中原地區滲透,甚至一度窺伺周天子手中的王權,而著名的典故問鼎中原,便是因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