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文
和朋友組的微信三人小組,在這天上午異常活躍。
「@昭昭 你現在多重了?」
面對一上來就直擊重點的問題,用不著不好意思,十幾年的姐妹,體重這點小私密算什麼呢?反倒是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我自己,恨不得把零頭加上都告訴她們,唯恐失去延展話題的機會。
像這樣減肥的話題,跟一起歷經過有些年頭的朋友聊,才過癮嘛。
其實我們仨從大學到現在,身形變化都不大,苗條的一直也沒胖過,標準的兜兜轉轉還是能回到和當年一樣那個不上不下的體重數字。對一直想減肥成功的人來說,這個真實的結果,現如今也只能面對,就是著實有點心酸啊。
但是往好處想,至少我們還保持住了當年的身材。
話雖如此,標準身材的小兩位怎麼能就此甘心?最執著莫過於我這樣年年減一回的人,早些年節食取得過的短暫勝利成果,都被朋友們看在眼裡,「以前你的減肥方式不好」。
這一回看到我的減肥態度比以往都要端正,她們也放心不少。而且對我想採取「節制飲食」循序漸進達到減肥目的的想法也相當認同。
還順著這個方向聊了起來。
苗條的朋友提起,「也有朋友在吃代餐粉,要科學的減脂,還計算數字……」
跟我體重持平的朋友比我走得更遠一些,顯然她已經提前做了些功課,她問,「吃代餐粉會不會依賴?」
「什麼數字?3021麼?」
說出的那個數字我都沒聽明白。不僅如此她還在計劃著是否要付費找專業的人來輔助自己,「諮詢了普拉提的報名費」、「也想報能指導運動和飲食的班」但是想著已經廢掉好幾張的健身卡,猶豫不決。
她想聽聽我們的看法。
原本直覺想投不支持票,想起前同事報名私教一對一健身之後的顯著效果,改了主意,與其讓她迷茫的摸索,倒不如交個學費,至少還能漲知識呢。
其實做什麼決定,到最後我們也是得獨自去面對,只是在聊這些話題的時候,能緩解一點小小的疑慮,在聊天的過程裡、簡單的對話中,再給自己加一些友情的支持和動力。
就像也想減肥的朋友和苗條朋友說,「我想瘦到95斤就去找你玩。」
「好,我等著你。」
我們開著玩笑,戲謔的說,「那恐怕一直見不到面了吧。」
「我也覺得見不到面了呢。」
笑歸笑,在心底,我們都希望能有機會就聚個會見個面,哪怕瘦不下來呢。
這一次我發現,我們越發會主動的把健康擺在首位了,對於減肥這個話題,也變得包容。雖然分隔三地只能依靠網絡聯繫,卻希望給對方助一把力,哪怕只是減肥成功這個樸實的願望。從一起奔三到一起奔四的這些年,我們都慢慢變化了,變得越來越柔軟了。
所以,當我們聊減肥的時候,我們都在聊些什麼呢?
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