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佔有請求權、原物返還請求權與回復佔有請求權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案情】

  浙JQXXXD的車主將車輛質押給案外人(未辦理質押登記),案外人又將車輛轉質融通資金,車輛多次融通資金後由被告佔有。被告與原告再行籤訂《車輛轉押協議》,協議約定:「甲方(被告)將牌照為浙JQXXXD的車輛轉押給乙方(原告),轉押價格99700元 ,甲方保證車輛轉押前無事故及經濟糾紛。車輛轉押後發生交通事故、交通違章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經濟糾紛與甲方無關。如發生車主需要取回車輛,甲乙雙方協商後應積極配合甲方取回車輛。甲方保證該車輛不是盜搶、詐騙、租賃車輛。甲方保證車輛以後不會變質為盜搶、詐騙車輛。甲方保證該車輛是車輛所有人質押的,如不是車輛所有人質押的,發生一切後果及法律責任與乙方無關」。雙方於協議籤訂當日進行了款物的交接,原告續交車險後遂使用車輛。數月後的凌晨,案涉車輛被出質人(車主)自行取回。原告遂訴請判令被告退還質押款99700元。

  【分歧】

  圍繞該案主要產生三種觀點:

  1、被告已將車輛交與原告,原告在主張返還款項時也應先將車輛交還,故原告應首先向出質人(車主)主張返還佔有。

  2、原告主張被告退還質押款,應追加出質人和質權人為案件第三人,由出質人向質權人返還車輛或清償債務,繼而形成清償鏈條後,才由被告向原告退還質押款。

  3、本案因出質人取回車輛,質權已經消滅,出質人雖佔有車輛,卻也構成對質權人的違約。如在一案中糅合多重法律關係,不利於原告權利的維護,在操作上也無法律依據。被告向原告退還質押款後,可向其前手追償,原告無需向被告返還對車輛的佔有。

  【評析】

  生效判例採納了第三種觀點,本文基於佔有請求權和原物返還請求權等法律關係分析如下:

  一、原告佔有請求權與車主原物返還請求權的對抗

  佔有基於其權能是否獲得法律認可,可分為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用益物權人、動產質權人、留置權人、承租人、承運人的佔有,均系有權佔有。無因管理、偷盜者的佔有,均系無權佔有。無權佔有基於佔有人主觀上對權利知悉的狀態又可分為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善意佔有是指佔有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缺乏佔有的本權而佔有,即無權佔有人的主觀狀態為不知情且無懷疑。善意佔有又可分為假想擁有所有權的善意佔有,和不以擁有所有權的善意佔有。舉例如下:例1、甲父向乙借了一臺電視機,後甲父亡故,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該電視機視為父親遺產而佔有,此種情形即為假想擁有所有權的善意佔有;例二、甲撿到一頭牛,在未找到牛主之前,將牛牽回家進行飼養,此種情形即為不以擁有所有權的善意佔有。惡意佔有指佔有人明知無佔有的權利,或者雖非明知但仍有懷疑所形成的佔有。如果例一中的甲拒絕乙的追討,甲此時的佔有即由善意佔有轉化為惡意佔有;例二中的牛主向甲追要,而甲不予,此時甲對牛的佔有也轉化為惡意佔有。

  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在法定權利、義務上存在明顯區別:善意佔有人有權對佔有物使用、收益,在權利人請求返還佔有物時,善意佔有人應當返還原物及孳息,但有權請求權利人支付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惡意佔有人在返還原物及孳息時,並無必要費用求償權(不含有益費用)。佔有物因使用遭受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善意佔有人在其對標的物善意佔有範圍內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回歸本案,原告在未能從車主處獲取轉質款的情況下,能否以佔有請求權對抗車主的原物返還請求權,從而取回車輛呢?據此,原告需主張善意取得,進而認定其對車輛的佔有具有合法性。所謂善意取得就動產而言,係指動產佔有人以動產所有權的移轉或者其他物權的設定為目的,移轉佔有於善意第三人時,即使佔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的制度。《擔保法解釋》第九十四條規定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為擔保自己的債務,在其所佔有的質物上為第三人設定質權無效」。原告與被告訂立了轉質協議,該協議實質以所有權的轉讓為目的,原告明知被告並無有效質權,仍向其交付款項,當然不能構成善意取得,原告對車輛的佔有也應屬無權佔有中的惡意佔有。《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出質人(車主)基於質權人的無效質押及被告對車輛的再次無效質押,依法可以行使基於所有權衍生的原物返還請求權。原告不得通過主張佔有請求權對抗所有權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自然也無法將車輛交付被告,故原告基於轉質押協議向被告主張返還質押款,具有法律依據。

  二、回復佔有請求權對質權人與出質人(車主)權利義務的影響。

  質權的成立須以對質物的轉移佔有為要件,但此佔有並不局限於直接佔有,間接佔有等特殊方式依然能夠滿足質權對佔有要件的要求。例三、甲將車輛出質與乙,乙偶將車輛短暫借與丙,由於乙的行為增加了出質物的風險,甲可基於《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要求乙承擔賠償責任,或者要求乙將質物提存,又或提前清償債務去除質權,但甲選擇了強行從丙處取回車輛,鑑於乙在出借質物期間雖不對質物直接佔有,但對質物仍享有間接的控制權,也能夠從丙處回復佔有,故其質權並不因甲取回質物而當然消滅,乙仍可要求甲返還質物。也就是說,間接佔有導致的風險與質權的存廢並非同一法律關係,質權人在間接佔有質物時如對質物擁有間接控制權,且能回復直接佔有,質權並不消滅。除非,質權人基於自己的意願將佔有的質物返還出質人,質權才歸於消滅。本案中,基於質權人自身行為,質權人喪失了對質物的直接佔有,也失去了對質物的間接控制,質權在事實上已因佔有及控制的消失而消滅。故而,依據《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論是被告還是其前手質權人,均無權繼續佔有質物,自然不能要求出質人交還質物。在出質人(車主)不願繼續提供質物或其他擔保的情況下,出質人應按《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定提前清償債務,質權人也可依據該法條向出質人主張提前清償債務。

  三、原告作為無權佔有人雖不能對抗所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但當其佔有遭受無權人的不法侵害時,依然可對其他不法侵佔人行使佔有回覆請求權。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因此,當佔有人的佔有物被侵佔時,除有權佔有人外的現時佔有人仍有權請求侵佔者返還佔有物,這有助於對物權的及時保護,只是現時佔有人在行使佔有回覆請求權後,並不能保有佔有的利益,在有權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依據《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孳息。

  四、質物有益添附或被損毀時的權利義務主體

  如原告在使用車輛的過程中,對車輛進行了有益添附,出質人則構成不當得利,原告在返還車輛時,可向出質人主張不當得利(王澤鑑先生認為「惡意佔有人,明知無佔有之權利只許將必要之費用,依無因管理之規定,向回復佔有人請求賠償)。如果原告使用車輛致使車輛損毀,依據《擔保法解釋》第九十四條規定:「……質權人對因轉質而發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故出質人可向原告及質權人主張賠償。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點應如何認定?
    □靳偉克在司法實踐中,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應自票據權利時效到期日之次日起算還是自託收拒付之日起算,存在一定的爭議。筆者認為,票據權利喪失後,持票人仍享有票據利益返還請求權,且適用訴訟時效的限制。起算點應自票據權利到期日之次日起算而非自託收拒付之日起算。因託收之日由持票人主觀決定,存在不確定性,不利於維護法律秩序和交易安全,與訴訟時效的立法目的相悖。
  • 權利人依據《民法典》第236條行使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請求權時應...
    權利人依據《民法典》第236條行使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請求權時應注意哪些問題?1.行使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請求權的條件第一,權利主體是所有權人或者依法律規定行使所有權權能的人以及他物權人。所有權人包括共有人、財產管理人及所有人的代理人。他物權人參照本條規定也可行使妨害排除請求權和妨害防止請求權。 第二,權利行使具有可能性。
  • 一典一點看 | 當不動產被佔有人佔有時,權利人應當怎麼辦?
    無權佔有又分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其法律責任及法律後果存在差別。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民法典中關於無權佔有人應向權利人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並且善意佔有人享有必要費用返還請求權的規定。【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條規定: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是,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 劉力:論民商事案件裁判方法的反思與完善——以請求權基礎分析方法...
    除上文已論述的請求權和抗辯權外,支配權,是指權利人佔有支配處分所有物並享受利益的權利,是對世權,其受侵害時,支配權人可以依法享有針對侵權人的請求權,如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形成權是指根據一方主體意思表示就足以改變民事法律關係的權利,是相對權,如解除權、撤銷權等,但向相對人主張的目的不是解除或撤銷,而是藉以解除或撤銷實現請求權的後果,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損害賠償、給付財產等。
  • 哪些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法院撤銷
    即:重大誤解;欺詐行為;第三人實施欺詐;脅迫手段;顯失公平;1、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重大誤解,指的是一方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對其行為的內容等發生誤解。誤解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因而,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 石冬青:融資租賃出租人取回權行使障礙及其應對
    多數學者認為將其歸屬於物權返還請求權更為合理,因為租賃物取回權是由所有權派生的,是所有權人對無權佔有或者侵奪其所有物者,請求返還所有物的權利。在融資租賃合同中,承租人給予合同約定而有條件佔有租賃物,但如果其違反交付租金的義務便喪失了佔有租賃物的合法依據,承租人便成為無權佔有人,此時出租人作為所有權人便可以行使物權返還請求權。
  • 最高院二巡紀要26則丨04保理商能否同時行使追索權和償債請求權
    乙說:擇一主張保理商向融資申請人主張返還保理融資款的行為,構成應收帳款債權的反轉讓。反轉讓的法律後果為解除債權轉讓合同,即將應收帳款債權返還給出讓人,保理商不再享有對應收帳款債務人的付款請求權。2.根據保理商是否有權向應收帳款債權人主張返還保理融資款或回購應收帳款債權,分為有追索權的保理與無追索權的保理。保理商向債務人主張債務而沒有獲得受償時,保理商可以向原債權人進行追索的保理,稱為有追索權的保理;保理商僅能向債務人主張償還而無權向債權人主張追索的保理,稱為無追索權的保理。
  • 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託運人是否有權請求承運人改港或者退運?
    B公司於同日回復,因貨物距抵達目的港不足2天,無法安排改港,如需退運則需與目的港確認後回復。次日,A公司的貨代詢問貨物退運是否可以原船帶回。B公司於當日回覆:「原船退回不具有操作性,貨物在目的港卸貨後,需要由現在的收貨人在目的港清關後,再向當地海關申請退運。海關批准後,才可以安排退運事宜」。A公司提出:「這個貨要安排退運,就是因為清關清不了,所以才退回寧波的,有其他辦法嗎」。B公司未予回復。
  • 民法典: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民法典:不當得利可請求返還 2020-12-14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銀行行使抵銷權不能當然構成不當得利阻卻事由
    鼎威公司行為屬於不當得利,應予返還。據此,判決鼎威公司返還金川公司50萬元,並駁回金川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金川公司不服,提起上訴。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鼎威公司對金川公司錯匯的50萬元不享有所有權,屬於不當得利,應予返還。華士支行雖然擁有直接扣款的技術條件,但在確定該款並非鼎威公司合法取得的情況下,華士支行佔有該款項缺乏正當性,應予以返還。
  • 拾金不昧獎勵10%,報酬請求權有了參照
    我國《民法通則》第93條規定:「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還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這個規定雖然模糊,但卻對於解決好現實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而廣州此次通過的給予拾金不昧者可以獎勵10%的規定,實則是對此法規的細化、定出酬謝標準。
  • 法語釋義|離婚時,「全職太太」有權請求補償
    家務勞動價值應當得到尊重,夫妻中負擔較多家庭義務的一方有權請求離婚經濟補償。請看民法典相關法條:第一千零八十八條夫妻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負擔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
  • 在離婚訴訟中,誰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賠償的內容包括哪些?
    首先,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損害賠償】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 重婚的;(二)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 實施家庭暴力的;(四)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 專家:存款非法佔有的法益侵害本質及其處理
    其中,佔有委託物是指無權處分人基於原權利人意思或者真實意思而佔有之物;佔有脫離物是指無權處分人非基於原權利人意思或者真實意思而佔有之物,如贓物等。佔有委託物適用善意取得制度,自然可以成為財產犯罪的犯罪對象,侵犯佔有委託物也就侵犯了佔有人基於善意取得而取得的佔有委託物所有權。而佔有脫離物尤其是其中的贓物能否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不同國家或地區規定和做法不一。
  • 瀋陽離婚律師:離婚時,此前為家庭付出多的一方是否有權請求補償
    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離婚時,此前為家庭付出多的一方是否有權請求補償?《民法典》第1088條規定,如果一個配偶承擔更多的撫養子女,照顧老人,協助另一對配偶工作等的義務,他有權在離婚時要求另一配偶補償,另一方應給予補償。 具體辦法由雙方協商同意;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上述民法典規定,離婚時,此前為家庭付出多的一方是否有權請求補償?的問題,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訪問遼寧卓政律師事務所的官方網站。專業的在線律師會為您解答相關問題。
  • 反向佔有、取得時效、佔據空屋運動與所有權積極行使義務
    具體到麥克法蘭訴格託斯案,原告的訴因是回復土地,與此等訴因對應的權利是土地所有權,一旦完成時效,土地所有權消滅,所以,任何從格託斯回復土地的主張都不成立。但原告主張,格託斯的佔有沒有明確的佔有意圖,而且並非公開,因而不符合完成時效的要件。
  • 解析佔有改定
    法律上的動產交付方式有四種:現實交付、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現實交付是最常見的一種,即我們常說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國物權法第25條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這就指簡易交付。第26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這就指指示交付。
  • 開發商破產後,未取得房產證但已實際佔有房屋的購房者,是否享有...
    購房者能否向管理人主張取回權?主張取回權的依據又是什麼?本文通過最高法院的一則案例及筆者的評析回答這一問題。裁判要旨破產取回權是物的返還請求權在破產法上的適用,其權利基礎主要是所有權以及其他權利。徐飛燕向泰公司管理人請求將涉案房屋取回未果,又向北京二中院起訴,請求行使對涉案房屋的取回權。五、本案經北京二中院一審、北京高院二審、最高院再審審查,三級法院均認為徐飛燕不享有取回權,駁回了徐飛燕的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