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橙新聞
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半空「棧道」. 葵盛西邨~2018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香港政府的公屋政策,給了無數港人一個家,無形中衍生出香港特有的屋邨文化。
2015年7月第一條被揭發鉛水事件的啟晴邨, 居民到街上取水的情況. 啟晴邨~2015
舊式公屋長長的走廊、門戶相對的間隔,以及獨特的鐵閘、在走廊及大堂遊玩的孩童、守望相助的街坊鄰裡等,都是公屋獨有的特色,也成為攝影師獲得靈感的素材寶庫。
梁瑋鑫是一位80後攝影師。與其他攝影師一樣,他喜歡背著相機走街串巷;又與其他攝影師不一樣,他專愛拍攝香港屋邨,而且一拍就是20多年,走遍了香港的大小屋邨,拍攝了超過20萬張的屋邨照片。
磚越時光. 荔景邨~2018
斜陽裡. 朗屏邨~2014
沒有人的學校禮堂. 荔景邨~2014
他的作品收錄在自己的專屬影集《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當中。
在他的鏡頭下,香港的屋邨展現出了吸引人的特質:每一片屋邨,從建築構造來看似乎千篇一律,但在光影和色彩方面卻是各具特色;而且,整齊的屋邨建築極富幾何美感。
單車. 大元邨~2018
華燈初上. 彩虹邨~2013
紅黃黑灰:石硤尾邨~2016
對稱門. 觀塘花園大廈~2018
寶石方塊. 新翠邨~2014
琉璃之城:雨後的南山邨, 成為情侶擺post留影的聖地.南山邨~2015
乙明湖映照乙明邨~ 2013
宛如「萬國風情畫」的奇景
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公屋也是樸實無華的,面對生活空間有限,居民要充分利用邨內每一寸空間。
以晾曬衣物為例,每逢豔陽高照的日子,邨內任何可以曬到太陽的地方,都會成為居民的繽紛晾曬場。
層層格格,分別晾曬著不同花色、不同顏色的被子,組合成亂中有序的「萬國旗」的壯觀畫面。
彩虹大廈, 萬國旗海. 彩虹邨~2006
葵盛西邨~2015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量難民湧到香港,人們生活艱難,大量寮屋區出現,很多單位被分拆成板間房或上下格床出租。
彩虹火柴盒. 長青邨~2017
政府在1953年九龍石硤尾寮屋區大火後,開始有系統地斥資興建多層徙置大廈,而最早的公共屋邨——北角邨在1958年落成。
中秋屋邨龍. 華富邨~2017
風雨中的禾輋邨~2017
夜雨綿綿, 獨守空亭. 瀝源邨~2017
橫向連綿的舊樓,縱向挺拔的新廈;H字、I字、Y字、井字等不同樓型;從外牆顏色和圖案的七彩搭配,到幾百個窗戶密集整齊的大廈立面,都是點、線、面的視覺美學。
繽紛的大廈色彩, 繽紛的萬國旗海. 彩虹邨~2014
七型大廈的鏡子~ 2013
童年回憶. 沙角邨
在籃球場上晾衣服的婦女、在涼亭裡下棋消遣的老人、望著扭蛋機一臉渴望的兒童、放學後拍著籃球回家的學生、麵包店早晨的繁榮、熟食檔宵夜的熱鬧、屋邨的每一處角落,都有一個故事。
盛放中的紅花風鈴木. 葵芳邨~2018
青衣邨~2018
男人的浪漫. 象山邨~2018
舊屋邨的寶貴之處,是一份難得的鄰裡情。大家守望相助,猶如大家庭,彼此會互相打招呼、又會互相噓寒問暖。
冬菇亭日常. 樂華南邨~2017
屋邨是香港社會尋常百姓家的縮影,一個個平平無奇的窗口,也都記錄著歲月痕跡。
(文中圖片來源:《邨越時光——一種屋邨情懷》、Facebook)
往期精選 點擊閱讀↓↓↓
《曾志偉日本出車禍撞上香港警察高層!「琛哥」這個麻煩怎麼破?》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香港的「公務員」為啥那麼搶手?》
更多香港新鮮資訊,盡在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