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大部分國家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災難,在歐洲主戰場參戰的國家有蘇聯、德國、英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有這樣一個小國,它不僅打敗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
德國為了穩定住蘇聯,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也派大軍到波蘭分了一杯羹。西面問題得到解決之後,蘇聯又開始擔心北面。1939年10月,蘇聯與芬蘭政府談判,要求芬蘭將芬蘭灣中的幾個島嶼和雷巴奇半島上的芬蘭林土都割讓給蘇聯,作為補償蘇聯將奧涅加湖西北的蠻荒之地兩倍於芬蘭割讓的土地面積交給芬蘭。另外蘇聯每年支付800萬馬克給芬蘭政府租借漢科半島30年。
芬蘭軍隊繳獲的蘇軍武器裝備
但是芬蘭政府毫不猶豫拒絕了蘇聯的提議。談判破裂後,蘇聯人就製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稱芬蘭軍隊炮擊曼尼拉村造成蘇聯士兵死亡,以此要求芬蘭割地賠償。芬蘭政府明白了,蘇聯人就是要那塊土地。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芬蘭當然不認。
1939年,蘇聯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對芬蘭宣戰,動員的作戰部隊達五十多萬人,而芬蘭的正規軍只有區區三萬人,根本不可能扛住蘇聯的進攻,而且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就戰機而言芬蘭才有七十餘架,而蘇聯就出動多達上千架。用赫魯雪夫的話說:「只要蘇聯人聲音稍微高點,芬蘭人就會服從。不行的話,蘇聯人放一槍,芬蘭人就投降了。」
1939年11月30日,蘇軍先對芬進行了一波大轟炸,隨後23個師團在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開進芬蘭領土上。戰爭初期,芬蘭一度被打得潰不成軍,芬蘭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借著熟悉地形,開始跟蘇軍打起了遊擊戰。他們大多都是優秀的獵人和槍手,對於遊擊戰打一槍就跑是得心應手的,加之芬蘭的大雪天氣,對於遊擊戰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偷襲蘇聯的後勤補給,這給蘇聯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蘇芬戰爭示意圖
戰局開始轉變,蘇軍傷亡人數越來越多,蘇聯第七軍不到一個月就被芬蘭人殲滅了兩個師,被殲滅了兩萬七千餘人,而芬蘭方面只有九百人陣亡,另外一千七百七十人受傷。到了1940年蘇軍傷亡更是誇張,五十餘萬人的精裝部隊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在蘇聯政府還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史達林十分惱火的又加派兵力達一百二十多萬人進攻芬蘭,最終芬蘭只能忍痛割讓了57000平方土地給蘇聯。
這次戰爭持續約3個半月,蘇軍損失20萬,傷亡合計70萬以上。《赫魯雪夫回憶錄》中提到:「我們損失了上百萬人。這次戰爭已讓德國人發覺蘇聯的戰鬥力只是虛高。」
芬蘭士兵與德軍在一起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芬蘭便加入德軍對抗蘇聯。不過他們打到蘇芬邊境處就停止了進攻,立即轉為防禦固守自己的國土。戰爭後期,德軍開始接連慘敗,一點也看不到勝利的影子。於是芬蘭開始向蘇聯求和,蘇聯讓芬蘭人將德軍趕出芬蘭境內。芬蘭和德國的對抗史稱拉普蘭戰役,雙方戰鬥傷亡並不是很大,芬蘭傷亡1000人,德國損失2000人。不過蘇聯最後還是奪回了之前被芬蘭收復的失地。
芬蘭至今為止依然十分強悍,不僅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清廉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