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陸港新城」全面崛起

2021-01-14 荔枝網新聞

  近年來,江蘇徐州把建設淮海國際陸港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和牽引全局發展的重大戰略,舉全市之力推進落實,一個以鐵路貨場片區、億噸大港片區為「雙核」帶動產業發展,加速構建「一心、雙核、多組團」的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徐州中歐班列整裝待發

  徐州中歐班列:呼嘯馳騁 奔赴亞歐

  2020年11月28日,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滿載貨物的徐州—德國漢堡班列,緩緩駛出徐州鐵路貨運中心銅山貨場,這是第600列徐州中歐班列正式啟航,也首次打通了徐州到歐洲經濟中心的陸路通道,標誌著徐州中歐班列從此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5年12月22日,第一列徐州中歐班列駛向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這是徐州班列啟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刻。作為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徐州中歐班列的開通架起了徐州至歐洲的「連通走廊」,打開了徐州對外貿易的「國際通道」。之後的五年,「徐州號」中歐班列陸續開行「徐州—莫斯科」「徐州—杜伊斯堡」等多條線路,一列列班列呼嘯而去,奔赴中亞與歐洲,為徐州產品「走出去」、異域產品「走進來」建立起了強有力的物流「直通車」。

  「徐州號」馳騁的五年,是徐州市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五年。而隨著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的組建成立,以中歐班列提質增效為重要抓手,淮海國際陸港的建設正在全力加速,一條連接亞歐大陸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全面貫通。

  2020年以來,徐州中歐班列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逆勢開行近300列,吞吐量2.4萬標箱,同比增長56%的佳績。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居全國前列,有力帶動了徐州市工程機械、建材、電子設備等貨物對歐亞地區的出口和木材、棉紗等貨物的進口,為穩外資、穩外貿,促進徐州地區全域深度開放、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

▲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

  徐州港:通江達海 貫通南北

  作為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徐州港是我國「南煤北運」的重要中轉樞紐。

  步入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遠遠看去,一排排貨櫃龍門吊高高聳立,一艘艘貨物運輸船舶整齊停放。這裡是淮海國際陸港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杭運河規模最大的港口。在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的道路上,徐州港正在加快融入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中。

  加速布局鐵水聯運,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淮海國際港務區著力推動的一件大事。2020年12月25日,徐州港疏港鐵路正式開通,標誌著徐州港一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杭運河第一港」,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江蘇徐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曹震說:「2021年,我們將按照以港聚產、以產促港、以港興城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港口二期工程和臨港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構建淮海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發揮徐州港通江達海、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節點作用和集聚能力,將徐州港打造成為國家級現代化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

  在不久的未來,藉助國家及區域戰略多重疊加的機遇,圍繞頂層規劃設計、港產城融合發展、江海河聯運體系構建、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智慧港口打造等路徑進行突破,徐州港必將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服務「雙循環」構建的新發展格局中,為構建徐州出海新通道,促進海河聯動新局面再添動力。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走向全國 融入世界

  建設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打造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擴大東西雙向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省委、省政府促進內外資源交匯融合、強化區域聯動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徐州市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徐州市積極搶抓重大機遇,瞄準國際規則和全域開放體系,加快完善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開放平臺、貿易服務等功能,加快建設「全功能、現代化、國際化」內陸型中轉樞紐港,奮力打造江蘇向西開放門戶,為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為加速推進淮海國際陸港建設,2020年7月,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設立港務區黨工委、管委會,代管「一鎮三街道」110平方公裡,進一步優化了發展空間與管理主體。

  「我們堅持『邊組建、邊劃轉、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全面推進各項工作,開發建設呈現良好開局和強勁發展勢頭。」淮海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玉柱說,淮海國際港務區將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內陸型國內中轉樞紐港、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全面加快中歐班列健康運行、全面建設宜居宜業現代化陸港新城,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貢獻陸港力量。未來,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動,一座現代化、國際化陸港新城必將崛起於淮海大地,走向全國,融入世界!

相關焦點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徐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陸港新城...
    近年來,江蘇徐州把建設淮海國際陸港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和牽引全局發展的重大戰略,舉全市之力推進落實,一個以鐵路貨場片區、億噸大港片區為「雙核」帶動產業發展,加速構建「一心、雙核、多組團」的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 青島陸港新城崛起即墨西部
    青島陸港新城崛起即墨西部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08 星期三     公路港、鐵路港、海港、空港「四港聯動」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體系正在全面形成,產業集群、配套完善、宜遊宜居、產城融合發展的「陸港新城」已具雛形
  • 卓然而立,青島陸港新城快速崛起
    今年以來, 青島百聯奧特萊斯、山九現代物流、上海通號信號系統維保中心、四方所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進一步補齊城市發展的短板,刷亮城市產業底色,使陸港新城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西部實現華麗轉身、強勢崛起,與東部的青島藍谷漸成遙相呼應之勢。
  • 打造長三角「白菜心」 馬鞍山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為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馬鞍山還積極推進當塗經濟開發區與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合作共建「園中園」, 與上海臨港集團編制園區共建發展規劃。  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發展中,馬鞍山如何凸顯特色、發揮優勢?  抓住新機遇 更大力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作為安徽的東大門,馬鞍山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重要成員,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
  • 徐州全力建設淮海國際港務區 打造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
    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徐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有序推進籌建工作。2020年7月30日,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掛牌成立。目前,港務區堅持邊組建、邊劃轉、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各項工作實現良好開局,總體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 徐州西北片區崛起!
    2、城北生態新城將全面啟動,徐州西北片區將迎來大發展!城北生態新城城北生態新城:北至老桃園河、東至京杭運河南至茅夾鐵路-廢黃河、西至廢黃河,總面積199平方公裡!規劃顯示,城北生態新城將以九裡湖為核心,發展成集居住、旅遊、產業為一體的超級大城。目前徐州正在積極推進北部生態新城和泉山經開區的規劃研究工作, 就在年初,北部生態新城也被徐州2020年徐州規劃重點提及!
  • 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
    徐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省委決策部署,把建設國際陸港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作為打造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作為牽引全局發展的重大戰略,全力以赴抓好推進落實。   徐州市開展多輪研究論證,確立了「雙核多點」總體布局,明確了港產城融合發展總體思路;成立陸港建設指揮部,全面啟動規劃方案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平臺載體打造、項目招引運營、組織架構搭建等重點工作;設立陸港投資集團,積極推進市場化運作,對接洽淡國內外知名企業;成功創建中國(徐州)跨境電商綜試區,推動「徐州號」中歐班列實現爆發式增長,帶動全市進出口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進展順利 陸港集團組建完成
    人民網徐州12月11日電 (閆峰)11日上午,江蘇徐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淮海國際陸港的組建及建設情況。目前,陸港在規劃編制、平臺載體建設、招商運營等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各項任務總體進展順利。現已完成陸港集團組建,並獲授信3.1億元。
  • 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開闢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市委常委會研究部署無錫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有關事宜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開闢高質量發展新境界會議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無錫行動方案》《無錫市全面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和《無錫市衛生健康「三名」戰略實施意見》「1+5」文件
  • 打造世界級湖區 崑山旅遊融入長三角 共建一體化
    崑山旅遊「融入長三角 共建一體化 打造新湖區」在推介會上啟動。推介會上,18個優質旅遊產業項目籤約落戶,籤約金額50億元。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崑山的錦溪、周莊和澱山湖三鎮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作區,崑山與上海各領域合作不斷拓寬加深,兩地文旅區域協同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 如東深度融入長三角 共享一體化發展紅利
    如東深度融入長三角 共享一體化發展紅利 2020-07-20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膠濟線上矗立起「陸港新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藍村鎮深入挖掘綜合交通區位優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規劃建設青島國際陸港。  一個產業集聚、配套完整、宜業宜居、融合發展的「陸港新城」快速崛起。  傳統產業要創新,新興產業在崛起  1979年前後,藍村鎮古城村、魯家埠村建起村辦鞋廠。
  • 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 爭當全縣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橋頭堡」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遷建項目位於該街道海港大道和新城路交叉口西南側,總用地面積近30畝,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規劃設置床位150張,手術室3間。參照乙級醫院標準建設,項目完成後,將更好地服務周邊群眾,提升患者就診體驗。  發展為要,民生為本。
  • 淮海國際陸港起航 宜居之城正在崛起
    7月30日,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成立大會召開,標誌著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這是徐州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的一件大事,是徐州更加緊密聯通全國、更大步伐融入全球的標誌性裡程碑。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 大廟全面融入主城!置業徐州城東的機會來了
    城市向東 大廟崛起入主城最近,徐州城建利好消息不斷。比如,5月16日,城東大道高架快速路通車,從大廟環島到高鐵站僅需5分鐘。道路實景圖這標誌著大廟全面融入主城區!作為徐州東部東門戶,大廟街道是徐州9個小城市創建試點之一,被規劃為:一帶、三心、三軸、四片,定位為產城融合型都市衛星城。規劃圖同時大廟也是高鐵新城的一部分。
  • 在馬省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我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至10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在馬省人大代表開展以「全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集中視察活動。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城建環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杰參加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卞建秋、市政府黨組成員易茂林分別陪同視察或參加座談。
  • 淮鎮通車倒計時丨淮安2小時到寧3小時入滬,真正融入長三角高鐵網
    屆時,連鎮高鐵全線貫通,淮安將迎來四通八達的高鐵時代,全面融入長三角高鐵網。作為名副其實的 " 樞紐新城 ",從淮安出發,將實現 2 小時到南京、3 小時到上海的交通飛躍。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偉娟 李子璇)2019 年 12 月 16 日,連鎮高鐵連淮段通車,結束了淮安不通高鐵的歷史。時隔不到一年,連鎮高鐵淮鎮段 12 月中旬即將通車。
  • 深度融入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溫州代表團湖州嘉興之行意味深長
    謀定戰略構架——針對融入長三角的三大核心問題,即圍繞城市開放度、交通通達性、城市能級和中心城區的首位度,溫州市委全會先後作出擴大開放、大幹交通、建設區域中心城市三個《決定》,構成了溫州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完整架構。
  • 產業創新加速海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變化時局中,杭州灣畔的「千年古縣、江南水鄉、濱海新城」海鹽縣,卻展現出強勁的產業發展活力。  3月27日,總投資120億元,包含研發培訓、綠色製造、循環配套三大板塊共計6個子項目的山鷹國際綠色紙業百億循環產業基地項目正式入駐海鹽;4月15日,總投資120億元,包含智慧物流、高端製造和創新研發、金融商業配套三大板塊的傳化(長三角)智慧港項目也在海鹽籤約落地。
  •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展現江蘇作為:時空距離更近 產業協同更密 生態...
    以省域一體化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江蘇熱點在蘇南,重點在跨江,難點在蘇北。對江蘇而言,局部一體化先行,加強都市圈協作,是助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有效路徑。4月21日,首屆蘇錫常一體化合作峰會在蘇州召開,三市共同籤署《蘇錫常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為蘇錫常一體化摁下「快進鍵」。在江蘇揚子江城市群中,泰州是江蘇發展的「中部支點」,常州定位江蘇「中軸城市」,江陰、靖江往來密切。常泰大橋緊鑼密鼓建設,江陰第二長江大橋開建,錫常泰跨江合作,實現江蘇「中軸崛起」。